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本質

2020-08-14 青衣雲岫

技術是什麼?從何而來?它與科學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向大家推薦一本書《技術的本質》。

《技術的本質》

書中從三個基本原理出發做了詳細論述:

第一,技術是某種不同的組合,任何複雜的技術都是由各種不同的部件、集成件和系統組件組成的;

第二,組成技術的每個組件也是技術,類似於原子無限可分那個意思,對一個技術進行多次分解,發現其本源還是技術。

第三,技術本身運用總是需要利用或開發某些自然現象。

《技術的本質》畫書

現象對於技術就如水分對於生命一樣,那是技術的源泉,為了達到一些計劃和目的,總是需要依賴某些未被開發的自然現象,不論是簡單的技術還是複雜的技術,它們都是應用了某些現象。

技術的本質是被捕獲並加以利用的現象的集合,現象是技術的基因,技術的進化在於新的原理或者不同原理的實踐,重新組合有機會誕生新技術。

技術的組合進化需要解釋的核心問題是新技術是如何發明的。顛覆性技術是指針對現有目的而採用的一種新的或不同的原理來實現的技術。

技術對經濟的顛覆性改變,是技術與經濟之間的互助式的共創新和共適應過程。

技術不是科學和經濟的副產品,反之才是。

現在的生活幾乎被技術左右,人類快要成為技術的傀儡。哈耶克的《科學的反革命》已經提出批判,不要唯技術論。

如果技術是為了達成我們的目標而被組織起來的自然的話,那麼在很大程度上,我們與我們這種對自然的應用之間的關係決定我們應該如何看待技術。

技術領域的競爭優勢不是來自於資源要素儲備和將資源要素轉換成產品的能力,而是來自於將深層知識儲備轉化成新的戰略性組合的能力。

AI技術是為了解決需求而產生的,通過追本溯源的方式找到適應需求的原理或現象,而現階段的AI技術又是原理或現象的落地應用過程。AI技術對於經濟的顛覆性改變,必然也是互助式的共創新和共適應的過程,而改變慣性、改變成本也決定了AI技術的顛覆性改變不會是一蹴而就的過程。

在現代社會商業實踐中,技術其實就是需求方和供應方碰在一起產生了火花,創造出新的技術,為了滿足市場客戶需求,不斷地去研發新的技術,這些技術進而給客戶帶來利益和好處。

相關焦點

  • 信息技術課程的科學本質和育人價值
    即將鋪開執行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版)從提升全民信息素養的高度重新界定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目標和性質,明確了信息技術課程的科學性和基礎性,提煉了信息技術核心素養、學科大概念,倡導基於項目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關注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提高他們的信息社會責任感,規範他們的行為準則。
  • 網絡文學沒有變本質 網絡技術沒有「原罪」
    隨著網際網路的誕生和發展,網絡文學的出現,一個問題產生了:網絡到底有沒有改變文學的本質?先進的網絡技術是否必然導致人性的荒蕪、藝術規律的湮沒和是否扼殺了文學?我認為,勿庸置疑,網絡是始終無法改變文學本質的,而且,網絡的巨大影響力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既不是空前的,更不會是絕後的。
  • 高解析度超聲波光譜技術可解釋乳品「本質」
    高解析度超聲波光譜技術可解釋乳品「本質」 儀器信息網 2004/11/11 17:52:45 點擊 257 次
  • 5G技術與WiFi在本質上,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5G技術與WiFi在本質上,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呢 ?從無線技術上講本質上WiFi和5G區別不大,本質上都是屬於無線通訊技術,都用電磁波,頻率還差不多,很多物理上帶來的負面特性,都是一樣的,比如帶寬共享、衝突、幹擾這些問題。就是裡面的協議不一樣,最後的功能特性和技術體系不一樣。
  • 納米技術的使用能夠揭示宇宙波動的本質
    納米技術的使用能夠揭示宇宙波動的本質,目前全世界已經通過納米技術探索出了比如原子光譜,晶體光譜,黑洞光譜,超新星爆發光譜,電子光譜等等,比如電子光譜就可以顯示一束光經過了幾萬個電子逃逸和聚集的過程,像波粒二象性一樣可以預測粒子的能量和壽命。
  • 「科學」不等於「技術」,重新理解科學的本質
    事實上,「科學」和「技術」二者既有密切聯繫,又有重要區別。通俗地講,科學解決理論問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科學要解決的問題,是發現自然界中確鑿的事實與現象之間的關係,並建立理論把事實與現象聯繫起來;技術的任務則是把科學的成果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去。
  • 本質安全電源電路理論綜述
    為此,當時任英國內政部技術官員R.V.Wheeler教授開始研究電鈴信號電火花的引燃特性,並設計了火花試驗裝置。1915年W.M.Thoronton參與了該項研究工作,在1916年提出了本質安全電路設計方法和理論,這一理論的提出標誌著本質安全理論正式創立[5, 6, 7, 8, 9]。
  • 中科院計算機所博導白碩明確指出區塊鏈的一大本質、三大技術支撐...
    來源:巴比特8月1日下午,中國分布式總帳基礎協議聯盟(ChinaLedger)技術委員會主任、中科院計算機所博導、中科院信工所博導、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金融標準化委員會證券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白碩老師為火幣大學GBLP第六期的學員進行現場授課
  • 思考的技術:科學思考的3個方法,幫你洞悉事物的本質,有效決策
    大前研一老師告訴我們,思考的技術、方式跟收入直接掛鈎,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工作了20年之後,收入還是20萬,而有的人已經年薪百萬了。如果你想提高收入,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掌握思考的技術是關鍵。那就是要洞悉事物的本質。很多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以為自己抓住了本質,其實則是被外界的幹預、固有的經驗或者別人的勸說所誤導了。
  • 段永平論本質
    來源:雪球電影《教父》原著中有一句經典臺詞:「半秒鐘看清事物本質和一輩子都看不清本質的人,命運註定會是不同的」。@大道無形我有型也經常反覆教導大家要思考本質,抓住本質,回到事物的本質,分辨什麼是正確的事。邊收集邊整理大道談本質的問答,共享給大家。enjoy!
  • 積極的"異化":人工智慧時代的"人的本質力量"
    人工智慧的技術標誌是計算技術,傳感器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藍牙技術、移動互聯技術、應用軟體開發技術、數字音像技術、生物工程技術、光信息通訊技術、新材料技術、離散資料庫集成技術等是人工智慧的基本技術構成。因此說,人工智慧並非是單一技術革命,是信息技術、生命科學、材料技術等跨學科技術革命的集成。
  • Roughness與Anisotropy的本質思考
    丨前言:本文中使用的技術是建立在李航(hang li 懸掛鯉)之前的一篇技術剖析的基礎之上,感謝偉大的李航。全體材質燈光師看過來:困擾你多年的 swirl micro scratches 效果的終極解決方案在這裡!
  • 人類的本質是什麼梗 人類的本質為什麼是複讀機
    人類的本質是什麼梗最近網上很流行一句話叫做「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這已經成為了現在最流行的梗之一,每當有人重複的說著某一句話的時候,就會有網友用這個梗調侃,但其實這個梗出自一個遊戲。「人類的本質是複讀機」出自於外國遊戲《信任的進化》,英文名《The Evolution of Trust》其實最早是一款網頁小遊戲,現在出了很多版本。這黑白文字遊戲用博弈論的方式,推演了人類的信任與欺騙的進化。複讀機是遊戲裡對一類人的統稱,最後實驗證明複讀機會獲得成功,大概就是這樣。
  • 搭建本質安全培訓平臺,致力流動化學人才培養!
    ,康寧反應器技術有限公司和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合建的「本質安全工程學院」舉行了籤約揭牌儀式。 康寧反應器技術中心總裁兼總經理姜毅博士: 目前我國化工醫藥行業正處在本質安全與加速創新的風口上,而康寧微通道反應器技術正是目前最前端、最創新的技術之一,必將給中國本質安全技術帶來革命性的升級
  • 腦科學揭秘:動機的本質
    王珏,199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後留校,在教育部全國計算機教研中心從事教育技術研究工作王珏老師不僅深入研究了微課、慕課、翻轉課堂、教學PPT、知識可視化等教育技術領域的新興方向,還精研學習科學和腦科學,用最新的腦科學研究成果來闡釋「教」和「學」的本質,並提出一整套簡明、易懂、易實施的教學方法,被一線教師譽為教學的「九陽真經」!
  • 思維的本質
    近百年來人類一直努力探究「思維的本質」,大腦解剖圖不知道畫了多少張,學術論文不知道發了多少篇,但幾乎都是懵懵懂懂,似是而非,好像在解剖的道路上遇到了天花板。到近幾年核磁和腦電設備的巨大進步,才揭開了思維最神秘的面紗:原來相當長時間裡被認為是大腦思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物的腦電磁波,才是真正的「思維」的本尊!
  • 科學本質是實踐,實踐本質是心,心的根本在一體
    勾三股四弦五,a2+b2=c2是理論形式,本質是三角關係的規律。再比如牛頓定律與《墨經》裡的描述:力,形之所以奮也。止,以久也。這是慣性定律。加重於一旁,必捶。權重相若也相衡,則本短標長。兩加焉,重則若,則標必下,標得權也。這是槓桿原理。足敝下光,故成景於上;首敝上光,成景於下。
  • 意識的物理學本質是什麼
    到目前為止,人類意識的本質在微觀層面上還存有諸多疑問與不解,從客體感知層面去描述,意識的本質是「信息的分類處理」, 意識是思維主體對信息進行處理後的產物。沒有思維主體及思維活動就不可能產生意識,思維主體是可對信息進行能動操作(如採集、傳遞、存儲、提取、刪除、對比、篩選、判別、排列、分類、變相、轉形、整合、表達等等作業)的物質。
  • 設計的本質是什麼
    清雍正 粉彩過牆枝桃紋碗隨著工業化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到來,設計與經濟的互動更加頻密。設計的本質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是產品的靈魂。在現代社會,為「用」而設計僅是設計的初級階段,設計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錦上添花」上,即不僅要求好用還要更美。用是基本功能,美是精緻享受,「用」與「美」的有機結合是人對設計的不同層次的需要,只有二者完美地體現在產品上時,才能激發人的消費欲望,擴大市場,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 人類的本質是什麼?
    我們經常能在論壇、貼吧、群聊中看到一堆人在刷複讀機這個梗,那麼人類的本質就是複讀機是什麼意思呢?那麼人類的本質就是複讀機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