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還是「違法」?如何認定遊戲的「抄襲」與「侵權」

2020-12-05 遊戲內幕

遊戲內幕又來說遊戲圈的一些鮮為人知的事兒了。每次在寫這樣文章的時候,遊戲內幕都會謹小慎微,通篇不摻雜任何個人感情,就事論事,點到為止。請各位觀眾不要帶節奏,咱們不舔不黑,做好自己。

我們都知道前幾年(不說近幾年),抄襲成風。但凡有點實力的公司都有著一款玩法、風格類似當時最火爆遊戲的「模仿」遊戲,沒有實力的公司也可以調整自己的作品向這種玩法靠攏。你可以說這叫做「致敬」,但誰說「致敬」就不能算「抄襲」呢?

「抄襲」並非是個貶義詞,古人云「世上文章一大抄」,恐怕除了第一個寫文章的人,其他都多或多或少算得上「抄襲」。關鍵看你「如何抄」,「抄多少」。這也是很多玩家和獨立遊戲製作人比較關心的問題,一旦遊戲被抄襲,怎麼才能判斷抄襲,並且如何維權?自己在製作遊戲時,如何不算抄襲,避免法律責任?

現在市面上遊戲抄襲的情況雖然很多,但大多數也都巧妙的避開了專利和版權的糾紛區域,舉個例子:

上古網路遊戲時代——《石器時代》一出,各路豪傑紛紛效仿,抓寶寶,升級,回合制一時間成了遊戲的標配,直接帶活了一個遊戲分類,以至於到了現代,也依然有遊戲採用類似的風格。但什麼是版權保護內,什麼又是版權保護外呢?首先,關於遊戲的所有圖形圖像、音樂作品,遊戲代碼,特有名詞都是版權保護內的,而UI布局、玩法系統等都不在此列。也就是說,我的UI界面布局可以和原作一樣,玩法也可以一樣,但人設、背景、UI框架、背景音樂等都要換(俗稱換皮),其實在前幾年網遊井噴的時代,很多遊戲公司都把舊遊戲換皮成新遊戲(現在手遊也一樣)這部分點到為止。

再舉個例子:

一個朋友在一家小遊戲公司工作,主要針對安卓平臺手遊開發,而他們最開始的資本積累就來自於買了一款消消樂類遊戲的原始碼,然後通過自己的美工換皮成諸多不同的消除遊戲。再後來,市面上出現了很多類似的產品,玩法算法全都一樣,UI布局也一樣,就是皮不一樣,你並不能說他們侵權,只能說是不道德。

這裡可能有人會問「如果玩法算法都一樣,那代碼不是也一樣嗎?還不算侵權?」這點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都沒有明確標準,但我記得參加過的某公司的記者會,提到了代碼如果有70%以上相似即可認定侵權,此數字不確定,希望有法律相關的觀眾指正。

代碼相似的問題其實是非常好規避的,其他的相似呢?就要憑感覺了,如果你在玩一款遊戲A覺得B遊戲跟它沒什麼區別(這點沒有硬性規定,基本靠主觀,全世界目前都沒有很好的方法處理類似問題)那就可以認定侵權的。至於遊戲的特有名詞界定也非常複雜,一般很難造成侵權,比如A遊戲裡面的道具叫「大寶劍」人物叫張三,B遊戲裡也叫「大寶劍」人物也叫張三,這點並不能認定侵權。

所以如果你碰到了相似的情況,在收集證據時,首先是最直觀的圖形圖像、音樂作品,遊戲代碼等,如果對方都巧妙的規避了這些問題,那麼如果覺得遊戲感覺非常相似,玩家很難分清的話也可以提起訴訟(看臉了)。如果對方遊戲只是採用了相同的玩法,界面布局,道具名稱,人物名稱,這些很難被定為侵權。

相關焦點

  • 詳解綜藝法律風險:侵權認定取決於抄襲內容,「致敬經典」或構成侵權
    看電視   由於沒有著作權法的保護,綜藝節目模式的侵權與被侵權一直都是熱點話題,綜藝節目製片方應該把握的「界限」在哪裡?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侵權?   但在這些綜藝節目火熱的同時,卻一直伴隨著著作權侵權糾紛。無論是綜藝節目模式,還是綜藝節目改編,或多或少都曾引發口水戰。
  • 侵權認定難 「融梗」與抄襲區別到底在哪兒?
    不過,針對融梗是否構成抄襲的問題,徐新明認為,還是需要進行個案討論,作品是否構成侵權的問題比較複雜,需要進行專業的判斷。  張力也表達了類似看法。他說,融梗過度可能會發展成為抄襲,進而會構成對他人著作權的侵犯。不過,融梗區別於抄襲,對於有爭議的相似部分,有多少是屬於公有認知,又有多少是抄襲別人有獨創性的部分,不能僅憑直覺下定論,都需要進行專業判斷。
  • 閃送被指抄襲公號文章,法律上如何界定公號文章侵權
    2.如果認為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原創作品被其他公眾號抄襲,相應的認定標準是什麼?嚴格地講,沒有對「抄襲」的法律定義,但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在《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市版權局的答覆》(權司[1999]第6號)中有對抄襲行為的認定。
  • 編劇舉報一齣好戲抄襲,如何認定構成著作權法上的侵權?
    正當此時,一編劇實名舉報稱《一齣好戲》抄襲其劇本《男人危機》的故事創意框架。該消息一經發出,引起了網友們的強烈關注。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是指什麼?目前我國著作權法不保護抽象的思想、思路、觀念、理論等,而只保護以文字、音樂、美術、電影等以有形方式對思想的表達。
  • 《愛情公寓》是否「抄襲」 影視侵權咋鑑定?
    對於國內影視劇與國外影視劇的劇情雷同、海報抄襲等行為,片方一般會聲明是借鑑和致敬行為,並不認可某些網友所稱的「抄襲」,況且國外版權方一般也並不會主張權利。對於履行了進口審批手續的影視劇,比如進口片《功夫熊貓》《阿凡達》《汽車總動員》等在國內上映的影片,如果遇到抄襲或者侵權的行為,版權方因為在國內已有相關權利方或者權利代表方,引進方或者發行方會主動維權。
  • 《驚雷》踩雷了,音樂抄襲如何認定
    近日,原創音樂人成學迅發布視頻指出抖音神曲《驚雷》是抄襲他的DJ版《姑娘跟我走》,隨後將相關證據通過視頻公布,還附上了音軌對比圖,並表示已走司法程序,要求處理侵權行為。當眾多網友持續圍觀這一事件後,《驚雷》原唱MC六道就抄襲行為公開道歉,並承認模仿《姑娘跟我走》的伴奏。
  • 抄襲怎麼認定,會有什麼後果?論文抄襲的法律問題,你想知道的都在...
    No.1如何認定論文涉嫌抄襲論文抄襲亦稱論文剽竊,《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某某市版權局的答覆》(權司[1999]第6號)中將「抄襲」定義為「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 sci投稿如何避免認定抄襲
    投稿發表sci,作者寧願文章被拒稿,也不願意被期刊認定為抄襲。抄襲屬於學術不端行為,會給自己以及單位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這是每位作者都應該盡力避免的。那麼,sci投稿如何避免認定抄襲?sci投稿避免認定抄襲的方法,有多種,知實學術在本文主要介紹三種,分別是查重率、引用和翻譯。
  • 「洗稿」現象的著作權侵權認定研究
    但是,在法律層面上,洗稿有另外一個名稱,其為「抄襲、剽竊」,根據《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於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青島市版權局的答覆》中對抄襲、剽竊的解釋:著作權法所稱抄襲、剽竊,是同一概念(為簡略起見,以下統稱抄襲),指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
  • 網上為什麼這麼多人抄襲他人文章?法律如何懲罰侵犯著作權
    我們常常發現自己好不容易寫出來的文章,在網絡上確被抄襲了。如果註明轉載還算好的,更可惡的是連作者名字都改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那我們怎麼來維護自己的著作權呢,如何著作權被侵犯犯了如何維權賠償呢。我們來看看法律怎麼規定著作權侵權的。
  • 著作權侵權?想說抄襲不容易!
    網友們雖然喜歡歸喜歡,但對抄襲零容忍是底線,因為智慧財產權不僅是藝人的生命,也是原創的生命。如果說花粥的《媽媽要我出嫁》是完全照搬俄文歌曲的歌詞使 「抄襲」證據確鑿,更多時候,無論在音樂界還是出版、影視界,著作權侵權都是很難判定的,「想說抄襲不容易」。
  • 從艦女人們說起:如何界定遊戲產品間的抄襲與借鑑
    幾天前龍虎豹的每日一摸中提到《戰艦少女》是如何通過借鑑日本戰艦娘化遊戲『艦隊コレクション』在App Store付費榜拿下高位排名的。但其後有愛互動CEO胡冰(代表作《夢想海賊王》)留言,對文中龍虎豹提出的「《戰艦少女》所做的借鑑不會被判定為抄襲」這一觀點提出了疑問。
  • 論文抄襲的認定標準不能「縹緲不定」
    但是,無論是給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寫舉報信,還是跟涉事學校反映情況,一一打電話給期刊和論文原文作者,包括在網上發帖,姚洪軍無一例外地碰壁。(《中國青年報》4月3日)之所以碰壁,是因為僅僅憑藉「查重報告」,還判定不了「論文抄襲」。客觀而論,「複製比」居高不下,的確是很多「抄襲論文」的一大表徵,如今很多作假論文浮出水面,就是因為過不了「查重」這一關。
  • 研究生屢次抄襲論文被開除 法院認定學校違法
    但如果有學生因為撰寫論文抄襲被發現後,再老師要求重寫後,再次撰寫論文抄襲被發現,最終學校做了開除學籍的處分,你認為這做的過分嗎?學校有權對其做開除學籍處理嗎?有人會認為抄襲雖然過分,但開除學籍處罰太重,但也有人認為屢次抄襲,違背學校規定,作為學校有權處理,我們且看法律上會對此如何判定。
  • 封聲|《少年的你》原著陷抄襲爭議版權律師:精神內核相似難以認定...
    網友製作「調色盤」指責玖月晞抄襲此前,玖月晞在微博正式回應此事,表示無論人物、主題還是背景都和任何一本書不一樣,「我從未抄襲,也從未違背一個文字工作者應有的初心、原則和底線。我不認同網友所說的「融梗」指責,我的作品中或許有著共通的思考,但沒有任何抄襲融梗。」
  • 《咒術回戰》抄襲伊藤潤二?什麼是抄襲,什麼是致敬,要怎樣分辨
    但是,《咒術回戰》被豆瓣網友爆出抄襲,而且不止抄了一部作品。《咒術回戰》漫畫裡,出現了很多我們眼熟的場景,包括伊藤潤二的《漩渦》、富堅義博的《全職獵人》除念師等等。夏油傑VS伊藤潤二《漩渦》夏油傑發大招的時候,他身後出現的漩渦造型,與伊藤潤二作品《漩渦》出現的畫面非常相似。
  • 曾經被暴雪告侵權賠了300萬的4399抄襲遊戲,現在怎麼樣了?
    「抄襲」這個詞啊,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是很敏感的字眼,遊戲影視藝術作品但凡跟利益扯上關係的,總會有那麼一批見錢眼開無底線的工作室或者個人直接抄襲還振振有詞。雖然「抄襲」和「借鑑」的界限很模糊,但是有些無良工作室是直接將抄襲發揮到了極致,毫不尊重別人的原創成果。這類遊戲,我們稱之為「換皮遊戲」。
  • 剛推出就引來爭議的《時間悖論代筆人》,是致敬還是抄襲?
    就在最近,《少年Jump》上開始連載了一部新的漫畫,是講述關於漫畫創作的內容,乍一看十分的普通,不過漫畫中加入了時間穿越等十分科幻的元素,光看設定的話還是十分帶感的。不過呢,也正因為這個時間穿越的設定,以及漫畫本身的一個主要基調,導致了其剛剛推出,就引來了日本網友的激烈討論。
  • 《人民的名義》小說被訴剽竊,法院終審認定未侵權
    新京報訊(記者王巍)認為小說《人民的名義》存在抄襲和剽竊自己作品的侵權行為,曾在檢察院工作22年的李霞將《人民的名義》作者周梅森以及北京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訴至法院。記者今日(6月2日)從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獲悉,法院終審判決認定,周梅森所寫的《人民的名義》不構成剽竊與侵權。
  • 深圳兩名教師被指作品抄襲,當事人回應,教育部門正開展調查
    兩篇文章文體不同,我寫的是教學實錄,這位老師以論文形式發表,我也不知道這算不算『抄襲』,也不知道該如何界定。」熊芳芳說道。 4月11日,龍崗區教育局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正對文中提及的孫某成、尹某華被質疑抄襲一事展開調查 律師:若存在間接侵權 認定時較為複雜 廣東晟典律師事務所律師毛鵬表示,在學術界比較常見的是「未經著作權人許可,發表其作品的」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