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搞不懂量子物理、量子力學、量子通訊?(二)

2020-12-05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隨著量子通訊衛星的上天,儘管還沒有傳來令人激動的對於自然界的深刻「發現」或智力「發明」,普通大眾開始好奇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有人說,我們的世界,因為幾個最新的科學研究,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全亂了。其實不然,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自然科學也許失去很多人為的光環,人類又回到了哲學的最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或者說物質和意識,誰先誰後的問題?世界是可知的,還是不可知的?

  關於量子物理現象的試驗很多實驗室都成功地實現了重複,但關於量子現象的解釋卻沒有達成一致,也沒有形成主流解釋,有些解釋甚至用上與「意識」有關(推翻了自然科學的基本假設)。到目前為止,關於量子物理現象,至少超過十幾種的所謂「解釋」,而且它的數目仍然不斷地增加。很明顯,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在這些花樣繁多的解釋中,正確的只能是一種,絕大多數都是錯誤的,甚至很可能,到目前為止所有的解釋都是錯誤的。

  為什麼量子物理現象有那麼多解釋?這要從科學與哲學的關係說起。

  現代自然科學大約在400年前從哲學中逐步獨立出來,是研究自然界物質的現象和發展規律的學術規範。科學與哲學從古至今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哲學孕育了科學,早期的科學與哲學處於原始的一體化時期,二者是同源的,哲學包括科學,科學是哲學的部分。哲學研究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通過對這些知識的抽象和概括,揭示整個世界存在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規律,提供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哲學以整個世界作為研究對象,是人類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識的一種理論形態。哲學所關心、表達的並非一定就是自然世界的真正本質或規律,而是人自身的生存狀態或存在方式。

  現代自然科學的基本出發點是存在決定思維,或者說是物質決定意識。自然科學是用唯物主義的觀點,探索一種反映客觀事實和規律的知識,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科學的任務就是要從不同的方面反映自然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科學以某一領域、某一局部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揭示某一領域、某一方面、某一層次存在的特殊規律。從理論內容上看,科學提供的是關於特殊對象各種實證的知識體系。關於量子物理現象目前還沒有形成公認的知識體系。

  關於量子物理現象的某種解釋認為:原來我們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意識是和物質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按照現有的認知,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沒有任何聯繫的二個量子,可以詭異地發生糾纏。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既然宇宙中還有95%的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靈魂、鬼都可以存在。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這種解釋很顯然,自然科學的基礎,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受到了挑戰。

  十幾種關於量子物理現象的解釋正確與否,涉及到哲學最基本的問題。

  哲學最基本的問題是思維和存在或者說意識和物質的關係,涉及兩個方面:第一,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即誰先誰後,誰決定誰,誰是世界的本質、本原;第二,思維和存在之間有無同一性,即人們能否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按照對哲學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區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基本派別的唯一標準。按照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即是否承認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認世界的可知性,是區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凡承認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認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論;反之,則是不可知論。

  哲學的基本問題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應用到科學研究中就是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人們的活動主要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認識世界是主觀反映客觀,改造世界是主觀反作用客觀。只有解決好主觀和客觀的關係問題,才能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

  現代自然科學的基礎是物質決定意識,我們今天的文化主流背景決定了我們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科學發展到今天,確實要引起哲學層面的思考。講一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故事,莊子與惠施一起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 莊子說:「你又不是我,你哪裡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哪裡知道魚快樂』的話,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濠梁之辯」的絕妙之處,辯論的雙方都緊扣主題,但辯論者的思維截然不同。惠施是從認知的規律上來說,人和魚是兩種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魚的喜怒哀樂。莊周則完全是以藝術心態去看待世界的,人樂魚亦樂,是典型的「移情」作用,莊周是把自己的快樂移栽到魚的情緒上,反過來更襯託出莊周的快樂。

  關於量子物理現象的爭論,是科學需要上一個新的臺階,還是科學回歸哲學?

  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科學不斷從哲學中獨立分化出來。科學影響哲學的發展,推動哲學不斷前進,是哲學思想產生和發展的源泉。科學的發展指引人們思想的進步,更加清晰的認識事物,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哲學為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影響著科學的探索,科學需要哲學的幫助才能更加進步。(主編李志民)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起到什麼作用,量子力學就在我們身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聽見量子力學?恩?量子力學,那不是一個搞不懂的領域麼?一直存在爭議,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聽到關於量子力學的事,估計就是這一句梗了吧: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從這一句話裡不難看出量子力學對於現在的我們是一個很高深,很難懂的學科。那麼量子力學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從量子的本質看量子通訊的騙局!
    量子通信早在1984年就由IBM公司的研究人員Bennett和蒙特婁大學的學者Brassard提出,但是專管通信安全的美國國家安全局是連經費都懶得出,原因就是量子通信用的量子糾纏在理論本身都還有很大的問題(連愛因斯坦都搞不懂),真正的量子通信是要通信內容都用量子加密,實用上必須製造一個一個單光子出來量子加密,做不做的出來是一回事,就算做的出來通訊速度也奇慢無比,
  • 你不懂 量子力學
    這個方案讓我們對量子測量有了物理上的理解,並有望藉此改進量子理論。修正量子理論將成為物理學家們努力解決物理學中其他問題和尋找量子技術新應用的驅動器。量子力學無處不在到目前為止,物理學家和哲學家都認為,有缺點的不是量子力學,而是我們對它的理解。
  • 《量子力學》是不是最難的物理課程?
    大多數人是在半科普材料甚至偽科普材料中接受到一些量子的概念,隨機、疊加、坍縮、糾纏等概念讓人對量子力學產生一種或者高深或者玄幻的感覺。正是因此,很多人以為《量子力學》課程是最難的物理課程。》《熱力學·統計物理》這四大力學課程,量子力學只是四大力學之一,也並非是最難的。
  • 非專業人士為什麼要學量子力學?
    學習量子力學,可以打破經典物理的條條框框,培養一個人的想像能力。 好奇心是想像的驅動力。奇妙的微觀量子世界,違背直覺,顛覆常識,人類現有的想像力根本不夠用。科普量子科學知識,無疑是極有價值的科學啟蒙教育。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它總是驅使著人們去追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總喜歡追問:自己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世界是怎麼產生的,它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
  • 「萬事不決,量子力學」 量子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量子」最近又雙叒上熱搜了,量子科學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嗎?量子通信手機下面咱們先來看看量子科技厲害的三個特性(看不懂不要緊,不是咱水平不行,只能說明它太厲害了):而當前量子科技主要應用於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三大領域。一、量子通信。利用微觀粒子的量子態或量子糾纏效應等進行密鑰或信息傳遞,基於量子力學原理提供無條件安全的通信保證。量子通信已經取得應用性的進展,如中國墨子號上天,量子手機的應用。
  • 量子力學都不懂?還在說你知道量子科技?
    不信你翻翻物理所公眾號的文章,可謂是,「每月一小聊,每年一大聊」。量子力學這個話題,小編都看爛了。」可是這「量子」的概念還真的沒有深入人心呀!去年我們在五道口做過一個採訪,採訪了路人「什麼是量子力學?」。可以來看看大家的回答。採訪問題:什麼是量子力學?
  • 量子力學
    因此,整個量子物理領域呈現在大眾面前,並且在1927年的第五屆索爾維會議會議上被廣泛接受。人們發現,亞原子粒子和電磁波既不是簡單的粒子也不是波,而是各有特定的性質。這就產生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到了1930年,量子力學在戴維·希爾伯特、保羅·狄拉克和約翰·馮·諾依曼的工作下得到進一步的統一和形式化更加強調測量、我們對現實認識的統計本質以及對「觀察者」的哲學推測。
  • 為什麼相對論比量子力學更容易被人接受?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上個世紀物理學建立起的兩座科學大廈,物理學也就此從經典物理學跨入現代物理學。相對論給人類帶來了全新的時空觀,廣義相對論將引力進行了幾何化處理。量子力學的建立使人類認識到世界是不連續的,量子世界中的反常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完全不相符。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什麼是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
  • ...拓扑打開量子力學二次革命-李政道,量子,電荷,弗蘭克·維爾切克...
    李政道研究所成立後,著力在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宇宙學、量子科學與技術三大領域開展研究和交流,以提升我國在基礎物理及相關前沿領域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2004年,弗蘭克·維爾切克因為在夸克粒子理論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被授予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研究涉及凝聚態物理、天體物理和粒子物理等多個方面。
  • 【科普】連量子力學都不懂,還說知道量子科技?
    」一詞頻繁出現經常聽說量子科技又有新的進展然而很多人不免發出疑問究竟什麼是量子科技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什麼是量子?為什麼說量子力學是量子科技的基礎?量子科技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現在一般把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發展起來的經典量子論稱為舊量子論,以區分玻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然而矩陣力學卻又解釋不了測量前的狀態,這就尷尬了_(:D)∠)_玻爾為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唯有提出一個波函數坍縮的過程來連接兩套力學,並利用互補原理解釋兩套力學為什麼不能同時發揮作用。最後玻恩證明兩套力學是等價的。這種強行拼湊愛因斯坦當然是不賣帳了,連「被拼湊」的薛丁格也不賣帳,兩人先後提出EPR佯謬和薛丁格的貓來給哥本哈根學派的量子力學致命一擊,結果就引出了第三個玩意——量子糾纏。
  • 看起來沒什麼用的量子力學,我們為什麼非學不可?-虎嗅網
    2019年12月30日晚,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曹則賢在物理所做跨年科學演講《什麼是量子力學?》,本文為演講人親自撰寫的文字稿。撰文 ∣ 曹則賢(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內容提要為什麼要學習量子力學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聊一個比較高大上的話題:什麼是量子力學?具體地,我會聊一聊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 ,啥是力學 ,量子力學是什麼樣的學問,通過對量子力學創立過程的回顧介紹量子力學具體的內容,通過幾個例子談談量子力學的威力,最後作為結束語我會談談如何學習量子力學。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首先,看一下這張圖的大概結構:左上部是有關量子力學的基礎,然後往下是關於從量子現象到量子技術,中心部關於量子理論,下部和右邊是有關量子的學科和領域。
  • 科普篇:一文看懂量子力學,量子信息,量子科技
    比如我們要統計某種動物,可以有一隻貓、兩隻貓、三隻貓……但是你不能出現半隻貓。又比如統計商場裡的人數,一個人、兩個人、三個人……同樣你不能出現半個人,三分之一個人等等。如果某個東西只能離散變化,我們就說它是「量子化」的。
  • 為什麼量子力學被科學家封神?
    維也納大學的aslav 布魯克納的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假設下, 魏格納的想法可以用來正式證明:量子力學中的測量是取決於觀測者主觀的。教科書上的量子力學讓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一個可以被製造成幾個原子那麼小的探測器,不應該被描述成一個像光子一樣的量子物體。
  • 物理教育-量子力學(9)
    原子物理和化學任何物質的化學特性,均是由其原子和分子的電子結構所決定的。
  • 這個物理模型需要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建立
    在近代物理學中,量子力學量子糾纏發展出了霍金輻射,現在觀察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是經典電磁波與量子糾纏態的結合。在實驗中,量子糾纏既可以看作是經典波與量子態的合成,也可以看作是經典波與量子態的疊加。目前我們的觀察並沒有觀察到這種疊加態。
  • 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真隨機與機械論的世界
    20世紀物理學最大的兩個成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他們一個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神器一個是研究宏觀世界的法寶,它們已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今天我們就粗淺的聊聊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力學這要對一門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是越研究越糊塗,量子力學的大師,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玻爾都稱自己不懂領子力學,在學習量子力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上完本科時你好像完全懂了,上完碩士你又迷糊了,上完博士你基本上是完全不懂了,量子力學就是這麼讓人匪夷所思,與我們的宏觀世界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