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學步(18):次生結晶是古玉質變的自然態呈現其神韻無法仿

2021-01-20 一夫之

現代科技無所不能,幾乎沒有不能仿的。

但是:古玉的次生結晶是古玉幾千年質變的自然態呈現,其中神韻真的無法仿。

西漢廣州南越王墓出土內出廓鏤雕龍鳳玉璧

一、古玉次生結晶機理和表現

次生結晶現象:古玉在地下潮溼環境的長期作用下,次生結晶體經毛細管組織析出器表,形成少量斑晶,呈雲母光澤。白色為透閃石晶,黑色為陽起石晶。有顆粒狀、粉末狀、針狀、石榴子、冰花、雪花、冰糖塊等形態各異的晶體組織,玉器加工面出現次生結晶體這是很重要的古舊特徵之一。如在陽光下一照,會看到很多閃爍的結晶;如在放大鏡下觀察,結晶體多細小星光閃爍,猶如七彩斑斕,古玩界所稱——寶光。

二、微距觀察的古玉次生結晶舉例

啥也別說了,好像多麼有學問的樣子(本號也是探索過程中),還是直接上圖吧(圖1)——

圖1-1:次生結晶側光圖
圖1-2:次生結晶竹葉狀
圖1-3:次生結晶冰花狀
圖1-4:次生結晶菊葉狀
圖1-5:次生結晶針狀
圖1-6:次生結晶七彩
圖1-7:次生結晶七彩

三、似是而非的仿次生結晶

常常見爭論:太孤陋寡聞了,現在什麼都能仿。

是的,不可仿不是沒有仿,是說最多仿其形,無法仿到其神——神韻。

沒有比較就沒有認識,以下可能是市場上經常會「有緣幸遇」的次生結晶「古玉」(圖2);是利用玉原石鈣化的針狀結晶仿古玉次生結晶的作品——

圖2:仿次生結晶

甚至有這樣的「次生結晶」的「高古玉」(圖3)——

圖3-1:仿
圖3-2:仿
圖3-3:仿

都不用白費精力了,這個「刺」生絕非那個次生噢

數千年前,先民遺留的玉器、石器,經過漫長的歲月,深藏於山谷之中,淺葬於山巔之上或散落於原野河川。都無一例外的要經受幾千年的風吹、日曬、雨淋、酸鹼浸蝕及大自然的地磁、地熱、地壓、地震、光照、山火、地氣、冰凍、氧化等自然環境變化的反覆侵襲,造成玉件、石器本身出現不同的外觀與內質的各種表相或肌裡的「次生」變化。用軟玉製成的物件,由於獨立個體的存在,不同於它在原生礦體內的環境,在自然條件中,在受到內外物理作用與化學作用下,使不同的晶體結構、不同元素種類含量的玉器,內、外都出現多種「次生」美麗可愛的不同自然紋理、包漿、皮殼、蝕痕、融洞及沁色。有的呈像於表,有的內含於裡。在15倍放大鏡下觀察有雲霧狀、雲團狀、羽毛狀、浪花狀、冰花狀、棉絮狀、松針狀、束絲狀、雜草狀、菊葉狀等等。組合不同,凹凸各異,色彩斑斕,猶如一個「萬花筒」美不勝觀,這些神奇的物象就是歲月的痕跡。

這些不同玉質在不同環境下的本質變化是人工無法仿製的。關鍵在於用心體會、真正掌握。如果見仿非仿,那是認知功夫還要磨練,而不能堅持「現在什麼都能仿」的教條。

相關焦點

  • 古玉學步(3):圖說古玉土蝕結晶不可仿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幾個特徵》帖出後,有藏友回覆:你的緊扣不可仿,立意不錯,可惜沒有例子供大家學習,遺憾!現就第二個《古玉的土蝕結晶不可仿》舉例如下:所謂土咬,又稱土蝕,是玉器入土久埋以後發生的玉質蛻變剝落的自然現象,年深日久隨著剝落的玉質範圍擴大,使玉器表面局部地區的完整性受到損壞,毛糙不平,成為爛斑。
  • 圖說古玉塌縮不可仿(原創)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幾個特徵》帖出後,有藏友回覆:你的緊扣不可仿,立意不錯,可惜沒有例子供大家學習,遺憾!現就第三個《古玉的塌縮不可仿》舉例如下:1、因氣候變化或其它因素,玉皮殼上會表現出膨脹或萎縮。膨脹的結果是出現桔皮紋、象皮紋、皮疹紋,而萎縮的結果是出現縮斑、縮紋。縮斑又稱爛班,爛班嚴重的是為古玉的老化萎縮現象。
  • 古玉玩味(44):細辨土蝕和風化 材質不同見相差
    圖1土蝕爛斑是辨識高古玉真仿的輔助指標(參見《古玉學步(3):圖說古玉土蝕結晶不可仿》),但是如果爛斑嚴重會影響玉的品質(圖2)。在很多時候,由於風化嚴重是不便於對玉質的鑑識的,而通過反觀土蝕的狀態,可以判斷古玉飾的原始玉質。這也是一件高古玉,土蝕狀態比較嚴重了(圖3)。比較一下,發現什麼?與神秘圖2的土蝕爛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
  • 辨仿簡答(2):低仿漢螭龍非龍
    (2):漢螭龍玉璧式,局部「沁色」為料帶雜色、局部「鈣化」非自然,皆為人工仿作(圖2、參見《古玉學步(169):真有真章仿見仿真古乾淨仿古髒》)。漢螭龍雖然變幻多端,但是凡有穿入多有穿出,出入呼應,紋飾元素不會缺失(參見《古玉 玩味(85):龍螭有別在獸足扭轉穿雲顯靈動》);此螭龍紋飾兩螭首而一螭尾,元素缺失,首尾不相應(圖5)。
  • 辨仿簡答(3):低仿商代鉞與鳥
    (一)仿商玉鳥佩藏品:商玉鳥佩(圖1)藏友:木蘭花藏源:《古玉學步(95):多色瑕紋斑斕花 聯璧特色現齊家》評帖辨邀:幫看一下辨識:仿品。仿工技術:低級。苦口忠言:估計未經過正規系統學習,對古韻滄桑概念的理解完全偏差,如繼續前行將會迷失方向;若真愛古喜藏,莫如潛心學習後再行玩藏。(二)仿商代玉鉞藏品:玉鉞(圖3)藏友:西子垚藏源:《辨仿簡答(1):畫虎類狗不成龍》評帖辨邀:老師長眼辨識:仿品。
  • 古玉學步(62):上弦為璜下弦珩 制式開孔釐分清
    玉璜與玉珩,孿生兄弟形,長相似一般,傻傻分不清。玉璜與玉珩都是組玉佩上的主要部件,不是一般人分不清,就是有些博物館的展覽標註都會弄混了。如何區分?其實璜與珩在製作、形制、紋飾、所處歷史時代和作用功能等方面都是有實質性區別的。
  • 黃如青靛色的古代玉,對研究漢代玉文化是重要參照物
    古玉本色是玉材的顏色,古人稱玉本色提出赤如雞寇,黃如青靛之說,也就是說在各種顏色的玉材中,紅黃色標準是最珍貴的。所謂的色質,色即沁色,質指玉質本色。黃玉也因所含雜質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黃色,由淡黃、甘黃至黃閃綠色。又可分為蜜臘黃、粟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米色黃、黃褐色等等。歷史上的帝王將相都對黃玉情有獨鍾,而今天我們能看到的眾多玉文化遺存中更是有很多古代黃玉沉穩雅致的身影,從而更深切地代表著中國文化的深厚內涵,黃玉其實說白了它代表我國古代皇權的一種象徵。
  • 古玉學步(108):商工玉作有特徵 旋轉切割多圓形
    商代玉器與「圓」相關的為數眾多,如玉璧、玉玦、環龍、玉璜及近二分之一圓或者近三分之一圓的玉龍、玉鳥、玉魚等。對此,吳棠海先生的研究頗為全面、見解獨到《中國古代玉器·商代玉器》,掌握其特點對認識商代古玉大有裨益,特稍作編輯錄以為饗。
  • 明高濂精於鑑定與辨偽,記述古玉偽造的6個方法,古玉辨偽要仔細
    玉環 商 徑7釐米 孔徑6釐米 厚1.2釐米1,作偽古玉的時間、地點是「近日吳中」,即嘉萬時期的蘇州,很可能就是後來在清代成為治玉中心的專諸巷。2,偽器有仿漢、宋兩代的「螭玦鉤環」。3,作偽古玉所利用的主要材料是蒼黃色玉、雜色玉、玉邊皮、蔥玉、淡墨色玉。這些玉材均非正宗的白玉、青白玉、青玉或黃玉,均屬低等次的和田玉,價廉而又有欺騙性。
  • 王紅旗:古玉鈣化的形成原因
    「鈣化現象」會發生風化淋漓和滲透膠結兩個不同的階段,也就是說,古玉在墓室環境下,由於各種物質的影響,玉質內部的晶粒會溶解,晶粒之間的縫隙逐漸增大,導致了玉質疏鬆、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顏色發白、吸水性增強等一系列變化,這就是「風化淋漓」過程。
  • 什麼是石英質玉?
    石英質玉石純淨時無色,當含有不同的雜質元素如鐵、鎳等,或混入不同的有色礦物時,可呈現不同的顏色。石英質玉石由於結晶程度和所含雜質的影響,密度會有一定的變化,一般在2.60(±0.1)g/cm3左右;硬度為 6.5-7,略小於石英。
  • 古玉品鑑典型基礎知識
    中國古代玉器文明相當複雜,這些無與倫比的造型、巧奪天工的雕琢使得玉器之美呈現在慢慢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古代玉器受到了歷代收藏者的青睞和追捧,也是當今藏家的收藏重點。但是古玉鑑賞入門知識卻繁雜甚多,今天紫色百合香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您進入古玉的世界,與您一起品鑑古玉典型基礎知識。
  • 蔣玉晨:明清古玉的痕跡學與鑑定方法
    在種類繁多的古玩市場上,玉器以其溫和、內斂、細膩的品質,成為了人們最鍾愛的藏品之一。今天,我們請到了鬼市平臺玉器、錢幣、銅器鑑寶師蔣玉晨老師為大家講解明清古玉的鑑定方法。 01玉器收藏的趨勢:精品導向型 在我國,古玩收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 高古玉特徵——真古玉表面增生晶體及與仿古玉酸蝕痕跡區別
    (一)高古玉表面的晶體增生現象。高古玉作為一種無機鹽構成的堅韌的玉石,結構和形態具有高度的穩定性。但是,無機物是否溶於水本來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時間足夠長,玉石中有少量的成分慢慢溶於水中也不是不可能的,加上埋藏環境不同,有的水可能偏酸性或者偏鹼性,少量玉石成份溶入水中又結晶析出也很正常。
  • 傳世古玉和出土古玉,看了就學到了
    傳統的古玉是指新石器時代至清代末期,經正式或非正式發掘出土的和歷代官府及民間流傳於世的玉器。傳世古玉與出土古玉相比,不僅從數量、款式、玉種、質量上大為遜色,而且還摻雜著許多制玉商和古玩商為謀求高額利潤而製作的偽古玉。使人真偽難辨,無所適從,從而降低了傳世古玉的可信性和科學性。
  • 有一種古玉:叫做 「帝王標準」
    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古玉的經典就在於它的永恆不變,凡我們今天所見的上古之玉,無論其打造的是通靈之玉還是帝王之玉,無疑都是當時古人精神與技藝的結晶。
  • 古玉有貓膩,用茆山石和萊州石偽造?收藏古玉這幾種偽造法要留意
    中國文明史已經有5000多年,所經過的變亂不可計數。至於殉葬的玉器更多。中國殉葬之風氣形成的歷史久遠,遵守嚴格,施行普遍。凡是死者生前用過的和收藏的器物都要殉葬,其中玉器又是必葬品。只有這樣做才被稱為孝,社會輿論才會給以好評。古代玉器大概有90%以上都因殉葬而埋入了地下。幸運的是玉器和別的器物不同,在長時間的土壤等環境下,易於保存還會增加它的溫潤。
  • 古玉玻璃光特點及玻璃光古玉成因淺探
    古玉玻璃光,是一種奇妙的存在,令玩家鍾愛有加。但究意什麼是古玉玻璃光,目前來看這個概念只是民間通俗說法,大體的意思是光亮、油潤,反光有點像玻璃的鏡面反射。(一)古玉玻璃光的特點。通觀館藏和一些民藏玻璃光古玉,不難發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廣泛性。玻璃光多見於戰漢古玉,但並不僅限於戰漢古玉才有玻璃光,文化期古玉、夏商古玉、西周古玉也不乏玻璃光的存在。戰漢之後,宋代、元代、明古玉有的也存在玻璃光。
  • 仿製古玉的七大造假手法
    近年來,古玉成為有一定實力收藏愛好者的追逐目標。古玉中所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成為收藏愛好者頻頻出手的原因。然而,市面上假冒的古玉不少。為了避免上當受騙,了解造假者基本的造假手段很有必要。   血沁作假   古玉「血沁」,是因玉質鬆軟,地下紅色礦質沁入玉體所致。真品蒼老溫潤,精光內含,土鏽、土斑較重,濃淡深淺有自然變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