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錦衣衛都是穿飛魚服嗎?此兩樣東西太牛,堪稱最強大特務機構

2020-12-05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朱元璋建國之後,手下的功臣們分為淮西集團和浙東集團兩大集團,他們為了爭權奪利,進行了你死我活的大爭鬥,結果落得個兩敗俱傷的場景。對此,朱元璋沒有直冷眼觀旁,而是馬上從「標本兼治」上入手,撤銷了權力爭取的中心點——丞相這個職務,同時成立了一個新組織——-錦衣衛。

錦衣衛的前身其實是「拱衛司」。到了洪武二年時(公元1369年),「拱衛司」有了一個新的名字——親軍都尉府,有了自己的掛靠機構——儀鑾司(負責皇帝儀仗的)。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朱元璋在親軍都尉府的基礎上,改成了錦衣衛這個令天下人聞風喪膽的恐怖組織。

朱元璋成立錦衣衛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為了打壓和消滅功臣。另一方面是擔心自己死後,下一代皇帝駕馭不了文武功臣。

錦衣衛擁有秘密調查和刺探情報的權力,相當於皇帝的大內偵探。他們平日或明或暗地監視著大臣們,稍有風吹草動便在第一時間報告給皇帝,正如南鎮撫司《明史·職官志》所說:「盜賊奸宄,街塗溝洫,密緝而時省之」。

另一方面錦衣衛擁有是緝捕、刑獄的權力,相當於皇帝的私人警察。錦衣衛後來還成立了南洋負責偵緝刑事的機構——鎮撫司,專理皇帝欽定的案件,擁有自己的監獄(詔獄),可以自行逮捕、刑訊、處決,不必經過一般司法機構,主宰著生殺大權。

錦衣衛因為其特殊性,很快成為炙手可熱的香悖悖,就如我們現在的公務員一樣,儘管門檻高,但每年參考大軍還是排山倒海。同樣的道理,錦衣衛入選的資格當然也是相當嚴格,大致有以下三點:

一是出身好。出身貧富倒是沒有很大關係,但要求家庭政治背景沒有不良記錄,都屬於良民。

二是身材好。要求長的牛高馬大、虎背熊腰、孔武有力、威嚴之極。同時說話還要中氣十足、聲音洪亮。

三是本領好。要有高強的本領,十八般武藝精通者優先,能草上飛、水裡漂、飛簷走壁的更為優先。

現在一提到「錦衣衛」三字,很多人腦子裡會立即映出流行影視作品中塑造的錦衣衛官員標準形象:身著飛魚服,腰佩繡春刀,飛簷走壁,武藝高強。

「飛魚」就是尾巴像魚尾的四爪龍,主要是以大紅為底色,以雲緞、閃緞、雲絹、紗、羅等為底料,採用織金、妝花等複雜工藝,胸前為龍頭和龍爪,龍身繞過肩膀,龍尾甩到身後。當然飛魚服不是每個錦衣衛都有資格穿的,而是要有一定品級,大抵是屬於錦衣衛大小頭領才允許穿著飛魚服。

「繡春刀」如今並沒有確鑿的實物傳世,但據史學家考證,認為繡春刀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織有排穗,刀身比一般的腰刀要短小些,刀的全身有弧度,便於拔出和守刀。

錦衣衛從事著保衛皇帝、暗護忠良、刺探倭寇、保國衛民等神聖而又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工作,堪比古代的007。錦衣衛擁有自己的詔獄——錦衣獄。被捕者一旦走進詔獄大門,十分之九便無生還之理。錦衣衛執行偵察和緝拿等任務的部隊則稱為緹騎。緹騎的數量,最少時為1000,最多時多達6萬之眾。

《明史·刑法志》記載:「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足見其酷烈程度。作俑之始,就是皇帝心術不正的產物,所以其後遺症也特別嚴重。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毀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

但是明成祖朱棣奪得皇位後,為了鞏固統治,又恢復錦衣衛。明初兩代皇帝重用錦衣衛,後來又有了東廠、西廠、外行廠,直到明朝末年,四大恐怖組織才解散,從此徹底消失。

相關焦點

  • 飛魚服和繡春刀,是明朝官場最恨的兩樣東西
    朱元璋是特別喜歡高特務的從他當初還沒統一天下開始,就在搞特務工作!朱元璋決定啟用另一批人來對付他,有天晚上,他就叫來了儀鸞司的指揮使毛驤,告訴他,以後不但要負責我的安全,還要去調查那些文官的罪行!所以呢,明朝歷史上具傳奇的的外朝特務機關錦衣衛就應運而生。既然是全新的單位嗎?也有呢,全新的工作服就是大紅錦服的飛魚服。
  • 飛魚服是明代錦衣衛的專屬服飾嗎?
    飛魚服並不是只有錦衣衛能穿,也不是所有的錦衣衛都穿飛魚服。錦衣衛是明代廠衛制度中的一個軍事機構,下設指揮史(正三品)、指揮從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鎮撫史(從四品)、千戶(正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正六品)、試百戶(從六品)、總旗(正七品)、小旗(從七品),還有將軍、校尉、力士等,其作用有兩個,一是為了鎮壓人民和監視官吏,兼有偵查逮捕和審訊的職責;二是皇帝要舉行朝會或出巡,錦衣衛是貼身儀仗隊。
  • 《大明飛魚服》今日開機,彭禺厶帶你體驗錦衣衛的百味人生
    由一麓繁花文化傳媒公司出品,道和娛樂文化、五洲影視文化、浙江廣電文化、浙江九盛影視文化、霍爾果斯千合傳媒有限公司、撥浪鼓影業、北京超維時空影視文化傳媒、一麓繁花藝人工作室聯合出品,周希儉、章小軍、陳可杺擔任出品人,由代藝霖導演的古裝網絡大電影《大明飛魚服》於7月9日在橫店正式開機。
  • 《錦衣之下》陸大人飛魚服上的飛魚圖案是會飛的魚嗎
    搞業務時的陸大人雖然人狠話不多,是京城少女不敢做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穿上工作服的陸大人真的太帥了。易文老師也深深愛上了飛魚服扮相的陸大人,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錦衣衛的飛魚服。錦衣衛可謂是一個又狠又重要的官職。 縱觀明朝276年歷史,錦衣衛存在了200年左右,共有數任指揮使,由於直屬皇帝一人,權力極大,專門查辦官員案件,令朝中貪官汙吏聞風喪膽。
  • 談談明朝錦衣衛的飛魚服
    #文史觀天下# 至於飛魚服,並非所有錦衣衛官校都有資格穿在身上;有資格穿在身上的官員,也並非可以穿著它出入任何場合。例如,上引史料即提到,在伴駕視牲、朝日、夕月、耕藉、祭歷代帝王期間,錦衣衛堂上官要穿大紅蟒服以及飛魚服,千戶、百戶等則只能穿青綠錦繡服。
  • 古代公務員最帥制服,一文可看懂錦衣衛飛魚服
    如果要問哪一種東西與文化息息相關,服飾肯定少不了。僅明朝官員的服飾,除了朝服(上朝面聖穿)、祭服(出席皇家祭祀典禮穿)、公服(出席公務活動穿)、常服(日常辦公穿),還有賜服,飛魚服即是賜服之一。
  • 繡春刀真是一把特殊的刀嗎?那麼飛魚服又是什麼樣的呢?和你想的不...
    飛魚服上有四爪飛魚紋,就是尾巴像魚尾的四爪龍。飛魚是一種紋理,是蟒形而加魚鰭魚尾,是明朝僅次於蟒服的一種二品賜服。一般而言,只有皇帝賞賜才能穿著,基本上都是錦衣衛軍官,並非錦衣衛裡全員人人有份的。飛魚的圖案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帶翅膀,也可以不帶翅膀;飛魚的圖案可以做成胸前的補子,也可以做成過肩的通肩袍;可以用在圓領衫、直身亦或是道袍上,也可以用在貼裡、曳撒等其他的服裝上。
  • 穿「飛魚服」的不一定是錦衣衛
    提到「飛魚服」,喜歡看古裝影視作品的人應該並不陌生,威風凜凜的明代錦衣衛,身穿飛魚服,手拿繡春刀。然而,歷史上的「飛魚服」並不是錦衣衛的專屬制服。 腰玉琅琅,衣袂飄飄。衣冠之於華夏,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左傳》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本身,就蘊藏有「華夏」二字的內涵。
  • 教您區分龍袍、蟒袍、飛魚服!
    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領略到了漢服這一傳統服飾的魅力,然而由於古代衣冠區別社會地位的特定功能,有些朋友被龍袍、蟒袍、飛魚服等外觀有些相似的不同服飾搞暈了,今天小編為您盤點這三者的不同,看看您最喜歡哪一款華服吧?喜歡的朋友請多多收藏哦!
  • 從皇家特典到時尚潮牌:飛魚服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
    明代前期有嚴格規定,享受過賜服待遇的人才有資格穿特殊紋樣的衣服,此外在皇家重大典禮上,作為儀仗隊的錦衣衛和內官們也可以穿上賜服紋樣的華麗服飾。但到了明代中後期,那可就是「蟒袍輪流穿,明年到我家」了!賜服紋樣被濫用,蟒服首當其衝,這種情況至少在明朝前期就已出現。
  • 明朝火器種類繁多舉世矚目 「守城第一器」竟是用泥巴製成
    根據《大明會典》之類的典籍和一些明清筆記,繡春刀也有可能只是一種禮器,給近臣在禮儀、出行、祭祀等特殊場合使用,「本朝文武大臣扈從車駕,則賜繡春刀、椰瓢、茄帶」「錦衣衛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賜繡春刀、鸞帶大紅蟒衣飛魚服,以便護大駕行大祀諸禮。」
  • 《錦衣之下》陸繹穿過的服裝,你覺得飛魚服最帥嗎?
    最近幾年之下的熱播,讓任嘉倫一度上熱搜,這部電視劇的後期製作不怎麼樣,但是裡面的演員確實很棒,主角陸繹是之前演過大唐榮耀裡面的李俶,在當時就已經有了亞洲醋王的稱號,而在這部劇中吃的醋不比大唐榮耀少,這部劇播出了三個星期了,而在這部劇中道具不怎麼樣,但是陸繹穿的服裝確實很帥。
  • 明朝內官權力的擴張進程,越過皇帝,到達權力的頂峰
    這樣看來,這些宦官其實非常的可憐,而且能放棄自己重要的東西,去成為宦官很多都是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大部分宦官其實命運非常的悲慘。 在政務上朱棣做的,比朱元璋更好,但是朱棣在宦官特務上繼承了朱元璋的做法。 為了制衡錦衣衛,朱棣又成立了東廠這樣一個宦官的特務機構。一方面監視朝臣特別是內閣官員,一方面又能制衡明太祖留下的錦衣衛,對皇帝來說這樣一舉多得,然而這樣的特務政治,最終還是會禍國殃民。
  • 錦衣之下:為什麼說飛魚是陸繹和今夏的愛情見證?
    錦衣衛陸繹有兩大愛好,愛吃醋和疼媳婦,六扇門小捕快袁今夏針對陸大人有兩大專長,捧吹和彩虹屁,兩個人都很受用對方的特點,於是就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名曰愛情。提到愛情,自然就會有見證,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特殊的物件,見證陸繹和今夏愛情的當屬飛魚了。重要的時刻飛魚幾乎都會出現。
  • 錦衣衛:大明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為何在明亡時不見蹤影
    提到錦衣衛,小夥伴們是不是腦海裡就浮現出身穿飛魚服,腰佩繡春刀,飛簷走壁的形象。太祖皇帝朱元璋設立的錦衣衛,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檢查百官,一般僅針對朝廷官員,民間普通的刑事案件則交由相應的司法機構管理,最後比如六扇門,刑部,大理寺等。
  • 繡春刀、飛魚服,錦衣衛經歷沈煉,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越中四諫之一
    今天就來看看錦衣衛經歷沈煉的一生。同歷史名人一樣,沈煉出生也有祥兆,不過這是古代人物傳記書寫的一般套路,不用太在意。但是這種天賦異稟的加持,讓沈煉從小就脫穎而出。他少年成名,「始齔讀《易》,過目成誦」(《青霞沈公年譜》),小孩階段就能讀懂玄之又玄的《周易》,可見其不是一般人。明代按制度上講是軍戶世襲,父死子繼。
  • 特務一詞是如何成為貶義的
    此時,實體的「特務」工作都要由幫會代勞,名詞上的「特務」更談不上褒貶。「四·一二」後,中共緊急成立的決策機構叫做「上海特務委員會」——共產黨也有特務。軍統和中統都是蘇聯人的學生。日本軍隊的情報機構以「特務機關」為官方稱呼,在侵華的背景下,「特務」自然而然迅速貶義化。在此背景下,國共兩黨的情報機構也改以「隱蔽戰線」、「地下工作者」自詡,將「特務」變成了稱呼對方的專有名詞。
  • 飛魚服、繡春刀?《神武3》神秘角色「無名氏」身份大起底
    一把長刀,一頂鬥笠,一身墨綠色夜行服,簡直有型到爆炸!第一反應就會想到穿著飛魚服、手持繡春刀的錦衣衛。而且無名氏這身勁服上也是環佩叮噹,飾有精心打造的飛燕紋飾,還有保暖用的墨綠色羽毛;手中的長刀也是筆直修長,金色的裝飾低調奢華,兼具華麗與殺傷力,所以他的身份絕對不簡單!其次,官方懸念站用這樣兩句詩描寫他——「何處藏神兵,誰人踏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