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23日報導,科學家說,適應寒冷並不有趣——誰喜歡發抖呢?但這一點是能做到的。還有一個額外收穫:寒冷就像鍛鍊一樣能讓你更健康。
《超人的你》一書的作者、勵志演講者、教練戴夫·惠特利說:「我確實每天都要進行寒冷訓練。」他要麼把淋浴水調成冷水,要麼泡在戶外的一大桶幾近結冰的水裡。他說:「一開始確實很痛苦,然後就能忍受了,再然後就有愉悅感了。」
如果持續練習,寒冷訓練可能會改變大家冬天孤獨地待在室內的情況。惠特利說:「如果人們循序漸進地進行合理的寒冷訓練,他們就能更好地忍受寒冷,與朋友一起出門,並在新年前夜走出家門。」
報導稱,這並不適合所有人。習慣窩在室內的人可能會更難適應。老年人和那些有心血管以及其他健康問題的人必須額外注意。暴露在寒冷環境下會削弱免疫系統,至少短時間內會。
報導還稱,儘管聽起來很奇怪,但讓你感到不舒服的寒冷對你是有好處的。美國俄勒岡大學生理學教授克里斯多福·明森說:「人體是高度恆溫的。我們喜歡自身的熱系統處在恆定溫度下。」明森研究人體對極端環境的反應,並與專業運動員、奧運會運動員以及運動隊合作。
他說,雖然保持恆溫很舒服,但長期來看並不健康。他說,當溫度促使你走出舒適區時,「你的新陳代謝速度會加快,心臟負擔會加大,血管也會收縮,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會受到一點挑戰,就像鍛鍊時一樣」。
這種訓練不需要教練或特殊設備。你可以先採取一些簡單(但未必令人愉快)的步驟,比如關掉恆溫器,脫掉衣服,儘可能頻繁地走到戶外的冷空氣中去。
提醒大腦感覺到冷的是皮膚中的感受器。明森說,充當人體恆溫器的下丘腦會對來自皮膚的信號作出反應,它讓血管收縮,減少流向四肢的血液,以保護核心器官和防止熱量流失。
如果寒意不減,人就開始發抖;肌肉收縮產生熱量,以防出現致命的體溫過低現象。即使在不怎麼危險的情況下人體也會這樣做,比如冬天在公交車站候車時。
然而,隨著暴露在寒冷環境下的次數增多,大腦會開始意識到這一點。明森說:「它會認為寒冷構成的威脅降低。」發抖的頻率降低。研究還表明,從生物化學角度看,身體開始產生熱量。科學家不確定具體是怎麼一回事,但漸漸地,我們感覺舒服多了。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