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工廠現場,讓我們看看無人機蜂群戰術是如何出現的

2020-12-05 黑馬科技域

二十年前,無人機還是昂貴先進的代名詞,只有少數幾個軍事發達國家才能生產出無人駕駛戰鬥機,技術上從來都是高端封鎖、低端售賣。但是短短不過三十年,無人機不但早已不是當年介紹的那樣神秘,只要想要,任何人都可以隨時買來一臺當玩具。甚至部分軍隊還開創了無人機蜂群戰術,包括中國在內,這種戰術都十分受到歡迎。

但是動輒數千數萬的無人機蜂群,是如何能保證可以被迅速生產出來呢?記得在一次深圳無人機造型表演時,就曾一次出動數萬臺無人機,在城市上空大秀愛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代超級工廠是如何迅速、高質量地生產無人機的吧。

工廠內安檢員檢驗設備零件。

機械臂操控安裝。

安裝主體部分。

檢查主體部分。

測試。

傳送帶安裝。

傳送下一程序。

分批安裝。

繼續傳送。

機械臂同時多個轉移。

多臺同時安裝。

傳送帶分批傳送。

同時多架飛行測試。

看完超級工廠的生產方式,有沒有為現代科技感到驚喜?

相關焦點

  • 解碼無人作戰「蜂群戰術」
    遠距離操控的機器加入作戰的未來戰爭圖景在我們眼前展開。」俄羅斯《觀點報》網站10月在題為《納卡衝突揭示未來戰爭範式》的文章中說。  這一觀點代表了輿論界的普遍聲音。其中,無人作戰「蜂群戰術」成為諸多軍事觀察家進一步聚焦的話題。在9月底爆發的納卡衝突中,雙方開戰後的24小時內,亞塞拜然運用智能無人機「蜂群戰術」,對亞美尼亞的地面裝甲部隊造成重大毀傷。
  • 無人機「蜂群」作戰,該怎麼看怎麼辦?
    只是近年隨著無人機、人工智慧、自主系統、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無人機「蜂群」作戰又重回人們的視野。美國把無人機「蜂群」技術列為「第三次抵消戰略」五大支撐技術之一,甚至宣稱無人機「蜂群」技術是核武器技術以來軍事技術領域內最重要的發明。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無人機「蜂群」作戰運用?又該如何應對無人機「蜂群」呢?
  • 國產蜂群無人機、兵蟻戰術機器人曝光,全地形協同作戰
    繼前不久「蜂群」無人機系統亮相後,近期媒體又曝光了一款「兵蟻3型」BY-3單兵戰術機器人。據報導,這款戰術機器人的專利名稱為「自適應無人越野平臺」,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它具有性能出色、成本低廉的優勢。該平臺採用輪式8×8全驅動越野底盤,可以適應各種複雜的戰場環境;其每個車輪都能上下大幅度擺動,以自適應的方式與地面實現良好接觸,保證動力能夠正常輸出。
  • 中國超級無人機「金雕」問世 帶8枚飛彈堪比武直,可進行蜂群戰術
    除了可以擔負隱蔽偵察的任務外,金雕CR500無人機的兩側掛架最多可以攜帶8枚藍劍9型空地飛彈,其火力不亞於一架武裝直升機。而且金雕無人機也能接入數據鏈進行聯網,很適合剛剛興起的「蜂群」戰術。中國無人機「金雕」達到了國際同類無人直升機先進水準,500公斤,飛行高度4000米,最大航速140公裡,滿載狀態下的續航時間5小時,用於作戰可搭載150公斤武器,能攜帶4枚8公斤飛彈,戰鬥半徑150公裡,能在6級大風天氣情況下自主起降。另外,其隱身性、靈活性和生存能力都是世界領先。
  • 美軍無人機「蜂群」有多強,怎麼破
    2.美軍無人機「蜂群」概念是怎麼一路走來的? 3.美軍有哪些無人機「蜂群」項目? 4.美軍無人機「蜂群」有啥過人之處? 5.美軍無人機「蜂群」有哪些弱點? 6.如何應對美軍無人機「蜂群」?
  • 隱身、自動控制、蜂群作戰,美軍下代戰術無人機會是這個樣子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方案2020年11月10日,美國《戰爭地帶》報導了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計劃管理副總裁理察·沙利文進行採訪時,深入討論了美軍下一代戰術無人機,其闡述了若干將會使用的技術,勾勒了美軍未來戰術偵察打擊無人機的概貌
  • 熱議:無人機發射平臺——無人機母艦
    無人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已經無可置疑,蜂群戰術也是大家研討的一個戰術策略,但是無人機畢竟受制於發射平臺,因為中小型無人機自身的航程、突防、單機的打擊力度都比較弱。因此無人機想要發揮戰術核心的作用,一個是要數量,即蜂群戰術,另外一個就是無人機的平臺。
  • 國產「蜂群」無人機系統來了
    最近幾天我的朋友圈幾乎被無人機的話題給刷了屏,當然了作為一個長春人,和無人機息息相關的就是即將舉辦的無人機博覽會,在展會現場除了形形色色的無人機外,還有A320的模擬機,要不是囊中羞澀,筆者還真的想在家安一個模擬機,沒事就過過癮(這人又在做夢了)。
  • 國產無人機蜂群戰車曝光!一次最少操控200架,偵察攻擊樣樣精通
    各國積極發展無人機技術,東方大國也不例外,國產無人機蜂群戰車曝光驚呆眾人,一次可發射48架無人機,而控制系統一次性最少可操控200架飛行器。國產無人機蜂群戰車不僅偵察攻擊樣樣精通,還能實現精確編隊、陣型轉換、地面檢查和精確打擊,其一經曝光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200架飛行器打擊能力非常強,任何裝甲群都能輕鬆攻陷,是未來戰場又一大殺器。
  • 地空同時釋放蜂群無人機!空中列陣多種戰鬥模式,美:模仿好萊塢
    由於這是我們首款實用化的「蜂群」無人機系統,所以此次公開展示吸引了很多軍迷的關注。從視頻中看,這款無人機還是可圈可點的,不僅能夠車載快速部署和發射,還可以空中懸停投放、非懸停投放,這說明它的兼容能力很強,具備全疆域部署能力。
  • 英國防部積極推進無人機蜂群技術研究,提升無人機蜂群作戰能力
    近年來,在無人機技術不斷成熟的基礎上,英國防部積極推進無人機蜂群技術研究,提升無人機蜂群作戰能力。 英國防部以英國「藍熊」系統研究公司為主,聯合多家企業共同開發無人機蜂群技術,形成可攜帶多種載荷的新型無人機蜂群系統。新系統主要利用多款成熟無人機及先進指揮控制系統,通過模塊化拼插和智能連接方式,攜帶不同載荷,形成任務能力。從最新試驗情況看,該新型無人機蜂群系統可同時指揮控制20架無人機,執行各類任務,包括態勢感知、醫療援助、後勤補給、爆炸物探測與處置以及誘敵欺騙等。
  • 蜂擁而至,引領下一代潮流的蜂群作戰
    這是軍事專家們都在思索的一個問題,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未來會出現何種新奇的武器,智能化一定是不可缺少的特徵之一。 在過去的幾年中,無人機迎來了井噴式的增長,並通過一次次的實戰聲名鵲起。2018年,俄軍駐敘利亞軍事基地遭13架無人機集群攻擊,今年9月,沙特國家石油公司的一家「世界最大石油加工設施」和一座油田也遭到10架無人機的襲擊。
  • 英發展無人機蜂群作戰能力
    近年來,在無人機技術不斷成熟的基礎上,英國防部積極推進無人機蜂群技術研究,提升無人機蜂群作戰能力。  據外媒報導,英國防部以英國「藍熊」系統研究公司為主,聯合多家企業共同開發無人機蜂群技術,形成可攜帶多種載荷的新型無人機蜂群系統。新系統主要利用多款成熟無人機及先進指揮控制系統,通過模塊化拼插和智能連接方式,攜帶不同載荷,形成任務能力。從最新試驗情況看,該新型無人機蜂群系統可同時指揮控制20架無人機,執行各類任務,包括態勢感知、醫療援助、後勤補給、爆炸物探測與處置以及誘敵欺騙等。
  • 美初創公司推出 應對「蜂群」無人機飛彈
    近年來,無人機作戰效用凸顯。例如,在敘利亞戰場和利比亞戰場上,無人機摧毀大量俄制防空系統。在納卡衝突中,無人機輕易突破防空網,摧毀大批設備和人員。當前,小型無人機作戰成本較低,攔截成本卻很高。面對越來越緊迫的無人機作戰壓力,如何以廉價且有效的手段應對,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 美國大片中的無人機「蜂群」,這家中企實現了
    中國電科集團電科院微信公眾號10月13日消息,近期,中國電科集團電科院開展了陸空協同固定翼無人機「蜂群」系統的相關試驗試飛工作,驗證了陸上發射和空中投放固定翼無人機「蜂群」開展對地察打、精確打擊等各項任務能力。 相比於旋翼/多旋翼無人機,固定翼無人機具有速度快、航時長等優勢,是各國無人機裝備的首選。然而,固定翼無人機的「蜂群」技術難度遠高於旋翼/多旋翼無人機「蜂群」。
  • 三款艦載機準備就緒,只等075正式服役,人工智慧可發起蜂群打擊
    無人機相比有人機來說有很多的技術優勢,經濟性要比有人機來說高出許多,另外,除了可以進行傳統意義上的偵查與信息中繼通信任務之外,無人艦載機還可發起「蜂群」打擊。無人機的「蜂群」作戰理念在這兩年是一個比較新興的無人機作戰理念,無人機的「蜂群」戰術就是以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網絡作為基礎,以較大型陸上,海上或者是空中作戰平臺作為搭載和發射平臺,以智能無人機這種無人作戰平臺為主的武器系統。
  • 上百架無人機「蜂群」升空,防空飛彈乾瞪眼!誰能反制無人機?
    比如我們經常聽到,一個防空飛彈單元能同時對付8~10個空中目標,但一個由20架無人機組成的「蜂群」能輕鬆「嗆死」一個防空飛彈單元。如果是上百架無人機組成的「蜂群」,一個防空飛彈單元就只有乾瞪眼的份兒了。
  • 美軍研製無人機蜂群,空戰會變成科幻大片?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無人機對於我們並不陌生,由軍用到民用,無人機已經取得了不小的發展。說起無人機未來該向何處發展,多數人稱無人機將變得愈發人工智慧化。客觀來講,集群(或稱「蜂群」)化則更是無人機主要的發展方向。
  • 大漠大智控實現3051架無人機升空,若軍用會如何?
    在這次升空飛行中,三千多架無人機按照指令在空中編排出各種各樣的隊形,空中先後浮現出天宮一號、北鬥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空間站等能夠代表中國航空航天科技領域代表性元素的畫面,整個過程十分流暢,數千架無人機的配合極為默契,沒有出現無人機掉落的情況,這也顯示出這次集群飛行不僅規模巨大,整個流程也十分順利。
  • 直擊「追象」現場
    找到它了,我們心裡才踏實。」普宗信掏出手機,在無人機拍到的照片下附上一段大象活動位置的文字信息,將其一併上傳至亞洲象預警平臺。隨後,他複製好文字,粘貼到朋友圈和周邊村寨微信群,讓他們及時做好防範。  普宗信名字不好記,外人都喊他「老普」。  老普動作很熟練,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作為當地的一名亞洲象監測員,類似於這樣的預警信息,他每天至少要發布一到兩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