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的舊玉器,有的是一代代傳下來的,有的是出土文物。傳世品指從製成後傳到現在還從未入過土的玉器,至於出土的物品則比較多,因為玉器很容易入土,而且入土易於保存。玉器入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社會的動亂,二是因為殉葬之風盛行。
中國文明史已經有5000多年,所經過的變亂不可計數。至於殉葬的玉器更多。中國殉葬之風氣形成的歷史久遠,遵守嚴格,施行普遍。凡是死者生前用過的和收藏的器物都要殉葬,其中玉器又是必葬品。只有這樣做才被稱為孝,社會輿論才會給以好評。
古代玉器大概有90%以上都因殉葬而埋入了地下。幸運的是玉器和別的器物不同,在長時間的土壤等環境下,易於保存還會增加它的溫潤。而別的器物因為地下環境的變化和人為等多種原因而毀滅,這是多麼的不幸!
偽造舊玉的方法很多,但它們大多是仿製出土的玉器。傳世玉器不容易偽造,大概也就是下列幾種情況:有人用藥材在罐子內燒造假玉,顏色雪白,俗稱雪白罐子玉。只是這種做法製作複雜,現在已經沒人這樣做了。
有的石頭很像玉,假玉既然不容易偽造,很多人便用類似玉的石關來冒充玉,如珷、玦、璡、璒、珵、瓀、瓔、瑕等都是。如果不是玉器鑑定方面的行家,很容易受到欺騙。石頭中頗像劣等玉的也很多,如、現、珸、琘、堅、琰、琭等等都是。造假的人用這種石頭作成器物,人們大多以為它是劣質玉,其實它並不是玉。
江蘇句容的茆山石,白色而且帶有光澤。水路或有飯糝色。好的石頭和真玉非常像,用這種石頭製成的器物很容易欺騙世人。山東萊州產玉石,俗名萊州石,碧色兩種。白色的比碧色的好,被人用來製成器物冒充玉器。許多石料的質地和古玉非常接近,作偽的人經常使用這些石料採偽制古玉。萊州石與玉石的成色非常相似,自古以來就是偽制玉器的好材料。近幾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合成玉石的技術也越來越成熟,也越來越廉價。
除了上述幾種造假方法,還有改作古玉的。因為完整的古代名玉比如一塊舊璧,於是便根據破缺情形而加以改造,如果缺破半就把另外一半改為璜,缺四分之一則改為玦。如果裡口殘缺則磨去一層改為璦,外邊缺破則磨去一層改為環。諸如此類,方法很多。
補整的方法也很高明,如一尊佛像缺了任何一部分都不可以。如果缺了某一部分,便用相同的玉製成所缺的部分,用白礬焊上,一般看不出修補的痕跡。市面上的玉器,此類情形佔到十分之二三。
出土玉器的偽造方法很簡單,所以這類偽器也最多。通常市面上出售的玉器中,假貨佔半數以上。凡是器物完整,黃土斑斑,溫潤似脂斑痕的都是假的。因為出土的玉一定有土咬、黃土鏽、斑沁等在土中埋藏後留下的痕跡,因此作假的人也要作出這些痕跡來欺騙買主。一般作偽的方法有下列幾種:
造黃土鏽法:在玉器上塗滿膠水,然後埋人黃土裡。埋葬時間越久,所生的黃土鏽也越像真正的古玉上的上鏽。
造血沁法:用豬血和黃土混合成泥盛在大缸中,然後將玉器埋在泥裡。時間長了玉上就有了上咬、黃土鏽、血沁等痕跡。
造蹣斑法:是指玉上的紅色斑,術語稱為「斑」,又叫「屍沁」,俗名「血沁」。趁玉器正熱時快速地放進去,然後將狗或貓埋在地下,一年之後再挖出來。這樣製成的斑與真品一樣。
第二種方法是將偽造好的玉器放置在火中燒熱後取出,抹上血竭或其他紅色顏料。第三種方法是拿一定數量的血竭、紫草、透骨草與玉放入一個罐內,罐中注滿水,一層川白蠟,這樣假玉就與舊玉中帶血沁的完全相同了。第四種方法是將血竭一兩、蜜陀僧一兩、硇砂數份,數十天之後,顏色已沁入玉內即可取出,將表面上浮光抹去,上一層川白蠟,就可以了。
造黑斑法:一種方法是將玉用水煮熱,然後放在鐵架上用火燒。澆水時要注意冷熱均勻,以免玉器破裂。造出的黑色斑以佔整個玉的三分之一為美,顏色呈現出深淺不同的稱為妙品。使舊似新、混新為舊的方法有的玉看上去是新的而實際是舊的,使其與新玉沒有差別,新為舊。不過這種方法有經驗的人一看便知。
道光、鹹豐以前,收藏舊玉的人不看重有土鏽斑痕的玉,所以出土的美玉有士鏽斑痕的,都設法盤掉。方法是把玉放在布袋裡,加雜一些麩屑在內,終日揉搓。經過一段時間後,便會把玉的原質盤出,舊玉就像新玉了。
油提法:出現在乾隆時期,以前沒有這種方法。製作方法是用火把油加熱到半沸的狀態,然後用繩系住玉,將玉的少許侵入油中煎,幾天後煎過的部分有了顏色再煎其他的地方,煎處或大或小都不一樣。真能認識真偽的人也很少。現在大多是用火燻玉,表面上掛有一層黑斑就足以騙過別人的眼睛了。油提之法已是作偽,如今則連油提之法也沒人做了。有人常用其他的方法冒稱油提,實在是偽中之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