牛角龍:晚白堊世植食性恐龍

2021-01-14 恐龍世界


中文名稱:牛角龍

拉丁文名:Torosaurus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

化石產地:美國

體形特徵:長6~8米

食  性:植食

種  類:角龍類

釋  義:凸起的蜥蜴




美國耶魯大學皮博迪自然史博物館的門口處有一座恐龍雕塑,其原型就是頭盾最大的恐龍——牛角龍(Torosaurus)。這種生存於晚白堊世的恐龍雖然不是最大的角龍,但它擁有角龍家族中最大的頭盾。



牛角龍屬於角龍類中的開角龍類,其模式種為寬牛角龍(T.latus)。牛角龍身長約7.6米,體重估計為4.4~6.6噸,顱骨長達2.6米(是已知陸地動物中最大型的)。最近描述的五角龍(Pentacer-atops)有可能超越這個數值,它的顱骨長度為3米,但由於發現時間較短,資料有限,目前還不足以動搖牛角龍的冠軍寶座。


1891年,兩個牛角龍的顱骨在美國懷俄明州東南部被海徹爾發現,隨後由馬什在同一年命名,這一時間較三角龍晚了兩年。隨後,牛角龍的化石在懷俄明州、蒙大拿州、南達科他州、北達科他州、猶他州等地被發現,在德克薩斯州的大灣區和新墨西哥州的聖胡安盆地也發現了。但從發現數量來說,牛角龍並不普遍,倒是它們的近親三角龍的化石較常發現。



最近的研究顯示,與牛角龍親緣關係最近的是三角龍。霍納曾在一個公開演講中提到牛角龍是三角龍中一個性別的成年個體假設。他指出,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發現牛角龍的幼體化石,且三角龍的近成年個體化石中約有50%的頭盾上有兩個較薄部分,這與牛角龍頭盾上的兩個洞相符。他認為所有的成年三角龍都應當擁有堅硬的頭盾,但在達到性成熟前,其中一個別或某群會發展出較長的頭盾以供示之用,而為了平衡延長頭盾的重量,必須在顱骨上發展出洞孔。這一理論可較好地解釋年輕牛角龍化石標本的缺乏,也能解釋孔洞與近成年三角龍頭盾中的厚部薄位置一致性。但不知為何,這個理論並沒有在行業內被廣泛地接受,而霍納似乎也沒有再重申這個理論。





新朋友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恐龍世界」

老朋友請推薦給自己的朋友,支持恐龍世界

相關焦點

  • 福建發現中國迄今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新聞發布會(央廣網記者 張子亞 攝) 央廣網福州1月12日消息(記者張子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上杭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為福建首次發現!(附現場圖)
    記者從2021年1月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城南社區龍翔西側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恐龍足跡圖目前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造跡者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型鳥腳類、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多種恐龍足跡保存良好,印跡清晰。地層剖面保存了波痕、蟲跡、泥裂、微生物等豐富的地質遺蹟構造,復原了恐龍在湖畔活動的生活畫卷。
  • 福建上杭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光明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高建進)12日,從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自然資源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相關專家實地考察認定,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近日發現的化石為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是福建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發現迄今中國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多樣性最高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中國網海峽1月12日訊(彭成燦) 1月12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有關情況。據悉,這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足跡,填補了福建省發現恐龍方面的空白。還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保存最好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中國首次發現大型恐爪龍類行跡。
  •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福建上杭首次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1-01-13 09:58    央視新聞訊 1月12日,福建對外發布一項重大考古發現。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距今約8000萬年,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這不僅是福建省內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中國發現面積最大最多樣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亦系福建首次發現...
    中新網福建新聞1月12日電(記者 林春茵 張金川)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2020年11月7日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新恐龍」出沒!晚白堊世大型恐爪龍類行跡在中國首次發現
    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也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該足跡群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組成的聯合考察隊於2020年11月發現,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型鳥腳類、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
  • 福建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專家表示,龍翔村恐龍足跡群化石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大型恐爪龍類行跡,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據龍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黃慶輝介紹,上述恐龍足跡群是由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組成的聯合考察隊,2020年11月7日在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進行福建省恐龍資源調查考察工作時首次發現的。
  • 福建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 240餘枚足跡超8個種類
    人民網福州1月12日電 (陳歡歡)12日,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首次發現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據初步勘察,該化石產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其中包括植食性蜥腳類、大、中、小型鳥腳類、肉食性大型三趾型獸腳類、兩趾型恐爪龍類、小型獸腳類等至少8種造跡者。該化石產地呈現出面積較大、多樣性較高、保存較好等特點。
  • 福建上杭發現我國迄今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央廣網龍巖1月12日消息(記者張子亞 龍巖臺記者吳丁焱)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在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這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也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 福建發現中國迄今面積最大最多樣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1月1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福州召開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2020年11月7日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240餘枚恐龍足跡化石。這是中國迄今發現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也是福建省首次發現恐龍活動記錄。
  • 角龍科的三角龍,開角龍,牛角龍等恐龍簡筆畫
    開角龍化石三角龍 triceratops,種食植性恐龍,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垂克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可能是白堊紀晚期數量最多的恐龍,因為化石之多、所以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物種。三角龍也是知名度很高的恐龍。
  • 福建發現中國迄今面積最大最多樣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中新網
    福建發現中國迄今面積最大最多樣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 (2/6) 圖為2020
  •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  食性:植食性  體型:?  異域龍  屬名:Ajnabia  模式種名:奧氏異域龍(Ajnabia odysseus)  分類:鳥臀目——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6800萬至660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約3米,體重約200千克  生存地點
  • 2020年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 食性:植食性 體型:? 異域龍 屬名:Ajnabia 模式種名:奧氏異域龍(Ajnabia odysseus) 分類:鳥臀目——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6800萬至6600萬年前
  • 福建首次發現8000萬年前恐龍足跡
    考古現場發現的恐龍足跡 (供圖)中國日報福州1月12日電(記者 胡美東) 12日上午,福建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福建龍巖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這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或有人類未知的「新恐龍」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美國僑報報導 福建省龍巖市副市長黃慶輝12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該市上杭縣臨城鎮2020年11月7日發現了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化石,首度發掘就有
  • 諸城恐龍再添新成員——諸城中國甲龍
    近日,國內權威學術期刊《地質通報》刊登了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王克柏、張豔霞、陳樹清、王培業及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陳軍等撰寫的《山東諸城地區晚白堊世一新的甲龍類恐龍》一文,一種新的甲龍類恐龍被正式命名為「諸城中國甲龍」。
  • 福建上杭發現恐龍足跡群,現已清理出240餘枚恐龍足跡
    該大型恐爪龍類行跡為我國首次發現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好、面積最大、多樣性最高的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12日,記者從福建省新聞發布廳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汀江之畔發現距今約8000萬年前的恐龍足跡240餘枚,是福建省在恐龍及其遺蹟方面的首次發現。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原標題:福建首次發現恐龍存在的證據目前已清理出恐龍足跡240餘枚   記者12日從福建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臨城鎮龍翔村發現大規模晚白堊世恐龍足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