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4 10:06:47 來源:科技日報
巧克力的馨香,給人無限回味;五彩斑斕的顏色,驚豔視覺。當色彩和香味碰到一起,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最近,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納米技術,做出了一款酷炫巧克力。它的表面自然散發彩虹色彩,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不禁要感嘆一句:「難道,這就是彩虹的滋味嗎?」
微小溝槽讓巧克力出「彩虹」
要在巧克力這樣甜蜜的食物上做出五彩斑斕的顏色,不僅僅是想像力的問題。如果放在顯微鏡下,你會看見巧克力表面有很多微小的溝槽。
這就是傳說中的結構色,不依賴於色素或其他添加劑,僅憑微結構對光的衍射和散射,就可以顯示絢麗的色彩,和平常所見的「色素色」截然不同。這樣的巧克力就像變色龍一樣,使用皮膚結構的變化來散射特定波長的光,從而不斷改變身體的顏色,這樣的本領單純的色素細胞可不具備。自然界中常見的、擁有結構色的還有貝殼、蝴蝶翅膀等。
為了製造這種虹彩巧克力,一位產品開發人員猜測,研究者們應該是製造了一種納米科技的巧克力模具,使用電子束光刻技術在玻璃或矽片模具上蝕刻約100納米寬的線條,然後將巧克力液放在模具裡,加以冷卻凝固。
這種結構色並不是第一次出現在食物上,有時候在煮熟的牛肉上也會見到它。研究表明,牛肉上的「彩虹」是肌肉纖維微觀結構產生的,是一種結構色,與安全性無關。
研究人員希望將這種著色技術推廣到大眾市場。目前而言,結構色的製作也並不複雜。
為巧克力增色僅僅只是開始
巧克力只是納米著色的開始。日本一家公司,用結構色方法製作了一種以蝴蝶命名的織物,並做成了在不同角度會看到不同色彩的連衣裙。去年,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還通過改變紙張的微結構,未採用任何墨水和顏料,就仿製出一幅《神奈川沖浪裏》高清名畫。這幅特殊的畫尺寸僅1毫米,圖案解析度是傳統噴墨列印的3倍,並且永不褪色。
這樣環保又持久的上色方案,用於食物、織物、藝術品,真是再合適不過了。但是,科學家還希望將結構色用於更「硬核」的領域,例如晶片。因為關於結構色的應用,本質上都是通過微結構設計,實現對光子的調控。而當前集成電路晶片中的各種半導體器件,都是基於對電子的調控,來實現邏輯運算和信息傳輸。那麼,在以電子為信息載體的半導體器件能力已達極限的情況下,是否能利用光子調控,實現更小型化、更低功耗和更強運算能力的下一代光子計算晶片呢?與之相關的光子晶體、量子計算等研究已經在路上,讓我們拭目以待。(來源:科普中國中央廚房)
編輯: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