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羅布泊領空出現的一朵蘑菇雲引起了全國的沸騰,全世界的目光都轉向了這裡,原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第五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國的綜合國力就跟升空的原子彈一樣,突飛猛進。
談到我國的核事業,你不得不想到他,在中國首個創辦核材料專業的教授——李恆德。
李恆德,於1921年6月30日出生於河南省有「鳳凰城」之稱的古都洛陽。鳳凰棲枝,非梧桐不落,在鳳凰城,真飛出了「李恆德」這個鳳凰。
鳳凰涅槃,必要經歷一番磨難。
李恆德14歲時就離開家鄉隻身一人前往開封就讀高中,高中的幾年裡,他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但這也磨練了李恆德獨立自強的性格。1937年,李恆德順利考入北洋工學院,但在那兵荒馬亂的時代,莫說讀書,有時連生命都得不到十足的保障。就這樣,斷斷續續在大學學了5年,直到1942年才順利畢業。
特殊的環境無疑對人有特殊的影響,經歷著動蕩,使李恆德心中對和平,對愛國之情有了更深的理解。讀書人何以報國,唯有科學方能興國。於是1944年底,已經工作了兩年的李恆德排除萬難,在經過了一層層的篩選之後成功通過了「英美獎學金」的留學考試,並於兩年後又隻身一人奔赴海外,在美國開始了留學生涯。
初心未改:海外留學重重受阻,終回祖國懷抱。
留學期間,李恆德十分珍惜這一次機會,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他不僅僅要為自己負責,他身上還承擔了祖國對他的期待,他要為祖國負責。廢寢忘食的學習讓李恆德在一年的時間裡就獲得了美國匹茲堡卡尼吉理工學院冶金系的碩士學位。
次年,已經獲得碩士學位的李恆德展現了他出色的學習和科研能力。在一次金屬鈹的課題研究中,他發現了其他人都沒有發現的鈹變形行為。僅僅是一名碩士,便能有如此天賦,李恆德出色的實驗洞察能力在為自己贏得讚賞和榮耀的同時,也為以後回國樹立了一道更高的圍牆。
1953年,在美國生活了近十年的李恆德獲得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材料科學專業博士學位。在美國生活的近十年裡,李恆德看到了一批又一批的留學生忍受不住美國在經濟和地位上的誘惑,紛紛選擇移民美國,他心裡非常難過。但正是這樣,更是堅定了祖國需要我,我一定要回祖國的決心和毅力。於是剛剛博士畢業的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國。
而面對這樣優秀的人才,多方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勸說李恆德留下,甚至威逼利誘,但都沒有動搖李恆德的決心,就這樣,經過了一次次的攔截,終於,1954年,在多方的幹涉和保護下,李恆德順利登上了回國的郵輪。
生命不息,則奮鬥不止,李恆德在中國新興領域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回國之後的李恆德在努力科研的同時,將更多的重心轉移到了教育方面,他認為,只有將自己的知識真正傳授給莘莘學子,才能對祖國起到更大的作用。於是便在清華大學著手準備並籌建了金屬材料專業。
1956年,經過了兩年的沉澱,李恆德開在中國創立了第一個核材料專業,開始真正培養核專業人才。
李老在面對提問時,他回答道的是,教育應該寄託於自己,而不是其他國家的幹涉。中國有能力在教育方面做出讓世界羨慕的一面。
為科研的順利進行著手籌建實驗室,一個個之前從未出現的課題在他的引導下開始研究起來,中國的高素質教育事業在李恆德的帶領下前進的風風火火,史無前例。
回顧一生,李老是成功的,不僅僅是在專業領域利用凝膠沉澱法研究出了國內最早的二氧化鈾的微球,也不僅僅是創辦了核材料專業,對國家而言,李老真正憑藉著一己之力在數個不同領域都打開了前進的大門。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生命不息,創新不止。
1994年,李恆德成為了中國首批中國工程院士之一。與乾巴巴的論文相比,核專業大師真正的貢獻稱得上劃時代!
2019年,李恆德在北京安詳地離開了我們,享年98歲。活得精彩,去的安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