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緬懷皮埃爾·居裡,法國的物理學會決定出版他的論文全集。這部全集由朗之萬主編,是一卷本,六百頁左右,於1908年出版,我為之寫了一篇序言。這部單卷本論文集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忠實地再現了皮埃爾的思想精髓。我們可以從中看到論文作者視野之廣闊,實驗之精確,結果之明晰而確鑿,無可指責,堪稱經典,只可惜他未能把自己的全部才華都展現於其中。他沒有運用自己那科學家和作家的才情編寫自己的內容廣泛的論文或書籍,沒有著書立說,並不是他不想這麼去做,他在這方面甚至還有過不少的計劃,可惜未能付諸實踐,因為他勞碌的一生中困難重重,不得不與之抗爭,無暇他顧。
現在,讓我們總體上來看一看我寫的這個傳記吧。我是試圖追憶一個不屈不撓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人,他的形象使人類感到光榮,他默默無聞地、以自己偉大而純潔的性格與天賦在為人類謀求幸福。他具有那些獨闢蹊徑、開拓新路的人的堅定信念,他知道自己有著一個崇高的使命要完成。他青少年時期的神秘夢想在不斷地驅使著他,讓他不要因循守舊,走上一條他稱之為反自然的新路,因為這條路對他來說意味著要拋棄溫馨的生活。然而,他堅決地讓自己的思想與欲望服從了自己的夢想,而且越來越完全地適應了這種狀況,從必然走向了自然。他只相信科學與理性的平和的力量,所以一生中都在尋找真理。在研究自然現象和理解他人以及自己之中,他既無偏見也不固執己見。他無任何的功名利祿之慾念,淡泊權位與榮譽,所以他沒有一個敵人。他嚴於律己,其卓越的精神面貌造就了任何文明時代都會有的那種精英人物。他同歷代的精英一樣,能夠通過自身的潛在力量對他人產生巨大的影響。
應該知道這樣的一種生活需要有多麼大的犧牲精神。我們偉大的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的生活並不是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是一首甜美的田園詩。它更經常的是與艱苦環境、與內心的慾念進行一種艱難的鬥爭。一個偉大的發現並不是從科學家的頭腦裡呼之即出的,不是像智慧女神密涅瓦從主神朱庇特的腦子裡突然冒出來那樣,它是科學家日積月累的勞動成果。在成果湧現之前,有多少個日日夜夜是處於左右搖擺、猶豫不決之中啊,總覺得不會成功,好像大自然在跟自己作對,使人不免會沮喪失望但又必須鼓起勇氣,繼續堅持下去。皮埃爾從未喪失信心,不驕不躁,他有時對我說道:「我們所選擇的生活真是夠艱難的。」
但是,我們的社會對於這些才華橫溢的科學家們,對於他們為人類所作出的偉大貢獻,又給了他們什麼樣的回報呢?這些追求理想的人,他們擁有自己必不可少的工作條件嗎?他們在生活上是否沒有了後顧之憂?皮埃爾·居裡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的例子表明,他們簡直可以說是一無所有,而為了爭得勉強說得過去的研究條件,往往要先消耗儘自己的青春年華和精力去為日常的瑣事操心勞神。
我們的社會是個物慾橫流、充滿奢靡之風的社會,它不懂得科學的價值。它不懂得科學是它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也不太清楚科學是減輕人類生活負擔、減輕痛苦的所有進步的基礎。政府當局與私人的慷慨捐贈現在都還沒有給科學以必要的支持與資助,以使科學家們能夠完全有效地進行研究。
在結束這篇傳記之前,我想引述巴斯德的令人讚嘆的呼籲:
如果對人類有益的發明創造能夠打動您的心的話,如果您在電報、攝影術、麻醉術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發明面前感到驚嘆的話,如果您認為這些奇異的發明讓別的國家佔了先因而感到嫉妒的話,那麼我懇求您對我們稱之為實驗室的這些神聖的地方多加關心吧。要求增加實驗室吧,呼籲完善它們的儀器設備吧,它們是未來的聖殿,是財富和幸福的聖殿。人類的發展壯大,人類的日益變好,就是源自那兒。人類在那兒學會讀懂大自然的傑作,進步的、宇宙和諧的傑作,而大自然的這些傑作往往又是兇殘、瘋狂和毀滅性的「傑作」。
但願巴斯德的這番至理名言能夠廣為流傳,深入人心,以便為人類謀求幸福的先驅者們將來在新的領域開墾「荒地」時不像今天這樣的艱難困苦。
陳筱卿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