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發現:藏羚羊在特定植被和地形中棲息生活

2020-12-05 搜狐網

  新華網可可西裡11月8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科學院可可西裡科考隊連日來在可可西裡地區考察時發現,藏羚羊是在特定的植被和地形中棲息生活的。

  科考隊員、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盧學峰博士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觀察和此次科考了解,藏羚羊主要在可可西裡地區以青藏苔草群落為主的高寒草原和以小嵩草為主的高寒草甸地區活動和棲息。

  他說,以青藏苔草群落為主的高寒草原和以小嵩草為主的高寒草甸,主要分布在可可西裡地區的河谷階地頂部和向陽地區。這些地區的地形有一定起伏,有利於藏羚羊躲避天敵。

(責任編輯:黃芳)

相關焦點

  • 首次拍攝藏羚羊超大種群遷徙 「2020我們與藏羚羊」央視播出
    這支超大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前後綿延了近5、6公裡,種群數量在6萬隻以上……」 8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出 「2020我們與藏羚羊」系列科考節目。這是2013年以來,科考隊第10次走進羌塘。從今年7月中旬開始,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陝西省動物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和央視報導團隊,在亞洲最大的陸地野生動物保護區——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展開為期二十天的《2020我們與藏羚羊》科考活動。
  • 青藏鐵路沒改變藏羚羊遷徙路線和生活習性(圖)
    資料圖片:在青海省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楚瑪爾河大橋附近,雄性藏羚羊正在追逐雌性藏羚羊目前,藏羚羊進入冬季交配期。它們嬉戲追逐,確定各自的配偶。雄性藏羚羊由於雄性激素調節的原因,面孔變得漆黑,它那鋒利的角成為捍衛交配權的利器。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新華網西寧3月19日電(記者 侯德強)記者從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了解到,管理局的巡查結果顯示,青藏鐵路沒有改變可可西裡藏羚羊的遷徙路線和生活習性。
  • 藏羚羊入選中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
    4月8日國際瀕危動物保護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向媒體披露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我省特有瀕危野生物種藏羚羊入選。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物種,也是青藏高原動物區系的典型代表,主要生活在可可西裡。藏羚羊緣何入選我國十大瀕危物種保護成功案例,源於我省不斷加強對藏羚羊以及可可西裡生態環境的保護。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國際執法協作,共同打擊偷獵走私,藏羚羊的棲息環境越來越安全。
  • 藏羚羊在阿爾金山的「隱士」生活不再神秘
    新華網烏魯木齊10月31日電(記者 張鴻墀 陳國安) 「經過近5年時間的跟蹤調察,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藏羚羊的生活習性、規律已經基本查明,我國對藏羚羊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藏羚羊這『高原隱士』在動物學界已經不再神秘。」
  • ...我省生物多樣性保持總體穩定 青海湖鳥類增多藏羚羊達到7萬多隻...
    青海湖作為國際重要溼地以及亞洲特有的鳥禽集中繁殖地和遷徙中轉站,環湖地區共有鳥類220餘種。每年三、四月,成群的水鳥翻山越嶺集結在青海湖畔求偶、繁殖和育雛。  在青海湖棲息的兩百多種鳥類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最為珍貴。
  • 藏羚羊高海拔生活揭秘
    通過對藏羚羊基因組的研究,科學家揭開了這種可以在高海拔平原地區高速奔跑的瀕危動物的奧秘。對藏羚羊絨毛圍巾的需求已經將藏羚羊逼到了滅絕的邊緣。在青藏高原的山區乾草原和半荒漠地帶,時而可以看到藏羚羊優雅漫步的身影。包括人類在內的非本地物種到了青藏高原可能會患上嚴重的高原病。
  • 青藏高原科考中的陝西智慧
    從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陝西省動物研究所一直參與青藏高原的科學考察,為藏羚羊、藏野驢等領域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中,陝西省動物研究所承擔了一項子課題——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動物多樣性的影響。「野生動物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然和人類活動的共同作用,對青藏高原小型哺乳動物多樣性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 可可西裡申遺成功背後:連續8年未發生藏羚羊盜獵案
    2005年5月中旬,兩隻灰雁在可可西裡無人區多格錯仁附近的冰河中嬉戲。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夏季的時候,這裡依然一片冰雪世界。中新社記者 武仲林 攝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加上寒冷的高原氣候,造就了可可西裡獨特的自然環境。區域內擁有青藏高原上最密集的湖泊,以及極其多樣的湖泊盆地和高海拔內湖湖泊地形。
  • 無人機拍到6萬藏羚羊遷徙「大場面」
    作者 | 張行勇前段時間,陝西省動物研究所吳曉民團隊奔赴西藏那曲市尼瑪縣、雙湖縣、申扎縣等區域,圍繞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藏羚羊產仔及遷徙種群、棲息地生態環境,開展了全方位、多角度、大範圍科考,《中國科學報》記者全程跟進了此次科考
  • 藏羚羊與綿羊山羊親緣關係最近
    Pantholops hodgsonii)近期在北京基因組所主辦的《基因組蛋白質組與生物信息學報》上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全文在GPB網站和PubMed/MEDLINE上可以免費瀏覽下載。    有著「高原精靈」之稱的藏羚羊是青藏高原世居動物對高原適應的傑出代表,也是研究高原生物適應性的最好對象之一。課題組測定了藏羚羊的線粒體基因組,並與綿羊、山羊以及其它哺乳動物的線粒體基因組進行了比較。藏羚羊線粒體基因組全長16498 bp,由於D-loop區的75 bp重複序列數量的原因,它小於綿羊和山羊,但大於普通牛、犛牛、水牛等牛屬及水牛屬動物。
  • 藏羚羊已適應青藏鐵路 可自如找到專門遷徙通道
    藏羚羊已適應青藏鐵路  持續三年的可可西裡科考今年「收官」,科考顯示——  「青藏鐵路開通一年多以來,藏羚羊和藏野驢這些可可西裡的『原住民』已經適應了鐵路帶來的變化,它們能夠自如地找到設計者專為他們準備的遷徙通道。
  • 藏羚羊大規模遷徙怎麼回事?藏羚羊為什麼大規模遷徙意味著什麼
    眼下,被譽為全球最壯觀的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的藏羚羊遷徙之旅再度開啟。官方數據指,曾因藏羚羊盜獵頻發而引發世界關注的青海可可西裡,已連續10年實現盜獵案件「零發生」,藏羚羊種群穩步回升。每年四月底、五月初開始,中國西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三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棲息的藏羚羊,向「大產房」世界自然遺產青海可可西裡內的卓乃湖遷徙,開啟「產仔季」。
  • 青藏科考:系統測得可可西裡湖泊水下地形數據
    【來源: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30日電 (劉曉倩 記者陸成寬)30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湖泊演變及氣候變化響應科考分隊,對可可西裡地區的主要湖泊進行了系統考察
  • 「高原精靈」藏羚羊 迎來「群居」生活
    藏羚羊是棲息於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帶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藏羚羊的重要分布區和產仔繁殖地之一。
  • 中國計劃利用衛星跟蹤「高原隱士」藏羚羊的生活
    中國計劃利用衛星跟蹤「高原隱士」藏羚羊的生活  藏羚羊在交配期和繁殖期聲勢浩大的種群遷徙和遷徙路線至今仍然是謎。據藏羚羊研究學者猜想,在青藏高原上分布的藏羚羊可能並沒有族群和領地的劃分,在青海的卓乃湖畔或新疆木孜塔格峰山麓地區產羔的藏羚羊可能有來自阿爾金山保護區的,也有來自西藏羌塘。這有待於科學考察的進一步研究證實。
  • 兩千公裡江源科考 探尋長江大保護「本底
    一人使用幾種設備,他常常是最後一個登車的科考隊員。來江源之前,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水資源研究所博士袁喆,為什麼江源地區4500米以上和以下的植被生長呈現出不同的垂向變化特徵?這也是同行專家對他論文提出的一個問題。
  • 兩千公裡江源科考 探尋長江大保護「本底」
    一人使用幾種設備,他常常是最後一個登車的科考隊員。來江源之前,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水資源研究所博士袁喆,為什麼江源地區4500米以上和以下的植被生長呈現出不同的垂向變化特徵?這也是同行專家對他論文提出的一個問題。
  • 高原上的神奇動物,除了藏羚羊,你還知道哪幾個呢?
    這是兔子中的一種,他也有一個別名叫做灰尾兔,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兔子。腹部毛色灰白,臀部的毛色比較偏向鉛灰色,尾巴比較短,後足是比較長的。高原兔的膽子比較小,他一般是晚上才會出來行動,白天就隱藏在安全的地方休息,不容易被發現。藏原羚。藏原羚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它的體型比較矮種雌雄的毛色是非常相近的,呈灰褐色,耳朵狹長而且比較尖,腹面白色,尾巴是黑色的,而且呈蓬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