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腈技術國產化破冰 搶灘2023

2021-01-08 同花順財經

  己二腈這一生產高度集中,長期被國外廠商技術壟斷的化工新材料,終於迎來自主產權技術的國產化。

  7月25日晚,齊翔騰達(002408)的一紙公告,正式披露了己二腈國有技術的最新進展。公告顯示,齊翔騰達參與設立的天辰齊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天辰齊翔」),分兩期投資建設年產100萬噸的尼龍66新材料產業基地,其中首期包括20萬噸/年己二腈裝置。

  目前,國內並無己二腈生產廠家,天辰齊翔將藉此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首次實現擁有自主產權技術的己二腈國產化。公開信息顯示,上述首期項目計劃工期為3年,自第4年正式投產運營。從投產時間上看,天辰齊翔20萬噸/年的己二腈裝置,基本與全球己二腈最大供應商英威達上海項目預計的2023年投產同期。

  尼龍產業鏈的咽喉

  己二腈是PA66(俗稱尼龍66)生產的關鍵中間體,主要用於生產尼龍中間體已二胺,約90%的己二腈用於尼龍66的生產。因其強度高、耐溫、耐熱、電絕緣性好等特點,尼龍66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工程塑料、汽車、機械、電器零件、工業絲、民用絲等領域。

  但由於技術壁壘及投資門檻較高,己二腈的行業集中度也極高。目前全球己二腈產能184.5萬噸,主要集中在英威達、奧升德、巴斯夫(含索爾維)和旭化成四家企業中。其中英威達佔比超過50%,也是唯一一家向外大量銷售己二腈的生產商。

  根據己二腈生產商的估計,隨著行業的發展未來己二腈或將出現16.5萬噸左右的市場短缺。可以說,己二腈早已成為整個產業鏈的咽喉和最易受到衝擊的一環。

  而在我國,「己二腈-己二胺-尼龍66」產業鏈面臨的更為尷尬的現實:寡頭高度壟斷,技術封鎖嚴重,完全依靠進口,定價受制於人。

  2018年我國己二腈進口29.3萬噸,同比增7.7%。與此同時,尼龍66市場需求保持強勁,2018年消費量52萬噸,同比增9%,其中進口27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36%。

  2018年己二胺、尼龍66切片報價分別一度超過8萬元/噸、4萬元/噸,漲幅分別達到2.5倍和1倍。但由於被核心原料己二腈卡住了脖子,產業鏈利潤分配都掌握在國外上遊公司手中。

  市場預計2020年,我國己二腈消費量將達到38萬噸,其中尼龍66消費己二腈在35.7萬噸左右。

  技術國產化終獲突破

  中國市場巨大的缺口讓國內外廠商都躍躍欲試。

  事實上,己二腈國產化的努力從未停止過,但由於技術和資金門檻極高,迄今為止,能對壟斷格局形成衝擊的廠商還未真正出現。

  上世紀七十年代,中石油遼陽分公司曾引進2萬噸/年己二酸催化氨化法生產己二腈,由於成本高,2002年停車。2015年8月,山東潤興化工首次嘗試自主技術生產10萬噸/年己二腈,結果在試生產時發生爆炸,該項目至今仍未有重啟的計劃。

  在多次嘗試未果後,已二腈技術國產化終獲突破,公開信息顯示,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丁二烯直接氫氰化法合成己二腈技術」,在2015年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鑑定,並已獲得多項發明專利授權。

  而此次天辰齊翔,正是齊翔騰達與與中國化學(601117)集團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化學集團」)及其孫公司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天辰」)共同設立。

  齊翔騰達公告中特別提到,己二腈的生產技術長期由國外企業所壟斷,中國天辰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已全面掌握了己二腈到尼龍66生產參數和工藝指標,並通過實驗裝置順利產出合格產品。

  搶灘2023

  己二腈技術國產化的同時,國際己二腈巨頭也已開始布局。今年2月,英威達和上海化學工業區(SCIP)籤署合作備忘錄——啟動40萬噸己二腈(ADN)生產基地的設計規劃,預計投資超過10億美元(70億人民幣),計劃於2020年開始建設,2023年投產。這很可能是英威達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

  無獨有偶,中國化學集團子公司中國化學公告顯示,天辰齊翔的首期項目計劃工期為3年,自第4年正式投產運營。從投產時間上看,雙方都錨定了2023年。但對市場而言,國內首套完整產業鏈的工業化尼龍66裝置已經呼之欲出,誰搶先半步似乎已不那麼重要。

  一家大型券商化工行業分析師認為,「中國化學集團與齊翔騰達的合作,邁出了己二腈國產化實質性的一步。項目的成功將有利於打破國外廠商的定價權,對我國尼龍產業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齊翔騰達背靠雪松控股這顆大樹,資金雄厚,與中國化學集團聯手,雙方有技術,也不缺資金,共同打造己二腈產業基地,成功概率很高。」上述化工行業分析師稱,「此外,目前A股市場上尚無一家公司擁有己二腈的生產工藝。考慮到己二腈工藝的複雜性,很可能在未來2-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己二腈行業都很難有新的競爭者出現。」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己二腈技術國產化之路荊棘遍布
    攻關多次遇阻過剩隱憂顯現作為尼龍66(PA66)主要的原材料,己二腈的先進生產技術一直被國外公司所壟斷,國內目前還沒有己二腈生產裝置,產品全部依賴進口。我國對己二腈國產化生產技術的探索其實一直未曾止步,多家國內企業在研技術已經進入中試或即將中試。然而與此同時,國外巨頭公司擴大產能、革新裝置的步伐也再加快。國內己二腈生產企業應當何去何從?
  • 齊翔騰達攜手中國化學集團 破題己二腈技術國產化
    公告中特別提到,己二腈的生產技術長期由國外企業所壟斷,中國天辰經過多年科研攻關,已全面掌握了己二腈到尼龍66生產參數和工藝指標,並通過實驗裝置順利產出合格產品。「天辰齊翔將首次實現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己二腈國產化,項目的成功將有利於打破國外廠商的定價權,對我國尼龍產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對齊翔騰達業績也有多重的正向推動。」一家大型券商化工分析師表示。
  • 丁二烯氫氰化合成己二腈:你能解決這三個技術難題?
    丁二烯氫氰化合成己二腈:你能解決這三個技術難題?,催化劑能循環再生使用,才能降低催化劑用量和生產成本,產出的己二腈和其他戊烯腈混合液精餾提純難度大,氫氰酸合成的純度和產量,這三個技術難題解決,實現裝置的「安穩長滿優」,真正發揮出丁二烯氫氰化合成己二腈工藝優勢。
  • 己二腈國產化進程加快 將助力丁二烯下遊需求格局進一步拓寬
    >  中國自主研發的己二腈項目進展  己二腈是尼龍66生產的關鍵中間體,由於技術壁壘及投資門檻較高由於己二腈的生產工藝較長,催化劑體系複雜,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中國的己二腈長期依賴進口。  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技術積累,已有一些國內企業實現了技術突破。天辰齊翔新材料有限公司新項目中包括年產50萬噸的己二腈生產裝置,首期項目包括20萬噸/年己二腈裝置,預計2023年投產。這是國內首個己二腈工業化生產項目,也是首個採用民族自有技術研發的己二腈生產項目。
  • 航發大型風洞技術突破,國產控制立功,C919國產化再進一步
    這是即是中控公司首次進軍國內航空市場,也是世界範圍內商發大型風洞技術上首次使用國產化控制系統。在C919完成前期訂單交付之後,再用賺到的錢完成設備的國產化替代任務。按照《中國製造2025》藍皮書的規劃,C919的配套發動機長江1000A將在2020年完成型號設計,2023年完成適航試飛,並且在2025年徹底投入商業使用。按照這個時間節點來看今年年底之前長江1000發動機就應該要下線了,適航取證工作全面展開。但是這時候就面臨著一個問題,國內沒有可供商用渦扇發動機適航取證的風洞。
  • 重啟己二酸制己二腈工藝:打破原有技術禁錮方能迎重生
    ,會生成己二腈二聚物。己二酸氨化脫水法合成己二腈的反應過程突破原有技術禁錮才能新生重啟己二酸制己二腈工藝,要打破原有裝置的工藝和設備設計技術禁錮範疇,思維跳出原有工藝、設備的框框,破除制約裝置運行的問題,己二酸制己二腈工藝才能真正有競爭力。
  • 搶灘出海要「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原標題:搶灘出海要「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正陽集團、樂高集團、瑪氏集團等攜手展示禾業風採;加西貝拉、中國巨石添彩浙江省交易團採購成交集中簽約儀式;嘉興海廣興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振石控股、平湖國際進口商品城亮相浙江省重點進口平臺推介會;還有中小企業、民營企業、進口平臺抱團採購……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如約而至,嘉興企業組團搶灘出海,
  • 環己烷二甲醇生產技術實現國產化
    原標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環己烷二甲醇生產技術實現國產化 記者3月16日從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一碳化學與精細化工催化研究組在CHDM生產技術上打破壟斷實現國產化,並建立我國第一套萬噸級/年CHDM工業化生產裝置。該項目的研發成功突破了國外技術壁壘,打破了我國合成聚酯新材料所需原料CHDM長期短缺的局面。
  • 破冰船,原來如此暴力的破冰
    破冰暴力破冰duang,duang,duang……破冰船也是有三六九等的,從PC7到PC1七個等級,破冰能力遞增。像PC1這種大牛級別的,基本就是為極地水域服務的。這簡直就是被冰包圍的國家,幾乎全部的航道都能開滑冰場,不得不破冰。
  • 「雪龍」號非專業破冰船 破冰能力有限
    事實上,「雪龍」號並非專業的破冰船,破冰能力也並不出眾。作為極地科考船的「雪龍」號雖然具有一定破冰能力,但遠未達到專業破冰船的水平。「雪龍」號極地科考船是中國現役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它是在從烏克蘭進口的破冰船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自1994年服役以來,已完成多次南極航行。「雪龍」號長167米,寬22.6米,型深13.5米,續航力19000海裡,能以1.5節航速連續破冰1.2米(含0.2米雪)前行。
  • 我國超超臨界火電技術國產化的「最後一公裡」被攻克
    北極星環保網訊:「河北宏潤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宏潤重工)已具備批量生產P92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能力,其產品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可在國內大型火電機組中使用,一致同意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產品技術鑑定。」1月25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相關負責人在超超臨界機組用P92大口徑無縫鋼管技術鑑定會上宣布。
  • 「南徵北戰」破冰忙,「雪龍2」號實力槓槓的
    該船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考察船,能夠以2~3節的航速在冰厚1.5米+雪厚0.2米的情況下連續破冰航行,具備全迴轉電力推進功能和衝撞破冰能力,可實現極地冰區360度旋轉,並能突破極區20米厚的當年冰脊。  在實際冰區航行中,「雪龍2」號能否達到設計能力?作為一項工程科學問題,不能僅憑感性認識,還需要通過一系列試驗做出定量評估,得出科學結論。
  • 獨創雙向破冰技術,10米冰牆直接掏空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想成為「極地霸主」先要有冰上艦隊,想建立冰上艦隊必須有實力強大的破冰船,俄羅斯正是破冰船家族的實力「大咖」,2016年相關數據表明,在環北極國家中,俄羅斯、加拿大、美國、芬蘭、瑞典、挪威都擁有一支強大的破冰船隊
  • 連城數控:單晶矽技術助力光伏設備國產化
    公司是光伏設備龍頭企業,曾率先研發出金剛線切割技術。這一技術一舉扭轉了光伏行業中多晶矽的主導地位。隨著單晶矽技術的不斷發展,連城數控成為細分領域領軍企業。兩大技術扭轉競爭格局近日,連城數控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申報精選層的議案,預計募資3.9億元,用於產品擴建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等。連城數控的成長曆程,也是光伏設備逐步國產化過程。
  • 植物醫生石斛蘭面膜國際版來襲 再度搶灘面膜市場
    2019年8月,植物醫生的暢銷爆款石斛蘭鮮肌凝時面膜全新升級為二代國際版,再度搶灘面膜市場。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中國面膜市場有望突破千億規模。而面對琳琅滿目的面膜品牌,同質化嚴重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憑藉對高山植物的深入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植物醫生以鮮明特色和高品質殺出重圍,打造良心國貨。隨著石斛蘭面膜進軍國際市場,植物醫生將在國際面膜賽道上再度展現中國品牌魅力。
  • 燃料電池行業深度報告:需求、技術、國產化
    方案契合燃料電 池技術特徵和國內產業現狀,據補貼方案內容,測算在政策落地後的 4 年 補貼期間,FCV 全周期成本可以持平或低於燃油車,調動下遊整車運營方 的積極性,市場化需求逐步形成帶動產銷放量。補貼階段政策是主要推動, 產業鏈國產化進程持續推進,補貼期末 FCV 產銷規模達到十萬輛上下,市 場規模千億,燃料電池系統成本降至 2 元/W 附近,商用車為主要放量車型。
  • 中國MEMS晶片第一股敏芯股份正式上市,打造MEMS全產業鏈國產化平臺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研發投入,敏芯股份在現有MEMS傳感器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和測試等各環節都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同時能夠自主設計為MEMS傳感器晶片提供信號轉化、處理或驅動功能的ASIC晶片,並實現了MEMS傳感器全生產環節的國產化。
  • 「雪龍2」號:雙向破冰 智能航行
    作為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於去年7月交付使用,是全球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擁有雙向破冰、360度原地迴轉、防氣泡下沉式龍骨、模塊化作業甲板、冰區水密月池、DP2動力定位、全船防冬化設計、智能船體和智能機艙等亮點設計,能夠搭載101名船員和科考人員航行2萬餘海裡,實現全球無限航區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