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器種類繁多舉世矚目 「守城第一器」竟是用泥巴製成

2020-12-03 人民網

  其實真正的繡春刀長啥樣,並沒有留下靠譜的文字記載或出土實物,流傳的畫作也是寥寥帶過,沒有明確提出哪類刀屬於繡春刀,給後人留下許多謎團。比較靠譜的解釋是,繡春刀是朝廷配發給廠衛使用的官刀的統稱,其形制可能並不是只有一種。由於是官制刀,又是廠衛所用,因此使用了很多鎏金錯銀的裝飾,也就起了這麼個風騷的名字。

  根據《大明會典》之類的典籍和一些明清筆記,繡春刀也有可能只是一種禮器,給近臣在禮儀、出行、祭祀等特殊場合使用,「本朝文武大臣扈從車駕,則賜繡春刀、椰瓢、茄帶」「錦衣衛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賜繡春刀、鸞帶大紅蟒衣飛魚服,以便護大駕行大祀諸禮。」

  但是廠衛在執行他們的「特殊公務」時,使用這種佩刀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特務系統真正動刀子的機會沒有動作片裡虛構的那麼多,一旦需要掏刀子,儀仗用刀也並非不能用於實戰。

  所以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繡春刀的形制,而是它「到底是可以作為實戰器的禮器,還是可以作為禮器的日常佩刀」。

  那麼飛魚服呢?稱它為中國歷史上打架最帥的官服是不為過的,跟納粹軍裝一個道理。飛魚服是補色為飛魚的袍服,飛魚並不是現在所說的那種海魚,而是一種近似龍首、魚身、有翼的虛構形象。明中期公務員制服的視覺識別體系缺少把控,有的人專門把飛魚服穿得像蟒袍,於是朝廷嚴厲控制了百八年,至明末奢華之風又起,逐漸背離了中期簡潔大方的審美,電影《繡春刀》正與此暗合。

  《繡春刀》的服飾道具比較考究,華麗卻又寫實的兵器也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但是有一個不足之處,兵器一看就是龍泉現代匠人做的,刀條(刀身)問題都不大,甚至還原度很高,刀裝卻很惡俗,工藝品氣息太濃,清朝的味道也太濃。當然,明末與清初的兵器形制有模糊不清的地帶,比如刀劍鞘的全金屬封邊到末期就沒再繼承,而是現在常見的醜爆了的雙耳提梁,影片中也採用了這個設計,但這樣一部電影不能體現明朝的氣韻,著實可惜。

相關焦點

  • 明代火器的實力,介紹明朝出現過的火器!
    明代火器從其分類來看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用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其形體和口徑都較小,一般筒內裝填鉛彈和鐵彈等物,其射程僅數十步至二百步(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均有此類出土的實物陳列)。
  • 明朝火器又被鄙視了!弗朗機火炮的炸膛率居然有90%?
    自從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問世之後,關於明朝火器的爭論是一刻都沒有停止,從原先的「明朝火器天下第一」到現在的「明朝火器垃圾到極點」。有人可能會說什麼「極端明吹」導致自己對明朝「路轉黑」,說這種話的人,你就別給別人扣飯圈帽子了,因為你自己的思維也是飯圈思維。
  • 被譽為「古今第一戰具」的火器,為何在明朝時期從鼎盛走向沒落?
    明朝的時期,中國對火器的生產和應用的程度上大大超過了之前的歷朝歷代。「本朝以火器御虜,為古今第一戰具」然而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來形容整個明朝火器的發展一點也不為過。他們最好的靠山便是去求助於火器的使用,因為冷兵器的作戰能力完全不是明朝軍隊士兵們的擅長本領。也是在這時間段裡面明代的軍隊逐漸的開始腐敗起來,官員們將撥到軍隊的財政款,紛紛的裝進了自己的口袋,這時候明朝軍隊的戰鬥力更加的就依賴上火器。
  • 欲用紅夷大炮續命卻加速帝國滅亡,明朝火器為何會落後於清軍
    為了克制精於騎射、善於野戰的後金騎兵,明朝將希望寄託於西洋最新型的紅夷大炮。然而誰也沒料到,明朝花費巨資買回來的火炮竟成了帝國的埋葬者。自朱元璋起兵之始,明軍就大量裝備火器。明朝建立後,與北元的長期作戰又進一步促進了明朝火器的大發展。明朝在槍炮技術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卻已經落後於資本主義加速發展的西方。
  • 明代火器:世界現代槍炮之祖,戰爭利器逐步登上中國的舞臺
    但在整個明朝時代,火器的研發及其在戰爭中的戰術使用都處在世界前沿。可以說,是明朝激發了火器的黃金時代,引領世界走上了熱兵器時代。也是因明朝的衰弱拱手讓出了世界的舞臺中心,從而導致中國在熱武器時代的國力衰退。
  • 並非荷蘭葡萄牙,原來是明朝人弄個烏龍
    由文獻可知這是一種威力驚人的重型火炮,是明朝後期向西方學習火器技術的典型代表。此次引進紅夷炮,不再如佛郎機、鳥銃般依式仿鑄,而是採用直接購買的方式,並聘用外籍傳教士傳授火器知識,訓練炮手,幫助仿鑄,這使得西洋火器與先進鑄炮技術理論得以傳入中國。紅夷大炮的積極引進推崇者,主要是徐光啟、李之藻、張煮、孫元化等人,他們樂於研究西學,並根據當時明與後金之戰的危急形勢,力圖以兩炯挽救明朝危亡。
  • 明朝火器有多牛?先進程度曾驚豔世界,清朝卻一件都造不出來
    早在宋元時期,火藥就開始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到了明代,中國火器的發展更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明朝建立初期和陳友諒的鄱陽湖水戰,堪稱世界上最早的一次火炮對抗的大水戰。 明朝火器曾經在鄭和下西洋的時代隨鄭和船隊遠渡重洋,成為了大明王朝軍事力量的鮮明體現。明朝火器不但有火炮,而且也有類似現代槍械的火銃,甚至也有了現代魚類和火箭的原型。
  • 明朝最精銳的三支部隊,第一支裝備世界一流,第二支吊打蒙古騎兵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明朝是通過農民起義建立起來的,所以有強大的軍隊作為保證。當然,這些軍隊不僅建立了明朝,也保護了明朝幾百年的時間。和其他王朝一樣,明朝的部隊種類也非常多,戰鬥力也不一樣。我們今天看一下明朝最競對的三支部隊,可以說戰鬥力都爆表。
  • 古代的火器神火飛鴉大家有聽說過嗎
    神火飛鴉不知道大家有聽說過神火飛鴉這個東西,神火飛鴉是明代的一種火器,可不是遊戲裡的神火飛鴉。大家不要搞混亂了哦。神火飛鴉類似於現在的飛彈,但是不帶制導性。也就是說他飛到哪裡就在哪裡爆炸,完全無法控制和預測,而且只能向前飛。
  • 明朝火器比清朝先進?明朝大臣說清軍大炮轟擊,銅牆鐵壁也擋不住
    有網友問:明清兩軍松錦大戰,明朝手握13萬大軍,為什麼還敗給了清軍? 1641年4月,明朝出動,洪承疇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十三萬出擊遼東。這已經是明朝最後一支精銳野戰軍團。
  • 中國航海火器丨兇狠的古代集束火箭——一窩蜂
    這是國內首個以航海火器為主題的臨時文物展覽,薈萃館藏130餘件/套展品,力圖從多角度、全方位來揭示中國航海火器歷史面貌。除了精彩的展覽,『中國航海火器』系列推文也正式上線,以期讓觀眾進一步了解航海火器背後鮮為人知的航海故事。『中國航海火器』第5期,我們將介紹的是「一窩蜂」,一種古代集束火箭。
  • 種類繁多的航天會議,你打卡了幾個?
    這其中,既有舉世矚目的知名會議,也有鮮為人知的重要會議,還有一些會議雖然規模不大,卻很有意義。面對這些種類繁多的航天會議,你熟悉的有哪些呢?在種類繁多的各類航天會議中,最著名的會議當屬國際宇航聯合會主辦的國際宇航大會。
  • 清朝的「山寨」紅衣大炮,為何能戰勝明朝的原裝進口大炮?
    1642年,清軍在遼西用山寨紅衣大炮擊敗明軍,史稱松錦之戰。此時,離清軍入關還有兩年。對此一役,曾指導過明朝鑄造火器的傳教士湯若望感嘆道:明軍雖然先有西洋大炮,可惜發展遲緩,清軍不但也有大炮,而且數量頗多。
  • 明朝三眼火銃的威力怎麼樣?
    火銃是明初的典型火器,屬於火門槍,無論是威力還是射擊精度都無法和火繩槍相提並論。之所以會出現三眼這種火槍,主要還是考慮到火銃沒啥射擊精度,更沒法瞄準,那就乾脆提升一下火力密度,總比一根槍管強啊。至於三眼銃的威力,《天工開物》有記載,說三十步打鳥沒問題,五十步打鳥打不透,一百步打鳥打不著。
  • 明朝神機營,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比歐洲使用火槍還要早100年
    可以說,明朝的神機營是當時世界上戰鬥力最強的部隊,類似於現在的特種部隊。神機營位於三大營之首(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當然古時候的營和我們現在的營級單位並不一樣,神機營的營本身就是指軍隊的意思而不是指軍隊的規模編制,實際上當時獨立的軍隊一般都叫營,比如神機營下屬部隊5000下營,其實就是5000戰馬組成的騎兵部隊。
  • 明朝擁有「紅夷大炮」,還被使用刀劍的八旗軍吊打,這是為何?
    我國在明朝時期就對火器很重視,明朝嘉靖年間,葡萄牙把佛郎機炮的火炮帶入中國,而且我們就很快掌握了該技術的研製當時明軍製造火器的技術也算是世界一流的。可是,在長達百年的時間裡明朝在製作火器方面的技術就沒有進步。在歐洲,製造火器的技術進入了高峰期。就在這個時候,中西方國家在火器方面就拉開了差距。
  • 用反相器製成的真正的運算放大器
    然而,在這份應用指南中所提供的運算放大器類電路示例均未提供差分輸入信息。本設計實例意在填補這個空白,對具備真正差分輸入和近似軌到軌輸出擺幅能力的二級運算放大器進行演示。實例中的運算放大器通過5V單電源供電。
  • 火藥火器齊頭並進
    ■熊劍平隨著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大業的完成,古代中國火器技術的發展打開了新局面。社會經濟的繁榮,鋼鐵冶煉業的進步,手工業的發達,以及對外交流的拓展,尤其是外敵入侵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等,極大刺激了明代火器技術的發展。
  • 土壤類檢測設備種類繁多,其中土壤容重儀的意義非凡
    打開APP 土壤類檢測設備種類繁多,其中土壤容重儀的意義非凡 土壤檢測 發表於 2020-12-30 13:43:15 土壤類檢測設備種類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