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法專家呂忠梅:環境法面臨從後果控制到風險控制的轉型期

2020-12-01 澎湃新聞

環境法專家呂忠梅:環境法面臨從後果控制到風險控制的轉型期

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2018-10-12 20:26 來源:澎湃新聞

呂忠梅作主題發言。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刁凡超 圖

第四期中法法律與司法交流周(RFCDJ)開幕,聚焦「飲、食、吸呼:健康環境的法律保障」。

10月11日,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研究會會長、清華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呂忠梅發言時說,中國的環境法律面臨著從後果控制到風險控制的轉型期。

呂忠梅說,環境汙染最終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如何控制環境問題對人體健康的損害目前已形成兩種認識:一種是等待汙染後果發生了,人已經生病了再採取措施,通過法律進行損害賠償,訴訟;還有一種認識認為法律要使得汙染的控制不能夠到達人體,不能夠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即要進行風險控制。

10月11日,第四期中法法律與司法交流周(RFCDJ)在中國政法大學舉辦論壇。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在RFCDJ活動上獲悉,在中國,環境與健康制度一直在推進,但目前只有《環境保護法》《土壤汙染防治法》把保障公眾健康作為立法理念。

呂忠梅說,2014年修訂的《環保法》第一條明確保障公眾健康是制定環保法的主要目的。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國家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和風險評估制度;鼓勵和組織開展環境質量對公眾健康影響的研究,採取措施預防和控制與環境汙染有關的疾病。」這就以法律形式確立了環境與健康制度,為大力推進環境與健康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據。

今年8月份,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全票通過的《土壤汙染防治法》第一條重申把保障公眾健康作為這部法律的立法宗旨,並且這部法律第三條規定,要對土壤汙染防治進行風險管控,需要控制的目標一個是公眾健康,另一個是生態。

呂忠梅說,從汙染物的排放到最終影響人體健康,因果關係的確定非常複雜、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再加上風險的泛在性和不可逆性都會使得環境法律遵循風險控制非常困難。

中國的環境法律如何轉型?呂忠梅提出,第一要從過去的控制汙染轉向控制風險,第二要從過去的危機應對轉向科學的常態的管理,第三要從過去以行政決策為主轉向科學決策。

「風險預防是面向未知的決策過程,如何規範政府在證據、事實尚不確定的情況下採取的行動?如何判斷政府採取的行動是否符合法律原則?需要通過科技加法律共同完成這項工作。科技手段包括環境與健康風險調查、監測、評估,然後把這些科學研究成果變成標準,以此規定政府行為的權限。」呂忠梅說,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制度,提高環境決策的科學性,降低環境汙染的健康風險。

環境部法規司副司長趙柯在現場發言時介紹,公眾健康的話題在國家層面非常重視,而對於公眾健康的立法保護也在逐漸加強。他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機構改革後,環境部各司局和處室的職能已明確,對於環境與健康制度的推進已由原來的科技司轉到法規司,接下來由該部門牽頭制定相關的法規和標準。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環境法 風險控制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轉型期的環境保護與治理策略
    圖為施工現場架設的防塵網,它能夠緩解施工灰塵對環境的影響。 資料圖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我國已經進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轉型期。
  • 工程項目對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
    (三)風險評價1、風險評價方法風險評價是在危險源辨識的基礎上,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定性評價採用直接判斷法,定量評價採用作業條件風險性評價法。直接判斷法的依據主要包括:法律法規的符合性、相關方的合理要求、類似事故的經驗教訓、直接察覺到的風險等。
  • 初中物理——控制變量法你會用嗎?
    物理學中對於多變量的問題,常常採用控制其中多個變量,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餘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後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它是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廣泛地運用在各種科學探索和科學實驗研究之中。
  • 最高法首次發布環境資源年度典型案例 涵蓋生態保護等五大類
    今天,最高法公布《中國環境資源審判(2019)》(白皮書)、《中國環境司法發展報告(2019)》(綠皮書)及生態環境保護典型案例,對2019全國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進行了介紹。2019年全國法院受理各類環境資源刑事類案件同比上升50.9%此次發布的白皮書,對中國環境司法年度發展狀況的具體展示。
  • ...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以下簡稱環評法)2003年9月1日開始實施。根據2008年監督工作計劃,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環評法執法檢查。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環評法第一次進行的法律實施情況檢查。
  • 二建管理重點 | 危險源的識別和風險控制與安全隱患的處理
    危險源的識別和風險控制P202一、危險源的分類1.第一類危險源:意外釋放的能量或危險物質第一類危險源是事故發生的物理本質,危險性的大小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1)能量或危險物質的量;(2)能量或危險物質意外釋放的強度;
  • 中國環境健康面臨的問題及國外經驗借鑑
    以民眾健康為核心目標,制定環境與健康法,確立完善的環境健康管理體制;建立完善監管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和地方各級環境與健康部門的協調機制;建立環境與健康全過程控制機制;構建以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構建環境健康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環境與健康的科學研究,增強國際合作交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持續提升,環境健康問題受到全球各國的高度關注。
  • 環境影響評價師考試方法:修正的A-P值法
    修正的A-P值法是最簡單的大氣環境容量估算方法,其特點是不需要知道汙染源的布局、排放量和排放方式,就可以粗略地估算指定區域的大氣環境容量,對決策和提出區域總量控制指標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適用於開發區規劃階段的環境條件的分析。  利用A-P值法估算環境容量所需基本資料:  ①開發區範圍和面積。
  • 物理方法之——控制變量法
    控制變量法:物理學中對於多因素(多變量)的問題,常常採用控制因素(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餘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的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後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
  • 最高法:10起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7月30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5年來百餘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的總體情況。紅星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最高法先後發布15批共135件環境資源典型案例。最高法從歷年發布的環境資源典型案件中選取了10起案例,已經翻譯成英文,納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庫。
  • 噪聲防治成為城市管理難題 修法正當其時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的規定,環境噪聲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幹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而環境噪聲汙染,則是指所產生的環境噪聲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並幹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按照我國的城市環境噪聲標準,居民區一般為白天55分貝、夜間45分貝,這相當於人們一般交談時的音量。
  • 律師辦理民營企業法律風險識別與控制基礎指引
    5 民營企業法律風險識別與控制過程5.1 概述民營企業法律風險識別與控制過程由5.2 到 5.5所描述的活動組成,即法治狀況調查、法治風險評估、法治狀況評價、法律風險識別與控制報告、體檢數據運用。明確法律風險環境信息是民營企業法律風險識別與控制活動得以順利實施的必要基礎。5.2.2外部法律風險環境信息外部法律風險環境信息是指與特定行業、企業相關的經濟、文化、法律等各種相關信息。
  • 《電磁環境控制限值》:增加頻段限值 明確監測要求
    張林昌:首先是電磁環境基礎研究有了新進展。電磁環境限值標準的科學基礎是電磁場對人體的健康風險。近年來,電磁場人體健康影響研究有了新進展,特別是1996年~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組織實施「國際電磁場計劃」,批准發布了一系列研究報告。期間,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等研究機構也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 環境空氣顆粒物β射線法自動監測技術指南
    2020年2月1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HJ 1100-2020 《環境空氣中顆粒物(PM10和 PM2.5)β射線法自動監測技術指南》,該標準為首次發布,將於2020年4月12日起正式實施,該標準規定了環境空氣中顆粒物(PM10和 PM2.5)的自動測定方法。
  • 工程諮詢招商合作陝西省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寧波
    工程諮詢招商合作陝西省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寧波專家調查法專家調查法適用於風險分析的全過程,包括風險識別、風險估計、風險評價與風險對策研究。由於專家調查法比一般的經驗識別法更具客觀性,因此應用更為廣泛。專家調查法有很多,其中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風險識別調查表、風險對照檢查表和風險評價表是常用的幾種方法。
  • 馬勇:應將「保護生物多樣性」作為生物安全法的基本任務
    在生物安全法出臺之際,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馬勇接受了法治周末記者專訪。確立風險預防全過程控制原則法治周末:國際社會對生物安全的保護非常重視,我國也是《生物多樣性公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的締約國。
  • 風險的識別、預警和控制
    對於企業而言,識別風險不易,控制風險更難,如何把合規文化和制度落實在每一個業務流程、每一個人,對每個企業而言都是嚴峻的挑戰。(1)識別風險識別風險可以說是合規的原點,整個合規體系都是基於此建立的。不同的行業、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可能面臨不同的風險。醫藥行業的商業賄賂、網際網路公司的個人信息保護、平臺公司的內容審查等,都是常見的風險點。
  • 雙鹼法脫硫系統吸收液pH值控制解析
    雙鹼法煙氣脫硫工藝是為了克服傳統石灰石-石膏法容易結垢和堵塞的缺點而發展起來的。吸收液pH值是雙鹼法工藝在脫硫系統運行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準確有效地控制系統各個方面的pH值至關重要,能減少整個系統的結垢和堵塞問題,而且能大大降低整套系統的運行成本。
  • 從降本到增效,經營性成本分析與控制策略
    從降本到增效,經營性成本分析與控制策略組織機構主辦方:鉑略財務培訓特邀學術支持方CPD學分:16學分課程簡介微利時代,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就「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企業,面臨更嚴峻的成本挑戰。此時的企業不得不重新審視業務持續發展與成本控制之間的平衡。雖然每個企業的經營情況不同,開展成本控制的方向和方法均有差異,但在成本管控中均存在管理共性,需要企業準確地挖掘出其中的薄弱環節和風險問題。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為加大地下水環境保護與汙染控制工作力度,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與水利部發布了《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提出要建立地下水汙染風險防範體系,建立預警預報標準庫,構建地下水汙染預報、應急信息發布和綜合信息社會化服務系統;到2015年要全面建立地下水環境監管體系,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質惡化趨勢;到2020年全面監控典型地下水汙染源,重點地區地下水水質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