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臺利用高分四號地球靜止衛星多譜段數據開展月食觀測研究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近日,《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新聞與觀點」(News & Views)欄目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吳昀昭的研究成果The『super blood wolf Moon』from space

  格林尼治時間121日上午5:13分在西半球上空出現月全食。這也是未來兩年最後一次月全食,下一次月全食要到2021526日。這次月全食也被稱為超級血狼月食(Super Blood Wolf Moon Eclipse),是本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天文現象之一。超級血狼月食是超級月亮+血月+狼月三種天文事件相遇在一起,非常罕見,吸引了大批天文愛好者、專業天文臺、科研人員、媒體、普通民眾的觀測與觀看。

  除了欣賞美景,月全食亦具有科學研究價值,例如反映了月球光度變化、熱性質、表層結構等。月球自轉非常慢,其日際和年際熱周期運動形成的熱波深度達近米級。月食期間月球經歷快速的降溫與升溫,有助於研究最上部cm級的熱屬性,還有助於對小行星熱屬性的理解。

  過去許多地基望遠鏡、繞月衛星都對月全食開展過研究。相對於地基望遠鏡,空間平臺觀測可避免大氣的影響,獲得可靠的月球光度/顏色/溫度變化。相對於繞月衛星一次性僅對局部地區觀測,地球軌道平臺可一次性對整個月盤成像,揭示全月盤的光度/顏色/溫度空間變化。吳昀昭利用我國高分四號地球靜止衛星多譜段數據開展了月食觀測研究,初步成果以The『super blood wolf Moon』from space 為題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新聞與觀點」(News & Views)欄目。

  在地面觀測需在04:24UTC方可感受到月球發生變暗,而高四衛星可見譜段揭示在進入本影區前10分鐘(0310UTC)月球左側臨邊已經僅是其最初亮度的40%。高分四號紅外譜段揭示了月食期間溫度的快速降升,許多熱點在月盤圖像清晰顯示,例如TychoHello QGambart CMarius AReiner等,體現了這些地區具有較高的熱慣量。而過去研究較多的Kepler撞擊坑,其熱慣量並不特別明顯。高四熱慣量圖像與美國繞月衛星LRO Diviner巖石豐度圖大多一致,也有少數地方不同有待進一步分析。衛星平臺對月觀測數據在進一步分析研究中。

  文章連結

 

紫金山天文臺利用高分四號地球靜止衛星多譜段數據開展月食觀測研究 

  近日,《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新聞與觀點」(News & Views)欄目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吳昀昭的研究成果「The『super blood wolf Moon』from space」。
  格林尼治時間1月21日上午5:13分在西半球上空出現月全食。這也是未來兩年最後一次月全食,下一次月全食要到2021年5月26日。這次月全食也被稱為超級血狼月食(Super Blood Wolf Moon Eclipse),是本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天文現象之一。超級血狼月食是超級月亮+血月+狼月三種天文事件相遇在一起,非常罕見,吸引了大批天文愛好者、專業天文臺、科研人員、媒體、普通民眾的觀測與觀看。
  除了欣賞美景,月全食亦具有科學研究價值,例如反映了月球光度變化、熱性質、表層結構等。月球自轉非常慢,其日際和年際熱周期運動形成的熱波深度達近米級。月食期間月球經歷快速的降溫與升溫,有助於研究最上部cm級的熱屬性,還有助於對小行星熱屬性的理解。
  過去許多地基望遠鏡、繞月衛星都對月全食開展過研究。相對於地基望遠鏡,空間平臺觀測可避免大氣的影響,獲得可靠的月球光度/顏色/溫度變化。相對於繞月衛星一次性僅對局部地區觀測,地球軌道平臺可一次性對整個月盤成像,揭示全月盤的光度/顏色/溫度空間變化。吳昀昭利用我國高分四號地球靜止衛星多譜段數據開展了月食觀測研究,初步成果以The『super blood wolf Moon』from space 為題發表在《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新聞與觀點」(News & Views)欄目。
  在地面觀測需在04:24UTC方可感受到月球發生變暗,而高四衛星可見譜段揭示在進入本影區前10分鐘(03:10UTC)月球左側臨邊已經僅是其最初亮度的40%。高分四號紅外譜段揭示了月食期間溫度的快速降升,許多熱點在月盤圖像清晰顯示,例如Tycho、Hello Q、Gambart C、Marius A、Reiner等,體現了這些地區具有較高的熱慣量。而過去研究較多的Kepler撞擊坑,其熱慣量並不特別明顯。高四熱慣量圖像與美國繞月衛星LRO Diviner巖石豐度圖大多一致,也有少數地方不同有待進一步分析。衛星平臺對月觀測數據在進一步分析研究中。
  文章連結
 
紫金山天文臺利用高分四號地球靜止衛星多譜段數據開展月食觀測研究 

相關焦點

  • 中國利用高分四號衛星開展月食觀測研究
    (觀察者網訊)據觀察者網從中科院網站獲悉,近日,《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新聞與觀點」(News & Views)欄目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吳昀昭的研究成果「The『super blood wolf Moon』from space」。
  • 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空間解析度世界最高
    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童旭東表示,高分四號將為綜合防災減災、地質災害調查、林業災害監測和氣象預警預報等提供高時間解析度遙感數據。主用戶是民政部、國家地震局、國家林業局和國家氣象局。高分四號定點於地球同步軌道上,位於赤道上空,觀測範圍覆蓋我國及周邊地區、約三分之一的地球表面。
  • 數解中國發射「高分四號」衛星
    中新社西昌12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一顆「天眼」將長期駐留在距離地球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軌道上。圍繞29日成功發射的高解析度光學成像遙感衛星「高分四號」,記者提取關鍵數字,解密其特點。  四——「高分四號」隸屬於中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此前中國已先後發射「高分一號」、「高分二號」、「高分九號」。
  • 高分四號衛星特色應用詳解
    高分四號衛星可以長期停留在指定區域正上方太空中,是國家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中唯一的高軌道遙感衛星。高分四號衛星具有全色、多光譜和紅外光譜成像能力,為國土、海洋、國防、水利、氣象、地震、減災、林業等多個領域提供遙感數據支持。
  • 「高分四號」衛星數據首公布 「霧霾下的北京」引關注
    高分四號 攝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3日對外公布了高分四號衛星獲取的首批影像圖。圖為1月25日拍攝的北京。 高分四號 攝   中新網北京2月3日電 (邱學雷 張素)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3日對外公布了高分四號衛星獲取的首批影像圖。
  • 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
    原標題: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此次發射標誌著我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  本報西昌12月29日電 記者鄒維榮、特約記者宗兆盾報導:12月29日0時0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
  • 細數中國高分系列衛星 多軌道實現全球覆蓋
    是一顆亞米級陸地觀測衛星,其星下點陸地觀測精度高達0.8米。搭載兩臺全色多光譜相機,其中一臺實現0.8米級的觀測精度,另一臺實現45米的幅寬。憑藉著亞米級的解析度,高分二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其優秀的解析度可以實現土地利用動態監測與礦產資源調查,交通路網規劃,林業資源調查等功能。為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與林業局等部門提供了優質的服務。
  • 中國太空天眼:高分四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消息,6月13日,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對地觀測衛星高分四號投入使用儀式在京舉行。在軌測試期間,民政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業局、中國地震局等用戶部門和其他用戶單位,積極利用高分四號衛星影像數據開展測試應用,在我國南方洪澇災害、四川涼山火災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森林火災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時,高分四號衛星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地區連續高頻次拍攝的影像,為環保部利用冬季時間窗口查找大氣汙染源提供了有力支撐。
  • 打開「天眼」看地球 「高分四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
    2015年12月29日0時04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巍峨群山的映襯下,雄偉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騰空而起,成功將「高分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高分衛星」家族又多了一位重要成員。  「高分四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一顆重要衛星,也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觀測衛星。
  • 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投入使用 這雙「天眼」看得更清
    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製作本報記者 付毅飛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21日宣布,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五號是國內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高分六號是高分專項天基系統中兼顧普查與詳查能力、具有高度機動靈活性的高解析度光學衛星。
  • 高分衛星居然發了這多?他們都是幹嘛用的(2)
    高分四號的特點是超高像素!2015年12月29日成功發射,和其他衛星都不同,它是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專注於觀測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對特定區域甚至可以進行分鐘乃至秒級別的觀測。在災害防護、資源複查、農作物估產方面特別在行。
  • 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投入使用 這雙「天眼」看得更清,測得更準
    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製作 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21日宣布,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的高分五號、六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五號是國內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也是國際上首次實現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高分六號是高分專項天基系統中兼顧普查與詳查能力、具有高度機動靈活性的高解析度光學衛星。這兩顆「天眼」能幫我們看見啥?
  • 解密「高分五號」衛星:環境保護再添「天眼」
    我國最近發射的高分五號衛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  環境保護再添「天眼」(關注)  中國航天近期又有一次引人矚目的發射。5月9日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這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
  • 我國首次實現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
    近日,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1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多譜段集成紅外探測器為核心器件的高分五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國家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解析度、高時間解析度、高光譜解析度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中最有應用特色的高光譜能力形成。用全譜段高光譜衛星對大氣和陸地進行綜合觀測,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 高分五號衛星參數介紹 高光普解析度高達0.5納米
    5月9日2時28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五號衛星。這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高分五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是我國實現高光譜解析度對地觀測能力的重要標誌,將滿足環境綜合監測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對掌握高光譜遙感信息資源自主權,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 「中國農業一號衛星」高分六號飛向太空
    比如,利用高分衛星數據開展全國小麥、玉米、水稻、大豆、棉花、油菜和甘蔗等作物面積監測、長勢評估、產量預測等,特別是在年度全國冬小麥、北方水稻等作物種植面積變化監測、資源本底調查中,高分衛星數據已全部取代國外同類數據;開展全國陸地養殖水面分布、耕地數量和質量臺帳建設等;開展農業旱災、農田澇害、作物病害蟲害等受災區域應急監測和動態跟蹤,評估災害損失等。
  • 科普知識------衛星(2)高分一至四號
    高分一號觀測幅寬為800公裡,能在4天內將整個地球看一圈。其成像是由一組組數據組成的,通過接收到衛星傳回地面的數據,解讀「數據碼」進行編譯和組合,誕生出高清照片。2014年8月19日  高分二號, 實現空間解析度0.8米。
  • 高分八號衛星發射 為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光學遙感衛星
    高分八號衛星和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負責研製,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和八院抓總研製。 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05次飛行。 高分八號是今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發射的首顆自研衛星。這也是今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迎來的第一次航天發射、長徵四號乙箭的第一次亮相。
  • 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觀測衛星高分四號投入使用 解析度世界最高(2)
    (新華網西昌12月29日消息)12月29日0時0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2015年12月29日,高分四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經過6個月在軌運行,圓滿完成測試任務。在軌測試期間,民政部、中國氣象局等用戶部門和單位,利用高分四號衛星影像數據開展測試應用,在我國南方洪澇災害、四川涼山火災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森林火災監測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高分四號衛星任務由國防科工局負責統一組織實施。
  • 高分七號衛星首批影像圖發布
    這樣一來,國家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工作人員心裡都更有了「譜」。高分七號衛星於今年11月3日成功發射,其主要載荷於11月5日在軌開機工作下傳數據,目前,衛星在軌工作狀態正常,雙線陣相機影像質量良好,雷射測高儀數據質量良好,各項性能達到設計指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