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圓滿閉幕!
這三天,近140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準時赴約
這三天,「科學天團」的腦力激蕩頻上熱搜
這三天,在浦江會客廳發生的星光璀璨的全球大聯動,呈現給世界跨越時空的信心與祥和的力量
這幾天,秋意正濃的上海瀰漫著一股濃鬱的「科學的味道」。三天來,近140位來自全球的頂尖科學家線上線下準時赴約,「雲」端相聚於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最強大腦」們無懼疫情帶來的阻隔、克服時差帶來的不便,跨越時空開啟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全球大聯動。
這是特殊之年的一場世界級科學盛會。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正共同面對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嚴峻考驗,人類「頂級大腦」的雲端相聚被寄予厚望。通過網絡直播,無論是關心科學的有識之士,還是前來「追星」的普通公眾,都切身感受到了本屆論壇的頂尖雲集之「盛」、科學態度之「高」、前沿引領之「尖」、青年後浪之「勢」。
更重要的是,疫情之年,論壇的如期舉行、熱度不減的背後,向世界傳遞出的正是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的「上海擔當」,以及這座科創之城對於人類共同命運的由衷關切。
「全世界從未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災難,也沒有見過如此大範圍的國際合作。現在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場科學盛會。」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主席羅傑·科恩伯格說,當控制疫情與經濟社會重啟之間的平衡對大多數國家而言成為一道難題時,WLF的如期舉行顯得如此難能可貴——這離不開中國的科技同行,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
大咖雲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做得非常出色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國際科技交流平臺。
過去72小時,70餘場匯聚世界頂級頭腦的「智慧甘霖」,通過雲端從黃浦江畔向全球傳遞、播撒,也為上海這座「科創東方之城」帶來科學精神的深度滋養。
儘管遭遇疫情阻隔,但今年參會的科學家人數不降反升:橫跨四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座城市,近140位世界頂尖科學家、100餘位世界優秀青年科學家與會,這首先展示出了中國在疫情防控上舉世矚目的成就。事實上,要讓這支史上最強「科學天團」和眾多其他參與者及青年人集聚一堂,這樣的人員流動是一場巨大挑戰。
論壇開幕式上,經歷48小時內兩次核酸檢測、14天嚴格隔離的科恩伯格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中國會議的組織者成功做到了,並且做得非常出色。」他表示,論壇打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國際科學交流平臺,對公眾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並形成了許多良性互動,「上海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吸引全球頂尖人才的決心和行動力,令人印象深刻」。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論壇開幕式後的主題會議視頻演講中指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非常需要一個平臺來持續有力地聚集科學界的客觀、理性聲音,「這能夠為人類指明科學應對疫情的道路,幫助世界早日走出疫情的陰影」。
三天來,來自頂級大腦的智慧火花,在網上掀起了一股關注科學的熱潮。就在昨天,「諾獎得主自稱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張文宏與諾獎科學家談疫情」等話題在微博熱搜上的閱讀量均超千萬,而開幕式當天「鍾南山談科學家成為偶像的目的」閱讀量更是高達近3億。
開放合作,用理性之光穿透未來不確定性的迷霧
這是一場牽動全球科學共同體心跳的盛會。
「科技,為了人類共同命運」是論壇的永恆主題。疫情帶來的全球性挑戰,更激起了身處人類文明燈塔頂端的科學家們,捍衛和守護人類命運的強烈責任,他們攜起手來團結協作,用理性之光穿透未來不確定性的迷霧。
「開放」與「合作」幾乎成為所有頂尖科學家論壇演講的關鍵詞。科恩伯格說:「科學是國際性的,它是我們的共同基礎。」鍾南山說:「科學家有國籍,但科學沒有國界。」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諾華集團執行長萬思瀚表示,「當今世界,攜手合作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本屆論壇亮出了中國對全球科技合作的態度,讓與會全球頂尖科學家看到了中國、特別是上海,對人類科技合作的真誠態度與實際行動。事實上,WLF的順利舉行,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上海為世界找到了一種攜手創新的方式,使國際合作得以繼續。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蘭迪·謝克曼表示,如果能把不同學科的研究者聚集在一起,應對全人類的共同挑戰,對世界頂尖科學家而言是絕好的機會。WLA副主席、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通過視頻連線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全球科技界能保持溝通很重要,每個國家都需要通力合作,而不是把彼此當作競爭對手,這就是頂尖科學家論壇獨特而關鍵的作用,它讓全球科學界的溝通始終保持順暢。」
前沿引領,「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動能
這是一次跨越代際、連通當下與未來的高端對話。
三天裡,「最新」「突破」「變革」等詞彙在論壇上不時閃現,42小時「科學馬拉松」裡滿是通往未來的洞見。「零電阻」室溫超導材料、帕金森病的最新療法、一天找到抗腫瘤的免疫細胞……從頂尖科學家到青年學者,前沿引領之燈、燈塔瞭望之光,在會場內外閃耀。可以說,這場科學盛會,正在書寫一部人類的「未來簡史」。
未來屬於青年,「年長者要把火炬交給年輕人」「任何時代,都是年輕人在突破科學的前沿」——幾十場青年論壇、博士論壇,中外青年科學家輪番上場,前輩科學家則在雲端指導,論壇搭建了難能可貴的平臺,讓科學精神的火炬代代傳承。
令人無比期待的是,本屆論壇鋪就了一條將「頂級智慧」引入上海科技創新的「星光大道」。論壇開幕式上,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揭牌,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雲啟幕,一座匯聚世界最強大腦的「未來之城」將推動中外科學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將「最先一公裡」優勢轉化為「最後一公裡」的發展動能。
科恩伯格說:「隨著論壇連續三年的成功舉辦,在上海建立一個永久性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全球經濟與創新中心正在東移,並將隨著世界頂尖科學家社區的建立而進一步東移,我相信社區將成為世界領先的科學中心之一,並通過科學轉化造福人類。」
作者:本報首席記者 許琦敏 記者 任 荃
編輯:範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