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1-01-09 騰訊網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0年已經過去,在剛剛結束的這一年裡,又有哪些新的恐龍被命名呢?就讓我們來一個大盤點吧。

亞洲

2020年,亞洲一共命名了9個新屬1個新種,其中我們中國佔了7屬(新種),蒙古3屬。

阿納龍

屬名:Analong

模式種名:川街阿納龍(Analong chuanjieensis)

分類:蜥臀目——蜥腳亞目——馬門溪龍科

生存年代:中侏羅世,距今1.7億至1.68億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

生存地點:亞洲,中國,雲南

論文:Xin-Xin Ren; Toru Sekiya; Tao Wang; Zhi-Wen Yang; Hai-Lu You (2020). "A revision of the referred specimen of Chuanjiesaurus anaensis Fang et al., 2000: a new early branching mamenchisaurid sauropod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of China". Historical Biolog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leobiology. in press.

長眠龍

屬名:Changmiania

模式種名:遼寧長眠龍(Changmiania liaoningensis)

分類:鳥臀目——鳥腳亞目

生存年代:早白堊世,距今1.23億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1.17米

生存地點:亞洲,中國,遼寧

論文:Yang, Y.; Wu, W.; Dieudonné, P.; Godefroit, P. (2020). "A new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PeerJ. 8: e9832

彩雲龍

屬名:Irisosaurus

模式種名:玉門彩雲龍(Irisosaurus yimenensis)

分類:蜥臀目——蜥腳形亞目——近蜥龍類

生存年代:早侏羅世,距今1.8億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6米

生存地點:亞洲,中國,雲南

論文: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 Shundong Bi; Hongqing Li; Gang Li; Lei Yang; Xing Xu (2020). "A new species of early-diverging Sauropodiformes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Fengjiahe Formation of Yunnan Province,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10 (1): Article number 10961.

普賢峨嵋龍(新種)

屬名:Omeisaurus

種名:普賢峨嵋龍(Omeisaurus puxiani)

分類:蜥臀目——蜥腳亞目——馬門溪龍科

生存年代:晚侏羅世,距今1.55億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約20米,體重約9噸

生存地點:中國,四川

論文:J.A. Wilson, 2002, "Sauropod dinosaur phylogeny: critique and cladistic analysis",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36: 217-276

中國甲龍

屬名:Sinankylosaurus

模式種名:諸城中國甲龍(Sinankylosaurus zhuchengensis)

分類:鳥臀目——甲龍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730萬至735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5米,體重2噸

生存地點:亞洲,中國,山東

論文:Wang, K. B.; Zhang, Y. X.; Chen, J.; Chen, S. Q.; Wang, P. Y. (2020). "A new ankylosaurian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strata of Zhucheng, Shandong Province". Geological Bulletin ofChina(in Chinese). 39 (7): 958–962.

舞龍

屬名:Wulong

模式種名:渤海舞龍(Wulong bohaiensis)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小盜龍亞科

生存年代:早白堊世,距今1.23億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約0.5米

生存地點:亞洲,中國,遼寧

論文:Poust, AW; Gao, C; Varricchio, DJ; Wu, J; Zhang, F (15 January 2020). "A new microraptorine theropod from the Jehol Biota and growth in early dromaeosaurids". The Anatomical Record.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natomy.

雲陽龍

屬名:Yunyangosaurus

模式種名:普安雲陽龍(Yunyangosaurus puanensis)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巨齒龍科

生存年代:中侏羅世,距今1.7億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約5米

生存地點:亞洲,中國,重慶

論文:Dai Hui, 2019, "A NEW MEGALOSAURID THEROPOD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XINTIANGOU FORMATION OF CHONGQ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EARLY TETANURAN EVOLUTION", SVP 2019, Annual Meeting, Program and Abstracts, 79A: 86

阿布達蘭圖龍

屬名:Abdarainurus

模式種名:布氏阿布達蘭圖龍(Abdarainurus barsboldi)

分類:蜥臀目——蜥腳類——泰坦龍類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8500萬至721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13米(?)

生存地點:亞洲,蒙古國

論文:Alexander Averianov; Alexey Lopatin (2020). "An unusual new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Mongolia".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護法龍

屬名:Beg

模式種名:犀甲護法龍(Beg tse)

分類:鳥臀目——新角龍類

生存年代:白堊紀,距今1.13億至0.94億年前

食性:食性

體型:1.4米長

生存地點:亞洲,蒙古

論文:Yu, Congyu; Prieto-Marquez, Albert; Chinzorig, Tsogtbaatar; Badamkhatan, Zorigt; Norell, Mark (2020-09-10). "A neoceratopsian dinosaur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Mongolia and the early evolution of ceratopsia". Communications Biology.

三頭鷹龍

屬名:Oksoko

模式種名:營救三頭鷹龍(Oksoko avarsan)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竊蛋龍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000萬年前

食性:雜食性

體型:體長2米,高1米

生存地點:亞洲,蒙古

論文:Funston, G. F.; Tsogtbaatar, C.; Tsogtbaatar, K.; Kobayashi, Y.; Sullivan, C.; Currie, P. J. (2020). "A new two-fingered dinosaur sheds light on the radiation of Oviraptorosauria".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7 (10): 201184.

歐洲

2020年,歐洲一共命名了6個新屬,主要集中在西歐地區。

氣腔盜龍

屬名:Vectaerovenator

模式種名:意外氣腔盜龍(Vectaerovenator inopinatus)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

生存年代:早白堊世,距今1.16億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4米

生存地點:歐洲,英國

論文:Barker, C.T.; Naish, D.; Clarkin, C.E.; Farrell, P.; Hullmann, G.; Lockyer, J.; Schneider, P.; Ward, R.K.C.; Gostling, N.J. (2020). "A highly pneumatic middle Cretaceous theropod from the British Lower Greensand". Papers in Palaeontology.

阿曼西亞龍

屬名:Amanzia

模式種名:格氏阿曼西亞龍(Amanzia greppini)

分類:蜥臀目——蜥腳亞目——圖裡亞龍類

生存年代:晚侏羅世,距今1.57億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8.5米,臀高2米

生存地點:歐洲,瑞士

論文:Daniela Schwarz; Philip Mannion; Oliver Wings; Christian Meyer (2020). "Re-description of the sauropod dinosaur Amanzia ("Ornithopsis/Cetiosauriscus") greppini n. gen. and other vertebrate remains from the Kimmeridgian (Late Jurassic) Reuchenette Formation of Moutier, Switzerland". Swiss Journal of Geosciences

施萊特海姆龍

屬名:Schleitheimiai

模式種名:舒氏施萊特海姆龍(Schleitheimia schutzi)

分類:蜥臀目——蜥腳形類

生存年代:晚三疊世,距今2.22億至2.09億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

生存地點:歐洲,瑞士

論文:Oliver W. M. Rauhut; Femke M. Holwerda; Heinz Furrer (2020). "A derived sauropodiform dinosaur and other sauropodomorph material from the Late Triassic of Canton Schaffhausen,Switzerland". Swiss Journal of Geosciences. 113 (1): Article number 8.

灌木巨龍

屬名:Garrigatitan

模式種名:地中海灌木巨龍(Garrigatitan meridionalis)

分類:蜥臀目——蜥腳亞目——泰坦巨龍類——巖盔龍類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400萬至700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12至16米

生存地點:歐洲,法國

論文:Díez Díaz, Verónica; Garcia, Géraldine; Pereda Suberbiola, Xabier; Jentgen-Ceschino, Benjamin; Stein, Koen; Godefroit, Pascal; Valentin, Xavier (2020-12-21). "A new titanosaur (Dinosauria: Sauropod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Velaux-La-Bastide Neuve (southern France)". Historical Biology: 1–20.

葡萄牙獵龍

屬名:Lusovenator

模式種名:桑氏葡萄牙獵龍(Lusovenator santosi)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鯊齒龍科

生存年代:晚侏羅世,距今1.52億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約3米

生存地點:歐洲,葡萄牙

論文:Elisabete Malafaia; Pedro Mocho; Fernando Escaso; Francisco Ortega (2020). "A new carcharodontosaurian theropod from the Lusitanian Basin: evidence of allosauroid sympatry in the European Late Jurassic".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裡氏鴨龍

屬名:Riabininohadros

模式種名:韋氏裡氏鴨龍(Riabininohadros weberae)

分類:鳥臀目——鳥腳類——直拇指龍類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

食性:植食性

體型:?

生存地點:歐洲,俄羅斯

論文:Lopatin, A.V.; Averianov, A.O. (2020). "Riabininohadros, a New Genus for the Ornithischian Dinosaur Orthomerus weberae (Ornithopoda, Iguanodont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Crimea". Paleontological Journal. 54 (3): 112–114.

非洲

2020年,非洲一共命名了3個新屬,其中撒哈拉以北一個新屬,南非地區有2個新屬。

異域龍

屬名:Ajnabia

模式種名:奧氏異域龍(Ajnabia odysseus)

分類:鳥臀目——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6800萬至660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約3米,體重約200千克

生存地點:非洲,摩洛哥

論文:Longrich, Nicholas R.; Suberbiola, Xabier Pereda; Pyron, R. Alexander; Jalil, Nour-Eddine (2020). "The first duckbill dinosaur (Hadrosauridae: Lambeosaurinae) from Africa and the role of oceanic dispersal in dinosaur biogeography". Cretaceous Research

巨怖龍

屬名:Kholumolumo

模式種名:埃氏巨怖龍(Kholumolumo ellenbergerorum)

分類:蜥臀目——蜥腳形亞目——大腳類

生存年代:晚三疊世,距今2.1億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9米,體重約2噸

生存地點:非洲,賴索托

論文:Claire Peyre de Fabrègues; Ronan Allain (2020). "Kholumolumo ellenbergerorum, gen. et sp. nov., a new early sauropodomorph from the lower Elliot Formation (Upper Triassic) of Maphutseng,Lesotho".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in press: e1732996.

納林達龍

屬名:Narindasaurus

模式種名:戴氏納林達龍(Narindasaurus thevenini)

分類:蜥臀目——蜥腳亞目——圖裡亞龍類

生存年代:中侏羅世,距今1.68億至1.65億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20米

生存地點:非洲,馬達加斯加

論文:Rafael Royo-Torres; Alberto Cobos; Pedro Mocho; Luis Alcalá (2020).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uriasaur dinosaurs set by means of a new 'rosetta' specimen fromSpain".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nline edition

北美洲

2020年,北美洲一共命名了9個新屬1個新種,其中美國佔了7屬(新種),加拿大2屬,墨西哥1屬。

詹氏異特龍(新種)

屬名:Allosaurus

種名:Allosaurus jimmadseni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異特龍科

生存年代:晚侏羅世,距今1.55億至1.45億年前

食性:肉食新

體型:體長約8米

生存地點:北美洲,美國

論文:Chure, D.J.; Loewen, M.A. (2020). "Cranial anatomy of Allosaurus jimmadseni, a new species from the lower part of the Morrison Formation (Upper Jurassic) of Western North America". PeerJ. 8: e7803

納瓦霍猛龍

屬名:Dineobellator

模式種名:西南納瓦霍猛龍(Dineobellator notohesperus)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6700萬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3米,高1米,體重18-22千克

生存地點:北美洲,美國,

論文:Jasinski, S. E.; Sullivan, R. M.; Dodson, P. (2020). "New Dromaeosaurid Dinosaur (Theropoda, Dromaeosauridae) from New Mexico and Biodiversity of Dromaeosaurids at the end of the Cretaceous". Scientific Reports. 10 (1)

納瓦霍角龍

屬名:Navajoceratops

模式種名:西氏納瓦霍角龍(Navajoceratops sullivani)

分類:鳥臀目——角龍類——開角龍亞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500萬至734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約3.5米

生存地點:北美洲,美國

論文:owler, D.W.; Freedman Fowler, E.A. (2020). "Transitional evolutionary forms in chasmosaurine ceratopsid dinosaurs: evidence from the Campanian of New Mexico". PeerJ.

史密斯龍

屬名:Smitanosaurus

模式種名:敏捷史密斯龍(Smitanosaurus agilis)

分類:蜥臀目——蜥腳亞目——叉龍科

生存年代:晚侏羅世,距今1.55億至1.45億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

生存地點:北美洲,美國

論文:John A. Whitlock; Jeffrey A. Wilson Mantilla (2020). "The Late Jurassic sauropod dinosaur 'Morosaurus' agilis Marsh, 1889 reexamined and reinterpreted as a dicraeosaurid".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Online edition: e1780600.

星角龍

屬名:Stellasaurus

模式種名:(Stellasaurus ancellae)

分類:鳥臀目——角龍科——尖角龍亞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52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

生存地點:北美洲,美國

論文:Wilson, John P.; Ryan, Michael J.; Evans, David C. (2020). "A new, transitional centrosaurine ceratopsi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Two Medicine Formation of Montana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tyracosaurus-line' dinosaurs". Royal Society Open Publishing. 7 (4).

封頂角龍

屬名:Terminocavus

模式種名:西氏封頂角龍(Terminocavus sealeyi)

分類:鳥臀目——角龍科——開角龍亞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500萬至746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

生存地點:北美洲,美國

論文:Fowler, D.W.; Freedman Fowler, E.A. (2020). "Transitional evolutionary forms in chasmosaurine ceratopsid dinosaurs: evidence from the Campanian of New Mexico". PeerJ. 8: e9251.

鉤手龍

屬名:Trierarchuncus

模式種名:草原鉤手龍(Trierarchuncus prairiensis)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阿瓦拉慈龍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6620萬至6600萬年前

食性:雜食性

體型:體長1米,高0.3米

生存地點:北美洲,美國

論文:Denver W. Fowler; John P. Wilson; Elizabeth A. Freedman Fowler; Christopher R. Noto; Daniel Anduza; John R. Horner (2020). "Trierarchuncus prairiensis gen. et sp. nov., the last alvarezsaurid: Hell Creek Formation (uppermost Maastrichtian), Montana". Cretaceous Research. in press: Article 104560.

捷足龍

屬名:Citipes,曾經被認為屬於似鳥龍

模式種名:優雅捷足龍(Citipeselegans)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近頜龍類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690萬至7580萬年前

食性:雜食性

體型:體長1米

生存地點:北美洲,加拿大

論文:Funston, Gregory (2020-07-27). "Caenagnathids of the Dinosaur Park Formation (Campanian) of Alberta,Canada: anatomy, osteohistology, taxonomy, and evolution". Vertebrate Anatomy Morphology Palaeontology. 8: 105–153.

死掠龍

屬名:Thanatotheristes

模式種名:德氏死掠龍(Thanatotheristes degrootorum)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暴龍科——懼龍族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8000萬至7950萬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8米

生存地點:北美洲,加拿大

論文:Voris, Jared T.; Therrien, Francois; Zelenitzky, Darla K.; Brown, Caleb M. (2020). "A new tyrannosaurine (Theropoda:Tyrannosauridae) from the Campanian Foremost Formation of Alberta,Canada,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 and biogeography of tyrannosaurids". Cretaceous Research. 110: 104388.

怪誕龍

屬名:Paraxenisaurus

模式種名:諾氏怪誕龍(Paraxenisaurus normalensis)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似鳥龍下目——恐手龍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300萬至721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5.7米,體重600千克

生存地點:北美洲,墨西哥

論文:Claudia Inés Serrano-Bra as; Belinda Espinosa-Chávez; S. Augusta Maccracken; Cirene Gutiérrez-Blando; Claudio de León-Dávila; José Flores Ventura (2020). "Paraxenisaurus normalensis, a large deinocheirid ornithomimosaur from the Cerro del Pueblo Formation (Upper Cretaceous), Coahuila,Mexico". Journal of South American Earth Sciences. 101: Article 102610.

南美洲

2020年,南美洲一共命名了11個新屬,其中巴西佔了4屬,阿根廷佔了7屬,南美洲也成為2020年命名新恐龍最多的大洲。

炎生龍

屬名:Aratasaurus,又名阿拉塔龍

模式種名:巴西國家博物館炎生龍(Aratasaurus museunacionali)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虛骨龍類

生存年代:在白堊世,距今1.11億年至1.08億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3米,體重34千克

生存地點:南美洲,巴西

論文:Juliana Manso Say o; Ant nio lamo Feitosa Saraiva; Arthur Souza Brum; Renan Alfredo Machado Bantim; Rafael Cesar Lima Pedroso de Andrade; Xin Cheng; Flaviana Jorge de Lima; Helder de Paula Silva; Alexander W. A. Kellner (2020). "The first theropod dinosaur (Coelur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base of the Romualdo Formation (Albian), Araripe Basin, Northeast Brazil". Scientific Reports.

赤獵龍

屬名:Erythrovenator

模式種名:雅庫伊赤獵龍(Erythrovenator jacuiensis)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

生存年代:晚三疊世,距今2.33億至2.25億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1.9米

生存地點:南美洲,巴西

論文:Rodrigo T. Müller (2020). "A new theropod dinosaur from a peculiar Late Triassic assemblage of southernBrazil". Journal of South American Earth Sciences. in press: Article 103026.

幽靈獵龍

屬名:Spectrovenator

模式種名:瑞氏幽靈獵龍(Spectrovenator ragei)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阿貝力龍科

生存年代:早白堊世,距今1.2億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5米

生存地點:南美洲,巴西

論文:Zaher, H.; Pol, D.; Navarro, B.A.; Delcourt, R.; Carvalho, A.B. (October 2020). "An Early Cretaceous theropod dinosaur fromBrazilsheds light on the cranial evolution of the Abelisauridae". Comptes Rendus Palevol. 19 (6): 101–115.

矛神龍

屬名:Ubirajara

模式種名:鬃毛矛神龍(Ubirajara jubatus)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美頜龍科

生存年代:早白堊世,距今1.15億至1.13億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1.5米

生存地點:南美洲,巴西

論文:Smyth, Robert S. H.; Martill, David M.; Frey, Eberhard; Rivera-Silva, Hector E. & Lenz, Norbert (December 2020). "A maned theropod dinosaur fromBrazilwith elaborate integumentary structures". Cretaceous Research.

野馬龍

屬名:Bagualia

模式種名:黎明野馬龍(Bagualia alba)

分類:蜥臀目——蜥腳亞目——真蜥腳類

生存年代:早侏羅世,距今1.79億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

生存地點:南美洲,阿根廷

論文:D. Pol; J. Ramezani; K. Gomez; J. L. Carballido; A. Paulina Carabajal; O. W. M. Rauhut; I. H. Escapa; N. R. Cúneo (2020). "Extinction of herbivorous dinosaurs linked to Early Jurassic global warming event".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287(1939):

布拉瓦龍

屬名:Bravasaurus

模式種名:牧人布拉瓦龍(Bravasaurus arreirosorum)

分類:蜥臀目——蜥腳類亞目——泰坦龍類——巖盔龍類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300萬至660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體長7米

生存地點:南美洲,阿根廷

論文:E. Martín Hechenleitner; Léa Leuzinger; Agustín G. Martinelli; Sebastián Rocher; Lucas E. Fiorelli; Jeremías R. A. Taborda; Leonardo Salgado (2020). "Two Late Cretaceous sauropods reveal titanosaurian dispersal across South America". Communications Biology

高原巨龍

屬名:Punatitan

模式種名:科氏高原巨龍(Punatitan coughlini)

分類:蜥臀目——蜥腳類亞目——泰坦龍類——巖盔龍類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300萬至6600萬年前

食性:植食性

體型:14米

生存地點:南美洲,阿根廷

論文:E. Martín Hechenleitner; Léa Leuzinger; Agustín G. Martinelli; Sebastián Rocher; Lucas E. Fiorelli; Jeremías R. A. Taborda; Leonardo Salgado (2020). "Two Late Cretaceous sauropods reveal titanosaurian dispersal across South America". Communications Biology

烏因庫爾龍

屬名:Huinculsaurus

模式種名:蒙氏烏因庫爾龍(Huinculsaurus montesi)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西北阿根廷科——輕巧龍亞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9700萬至9300萬年前

食性:雜食性

體型:體長3米

生存地點:南美洲,阿根廷

論文:Mattia Baiano; Rodolfo Coria; Andrea Cau (2020). "A new abelisauroid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Huincul formation (lower upper Cretaceous, Neuquén Basin) of Patagonia,Argentina". Cretaceous Research.

霧影龍

屬名:Niebla antiqua

模式種名:荒古霧影龍(Niebla antiqua)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阿貝力龍科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7200萬至6600萬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約4.5米,高約1.5米,體重70千克

生存地點:南美洲,阿根廷

論文:Aranciaga Rolando, Mauro; Cerroni, Mauricio A.; Garcia Marsà, Jordi A.; Agnolín, Federico L.; Motta, Matías J.; Rozadilla, Sebastián; Brisson Eglí, Federico; Novas, Fernando E. (2020-10-14). "A new medium-sized abelisaurid (Theropoda, Dinosauria)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Maastrichtian) Allen Formation of Northern Patagonia, Argentina". Journal of South American Earth Sciences:

斑盜龍

屬名:Overoraptor

模式種名:(Overoraptor chimentoi)

分類:蜥臀目——獸腳亞目——近鳥類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9700萬至9300萬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

生存地點:南美洲,阿根廷

論文:Matías J. Motta; Federico L. Agnolín; Federico Brissón Egli; Fernando E. Novas (2020). "New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Patagonia sheds light on the paravian radiation in Gondwana". The Science of Nature. 107 (3): Article number 24.

雷霆龍

屬名:Tralkasaurus

模式種名:庫伊雷霆龍(Tralkasaurus cuyi)

分類:蜥臀目——蜥腳亞目——阿貝力龍

生存年代:晚白堊世,距今9000萬年前

食性:肉食性

體型:體長4米

生存地點:南美洲,阿根廷

論文:Cerroni, M.A.; Motta, M.J.; Agnolín, F.L.; Aranciaga Rolando, A.M.; Brissón Egli, F.; Novas, F.E. (2020). "A new abelisaurid from the Huincul Formation (Cenomanian-Turonian; Upper Cretaceous) of Río Negro province,Argentina". Journal of South American Earth Sciences. 98.

2020年,全世界一共命名了40個新屬(種)恐龍,中國與美國和阿根廷以發現7個新屬(種)並列第一,我們中國保持著發現恐龍最多的記錄,依然是第一恐龍大國!

下面一張2020世界恐龍地圖,幫助大家更直觀的了解2020年命名的新恐龍們!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2020古生物學家到底命名了多少種恐龍?  亞洲   2020年,亞洲一共命名了9個新屬1個新種,其中我們中國佔了7屬(新種),蒙古3屬。南美洲   2020年,南美洲一共命名了11個新屬,其中巴西佔了4屬,阿根廷佔了7屬,南美洲也成為2020年命名新恐龍最多的大洲。
  • 古生物學家告訴你恐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
    古生物學家告訴你恐龍到底是什麼顏色的?之後越來越多長羽毛的恐龍被發現,古生物學家開始傾向於長羽毛的恐龍像今天的鳥類一樣豔麗多姿,但這依然是推測。很快,古生物學家就找到了還原恐龍顏色的鑰匙,它就是黑素體。
  • 英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恐龍先前未知物種的遺骸
    圖片來源網絡莫斯科(人造衛星)--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周三發布的一份新聞稿顯示,他們發現了一些他們認為是以前未知物種恐龍的骨頭。「南安普敦大學古生物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最近在懷特島發現的四塊骨頭屬於獸足類恐龍的新物種,這種恐龍包括暴龍和現代鳥類。這隻恐龍生活在1.15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據估計有4米(13.1英尺)長,」該大學在新聞稿中說。
  • 5種長有羽毛的恐龍,第一種龍的命名還與中國遠古神話有關
    上篇小編介紹了4種中生代長有羽毛的恐龍,今天繼續介紹5種,他們分別是:敖閏(中國神話中的西海龍王)龍、極鱷龍、鳥形龍、無聊龍(這名字有意思)、拜倫龍。敖閏龍名稱:敖閏龍(以中國神的名字命名)棲息地:亞洲的林地歷史時期:侏羅紀晚期(1.6億年前)尺寸和重量:大約兩英尺長,幾磅重飲食:小蜥蜴和哺乳動物顯著特點:體積小;纖細的構建在侏羅紀晚期的亞洲,有數量驚人的小型獸腳亞目恐龍,可能是有羽毛的,其中許多與北美腔龍(因此被稱為「腔龍」恐龍)關係密切
  • 盤點古生物學家,近十年內對於恐龍的9大最新發現!
    這種恐龍於1916年被發現,並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保存了幾十年。最後,古生物學家意識到了這些化石的價值,並在它們被清理乾淨後進行了研究。在2017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他們正式命名了斯氏棘面龍。 恐龍殺手
  • 雲陽又雙叒發現恐龍新種!這裡到底還有多少秘密?
    04-15 18:03:07 來源:雲陽微發布微信公眾號 你還記得嗎去年雲陽發現新恐龍動物群命名兩個恐龍新屬種相關研究填補世界空白小編剛剛得到消息雲陽恐龍動物群又發現恐龍新種
  • 萊陽又添恐龍新屬種 正式命名為楊氏萊陽龍
    &nbsp&nbsp&nbsp&nbsp9日,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近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團隊在《巴西科學院院刊》刊發相關研究成果,正式命名了屬於鴨嘴龍科櫛龍亞科一新屬種——楊氏萊陽龍,種名獻給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楊鍾健院士,以紀念楊鍾健誕辰120周年及他對萊陽恐龍化石研究的重要貢獻
  • 科學家又命名了十種新恐龍-科學家,恐龍,品種,新,考古 ——快科技...
    在人類之前,恐龍曾是這個星球上的絕對霸主,而目前人們對於這種龐然大物卻仍舊知之甚少,隨著全球探險者和古生物學家研究的深入,原來越多生活在各個時期的恐龍新品種被發現,他們補完了地球生物進化的鏈條。今天,騰訊科學為我們盤點分享了研究者在近年來的發掘過程中所發現的10種新恐龍。
  • 恐龍的學名裡居然有漢語拼音,生物命名有哪些玄機?
    恐龍的學名裡居然有漢語拼音,生物命名有哪些玄機? 2018年03月16日 09:51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恐龍的學名裡居然有漢語拼音,生物命名有哪些玄機?
  • 科技到底能不能復活恐龍?科學家說有可能!
    不少年輕人在這個系列的影響下,成長為恐龍研究的專家。剛剛上映的「侏羅紀」最新重啟影片《侏羅紀世界2》,又會激發多少人去探索古生物、考古、基因、環境等學科的秘境~昨天的科學幻想,就是今天的科學現實。看過電影之後,我們就關心一個問題:今天的科技到底能不能復活恐龍?《影想力》節目第二季開篇,我們帶著這個問題採訪了「這個星球上最懂恐龍的人類之一」——徐星。
  • 為了爭奪恐龍化石,兩位古生物學家置名譽於不顧,鬥得傾家蕩產
    該事件也被稱為「大恐龍熱」,19世紀70年代,兩位美國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在勘探和發掘恐龍化石期間,不擇手段地打壓對方,為自己攫取儘可能多的化石。他們的爭鬥一直持續了20多年,即使死亡也無法將其終止。
  • 重新定義恐龍:是什麼特徵讓一種恐龍區別於另一種?
    有了恐龍骨骼的形態學特徵和足夠的化石骨架知識,古生物學家可以大致確定恐龍標本在恐龍家族樹上的位置。然後,通過觀察其他特徵,特別是恐龍亞群共有的特徵,他們可以更詳細地找出這種動物的確切歸屬。 我們今天使用的恐龍分類系統首次發表於1887年。
  • 鳥腳類恐龍足跡以《三體》作者劉慈欣命名(圖)
    >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瑞士巴塞爾自然歷史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機構組成的恐龍足跡聯合研究團隊宣布,在我市古藺縣桂花鄉石廟溝發現的鳥腳類恐龍足跡為全新的遺蹟種
  • 古生物學家徐星:講恐龍化石裡的中國故事
    2020-08-13 07:38:35 來源:央視網央視網消息:頂著太陽,趴在戈壁灘上,拿著細毛刷子刷石頭,在厚土巨巖中滄海拾遺。年輕時,徐星每年總要在野外度過三四個月。在野外曾因連續行走20餘天,襪子攢了太多的鹽和塵土,竟然硬得可以立起來。
  • 恐龍家族中的「獨角獸」其實並不存在
    圖註:青島龍的命名者——楊鍾健,圖片來自網絡在恐龍化石被發現之後,又經過了多年的研究,楊鍾健先生才在1958年發表論文正式命名了青島龍(Tsintaosaurus)。青島龍的模式種被命名為棘鼻青島龍(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種名則代表其頭骨上那根細長的棘狀鼻骨。這裡要說明一下的是,儘管名為青島龍,但是它其實在煙臺萊陽發現的。
  • 到底誰才是體型最大的恐龍?盤點那些恐龍「巨無霸」
    下面盤點那些曾經被認為體型最大的恐龍。 1979年,在新墨西哥州發掘出一堆骸骨,包括脊椎、骨盆以及肋骨。雖說在1979年就被發掘出來,但是直到1991年才正式被命名。它被命名為「地震龍」,換句話說就是使大地震動的龍,當即就被認為是體型最大的恐龍。
  • 新研究表明青島龍並不是恐龍中的「獨角獸」
    青島龍的發現要追溯到70年前的1950年春天,當時山東大學地礦系在煙臺萊陽的呂格莊金崗口村附近進行野外地質考察,考察中意外發掘到恐龍骨骼化石與恐龍蛋化石。中國古生物學奠基人楊鍾健先生得到消息後於1951年與山東大學合作,對金崗口村附近展開發掘。整個發掘工作非常順利,很快就得到了一具較為完整的恐龍化石,這可是新中國建立之後發現的第一具完整恐龍化石,因此被稱為「新中國第一龍」。
  • 英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神秘物種
    英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神秘物種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20 09:09:18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10日報導,英國古生物學家在《地質學家學會會刊》發表論文稱,他們從收藏在劍橋塞格威克博物館和布萊頓布思博物館的化石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翼龍神秘物種。
  • 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成恐龍獵人 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記者/彭丹妮  發於2020.8.17總第960期《中國新聞周刊》  冷僻的古生物學界,殺出了熱門的古生物學家邢立達。  一篇頂刊論文  何以成為「眾矢之的」  2020年3月12日,《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題為《來自緬甸白堊紀時期蜂鳥大小的恐龍》的封面文章,第一作者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
  • 古生物學家徐星:講述恐龍化石裡的中國故事
    儘管如此,這位50多歲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古生物學家依然無法抗拒大自然的吸引力,野外考察仍是他每年必備的工作項目。 在人跡罕至的地方,尋找著億萬年前古生物的蛛絲馬跡。徐星享受這種探險的樂趣,他也一直堅稱自己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