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拼多多下架電子菸相關產品,淘寶仍正常售賣

2021-01-09 中國荷都網

  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監總局11月1日發布通告,敦促網售電子菸下架。今日(11月6日),新京報記者發現,京東、拼多多的電商平臺已無法搜到電子菸相關產品,但淘寶網上,電子菸相關產品仍可正常購買,其中有不少商品參加「雙十一」促銷活動。

  

 

  拼多多、京東平臺搜索「電子菸」,顯示暫無搜索結果。 網頁截圖

  國家菸草專賣局官網11月1日發布的通告稱,「防止未成年人通過網際網路購買並吸食電子菸,自本通告印發之日起,敦促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菸網際網路銷售網站或客戶端;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菸店鋪,並將電子菸產品及時下架;敦促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的電子菸廣告。」

  11月2日,新京報曾以《兩部門敦促網售電子菸下架 賣家:暫未收到通知》為題報導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仍有大量電子菸產品出售,其中有不少電子菸商品還打出了「雙十一」促銷標識。

  京東平臺客服今日就此事回復稱,目前已下架平臺內所有電子菸及相關商品。新京報記者在該平臺搜索「電子菸」關鍵詞,顯示「沒有找到相關商品」。

  此外,新京報記者搜索發現,拼多多、蘇寧易購等平臺搜索「電子菸」,均顯示「無搜索結果」。但淘寶平臺的電子菸及相關產品仍在正常售賣,有多款商品參加「雙十一」促銷活動。

  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監總局發布的通告提醒,電子菸作為捲菸等傳統菸草製品的補充,其自身存在較大的安全和健康風險,在原材料選擇、添加劑使用、工藝設計、質量控制等方面隨意性較強,部分產品存在煙油洩漏、劣質電池、不安全成分添加等質量安全隱患。

相關焦點

  • 兩部門敦促網售電子菸下架 賣家:暫未收到通知
    11月2日,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仍有電子菸及相關產品出售。
  • 全網禁售,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在雙11之前下架電子菸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菸的通告11月1日 18:00,各大電子菸企業率先發表聲明,將堅決支持並執行電子菸網上禁售決定,不服務未成年人。11月2日,蘇寧易購、國美兩電商平臺便下架了電子菸相關產品。11月4日,拼多多商城全面下架電子菸產品。11月5日 18:30,京東商城全面下架電子菸產品。11月6日,閒魚,轉轉平臺屏蔽和下架了電子菸產品。11月7日 00:01,天貓屏蔽部分電子菸關鍵詞和關閉部分電子菸店鋪。
  • 電子菸變身「蒸汽煙」多個平臺暗存售賣信息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電子菸變身「蒸汽煙」,多個平臺暗存售賣信息 新京報訊(記者李大偉)11月8日晚,新京報記者在淘寶、支付寶(小程序、生活號)、京東、微信(公眾號及小程序)、拼多多、閒魚6個平臺對關鍵詞電子菸、Electronic cigarette(電子菸英文)
  • 網售電子菸死灰復燃 改頭換面登上淘寶京東拼多多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消費之後產品出現故障無處投訴?自己的合法權益受侵害但投訴無門?黑貓投訴平臺24小時為您守候,消費無憂盡在黑貓!【點擊投訴】原標題:網售電子菸死灰復燃:改頭換面,未成年人也能輕易購買因監管出手而一度「熄火」的網售電子菸又死灰復燃。
  • 禁止網售的電子菸,「換個馬甲」後竟「捲土重來」!
    ;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菸店鋪,並將電子菸產品及時下架;敦促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的電子菸廣告。>然而,記者近日發現,不少電商平臺雖然明面「下架」相關產品,但實際仍有商家暗中售賣電子菸。
  • 紅螞蟻:拼多多,拿什麼和淘寶,京東競爭?
    上次寫了一篇有關「淘集集」的文章,裡面有提到淘集集學的就是拼多多的低價套路,然後把自己帶溝裡了,虧損20萬,進退兩難。拼多多,這位電商新秀,和淘寶,京東一起,是大家公認的中國電商三巨頭。作為一個後來者,拼多多做到現在這個體量,真的很不容易。拼多多和淘寶,京東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紅螞蟻用15分鐘的時候,為大家掰扯掰扯。
  • 入駐幾乎「零門檻」 拼多多假貨多?
    拼多多上市第二天即遭深圳創維舉報銷售假冒產品。隨後,「童話大王」鄭淵潔也舉報拼多多平臺銷售盜版圖書。  山寨、假冒產品等已經成為伴隨各大電商平臺成長的頑疾,淘寶、京東、唯品會等多家電商平臺都曾深陷質疑。對於「拼多多們」來說,如何根治這一頑疾,重新建構電商品牌形象,決定了電商發展的未來。
  • 拼多多「釘釘子」第一步:強制商家進行 「臨期奶」打標
    7月31日,拼多多召開媒體溝通會,就社會關心的電商平臺是否應該售賣「臨期奶」熱點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表示,「針對拼多多出售假奶粉、過期奶粉的報導,均與事實嚴重不符。在嬰幼兒奶粉上,拼多多始終堅持嚴苛的行業標準,平臺從未出現假奶粉或是過期奶粉。」
  • 蘋果下架七百多個APP,為何只有拼多多躺槍?
    這本身是一個蘋果市場和國內APP之間摩擦的一件正常的事情,之前幾乎所有大牌廠家都曾遭遇到這種問題,甚至一度還有人討論蘋果會不會下架微信。其實這也是一個廠商之間的正常合作碰撞,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現在卻成了一個公關抹黑的突破口,確實讓人覺得有些過度,今天你下架我黑你一下,明天他下架我黑他一下,讓蘋果成了正義的法官,下架成了企業作惡的判刑,我覺得還是有些過度的。從拼多多上市之後,爭議之聲就不斷,似乎讓主流人群覺得這個商業模式有點LOW,用戶有點LOW,甚至產品都是假貨。
  • 淘寶拼多多產品標題快速排名的合肥電商人培訓
    淘寶拼多多產品標題快速排名的合肥電商人培訓。今天給大家說說淘寶和拼多多的產品如何可以快速的排名靠前。說得很細,但是你要認真地看完即可專業啦!1.產品快速排名方法:產品標題裡面關鍵詞排名。前五頁都算排名。
  • 電子菸網售禁令第五天:仍有平臺未下架,線下是否滿18歲難辨別
    11月5日是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簡稱《通告》)第五天,其中規定,敦促電商平臺關閉電子菸店鋪,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而實際執行過程卻沒有想像中那麼順暢。目前為止,仍有電商平臺在售賣電子菸,甚至作為「雙十一」促銷產品。
  • 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 欲聯手淘寶、京東推動行業整改
    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 欲聯手淘寶、京東推動行業整改隨著拼多多赴美上市,關於它的輿論在網上集中爆發,部分媒體呈現跟風狀態,在不核實是否符合實際情況的情況下,就追蹤熱點報導。其中,以涉及民生的「臨期奶」事件被炒作的最為厲害。
  • 拼多多發起,淘寶、京東或聯手給「臨期奶」打標花多少精力都要做!
    剛剛,拼多多發起,淘寶、天貓、京東等各大電商或聯合出手,共同為國內奶粉業樹立了一個新標準!近日,一張拼多多上出現"7.5元奶粉"的圖片在網上盛傳,引起拼多多關注。調查顯示,頁面上的7.5元的奶粉只是商家用來引流的手段,以超低價格吸引用戶點入主頁,從而實現產品推廣,電商行業各大平臺均有此操作。而拼多多上7.5元奶粉連結的主要推廣產品為均價35元左右的貝因美"臨期奶"。
  • 【資訊】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欲聯手淘寶、京東推動行業...
    針對「臨期奶」事件,今天早間,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表示:「拼多多平臺上的嬰幼兒奶粉,均經過嚴格的檢驗檢測。此前,我們按照電商行業通用的標準來處理這些商品。」井然還表示:「拼多多將統一標註『臨期』字樣,並實時提示到期時間,以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
  • 拼多多率先給「臨期奶」打標,欲聯手淘寶、京東推動行業整改!
    針對「臨期奶」事件,今天早間,拼多多新聞發言人井然表示:「拼多多平臺上的嬰幼兒奶粉,均經過嚴格的檢驗檢測。此前,我們按照電商行業通用的標準來處理這些商品。」井然還表示:「拼多多將統一標註『臨期』字樣,並實時提示到期時間,以提醒消費者謹慎購買。
  • 強制打標「臨期奶」,這一次拼多多做對了什麼?
    有段子說,「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美國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老於媽、粵利粵、雷碧、康帥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綠剪口香糖、可日可樂、必相印紙巾,幫寶造,abidas、adidiaos服飾(排名不分先後)」,儘管拼多多嚴正指出,除第一個商品幾個月前已下架,其餘字樣商品從未在拼多多出售,但這並不影響網民的歡樂情緒。
  • 估值上百億的拼多多 為什麼被淘寶點名成新的假貨聚集地?
    一、拼多多為什麼成了阿里的點名對象?  時間回到兩年前,拼多多還只是一個依靠微信公眾號起家的初創公司,名不見經傳。可是短短的兩年,這家創業公司已經完成B輪融資,估值也達到了驚人的百億級,儼然成為獨角獸公司。  2017年12月,拼多多在綜合電商APP滲透率排行榜中位列第三,僅次於淘寶和京東。
  • 如何理解拼多多的上市?拼多多為什麼能夠超越京東
    阿里、京東在2017年底分別為5.15億、2.92億年度活躍用戶,2018年Q1分別為5.52億、3.02億的季度活躍用戶。阿里單季度增長了3700萬,京東增長1000萬。活躍用戶數規模來說,拼多多超越京東指日可待,與阿里的差距,也僅剩半個身位。
  • 「投中·24H」比特大陸啟動全員調薪;蘇寧、唯品會等電商下架電子菸
    格力電器加碼晶片產業,成聞泰科技第二大股東;雙十一將至,拼多多、美團點評等22家電商企業被約談;電子菸網售禁發布後,蘇寧、唯品會等電商下架電子菸......接下來,請看今天的投中·24H。2.雙十一將至 拼多多、美團點評等22家電商企業被約談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召集拼多多、美團點評、國美在線、小紅書、餓了麼、洋碼頭等22家電商企業召開行政約談會,通報網絡市場存在虛假宣傳、部分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隨意更改促銷活動規則等情況,要求電商企業依法依規開展集中促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