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紹林
編輯/大仙說事
記題:現在的埃及阿拉伯人和古埃及人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古埃及的後裔是埃及現在的少數民族——科普特人。
埃及的古代文明是舉世聞名的。可能他們有「文字」或實物記載的古代文明比我們中華文明可能要早1000多年。也就是說我們宣稱我們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文明歷史,而埃及應該是有6000年代文明歷史。埃及金字塔和中國秦始皇兵馬俑是現存的世界八大奇蹟兩個奇蹟,但後者比前者至少要晚2500年。所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排名:巴比倫→埃及→印度→中國。中國是排最後的。

奇怪的是,這次埃及遊歷,接觸的一些阿拉伯朋友,他們並不像我們中國人,喜歡以「文明古國」為榮,宣示自己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中華民族、我的中國心云云。埃及的阿拉伯人並不認為遍布埃及的大大小小的歷史久遠的金字塔、神廟,方尖碑是他們的驕傲,也從沒有聽到他們宣示自己是法老子孫、金字塔的傳人、埃及民族、我的埃及心等等。非常奇怪!為此,我極力想探究這是什麼原因。

翻了許多資料才弄明白,原來近代或現在的埃及阿拉伯人同古埃及人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也就是說如今的埃及阿拉伯人並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信仰也同古埃及人大相逕庭,完全不同。這和我們中華民族的一脈相承的根就是「炎黃子孫」有著明顯的不同。那麼,現在埃及的主要民族阿拉伯人是哪裡來的?

埃及在5100多年前也即是約公元前3100年就出現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這比中國最早的朝代——夏朝還要早約1000年(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此後古埃及連續形成了31個王朝。但是在公元前11世紀至前1世紀,埃及斷斷續續地曾被亞述、巴比倫、波斯、馬其頓和羅馬帝國等外族徵服。到公元4—7世紀被併入了東羅馬帝國,從此古埃及文明就從世界上滅亡了。公元7世紀中期,阿拉伯人入侵埃及,埃及就成為了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從此,埃及主要就成了阿拉伯人的天下。儘管後來阿拉伯人的埃及又遭受到外族的徵服,統治者不斷地更迭,但阿拉伯人終究是埃及的主角。

1952年,以納塞爾為首的青年軍官推翻了帝制,趕走了英國勢力,真正獨立建立了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阿拉伯人控制和掌握著埃及的政權,奉行伊斯蘭教為國教。因此,埃及的掌權的主流社會並不是古埃及的子孫。那古埃及人去哪兒了呢?他們的後裔在哪兒呢?一位阿拉伯朋友見我對這個問題那麼感興趣,他對我說:「你去開羅遊覽一下懸空教堂和阿布希加·聖塞格魯斯及酒神巴格斯教堂,你就很知道了。」在友人的帶領下,我們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參觀了這兩個教堂。

參觀教堂的人不多,也不收門票錢。 懸空教堂位於科普特老城巴比倫碉堡南門,建於公元三至四世紀,是羅馬人統治埃及時所建,十世紀重建、十八世紀增建,教堂的中庭好像是吊在走道上,故稱之懸空教堂。雪白色塔樓和高懸十字架的教堂在蔚藍色天空的映襯下,散發著基督教堂獨有的聖潔和光輝。登上上29級臺階進教堂大廳,左右掛滿了埃及得道神父的聖像。大廳正中是十一世紀的大理石講壇,下面有十三根聖柱,象徵著耶穌與十二門徒;教堂古樸高雅,雖不寬敞,卻清靜神聖。
阿布希加·聖塞格魯斯及酒神巴格斯教堂離懸空教堂不是太遠,是開羅最古老的科普特正教教派教堂,建於4世紀。埃及基督教徒認為這裡是聖母瑪利亞和她的孩子在耶穌庇護下在埃及藏身之地。每年的6月1日開羅的基督教徒都會在這裡舉辦盛大的紀念儀式。

參觀了這兩個教堂,才慢慢發現,到這些教堂裡來遊覽的幾乎沒有阿拉伯人,多數是西方人(我猜測是遊客)或面目和穿戴明顯不像阿拉伯人的埃及人。 後來還是一位阿拉伯朋友告訴我:這些教堂都是科普特人的教堂。科普特人佔埃及8千萬人口的12%,是現在埃及的少數民族。這些科普特人才是古埃及人的後裔。但這些科普特人在公元一世紀時,皈依了基督教,有的可能是古埃及人與羅馬人或歐洲人的混血後裔,但和阿拉伯人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他們現在講的科普特語也是由古埃及語發展而來的,保持著古埃及人固有的文化特色。正是科普特人的祖先——古埃及人創造了世界人類光輝燦爛的文化。

科普特人的受教育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要高於阿拉伯穆斯林。聯合國前秘書長加利就是科普特人。但從埃及的整體來說,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佔主導地位。科普特人的政治和文化空間比較有限。在埃及,科普特人不僅遭到普通穆斯林的歧視,還會遭到極端伊斯蘭組織的暴力襲擊。不過,從參觀開羅這兩個基督教堂的體會來看,科普特人現在的處境還好,看不出科普特人明顯受到歧視的現象。但更深層次的情形我們也無法考究。 科普特人應該為他們先人燦爛的文明而驕傲。祝福古埃及人的傳人科普特人平安,吉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