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人工智慧晶片重大突破,比GPU提升三個數量級

2020-12-08 國際電子商情

第一作者尹首一副教授在會上詳細介紹了該團隊在人工智慧晶片領域取得的重大進展。這是清華大學微納電子系首次作為第一作者單位在該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yy4esmc

在人工智慧日益火熱的今天,現有的通用計算平臺(CPU、GPU和FPGA等)難以實現高能效的神經網絡計算,探索新型神經網絡計算晶片架構成為研究熱點和學科前沿。過去幾年,尹首一副教授針對這一前沿課題,領銜研究和設計了可重構多模態混合神經計算晶片(代號Thinker)。

Thinker晶片的顯微照片yy4esmc

Thinker晶片基於該團隊長期積累的可重構計算晶片技術,採用可重構架構和電路技術,突破了神經網絡計算和訪存的瓶頸,實現了高能效多模態混合神經網絡計算。Thinker晶片具有高能效的突出優點,其能量效率相比目前在深度學習中廣泛使用的GPU提升了三個數量級。Thinker晶片支持電路級編程和重構,是一個通用的神經網絡計算平臺,可廣泛應用於機器人、無人機、智能汽車、智慧家居、安防監控和消費電子等領域。

Thinker晶片的技術指標yy4esmc

背景連結yy4esmc

VLSI國際研討會始於1987年,是全球先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的學術盛會,是國際微電子領域的頂級會議,與ISSCC和IEDM並稱微電子技術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VLSI國際研討會只接收極具應用前景的創新性研究成果,Intel、IBM等公司的許多核心技術大都選擇在VLSI國際研討會上首次披露。yy4esmc

本次會議上,IBM就首次披露了5納米集成路製造工藝。 yy4esmc

yy4esmc

相關焦點

  • 清華制人工神經網絡晶片,能效比GPU高兩個數量級
    (原標題:清華用憶阻器制人工神經網絡晶片,能效比GPU高兩個數量級)
  • ...全球首款基於憶阻器的CNN存算一體晶片,能效高出GPU兩個數量級
    通過這項工作中開發的陣列晶片集成了 8 個包含 2048 個憶阻器的列陣,並構建了一個五層的卷積神經網絡進行圖像識別,精度高達 96% 以上。基於多個憶阻器陣列實現的存算一體化開發板該陣列晶片以憶阻器替代經典計算機底層的電晶體,以更小的功耗和更低的硬體成本大幅提升計算設備的算力,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計算框架「馮諾依曼瓶頸」的限制:大幅提升算力的同時,實現了更小的功耗和更低的硬體成本。
  •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我國晶片、北鬥等5個大國重器取得重大突破 晶片晶圓切割保護 發表於 2021-01-08 10:31:56 「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
  • 國內晶片「破冰」?這兩項重大突破背後,它們功不可沒
    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晶片代工企業收入排名中,臺積電、三星、辛格分別以102億美元、29.9億美元和14.5億美元位列全球前三,中芯國際則排名第五。其實,除了在收入方面,國內企業同國際同行存在較大差距。在晶片支撐方面,國內晶片加工企業也相對較為落後。半導體設備(特別是光刻機)的來源不足,技術積澱相對薄弱,都是國內晶片企業需要面臨的問題。
  • 清華用憶阻器制人工神經網絡晶片,能效比GPU高兩個數量級
    近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錢鶴、吳華強團隊與合作者在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基於憶阻器陣列晶片卷積網絡的完整硬體實現。該存算一體系統在處理卷積神經網絡(CNN)時能效比前沿的圖形處理器晶片(GPU)高兩個數量級,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馮諾依曼瓶頸」的限制:大幅提升算力的同時,實現了更小的功耗和更低的硬體成本。基於憶阻器晶片的存算一體系統 來源:清華大學什麼是憶阻器?
  • 清華實現完整硬體CNN,憶阻器陣列效能高過GPU兩個數量級
    該成果所研發的基於多個憶阻器陣列的存算一體系統,在處理卷積神經網絡(CNN)時的能效比圖形處理器晶片(GPU)高兩個數量級,大幅提升了計算設備的算力,成功實現了以更小的功耗和更低的硬體成本完成複雜的計算。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實施重大研究計劃 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本文提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著眼於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前沿,加強頂層設計,凝練科學目標,匯聚優勢力量,聚焦「卡脖子」技術背後的核心科學問題,圍繞納米製造的基礎研究、單量子態的探測及相互作用、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等領域實施了一批重大研究計劃,推動具有相對統一目標或方向的項目群研究,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培養創新人才和團隊,提升我國基礎研究的原始創新能力
  • 一種快速運動規劃晶片,讓無人車決策速度提升三個數量級
    Realtime Robotics的運動規劃晶片可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做出更好的決策。Realtime Robotics 定製運動規劃晶片自動駕駛創業的興起,讓一些晶片製造商專門為無人車定製晶片,更切合算法的晶片
  • 清華造人工神經網絡晶片,憶阻器陣列效能高過GPU兩個數量級
    近日,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未來晶片技術高精尖創新中心錢鶴、吳華強教授團隊與合作者在《自然》在線發表了題為「Fully hardware-implemented memrist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研究論文,報導了基於憶阻器陣列晶片卷積網絡的完整硬體實現。
  • 中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探測性能,比美同類設備,提升了三個數量級
    說起當下科學研究領域的前沿熱點,量子技術必然能夠佔領一席之地,當然該領域能夠成為各國爭相研發的焦點,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受當下國際環境和局勢所影響,畢竟對於運用前景十分廣泛的新興領域來說,一個國家能夠在該領域實現重大科技突破,必然也將賦予該國家經濟和安全上的優勢,所幸近期我國在該領域也取得了重大進展
  • 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問世 運算速度快3個數量級
    信息技術 | 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問世 運算速度快3個數量級   據《麻省理工技術評論》雜誌網站近日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科研團隊日前研製出全球首枚光子神經形態晶片,並證明其能以超快速度計算。  普林斯頓大學亞力山大·泰特團隊的新成果是利用光子解決了神經網絡電路速度受限這一難題。
  • 國產7nm晶片取得重大突破!中芯國際喜訊不斷,14nm良品率突破大關
    9月15日,當美國對華的晶片禁令正式生效之後,「中國芯」便成為中國科技領域的一個絕對的心臟病問題,直到這個時候,我們的國人似乎才意識到,中國的晶片產業真的是落後著世界一大截,不過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之下,近日根據中芯國際給出的消息,國產的7nm晶片已經取得了巨大突破!14nm晶片良品率突破大關。
  • 石墨烯晶圓亮相後,金剛石晶片迎來技術突破,國產晶片找到新賽道
    石墨烯單晶圓相較於矽晶圓,性能至少提升了十倍。石墨烯晶圓經過切割、刻蝕、光刻等多項步驟,便可打造成碳基晶片。而碳基晶片是業界公認的矽基晶片的替代者。目前,中科院正對如何將石墨烯晶圓實現碳基晶片量產進行研究。一旦成功,半導體全產業鏈將被顛覆,半導體領域重新洗牌。到時,中國將一改如今的落後局面,成為規則制定者。
  • 碳基晶片獲突破,性能提升千倍,我國碳基晶片能否實現借道超車?
    最近最火熱的就是碳基晶片了,也就是石墨烯晶片。什麼是碳基晶片? 因為摩爾定律的限制,晶片在到達2nm就幾乎無法突破了。於是就產生了新的課題,需尋找新的材料,來替代矽基晶片,經過反覆研究發現石墨烯就是一種理想的電晶體材料。
  • 半導體光電子晶片突破關鍵瓶頸
    「我們使模分復用光子晶片的大規模集成成為可能,」他說道。「目前我們演示了三個數據通道,最新的實驗結果完成了四個數據通道,未來我們還將在復用通道數上做進一步突破,同時降低晶片的功耗。」 光電轉換的關口 該團隊研究的半導體光電子晶片屬於近年來興起的通信晶片的一種。
  • 國產晶片「攻堅者」!蘇企研發全球首顆3D晶片
    國產晶片「攻堅者」研發全球首顆AI-3D晶片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門鎖對老百姓來說並不陌生。出門不用帶鑰匙也能進門,這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大家知道嗎?目前的生物識別,是基於二維信息關鍵點的識別,這使得「多款智能門鎖被輕易打開,用照片竟能通過人臉識別……」等安全事件屢見不鮮。
  • 【晶片】半導體材料三個高景氣方向
    「價值投研」在2020年12月7日《【晶片】從大基金二期再看材料和設備環節》一文中指出,晶片產業鏈景氣度具有傳導關係,目前晶片製造景氣度已持續將近2個季度,向上遊原材料的傳導大概需要1-2個季度,因此邏輯上來說,上遊材料領域即將迎來高景氣。
  •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國產晶片突破6納米,外媒:這就是中國速度
    相比上個世紀以前,中國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在很多領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比如說網際網路領域和基建領域等。因此中國速度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證實和表現,隨之而來的就是不斷地出現中國奇蹟,讓世界為之震驚。外國媒體也曾多次讚揚中國速度帶給世界的影響力,中國已經成長為在世界上擁有越來越多話語權和領導力的國家。每一個中國人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和潛力,畢竟生活已經給予我們很大的感知。
  • 氮化鎵快充研發重大突破,三大核心晶片實現全國產
    充電頭網近日從供應鏈獲悉,國產氮化鎵快充研發取得重大突破,三大核心晶片實現自主可控,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一、氮化鎵快充市場規模氮化鎵(gallium nitride,GaN)是下一代半導體材料,其運行速度比舊式傳統矽(Si)技術加快了二十倍,並且能夠實現高出三倍的功率,用於尖端快速充電器產品時,可以實現遠遠超過現有產品的性能,在尺寸相同的情況下,輸出功率提高了三倍。
  • 中科院院士:我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比美國設備探測能力提升三個數量級
    前幾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領導的團隊首次實現了高緯度量子隱形傳態,這是國內在量子科技領域的又一個重要突破。在這個領域中,國內除了研究量子計算機、量子通信之外還展開了量子雷射雷達研究,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稱中國首臺量子雷射雷達的探測性能比美國同類設備提升了三個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