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子彈首次實驗成功後,周邊國家有什麼反應?

2021-01-21 另類視角看歷史

1964年10月16中國原子彈首次爆炸試驗成功,由於美蘇事先己得到有關情報,並向盟友作了相關傳達,政府層面上的驚愕並不大,儘管表面做出吃驚的樣子。

但政治衝擊波從政府到民間,卻漸次巨大起來。歐美幾乎所有報紙都以"中國核爆試驗成功"作頭版頭條,也一致認為這對"自由世界"是一件極其糟糕的事件。

人民日報關於中國核試驗的報導

尤其在臺港和海外華人世界,分化極為嚴重,有人歡呼雀躍,徹夜狂歡;有人沮喪萬分,認為今生再也無法回到祖國。

核爆試驗的成功,對國際戰略格局和中國國運都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中國有了底氣在珍寶島和蘇聯打了一仗,並用兩次核試驗終止了中蘇更大規模的衝突;日本嚇得徹底倒進美國懷抱;巴基斯坦終於下定決心同中國結盟,並搭起了中美交往的橋梁,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準備了最重要的條件;印度把核武研發寫入正式國策…

最大的變化同樣來自美國,它開始轉變思路,由封堵中國到接觸中國,並最終走向建交。

中美的準盟友關係,又極大地促進了蘇聯的解體…

滄海桑田,這種政治傳導至今天仍在震蕩。

一:巴基斯坦:朝野徹底達成親華共識,對中國國運影響很大

巴基斯坦在全球及亞洲政治版圖,都只能算個小角色,但其戰略位置極其重用。由於它同中美都關係友好,所以成為中美溝通的橋梁。尤其是中國核爆試驗成功後,巴基斯坦對促使中美對話方面變得極為積極,是基辛格訪華直至中美建交的重要推手。

基辛格訪華

而中美的初步和解,又為中國改革開放這個基本國策,準備了最重要條件。

巴基斯坦50年代初是大英國協的一個自治領,其最高元首是英國派駐於此的總督,自然也就沒親近中國的理由。完全獲得獨立後,中巴從文化、民族和價值觀上都無共同語言,經常發生一些小摩擦。

在1962年中印戰爭前,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尼赫魯在國際上聲望日熾。巴基斯坦甚至建議印巴一起對付中國,在原則問題上對中國採取一致行動。

所以,1959年,巴基斯坦同印度一起,在聯合國批評中國的西藏平叛,並接待了"中華民國"(朝覲)代表團,引起了中方的強烈抗議。

促使巴基斯坦倒向中國的原因,與其遭遇的戰略困境有關。印巴分家後,為克什米爾大打出手。同時,巴基斯坦又同阿富汗爭奪普什圖尼斯坦地區,這個地區共49萬平方公裡。1950年和1953年,巴阿兩次為領土問題短暫交火。在巴基斯坦加入聯合國問題上,阿富汗是唯一投反對票的。

巴基斯坦受印阿兩頭夾擊,而阿富汗又是親蘇的,其領導人達烏德被稱為"紅色親王"。印度儘管聲稱不結盟運動,但同蘇聯的關係也非常特殊。

基辛格葉海亞:中美關係正常化兩大功臣

巴基斯坦無奈,只有同美國結盟。其軍隊裡也清一色美式裝備。但由於中美不睦,中巴關係也只能不冷不熱。

促使巴基斯坦徹底倒向中國的原因,一是因為1962年中國狠狠揍了印度一頓,第二就是中國核爆試驗成功。

應該說62年後,中巴還在觀望。雙方除了都和印度有領土爭端這一共同語言外,並無更多交集。但64年中國核爆試驗成功,巴基斯坦朝野一夜之間全部變成親華派。巴基斯坦媒體歡呼雀躍,認為該是印度頭疼的時候了。

這樣,中巴唯一的障礙,就是巴基斯坦兩個最重要盟友中國和美國,仍處於敵對關係,讓巴處境尷尬。為戰略需要,巴基斯坦不斷在中美間穿針引線。作為中美關係走向正常化的最重要中介,巴基斯坦作出了特殊的貢獻。

巴基斯坦力主中美關係正常化,美國也認為美國的主要敵人是蘇聯。但中美關係極為僵硬,又有臺灣問題橫梗其中,以致周總理都對兩國關係信心不大。巴基斯坦在其中做了大量耐心細緻的工作。

首先,巴基斯坦和美國敲定,以巴基斯坦作為造訪中國的秘密通道。基辛格訪巴不過暗渡陳倉。在巴基斯坦的一次演講中,基辛格突然昏厥,然後經化裝師改頭換面,當日搭乘巴基斯坦飛機秘密入華。訪華成功後,又坐飛機秘密回到巴基斯坦。

尼克森訪華

尼克森訪華前,也是通過巴基斯坦給中國傳話,說不會參與任何孤立中國的安排,並贊成中國最終進入聯合國。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先訪問美國,再訪問中國。在葉海亞的反覆溝通下,尼克森訪華終於實現。

尼克森訪華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不僅讓蘇聯目瞪口呆,減輕了中國在北方邊境的戰略壓力,使西方對中國的經濟封鎖出現鬆動,也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準備了最重要的條件。

可以說,正是1964年核爆試驗的成功,才堅定了中巴友好。正是因為中巴友好,才使中美友好有了穿線人。不然,以中美僵硬的外交關係,中美關係正常化可能遙遙無期。

也就是說,核爆試驗,改變了中國的發展軌跡,也改變了中國的國運。

二,蘇聯:核試驗產生連鎖反應,中蘇在相互試探中對抗

首先,在中國核爆試驗前,蘇聯早就知道中國有進行核試的能力。在核爆試驗前幾天,赫魯雪夫在接見日本外長藤山愛一朗時就明確表示,中國完全有能力進行核試驗,因為蘇聯己提供了大量核技術和核設備,並培訓了大批核工作者。

赫魯雪夫訪華

所以,有自媒體人說蘇聯認為中國二十年內造不出原子彈,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據沈志華教授在《蘇聯研究核武器的幫助和制約》一文中的研究,蘇聯不僅幫中國建造了一座小型試驗性核反應堆,贈送了一大批和平利用核能的影片和書藉,還由蘇聯頂級核專家,給中國培養了一大批核研究人員。

在蘇聯專家到華之前,中國僅有核科學家60人。1959年11月蘇聯專家離華前,中國核研究人員達到6千人!可以說,蘇聯的幫助是實質有效的。

1964年,中國核試驗成功後沒幾天,赫魯雪夫就被推翻。顯然,蘇共領導層對赫魯雪夫對華"綏靖"極為不滿。他們發表了一份措辭嚴謹的聲明,目的是不想引起盟友的恐慌。蘇聯說:"我們反對核試驗,並為徹底結束一切類型的核試驗而奮鬥。"

對華"綏靖"派赫魯雪夫下臺後,新的蘇聯領導層對華更強硬,他們認為中國軍方的核爆只是試驗性的,並無遠程投射核武器的能力。認為在中國具備核武投射能力前,必須狠狠地給中國一點教訓。

我軍在珍寶島前線

於是,1969年,中蘇雙方在珍寶島發生三次激烈衝突。蘇軍吃了虧,傷亡152人。蘇聯十分憤怒,通知美方將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核打擊。但美國出賣了蘇聯。美國認識到蘇聯才是真正的敵人,而中國是可以爭取的盟友。

於是美國政府把消息透露給媒體,《華盛頓明星報》8月22日發表了以《蘇聯欲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為標題的報導。中國立即在9月23日和9月29日進行了兩次當量更大的核試驗。其中,9月29日的試驗是一次飛機投彈,證明了中國具有遠程投送核彈的能力。

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在全國城鄉大量開挖地下掩體。正是因為美國的提醒才使中國做好了準備。蘇聯惱羞成怒卻無可奈何,只好和中國籤署了邊界和平協議。

以上資料來源,來自由《世紀採風》授權《共產黨新聞網》獨家轉載的一篇文章,應具有一定權威性。

這是1964年10月16日核試驗的連鎖反應,從赫魯雪夫下臺到蘇聯強硬派對中國的試探,也促使了中美走近。無意中,中國測出美國和蘇聯,誰才是中國的真正敵人。

三:美國:安撫盟友,儘量降低中國核試驗影響

中國首次核爆試驗成功後,美國總統詹森取消了周末度假計劃。總統辦公室向外發布新聞稿,認為這是讓整個"自由世界"悲哀的一天,並為和平祈禱。

美國前總統詹森

同時,美國人說,我們有能力保護自己,也將為盟友提供核保護。

其實,在中國首次核爆試驗前,美方情報部門早就知曉中國"將在最近幾天進行一次核爆試驗"。1964年8月初,美國間諜衛星不僅發現了羅布泊核試驗場,而且拍出了核試驗場的清晰照片,包括340英尺的鐵塔、兩個稍小的鐵塔、各種地堡和其他設施。但詹森並未採取行動。

8月底和9月中旬,美國間諜衛星偵查到羅布泊核試驗準備工作已完成。又通過馬裡政府內的間諜了解到,中國將在10月份進行核試驗。因為周總理訪問馬裡時,明確告訴馬裡朋友,中國會在十月份進行一次核試驗。

9日29日,美國國務院把此情報向盟友作了傳達,以事先減少輿情衝擊波。國務院發言人羅伯特丶麥克洛斯在傳達時說,中方核試驗雖然不可避免,但還缺乏運載工具,變成真正只有作戰能力的武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美國在極力消除盟友的不安,但日本和臺灣還是十分擔心。臺灣頗有些瑟瑟發抖,因為大陸核爆成功,也意味著蔣軍殺回老家,將變得完全不可能,蔣介石只得終老異鄉。

蔣介石鼓吹反攻大陸

其實甘迺迪時代是主張聯合蘇聯一勞永逸地解決中國核問題的。但甘迺迪被刺後,接任後的詹森警慎得多,擔心刺激中國會讓中蘇接近,這讓臺灣只能幹著急。

臺灣要求美國在中國核武還無遠投能力之前,把大陸核武搞掉,詹森不允,並安撫臺灣,承諾為臺灣提供核保護。

大陸首次核爆試驗成功後,蔣軍加強了對大陸沿海的突擊,結果大多有去無回,有28名臺灣間諜被擊斃,168人被俘。

1965年,臺灣決定暗中發展核武,代號為"新竹計劃"。並於同年7月籌建中山研究院核能研究所,同以色列合作。1988年1月9日,臺灣核能研究所副所長張憲義叛逃美國,"新竹計劃"爆光,臺灣所有核武設備、草案圖紙、文件全部被美國沒收。

四:日本:誠惶誠恐,從此安心做美國跟班

中國核爆試驗成功,日本是最尷尬的。一方面它帶有侵略中國的原罪,另一方面他又是唯一一個挨原子彈的國家。他批評核爆試驗,自然有充分理由,但又不敢大聲。

最讓日本人惱火的是,第18屆夏季奧運會10月10日在東京舉行,本是日本振奮民族精神、走出戰敗陰影的重要時刻,中國卻選在10月16日進行核爆試驗,真會挑日子。這個奧運"大禮炮"炸得日本有點暈頭轉向。

十八屆東京奧運會概況

其實中國並非刻意挑在這個日子進行核爆試驗,而是早計劃好的,正好又時間上碰巧。但日本人顯然不這麼想,認為中國是存心煞奧運會風景,並有向日本人示威的目的。

中國顯然有點過意不去,畢竟奧運會是彰顯和平的節日。於是周總理就向日本第一時間通報了中國進行了核爆試驗的情況。同時,中方發表了三個聲明:1,中方發展核武是為了打破大國核壟斷;2,中國保證不首先使用核武;3,一切核武都應銷毀。

日本的尷尬處境也只能低調克制。據悉日本也曾向美國提出了發展核武的想法,被美國制止。日本只能一頭扎進了美國懷裡了。

有趣的是,為了同中國核爆試驗對衝,日本首相佐藤榮作在國會提出無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製造、不運進核武器",並因此獲得1974年諾貝爾和平獎,也是日本唯一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首相。佐藤榮作的親哥哥岸信介也是日本首相,而岸信介是日本另一首相安倍的親外祖父。

其實,對於中國核爆試驗成功,日本民間反應也是分化的。有人說日本民族精神是"菊與刀",對強者送菊,對弱者用刀。其實也不盡然。日本民間仍有一大批儒學信徒,秉承亞洲主義,對盎克魯丶薩克遜人無好感。

日本文化特質:菊與刀

日本思想家竹內好就說:"(中國核爆試驗)幹得好,給盎克魯丶薩克遜人的走狗(日本政府)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日本民主黨議員木村正武也說:"(中國核武試驗成功)這是好事,中國是亞洲第一個擁有核武的國家,這對世界和平有利。"

五:印度:核武計劃進入正規化,拒籤《核不擴散條約》

中國核爆試驗的成功,顯然讓印度極不痛快,這種不痛快是非常直觀的。

因為印度本來是亞洲最早研究原子能的國家,1948年就擁有了自己的原子能委員會。但一方面尼赫魯是不結盟運動的倡導者,想做不結盟運動的領袖。另一方面印度文化對擁核也很牴觸。所以,從一開始,尼赫魯就對擁核很不熱心。

但是1962年中印幹了一仗,印度有點懵了。這時候的印度已經擁有提取鈽的技術。但尼赫魯仍拒絕擁核,亦於第二年籤署了《部分禁止核實驗條約》。

然而,中國核試驗的成功,尤其是擁核國家開始勒緊非擁核國家核試驗的脖子,導致了印度核武計劃走上正軌。

印度核飛彈

真正刺激印度、並使印度產生緊迫感的,是五個有核國家於1968年提出的《核不擴散條約》,條約規定,除了既有的五個有核國外,其他國家都不得再擁有核武器、不得再進行核試驗。印度認為這是核壟斷,是核霸權主義,拒不籤署該條約,並提出中國核武威脅論調。

印度的核研究使巴基斯坦產生緊迫感,在中國幫助下,巴基斯坦的核武研究亦走上正軌,南亞產生了核武競賽,直至印巴都核試成功。

六:兄弟國家、西方社會和華人世界的不同畫風

朝鮮電文是這樣的:

"…核爆試驗成功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是社會主義陣營和全世界愛好和平人民的偉大勝利…對保護亞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也是對美帝核訛詐的還擊。"

《法新社》在社論中指出:

"中國扔出兩顆核彈,一顆是核爆試驗成功,一顆是赫魯雪夫下臺。顯然地,這顆核彈的主要作用在心理方面,而非軍事分面。

參考消息:赫魯雪夫下臺與中國核爆有關

一些國家會更依附中國,如巴基斯坦、北越;一些國家會更怕中國,如南越、泰國;一些國家會參與和中國的軍事競賽,如印度、日本。"

華人世界有不少人熱淚盈眶,舊金山許多華人說"中國人終於站起來了",《參考消息》報導的畫風是這樣的,如下圖:

參考消息:香港同胞為祖國擁核而興奮

但也有不和諧的聲音。金庸著文指出:

"一位首長(指陳毅元帥)竟說即使『中國人沒褲子穿,也要擁有核武器』,這難道不讓人憤慨嗎?讓軍事放第一位,人民生活放第二位。再說,我們即使擁有核武器,又能威脅得了美國和蘇聯麼?就是再努力十年,蘇美哪怕原地不動,我們的核武技術又能趕上他們麼?"

當然,金庸的話是錯誤的,此處只是列出來,僅供批判。

結語

總之,中國擁有核武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它出乎意料地消彌了中蘇緊張,引來了尼克森的訪問,加深了中巴同盟,給中國迎來一段戰略機遇期。但同時也使日本、臺灣、印度等國家和地區加強了同美國蘇聯的軍事合作。

它也增強了地方政府和海外華人對中央的向心力,並使臺灣反攻大陸的圖謀徹底挫敗。

而尼克森的訪華也為中國日後的改革開放準備了最重要的條件,美國在核武力量面前退卻,對中國的鉗制鬆動,使中國加入全球經濟體系成為可能。

核爆試驗的成功,也極大地鞏固了我黨的社會主義事業。正如《美聯社》指出的,"北京的核計劃將造成比軍事更嚴重的心理衝擊,對亞洲造成極為顯著的影響。它會給亞洲帶來一種觀念,即共產主義將成潮流。同時也使人們對美國產生懷疑,升高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信譽,讓更多的國家靠近中國。"

聶帥在核試驗基地

必須特別指出,中國核武計劃是由毛主席親自過問、親自規劃和親自領導的。

1954年,赫魯雪夫訪華。由於赫魯雪夫在國內面臨權爭,執政基礎脆弱,他想靠外交成就鞏固其政治地位,所以急需中國捧場。這樣,他在核問題上遷就中國,願意幫助中國,毛主席也即時地抓住了赫魯雪夫這一心理。使中國核武計劃在蘇聯的幫助下走上快車道。

1955年1月15日,在毛主席主持的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上,毛主席召集了李四光(地質部長)、劉傑(地質部副部長)、錢三強(中科院物理所所長)等人,通過了代號為02的核武研製計劃。

不久,錢三強在莫斯科籤署了《關於為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協議》;與此同時,中國在廣西發現鈾礦。在蘇聯專家的幫助下,我們很快建成了一座實驗性核反應堆和一件回旋加速器,解決了核武研究中的最關鍵問題。

向毛主席和執行核武計劃的先賢們致敬!

參考資料:

《蘇聯對中國研製核武器的幫助和制約》,作者:沈志華

《共產黨新聞網》,作者:《世紀採風》

相關焦點

  • 中國當年原子彈實驗成功後,周邊國家與地區有什麼想法?
    果不其然,國際上先炸開了鍋,正如老話所說,皇帝不急太監急,包括美國蘇聯在內的國際媒體紛紛報導,在中國西部地區,有一朵蘑菇雲升高,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那麼知道我國原子彈試驗成功後,周邊國家和地區有什麼想法呢?
  • 中國以前原子彈實驗成功之後,周邊國家與地區有什麼想法?
    我國第1顆原子彈是在1964年10月16號引爆的,其實美國和前蘇聯早就預見到這種情況了,畢竟這兩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衛星,對我國羅布泊地區的情況一清二楚。不過後來中蘇關係變得更糟糕以後,蘇聯專家開始撤離中國,還撕毀了所有的研究材料。 那時蘇聯領導層認為,我國在15年之內都不可能研發出核武器。不過讓蘇聯專家出乎意料的是,針對這個問題,赫魯雪夫竟然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支持我國,認為我國有擁有核武器的資格。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後,蘇、美、英、法四國都有何反應?
    要說到人類文明中最可怕的武器是什麼,那絕對非核武器莫屬。在歷史上,美國向著日本投放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但就是這麼一次讓全世界的人都深刻的記住了核武器的威力,從此之後全世界就一直籠罩在核武器的陰雲之下。在美國朝著日本投放原子彈後,世界各國都認識到了這款武器的戰略意義。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時,世界各國都有什麼反應?
    有了這兩個緣由,為避免更多的犧牲,美國下定決心向日本投下原子彈,一瞬間,日本廣島長崎死傷慘重,兩座城市幾乎化為灰燼,而當原子彈爆炸後沒多久,日本就宣布了投降,而日本的投降也正式宣告二戰的結束。見識到原子彈的威力後,戰後世界各國開始對原子彈進行研發工作,原子彈殺傷力和破壞力實屬驚人,也因為其威力巨大,原子彈更成為各國軍事技術發展的一種象徵。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世界各國都有哪些反應?
    過了幾天,他獲悉中國成功試爆了原子彈,這才恍然大悟。 若干年後,這個故事通過中國駐德大使館傳到了錢學森耳朵裡,又通過他兒子錢永剛講給媒體記者,從而公開流傳。
  • 當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後,各大國都有什麼反應?
    由於核武器的研製十分困難,所以世界上僅有幾個國家成功的研製出了核武器,這就使得其他無核國家十分的忌憚。為了保證世界的和平發展,有核國家紛紛籤署了限制核武器使用的條約。考慮到核武器的威懾作用,有核國家自然不願意對其進行銷毀,所以在進過一番爭論以後,其他國家終於認同了聯合五常可以合法持有核武器。
  • 我國原子彈試驗成功,世界各地反應都不相同,其中有一個與眾不同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那麼當時的世界各國,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都是什麼反應?讓我們來看看:美國:憂心忡忡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兩個團體之一的美國,在得知中國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後,全國上下都是憂心忡忡。10月16日,美國白宮,總統的新聞秘書裡迪,拿著剛得到的電報,急匆匆地敲響了總統詹森辦公室的大門。面對裡面正在開會的美國領導層,裡迪說道:"剛剛得到消息,中國爆炸了一顆原子彈!"
  • 中國原子彈成功爆炸,四個有核大國態度如何?
    而中國則是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於是我國經過非常艱難的摸索歷程以後,終於成功研製出了核武器。那麼你知道當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蘇、美、英、法四個有核大國都是什麼反應呢?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美國的反應。當時美國在聽說中國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消息以後表現的非常震驚。
  • 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外國什麼反應?美國:這是世界上最不幸的時刻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其威力相當於2.2萬噸TNT炸藥的當量。不過,沉浸在喜悅中的工作人員並沒有第一時間公布這個消息。隨著西方各大通訊社報導之後,中國才對外公布了這一震驚世界的壯舉。那麼,世界上其他國家得知這個消息後,反應如何呢?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時,世界各個大國都是什麼反應?
    導語: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之時,世界各個大國都是什麼反應? 核武器對於各國來說十分的重要,能夠擁有核武器,那麼就代表一個國家在軍事實力上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科技水平上也會有一個很大的進步,而核武器的製作和研究本身就要經歷很多困難,而我國在經過了很大的努力之後,終於研究出了第一顆原子彈。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蘇、美、英、法四國都是啥反應
    美國在日本投擲的兩枚原子彈震驚了全世界,這是世界各國第一次見識到核武器的威力。所以不少國家在二戰結束以後,也紛紛投入到了原子彈的研製中。美蘇兩國作為二戰後綜合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在研製出原子彈以後,又研製出了不少威力更大的核武器。
  • 用中國人造太陽,來說說什麼是可控核聚變
    核聚變實驗的世界主流是強磁場約束託卡馬克聚變,其代表就是中國「東方超環」EAST,這才是它的真名。而中國『人造太陽』只不過是小名。EAST 是世界首個非圓截面全超導託卡馬克聚變裝置,也是中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2006 年成功完成首次工程調試,2007 年 3 月通過國家驗收。EAST 外形像機器蜘蛛,整個裝置重量約 400 多噸,中間是高 11 米、直徑 8 米的圓柱形大型超導磁體。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蘇、美、英、法這四個國都有啥反應
    中國在上個世紀建國之後不久也開始了原子彈研製任務,然而在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並沒有研製核武器的打算,直到經歷了抗美援朝戰爭之後,中國認識到自己沒有核武器就會遭受到別人核武器的威脅,所以經過努力中國最終成功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
  • 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美國有何反應?把監聽設備安裝到喜馬拉雅山
    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報》刊發號外,頭版標題是:加強國防建設的重大成就,對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貢獻,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的消息很快傳遍全球,出現了很多聲音。當時幾乎所有國家都在關注美國政府的反應,那麼美國方面究竟如何看待中國首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呢?美國政府沒有想像中的驚訝,因為他們早在1960年底已經確認中國核計劃的存在。當然美國政府還是有所反應,比如總統詹森的講話就刊登在《紐約時報》上。詹森告訴美國人及盟友「不必要擔心,目前還不會出現戰爭,一切都在掌控當中。」
  • 中國原子彈成功爆炸後,「應該給赫魯雪夫發一個一噸重的大勳章」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試製原子彈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原子彈投入實戰的國家。有了原子彈,美國動輒就高舉核大棒向它國進行核威懾。毛澤東迎接赫魯雪夫但赫魯雪夫說:「蘇聯有原子彈了,中國就不要搞了,蘇聯會保護你們,你們就呆在蘇聯的核保護傘下就行了。」
  • 1984年的今天中國首次中子彈實驗成功:只有5國擁有這種武器
    12月19日中國首次中子彈實驗成功1984年:只有5國擁有這種武器 1984年12月19日:中國首次中子彈原理實驗獲得成功。至於它可以穿透的裝甲車輛這些東西,卻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中子束最早殺人,是在1945年8月21日。 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達格利恩做試驗時,不小心受到中子的輻射。 雖然他立即進行特殊的救治,但種子的破壞性是不可逆轉的。這個倒黴的科學家在25天後不幸去世,年僅24歲。
  • 成功爆炸首顆原子彈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在西部地區爆炸了一顆原子彈,成功地實現了第一次核實驗。據1960年7月17日《紐約時報》報導,「內爆」型原子彈如果研製成功,就表明下一步有可能研製出氫彈,「內爆」型是一種有發展前途的原子彈。   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採用了「內爆」型。所謂「內爆」型是將大量炸藥起爆的能量壓向內心,產生高溫、高壓,使內心裡的核材料產生裂變,釋放出大量核能。但是困難的問題在於炸藥起爆後,能量並不是完全向內心壓縮,而是向四周擴散,這就無法實現核裂變。
  • 我國的原子彈爆炸後,最先通知了日本,其他各大國是啥反應
    這引起了世界上一些擁有良知和遠見的科學家的擔憂,他們明白德國、日本等法西斯國家研製出原子彈,對世界各國人民意味著什麼。愛因斯坦、費米等科學家,開始勸說美國總統羅斯福重視此事。隨後,美國啟動了「曼哈頓工程區」計劃,雖然美國起步較晚,但由於美國接受了大量的避難科學家,以及美國本土不是二戰的主戰場,讓美國可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研究原子彈。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先通知了日本,世界各大國都是啥反應?
    ,所以在二戰結束後,便加快了原子彈的研究進程。當時前蘇聯的領導人赫魯雪夫說:「沒有蘇聯的幫助,中國再過20年也研製不出原子彈。」但中國人骨子裡就有「不服輸」的基因,又豈會被困難嚇倒?沒有蘇聯的幫助,我們就自己研究。經過科研人員的日夜攻關,中國終於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邱小姐。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後,蔣介石嘆了一口氣,日本沉默了
    二戰結束之後,各國都認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都迅速進入到了研究中,而我國自然也不甘落後。1964年10月,我國研製出來了第一顆原子彈,並且在新疆羅布泊引爆成功,消息傳出之後舉國歡慶,而這個時候,遠在臺灣得蔣介石嘆了一口氣,而日本人也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