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後父母就在各種操心,從吃喝拉撒到學習成績,再到就業婚姻,而最讓家長頭疼的莫過於輔導孩子寫作業了,我們經常會看到網上的新聞說家長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而出現身體上的各種狀況,不少家長都在感慨現在的孩子學的東西真是太難了。
別說普通家長了,就連清華大學的數學系教授都這麼認為,你一定覺得很誇張吧,清華的,還是數學系的教授,怎麼可能?
可事實就是這樣,在某個講座中,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文湛痛批奧數,他說:「現在的奧數題,不過是文盲的戲法罷了,可偏偏有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卻選擇相信這種教育。」
王文湛教授認為,很多孩子上奧數屬於超前教育,根本聽不懂,老師屬於硬灌,甚至讓孩子把解題公式背下來,答題時直接套,不管孩子是不是真懂,他們追求的是做對得分。可這種方法對低年級孩子來說還行得通,對於高年級的試題來說就一無是處了,因為高年級的題需要的是思維能力的擴展,而不是照貓畫虎,因此,很多孩子都會被這樣的教育方式所毒害。
之所以清華教授會這樣說,是因為他在輔導自己10歲的孫子寫作業時,被5年級的奧數題給難倒了,看著試題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該怎麼給孩子講清楚,並非沒有解題方法和思路,只是要用孩子的思維去進行解答,這個清華大學數學系的教授也懵圈了,他開始覺得「讓孩子學習奧數,簡直是胡鬧行為」。
對此網友們是怎麼說的呢?大家議論紛紛,都對清華教授的言論表示贊同:
有的說,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名聲利益,把中國的教育變得讓無數家長苦不堪言,讓無數開輔導班的美的上了天,把孩子們的娛樂時間都給佔了,培養出一堆書呆子和不喜歡讀書的。義務教育階段應該是開發智力、培養習慣、培養興趣、多多讀書、學習常識、練好身體、健全人格,而不是培養出會考試的應試人才!有的說,小孩子做數學題,把國外的孩子秒殺,長大了搞科研卻搞不過外國的同齡人。試問,這麼培養孩子有毛用?與其把時間花在奧數上,不如多培養培養孩子讀讀課外書,文學小說,歷史學基本素養,地理學應用知識,物理化學實踐活動等都非常有意義,一個寬廣的知識面永遠比死磕奧數來的好。未來混社會智商是其次,知識面和情商最重要!有的說,想靠死記硬背來記住公式和定理從而去解題的,全都不超過初中!理科不講究死記硬背,要從本質上理解,用邏輯思維去想解題的方法。死記硬背的理科是考不出高分的,因為公式是死的,題目是千變萬化的,換個角度考,你就廢了!還有的說,看到一個高材生,他是這麼說的,「國內奧數這幾年真的帶偏了?益智=背公式,創新探索不等於改題型,我參加過AMC,參加過CAT,參加過滑鐵盧數學競賽,坐下來發現題目每年是新穎的,是看思維邏輯的,沒有過多的知識點可以套,而反看中國這幾年的時代報?華羅庚?祖衝之杯等,知識點設計太明顯了」,其實真的不無道理,很多奧數題都是靠邏輯思維來驗算出來的,靠公式和套路的孩子,學奧數和沒學有何區別?
深以為然。
很多奧數題的關係推導要藉助至少二階方程才能得出,另一個致命問題是很多題具有二義性,只有按老師的角度考慮才能得到正確結果。
奧數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營銷案例,不知有多少家長被欺騙,年復一年地給補習機構送錢,可小學孩子又沒有辨別能力,不知學了有沒有用,升學後才發現所謂的奧數就是在錯誤的時間學初中、高中的知識罷了。
那麼我們該如何正確地提高孩子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呢?
從實際需求出發
在實際生活中鍛鍊孩子的四維,讓他們勇於思考,比如去某個地方時用哪種方式能快速到達?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孩子往往容易接受,也更能理解,數學思維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從問題突破口出發
當孩子遇到難題時,不要把過程想得太繁瑣,而是嘗試把問題簡單化,比如逆向思維、對比思維等,都可能是解題的突破口,如果孩子利用好了,就能很快找到解題思路。
結合邏輯思維做訓練
數學思維本身就是一種邏輯思維,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去選擇一些鍛鍊邏輯思維的書和訓練工具,有意識地鍛鍊孩子,讓他們掌握邏輯思維,進而自我指導數學思維的發展。
鼓勵和支持孩子
不會輕易批評孩子,且不會壓抑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提問,挖掘孩子的潛能,維護他們的好奇心,講知識點轉化成為孩子這個年齡段只能夠接受的方法去加以指導。
總而言之,學奧數有弊也有利,關鍵看家長們如何去引導和看待,但數學思維是一定要循序漸進地去掌握的,你們說呢?
今日話題:你認為學習奧數對孩子的智力開發有好處嗎?你會不會讓孩子從小就去學奧數?歡迎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