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Biotechnol人工子宮重大進展!科學家證明生物工程子宮可以懷孕!

2021-01-07 生物谷

2020年7月4日訊 /

生物谷

BIOON /——在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的一項新研究中,科學家表明,生物工程的子宮可以支持受精、胎兒發育和正常後代的活產。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這一方法可能在某一天為由於子宮功能障礙不育症而無法懷孕的婦女提供

再生醫學

解決方案。


近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的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在動物模型上證明了生物工程子宮能夠發展出支持正常生殖功能所需的原生組織樣結構。


醫學博士Anthony Atala說:"研究表明,工程子宮組織能夠支持正常妊娠,胎兒發育正常,後代的大小和體重與正常子宮的相當。"Anthony Atala是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也是WFIRM的主任。"隨著進一步的發展,這種方法可能會為子宮異常的女性提供懷孕的途徑。"

圖片來源:Wake Forest Institut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WFIRM)


WFIRM的科學家在再生醫學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組織工程

和再生醫學的一些基本原理是在該研究所最先發展起來的。他們將患者自身的細胞接種到可生物降解支架上進行功能組織生物工程的策略已在臨床前研究中得到有效探索,並成功應用於人類患者在管狀和中空非管狀器官中恢復功能。

再生醫學

組織工程

技術已成為克服供體器官短缺和來自供體移植的其他限制的一個有吸引力的選擇。科學家們用同樣的生物工程策略來設計子宮,子宮是一個更複雜的器官,對胚胎植入和胎兒發育的功能要求更高。


在這項研究中,兔子被隨機分為四組:(1)

組織工程

子宮組,使用動物自己的細胞植入支架;(2)僅接受聚合物支架的非種子支架組;(3)只施行子宮全切除的對照組,通過縫合修補子宮切除;(4)正常對照組,進行了假手術。


兔子長期以來被用於生殖生物學研究,與其他實驗動物相比,兔的子宮相對較大,是子宮組織再生研究的理想對象。雌兔的子宮是由兩個分開的、有功能的子宮角和子宮頸組成的,每一個都有懷孕的能力。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支架是為每隻動物定製的。從每隻兔的子宮結構中培養出再生子宮組織和植入支架所需的細胞。支架植入6個月後,與可育雄兔自然交配。


"植入細胞的兔子在重建的子宮中有正常的懷孕,"合作者醫學博士Renata S. Magalhaes說。"這項研究為從患者自身細胞中創造組織替代品以治療子宮缺陷提供了新的途徑。"


儘管需要使用抗排斥療法,但從已故和活體捐贈者的子宮移植給患者已顯示出治療永久性子宮不育的前景。


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大約有70例子宮移植手術。在美國,通過子宮移植出生的嬰兒不到10個。這個被提出的策略是用病人自己的細胞創建子宮組織,避免了需要從已故或活著的捐贈者那裡移植器官,也避免了排斥反應的風險和抗排斥藥物的需要。


"我們的結果表明,

組織工程

子宮對懷孕期間發生的擴張和機械應變有反應,"論文的合著者Koudy Williams說。"在預期進行

臨床試驗

之前,進一步的臨床前研究正在計劃中。" (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人工子宮?
    圖來自2017年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描述了用於種植羔羊胎兒的子宮外生命支持系統。[1]人工子宮(或人工子宮)是一種假設裝置,通過在通常將胎兒帶到足月的生物體外生長胎兒來允許外部妊娠[2]。人造子宮作為替代器官會有很多應用。它可以用來幫助男性或女性夫婦發育胎兒。
  • 人造子宮有了重大突破
    人造子宮今年有了重大突破!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製造了一個外部人造子宮,維持超早產羔羊的生存。試驗中的羔羊在子宮內生活了4周,打破了子宮外裝置維持胎兒穩定機能的時間紀錄。超早產兒的死亡率很高,延長妊娠的體外系統沒有成功的先例。這一次,科學家製造了一個聚乙烯薄膜袋,充滿了人造羊水,通過臍帶接口連接氧氣,形成一個封閉的流體人造環境。
  • 人造子宮最新進展,未來解決早產和不孕難題
    理想上,人造子宮用子宮內羊膜腔環境的無菌流體溫育,有類似於臍帶-胎盤系統的先天胎兒循環驅動的血液循環和氣體交換,以供給胎兒養分和氧氣,還可以模擬自然子宮的無菌、溫暖和富有彈性的條件。人造子宮在短、中、長期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 人造子宮的歷史
    演講以一名學生的視角展開,此人來自2073年,他回顧了過去150年的生物發展史:1951年,兩位科學家從一名在飛機失事中喪生的婦女的卵巢中提取出卵子,使其受精,然後在「適宜的液體」中培育胎兒,直到其足月出生。
  • 歷史上的人造子宮之辯
    1923年的一次演講中,英國生物學家J.B.S.霍爾丹(J.B.S.Haldane)首次對人工子宮進行了廣泛討論,他是最早提出卵子可以在子宮外受精的人之一。那場講座在劍橋大學異教徒協會舉行,英國哲學家查爾斯·凱·奧格登(Charles Kay Ogden)於1909年創辦了這個活動。協會作為異見知識分子的避風港,給他們提供一個質疑傳統權威和宗教教條的空間。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荷蘭科學家獲數千萬元,研發人造子宮 近日,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 「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研究由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攜手進行。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今,已有一些孵化器在發揮子宮的功能,為早產胎兒提供進一步發育的生長環境。如,早產兒可以在育嬰保溫箱內,實現肺部繼續發育。「但我們的人造子宮不僅是個塑膠袋或塑料盒。它更像自然子宮,具備孕育人類胎兒的所有條件。」Guid Oei說。研究由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攜手進行。
  • 生殖技術重大突破:植入人造子宮,母兔竟能正常受孕、懷胎和活產
    據最新一期《自然·生物科技》刊發的論文,美國科學家為母兔植入人造子宮,母兔竟然能正常受孕、懷胎和活產,誕下健康的小兔子。這一生殖技術的重大突破,為不孕不育婦女帶來了希望。據報導,美國維克·佛雷斯特再生醫學研究院的泌尿科專家安東尼·阿塔拉博士和他的同事們從母兔子宮提取細胞,在可生物降解的支架上培養出子宮組織,再將這一人造子宮植入母兔體內。人工子宮使得母兔可以正常受孕、懷胎和活產。阿塔拉博士的團隊成功進行了14例母兔再造子宮移植術,母兔在手術6個月後就能正常受孕和懷胎。
  • 人造子宮來了,真的可以讓男人生孩子?
    「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如果研究出來,生育的這場遊戲規則,或許真的因此改變。讓男人懷孕的幻想從來沒聽過讓男人懷孕生子,這是無數女人幻想過的場景。
  • Am J Obstet Gynecol:科學家利用人工子宮維持極度早產兒生命
    2019年3月31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項使用人工子宮拯救極度早產兒的前沿技術最新進展被譽為是醫學和生物技術重大突破。最近這項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上的文章報導了世界首例利用基於胎盤的人工生命維持系統維持極度早產的小羊(600-700 g,相當於24周的胎兒)生命的數據。
  • 懷孕與子宮位置無關
    一天,豔豔無意間看到B超單上寫著子宮後位,而自己一個好姐妹子宮是前位,最近懷孕了,是不是子宮後位影響了懷孕?豔豔迫不及待地找我諮詢這個問題。通過婦科檢查或B超檢查,可知女性子宮在盆腔內的位置是前位子宮、中位子宮或者後位子宮。
  • 美國團隊發明「半人造子宮」,並成功產下後代
    圖片來源撰文 戚譯引今日,《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一項研究,宣布使用生物工程技術修復的「人造子宮」讓兔子產下了存活後代。這項研究由美國維克森林再生醫學研究所(WFIRM)完成。
  • 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科學家發明「人造子宮」,網友評論卻很扎心
    所以提起懷孕,女性朋友們,往往是「痛並快樂著」,一邊感嘆新生命孕育的幸福,一邊還要承受來自孕期的各種考驗和折磨。 那麼如若有一天,女性不用懷孕了,那麼會怎麼樣呢?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不可實現,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通過努力,或許會實現女性朋友們的「小願望」哦。
  • 「男人不再需要女人」 人造子宮引發倫理爭議(圖)
    新華網華盛頓2月23日電(記者毛磊)人造子宮研究最近熱了起來,一股「新技術恐懼症」隨之瀰漫。一些媒體甚至稱,美國華人科學家劉洪清教授在人造子宮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將有可能讓「男人也可傳宗接代」,更會促使「女人從這個星球上消失」。  科學界圍繞人造子宮的倫理爭論也更加激烈。
  • 半人造子宮移植成功,產下存活後代
    研究團隊利用3D列印技術,為兔子們量身定做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支架。隨後從每隻兔子的子宮組織中提取幹細胞,以培養人工子宮組織,再和對支架進行接種。然後將兔子部分子宮進行切除,將培育好的部分人工子宮移植到兔子體內。
  • 如何製造一個人造子宮?
    但是,即使是現有最好的醫療條件,也無法使胎兒在中-晚孕期(懷孕13-40周)之前離開子宮。在這個限制被突破之前,母親的子宮仍是孩子生長發育的唯一選擇。未來的保育箱,或者說更成熟的人造子宮,將能夠把胚胎在母體中培養所需時間逐漸縮小直到能夠實現體外完成整個妊娠周期。
  • 人造子宮來了,未來女性不用懷孕了?
    如果告訴你,科學家們正研究能替代母體的「人造子宮」,有了它,男人也能生孩子。你覺得未來人類的生育狀況會變成怎樣呢?人造子宮最早在1924年,由英國進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家J.B.S.Haldane提出。就在去年,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撥出一筆巨款,29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2320萬元),供科學家研發人造子宮。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教授、荷蘭Máxima醫療中心產科專家Guid Oei表示,「它是人類子宮的『體外版』。我們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其臨床運用。」
  • 人造子宮20年後變現實
    英國《泰晤士報》30日對科學界的這一重大創舉進行了詳細報導。令人注目的是,這一創舉的領頭人是華裔女科學家、美國科內爾大學的劉洪清(音譯)。  同性戀無需找代孕媽媽  這項創舉尤其對那些早產時間太長的嬰兒具有優勢,它可以讓早產兒在人造子宮裡繼續吸收營養,直到孕期結束;另外,這一技術還對那些不能自然生育的婦女具有很大吸引力,比如子宮受傷或子宮被切除的婦女可以利用人造子宮圓自己做媽媽的夢;同性戀者也可以用人造子宮生孩子,無需找一個代孕媽媽。
  • 體外懷孕將引發「地震」 人造子宮代替母體懷孕
    體外懷孕將引發「地震」 人造子宮代替母體懷孕   從母體子宮內膜取下細胞組織,經培育生成為一個可以替代子宮的體外懷孕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