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雪球
電影《教父》原著中有一句經典臺詞:「半秒鐘看清事物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命運註定會是不同的」。
@大道無形我有型也經常反覆教導大家要思考本質,抓住本質,回到事物的本質,分辨什麼是正確的事。邊收集邊整理大道談本質的問答,共享給大家。enjoy!
網友:我的問題是關於「悟」的,有的人聞一知十,有的人聞一知二三,而我們普通人聞一知0.5不到,您和您身邊有很多悟性很高的人,根據您的切身體會,什麼才是提升悟性的關鍵?您孩子成長過程中,您會不會刻意去培養提升他的悟性?都會注意哪一點?感謝您的時間和善意,謝謝。
段:我覺得沒人天生有悟性的。我看到的有悟性的人一般都非常肯悟,會習慣想本質及長遠。(2020-10-23)
網友:怎麼才能看出問題本質,或者有什麼方法嗎?然後是找到問題的本質該怎麼辦,該怎麼用?謝謝大道!
段:養成看問題本質的習慣,沒啥別的辦法,也不覺得有啥用,除了犯錯誤小點少點外。(2020-10-13)
網友:企業經營的本質是什麼,能用簡單的一句話表述嗎?
段:沒想過經營的本質這個問題。感覺就是滿足消費者,長期的那種,賺錢是果不是因。只有一個句號,應該算一句話吧?(2020-10-12)
網友:對於一個問題,我自己首先逆向思維,這樣可能可以避免盲從。接著是對比,試著發現問題的本質,原因是對比可能可以發現問題的本質。然後是拿著本質看長遠,原因是本質從長遠來看是不變和可以掌控的。最後是決定哪個不能做,做哪個。請大道幫忙改進和改正下哈
段:逆向思維也可能是盲從啊。 我沒想過你這種思考方式,但習慣直接去找本質。(2020-10-11)
網友:大道,悟和思考本質有什麼關係?
段:悟應該就是思考本質的意思吧?(2019-9-29)
網友:大道您好,您投資的成功概率那麼高,好奇您在生活中對自己關心的事物的預測,勝率是否也很高?如勇士隊能否拿總冠軍等等。投資跟這類預測是否有什麼相通之處。謝謝
段:我一般不做預測,但會盡力去想事物的本質的東西。比如勇士隊,如果全員健康的話,他們確實很有機會拿冠軍的,但傷兵滿營時,拿不到也是正常的。
網友:大道好,我問下遇到一個問題,你是從本質思考,還是從做對的事情思考,還是思考10年?還是怎麼思考,謝謝
段:思考本質,做對的事情和想10年都是一個意思。
網友:段叔您好!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哪些習慣的存在讓您不斷提升了自己?平時看書嗎?有沒有好的方式推薦?
段:我有想事物本質的習慣,碰到啥都會想這到底是什麼,久而久之會有些好處。(2019-5-21)
網友:我覺得賈伯斯比較牛的是幫用戶創造適用的產品,而不是迎合用戶的需求。
段:這兩者其實沒本質區別。賈伯斯是把自己當用戶,所以別人以為他先知先覺而已。哪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成功的不是這樣呢?(2012-7-6)
網友:段總,一直想不明白品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意味著什麼。身邊的朋友有很多並不知道蘋果為什麼好,但是很多都覺得蘋果是最好的手機,我自己沒用過三星的手機,但是心裡卻認為蘋果要比三星好很多,如果換的話還會選擇蘋果。每次我和人提起茅臺,很多都覺得它是最好的酒,這種觀念對茅臺來說能帶來些什麼?人的觀念容易改變嗎?跪求
段:個人理解,品牌就是產品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印象。一般來講,好的印象傳播的比較慢一點,壞的傳播的比較快一些。廣告是企業主動去傳播其產品的印象。好的企業會如實地傳播而不好的企業經常會蒙人。老百姓心裡有桿秤,只要時間足夠長,大多數人都會對自己關心的產品的品牌有個大致正確的印象。建立一個好的印象一般需要很長的時間,但破壞一個好的印象可以只需要很短的時間或某一兩件事情。所以建立一個好的品牌是非常不容易的。網際網路加快了傳播的速度和到達目標受眾的準確率但不會改變事情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好產品最後會有好印象,能夠一直有好產品的公司會活得比較好,短視的公司最後會有麻煩。
網友:段兄,該文的第55條的「持有是否等於買入」,是否在講buy to sell和buy to keep的區別呢?
段:這個東西沒有標準答案,但我認為用「buy to keep"和"buy to sell"來區別是個非常好的說法。事實上,「持有」在每個時點確實是等於「買入」的,機會成本就是這個意思!However,
如果一個投資者真的那麼想的話,就很容易掉到每時每刻都在想「是不是高估了」「是不是高估了」「是不是高估了」,然後過多地注意市場而不是focus在生意本身上。投資的本質在於生意本身,對市場的關注越高,投機的成分越高。所謂的「價值投資者」是應該可以完全不在乎某公司現在及未來是不是上市公司的因素而決定買賣該公司的。
網友:感覺段總還是一個能將複雜問題簡單化的人,而且異常簡潔。不知是段老哥的天性,還是後天歷練出的本事。據說林彪就有將一本書提煉成一句話的本事。
段:呵呵,沒覺得自己有什麼特別。如果有的話實際上是我在這上面花的時間比較多而已。簡化一個複雜的問題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的很多「簡單」的結論是花了很長很長時間得出來的,千萬別以為我是一眼就看出來了。不過,「平常心」可以幫助人去找到事物的本源。(2010-03-22)
網友:我來說說自己的一個不開心的事,讓大家開心一下:前段時間股市大跌的時候,我買了一個與我自己公司處於同一行業(環保)的公司的股票,自以為對這個行業和這個競爭對手了解很充分,是一筆非常聰明又安全的投資。沒想到這幾天他們的董事長忽然被抓起來了,原因不明。這讓我深刻意識到we don't know what we don'tknow的道理。這個公司的股票目前停牌了,我帳面有25%左右的浮盈。現在感到很猶豫,因為按照香港市場的慣例,這種老闆被抓的事情一旦復牌,短期內會跌掉30%、40%左右,但因為公司本身的業務很不錯,即使董事長被抓,公司將來再成長10倍也不出奇(目前該公司H股比A股折價45%)。開盤以後我是應該馬上賣掉、稍等幾天再趁它便宜的時候買呢?還是應該放著不管,坐等事態發展呢?(我個人分析突發事件不太會影響他們的長期價值,但是由於董事長是創始人,公司一定會有動蕩。)這件事還讓我反省了自己對於投資目標公司企業文化的忽視,按照stop doinglist的思維,董事長會被抓的公司應該是在list裡的(雖然還不知道犯了什麼事兒)。但話又說回來,老巴當時投資中石油的時候,有沒有考慮有一天這個公司的高管幾乎半數坐牢呢?
段:還是那句老話,如果這是個非上市公司,你會怎麼做?不要因為容易交易而做任何決定,這樣才容易回到事物的本源,做出正確的決定。(2015-10-31)
網友:你怎麼提高對一件事情的確定性?我的意思是,你怎麼肯定自己是對的?我現在總覺得看問題看不到點子上,廣闊撒網閱讀,博取百家看法,最後還是很難得到確定性,看問題進不到下一層。有時候感覺機會就在腳下,只要再深兩三步就能看清,但總是做不到。
段永平:如果你能平常心去看問題就會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質。(2011-03-28)
網友:要做到平常心好難啊,是不是在怎麼努力也無法完全做到?有什麼方法嗎?
段永平:股市掉這麼點兒就這樣了?平常人是很難有平常心的,所以平常心又叫不平常心。如果你關心的不是事物的本質,沒有平常心是正常的。倒過來也一樣, 如果你關注的只是事物的本質,平常心自然就在那裡了。(2015-05-29)
網友:記得上初中的就看到打工皇帝「阿段」和「小霸王」的事,我說的「奇」是從小霸王道步步高到 OPPO 再到慈善,段先生總是能先人一步,創造奇蹟,這是從結果上說的。但其實無論經營企業還是投資,段總所做的事並不奇,都是最基本的,即對消費者需求把握很到位,員工持股,保證合作者的利益等等。這些都分內事,阿段悟到並做到了。感覺這是「本分」與「素質」相同的地方,即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很強。
段永平:不整天想著出奇,犯錯機會會下降,不小心出個奇反而成為可能了。我們的智慧型手機就是個例子哈。我說的不出奇並不是說結果不出奇,而是說心裡不要老想著出奇。你如果老想著本質的東西,總有機會出奇的,我們公司就是不錯的例子啊。(2018-08)
問:OPPO/vivo 沒有銷售部,那你的價格決策機制是什麼?
段永平:做市場調研,在上市的時候就儘可能定準價,錯了及時調整。(電子產品)競爭的本質在於產品差異化,要做別人提供不了的東西。沒有差異化,就成了日用基礎商品,只能靠價格來競爭,很難掙錢。(2018-09-30)
問:怎麼看待中國企業愛彎道超車?
段永平:Alaska 有句話,shortcut is the fastest way to get lost(捷徑是迷路的最快的辦法。)不存在什麼彎道超車的事情,關注本質最重要!不然即使超過去,也會被超回來。(2018-09-30)
段永平:(外界)有個誤解,以為我們很看重營銷。其實對於我們來說,營銷一點兒都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產品。沒有哪家公司的失敗,是因為營銷失敗。公司失敗,本質都是因為產品的失敗。當然我不是說不要營銷,事實上我們營銷做得很好。營銷,就是用最簡單的語言,把你想傳播的信息傳播出去(給你的用戶)。
我這裡是要強調,營銷不是本質,本質是產品。營銷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瞎說。企業文化最重要。廣告最多只能影響 20%的人,剩下 80%是靠這 20%影響的。營銷不好,頂多就是賣得慢一點,但是只要產品好,不論營銷好壞,20 年後結果都一樣。(2018-09-30)
網友 T:公司上不上市本質上有區別嗎?倒是不上市很難買到他的股份。
段永平:就是因為本沒有區別,哪來的市場恐懼呢?比如歐洲金融危機和我住的房子是沒關係的,當然如果你是借錢買的可能就有關係了。(2011-10-25)
網友:您和巴菲特的區別是什麼呢?
段永平:我覺得我和巴菲特不同的地方主要是能力圈子不一樣,本質的東西沒什麼區別。我和巴菲特懂得東西不一樣。每一個價值投資者懂的東西可能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是在投他們自己懂的企業。這就是巴菲特講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子。(2010-03-21)
網友:段先生的價值投資是在自己的能力圈裡,和巴佬的價值投資的表象區別很大,巴佬自己也不是只靠價值投資,他做過很多的套利,不然也不能積累這麼快財富,當然和他所處的時間段也有關。
段永平:巴菲特早年做過一些套利,現在很少做了。但是,有好機會我相信他還會做的。我對投資的理解真的和巴菲特的理解本質上是一樣的,但和他的能力圈子不同,所以表象上不一樣。當然,有些是我的水平還沒到哪兒造成的。(2010-04-22)
網友:投資標的是所謂的成長股、價值股、煙屁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從未來淨現金流折現的角度來看是否便宜。
段永平:對,這個是本質。(2013-04-03)
問:我們注意到剛才例舉的股票都是您長期持有的,請問您如何看待短線投資?
段永平:我也曾做過一些短線,但僅僅是為了好玩。短線在我看來不是投資,而是投機。投機和去澳門賭博並沒有本質區別。不可否認有人通過這個賺到大錢, 那和中彩票一樣,是旁人學不來的。但這也無可厚非,這是「for fun or for money」的區別。(2009)
網友:大道,茅臺提價的本質是什麼?
段永平:需求。(2019-08-21)
網友:請問大道:投資中的「平常心」是不是判斷事物的時候,要客觀理性,完全沒有感性成分。只有對事物的透徹理解。理解了,心態自然就好了。(無論成敗)不知這是否就是「平常心」?
段永平:差不多吧。「平常心」簡單講就是回到事物的本源,知道什麼是「事物的本源」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投資,買的就是公司未來的淨現金流,別的都是沒關係的。但要搞明白公司未來的淨現金流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搞不清公司未來現金流的前提下的投資買的到底是什麼呢?在搞不清公司未來淨現金流的情況下的「投資」多數情況下會變成投機。所以投資是簡單但很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能搞懂的公司非常少,尤其是在這個變化很快的世界裡。搞不懂的公司怎麼辦?別碰就是了。什麼叫「懂了」?當你「懂了」的時候你就懂了。( 2013- 3-28)
網友:投資中心理學有用嗎?
段永平:在投資裡心理學大概最有用的就是當別人恐懼時和當別人貪婪時你不要跟別人一樣就行了。說到頭還是回歸本源,就是回到價值上。只要你投的公司是自己明白的生意,就不容易恐懼也不容易貪婪,心理學其實也就沒啥用了。(2011-10-24)
網友:大道,您好!看您的記者採訪和講話內容,包括幾十年前的內容。您的回答很快就能說出問題的本質。請問下您:這種很快想到問題的本質我們如何可以學習呢?段永平:想學就可以,只要努力看遠一點就好。大多數人其實是不在乎問題的本質的。(2020-11-17)
作者:babygirl連結:https://xueqiu.com/7667646479/163428142來源:雪球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