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瀕危物種河麂首次現身吉林,其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

2020-12-04 環球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吉林5月5日電 (石洪宇)4日晚,一隻形似野生狍子,長著獠牙的雄性河麂被送到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當地野生動物保護專家表示,這是吉林省境內首次發現的野生活體河麂,其被認為是最原始的鹿科動物。

世界瀕危物種河麂獲救 張彤宇 攝

據了解,林業工人率先發現了該河麂。紅石林業局貯木場場長王軍介紹,這隻河麂在場區生活了三天。最初,工人們通過觀察,把它當做野生狍子對待,每天餵食一些玉米。

河麂被卡住 張彤宇 攝

4日下午,該河麂被發現卡在了場區大鐵門處,後腿不斷流血。工人們買來紗布進行包紮時,發現其長了兩顆獠牙,且脾氣十分暴躁,不是性格溫順的狍子。

紅石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部門接到報告後迅速趕到現場,經過比對確認這是一隻雄性河麂。現場人員拆解鐵門後,將河麂裝入鐵籠送到吉林市救治。

救助河麂 張彤宇 攝

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吳劍鋒介紹,該河麂傷情不重,沒有生命危險。河麂別名獐、牙獐,屬於鹿科,分布於中國長江沿岸以及朝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世界瀕危物種河麂獲救 張彤宇 攝

紅石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部門負責人介紹,隨著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推進,紅石林區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該局聯合當地森林公安等部門每年多次開展「清山清套」等專項行動。目前,中華秋沙鴨、金雕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及狍子、野豬、馬鹿等大中型野生動物紛紛來到此處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吳劍鋒說,該河麂傷愈後,將擇期放歸自然。(完)

相關焦點

  • 湖北首次發現野生河麂 已被收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原標題:湖北首次發現野生河麂 已被收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高偉)6月30日,記者從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監測人員在查看紅外相機監測時發現一隻野生河麂。
  • 「世界上最神秘的鹿科動物」黑麂現身江西武夷山保護區
    近期,在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攝像機多次捕捉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麂的蹤跡。黑麂被學術界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鹿科動物」,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I保護物種。自19世紀發現和命名以來,其分布地就局限於贛、皖、浙、閩的幾十個山區縣,屬於分布狹窄、種群量小、難以發現的物種。
  • 它是全球最神秘的鹿科動物黑麂
    近日,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在位於鉛山縣的江西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採訪時了解到,紅外攝像機多次捕捉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麂(jǐ)的蹤跡,這說明鉛山存在一個穩定的黑麂種群。記者注意到,紅外攝像機拍到的黑麂視頻非常清晰,既有為爭地盤角鬥的,也有母子散步的,還有獨自悠閒轉悠的。
  • 河麂現身江西鄱陽湖 已被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中新網南昌12月12日電 (林發榮 記者蘇路程)記者12日從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一隻雄性河麂近日現身鄱陽湖。據介紹,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汊湖站工作人員11日在轄區監測鳥情時,意外發現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河麂。
  • 吉林發現珍貴「神獸」,長得像狍子還有倆獠牙!
    5月4日,一隻河麂卡在了紅石林業局貯木場場區的大鐵門上。場裡的工人和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將這隻河麂救出。吉林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專家吳劍鋒說:「這只在吉林省境內首次發現的野生活體河麂填補了省內野生物種的一項空白。」
  • 安徽肥東現最原始的鹿科動物,性膽小,卻和食肉動物一樣長有獠牙
    2019年12月2日,安徽肥東縣公安局破獲起非法獵捕、收購珍貴野生動物案件,涉案嫌疑人汪某、闞某因宰殺3隻河麂,均已被批捕。河麂已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跟隨小編來了解下河麂這種動物吧!
  • 吉林樺甸發現長獠牙的香獐,雄性爭鬥很兇猛,遇老虎卻沒命逃跑
    經過當地野生動物保護專家的辨認,這是一隻雄性野生香獐。香獐的中文學名叫河麂,又被稱為土麝、牙河麂。此次是吉林境內首次發現野生香獐,具有生態意義。香獐的外形長得像麝,但體型會稍大,是鹿科獐屬的一種。在獐屬下,僅有香獐一種,有2個亞種,分別是指名亞種與朝鮮亞種,分布於中國長江沿岸以及朝鮮。關於麝與獐,有的人傻傻分不清,其實只要看它是否自帶香囊。
  • 世界上最大鹿科動物現身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
    近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森林公安局和管護局工作人員在採集野外布設紅外相機視頻時,發現多段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駝鹿在野外活動的視頻。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管護部門和森林公安在駝鹿活動頻繁區域布設多個紅外相機,對野生駝鹿進行系統檢測。駝鹿一般出沒於北半球溫帶至亞北極氣候的針葉林及混交林。在我國,它們僅分布在大興安嶺及小興安嶺北部。全天都在覓食飲水,食物以草、樹葉、嫩枝以及睡蓮、浮萍等水生植物為主。
  • 世界瀕危物種白眉歌鶇現身大興安嶺北部林區
    世界瀕危物種白眉歌鶇現身大興安嶺北部林區 2020-12-21 16: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靈貓、赤麂、蟒蛇……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深圳
    11月1日,深圳市率先在全國城市層面啟動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在北京發布了一項物種發現成果:隨著生態好轉,一些曾經「消失」在我們視野中的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深圳,有的還「開枝散葉」,種群不斷壯大。「經過歷時3年的調查,我們統計出深圳野生動物是36目68科559種。其中發現新記錄的12種,外來物種32種。」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雲介紹說。這些「鄰居」是誰?
  • 像狍子不是狍子,似麝也不是麝,五常龍鳳山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2日,五常市龍鳳山鎮勞動村村民發現了一隻長得好像狍、"迷路"的野生動物,報警後得到了及時救助,這個"小傢伙"的出現引起了相關部門和專家的極大興趣。當天,在五常市龍鳳山鎮勞動村村內路上,村民發現了一隻外形像狍子的動物,感覺應該是保護動物,村民立即向當地派出所報告。
  • 中國首次在河麂體內分離鑑定出PPRV第II譜系毒株
    1942年在西非的象牙海岸首次報導發現PPR。PPRV屬於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屬,只有一個血清型,但根據N基因特徵可將其分為4個譜系,其中第I、II、III譜系起源自非洲,第IV譜系起源自亞洲。在中國,2007年首次在西藏自治區發現PPRV,並引發小反芻獸疫疫情,隨後在中國大陸各個地區出現流行。科研人員調查研究發現,過去十年間中國大陸PPRV流行的毒株均屬於第IV譜系。
  • 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水鹿,在樂昌市境內現身。據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作為熱帶、亞熱帶地區體型最大的鹿類,其身長140-260釐米,尾長20-30釐米,肩高120-140釐米,體重100-200千克,最大的可達300多千克。雄鹿長著粗長的三叉角,最長者可達1米,毛色呈淺棕色或黑褐色,雌鹿略帶紅色。
  • 長耳跳鼠現身朔州 為全球100種最瀕危滅絕物種之一
    原標題:長耳跳鼠現身朔州    為全球100種最瀕危滅絕物種之一    4月12日,記者從朔城區林業部門獲悉,朔州市朔城區一位果農近日在自家果園裡發現了一隻瀕危動物——長耳跳鼠。據了解,長耳跳鼠在朔州出現尚屬首次。    4月12日上午,記者在朔州市朔城區南榆林鄉青鍾村,見到了果農邢瑞,以及暫時安置在鳥籠中的長耳跳鼠。
  • 桃花水母現身長沙縣松雅湖 系世界瀕危物種
    因其對生存的水環境有著極高要求,它們的出現說明松雅湖內的水環境非常優越。  身長2釐米,無頭無尾呈圓形  首先發現這些「水中精靈」的是長沙縣松雅湖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大概是7月16日的時候,我們在日常巡查時發現水中有東西在動,撈上來一看才發現,原來是珍稀的水母。」
  • 世界《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更新 兩種鰩魚成最瀕危海洋物種
    國際海洋新聞  7月18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公布了更新版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全球瀕危物種保護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超過7000個物種被列入名錄,使得該名錄收錄的瀕危物種首次超過10萬個,達到105732個。其中,共有28338個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威脅。
  • 瀕危大「怪龜」現身灕江 屬世界十大珍稀動物之一
    1月9日上午11時,桂林市的劉先生在解放橋下撈到一隻長相十分怪異的龜,經有關專家判斷,「怪龜」是在十大瀕危世界珍稀野生動物中排名第6位的北美大鱷龜。     當日上午,記者接到報料後立即趕到解放橋東頭,眾多市民正圍著劉先生,想看個究竟。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用於保護瀕危動物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用於保護瀕危動物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消息,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
  • 【保護】瀕危物種水鹿現身我市
    近日,廣東樂昌楊東山十二度水省級自然保護區通過一紅外線攝像頭拍攝到了一瀕危物種在我市境內現身。 據專家介紹,水鹿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市森林公安部門提醒廣大市民群眾,水鹿是一種瀕危的野生動物,是禁止狩獵和食用的。
  • 深圳生態環境好轉引瀕危野生動物頻繁現身
    靈貓、唐魚、赤麂、蟒蛇......隨著深圳市的生態環境日益好轉,一些曾經「消失」的瀕危野生動物又頻繁現身在大眾視野中。在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日前公布的陸域生態調查評估項目成果中顯示,深圳2018-2020年共記錄脊椎動物共有41目146科566種(其中外來物種38種),新發現野生脊椎動物39種(含野生鳥類3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