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人士為什麼要學量子力學?

2020-11-04 風信子視野

為什麼要學習量子力學?有功利的和非功利的兩種答案。

好奇心是現代思維的一個典型特徵。擺脫經世致用的桎梏,降低直接應用的考量,好奇心有可能更多地為人類福祉做貢獻。原哈佛大學的校長陸登庭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想像力能夠打破思想的禁錮,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想像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沒有一種心理機能,能比想像更能深化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想像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後天培養。學習量子力學,可以打破經典物理的條條框框,培養一個人的想像能力。

好奇心是想像的驅動力。奇妙的微觀量子世界,違背直覺,顛覆常識,人類現有的想像力根本不夠用。科普量子科學知識,無疑是極有價值的科學啟蒙教育。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它總是驅使著人們去追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總喜歡追問:自己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世界是怎麼產生的,它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很多小孩都會這樣問:媽媽,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呀?這些都是終極問題,很難回答。也正是這種尋根問底的好奇心理產生了人對終極關懷的需要。量子物理學不僅推動了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而且深刻地影響著人類對宇宙萬物的看法。量子物理將重新解答「世界是什麼」這個靈魂之問。

量子力學是最難以理解、最令人著迷的理論。我們生活在不確定的世界,不確定性讓我們感到恐懼。當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不穩定性促使我們去創造,促使我們在變革中適應環境。不確定的世界充滿無限奧秘,吸引著人類的好奇心,不斷去探索。不確定的世界沒有絕對真理,留給了人類無限思考的空間,賦予了人類智慧永恆存在的意義。試想,如果宇宙的奧秘都被天才們完全搞清楚了,後人的智慧就只能無所事事,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意義。

從功利的角度來說,學習量子力學非常有用。


非專業人士學習量子力學有什麼作用呢?


掌握一定的量子科學知識,一方面可以增加茶餘飯後的談資,顯示自己的高雅;二是可以防止上當受騙。


人類在宇宙之中生活,與量子力學息息相關。跟我們形影不離的手機、居家必備的WiFi、醫院檢查身體的核磁共振儀、做美容或切割的雷射……我們的味覺、嗅覺等感覺器官的運作……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都是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詹姆斯·卡卡廖斯在《量子力學的奇妙故事》一書的引言中說:「量子力學在哪?你不正沉浸於其中嗎。」我們是日用量子力學而不知。


即將走出實驗室進入商用的量子加密通訊和量子計算,必將引發一場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量子時代已經到來,它影響著當下,也將影響未來。誰掌握了量子技術,誰就掌握了人類的未來。


學習量子力學,有說完道不盡的話題。特別是那些有志於搞科幻小說創作的人,學習量子力學更是大有益處。常言道:「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參入量子力學元素,不僅可以讓你的作品顯得高深的樣子,而且還可以使原本不符合邏輯的情節一下子柳暗花明。


自從2017年第一顆量子實驗衛星成功發射時空之後,原本深居閨閣的「量子」,罩著神秘的面紗,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一些狗鼻子靈敏的騙子,打著高科技的幌子,推出量子水、量子吊墜、量子能量石、量子鞋墊、量子波動閱讀……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量子產品」,到處招搖撞騙。


騙子的手法看起來愚蠢可笑,但凡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不會上當受騙。遺憾的是我們的量子科普沒有及時跟上,導致很多人上了傳銷的賊船。


所以說,即便不是非專業人士,學習掌握一定的量子科學知識,顯得很有必要。


學習量子力學的確很有用,但有的朋友卻不屑於有用或無用的功利追求,認為學習量子力學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好奇。


哲學出於好奇,科學也一樣。科學家探索自然奧秘,依靠的就是一顆未泯的童心。牛頓發現力學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初心不是為了建設公路橋梁或高樓大廈,更沒有發射人造衛星的設想;麥克斯韋研究電磁力學,發現麥克斯韋方程組,不是為了當電力大王;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沒有去星際旅行的幻想,也不是為了製造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理論支撐,更沒有製造原子彈的野心……所有偉大的科學理論的發現,幾乎與功利無關。


關於量子力學,我要專門講一下量子之父普朗克的故事。


馬克斯·卡爾·恩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出生於德國荷爾施泰因,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


青年時期的普朗克,與其他天才科學家不一樣,他在科學方面沒有特別的天賦,更沒有什麼出類拔萃的表現。反而是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他不僅會鋼琴、管風琴和大提琴,而且還會作曲。


進入大學,他面臨專業選擇。


在普朗克生活的年代,自然科學遠不如文學藝術那樣受人追捧。搞科學的沒有搞藝術的吃香。今天也是如此,搞基礎科學研究的,收入可能還不如一個網紅主播。


普朗克知道,比起自己擅長的音樂,科學才是自己內心想要的追求。


深思熟慮之後,他選擇了學習物理學。


這時候,一位好心的物理學教授,勸說普朗克不要學習物理。菲利普·馮·約利教授說:「這門科學中的一切都已經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補。」當時許多物理學家普遍認為,物理學已經建立了起一座輝煌而至善的大廈,後來人不會有什麼大作為,頂多只是做一些裝飾修補的工作而已。


普朗克也應當知道當時的物理學發展狀況。


菲利普·馮·約利教授畢竟是肺腑之言,普朗克當時很感動。


普朗克也對菲利普·馮·約利教授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我並不期望發現新大陸,只希望理解已經存在的物理學基礎,或許能將其加深。」柏拉圖說過:哲學起源於驚異。科學發現無關功利,源於內心的好奇。正是這種單純的好奇心,普朗克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自己當時並不擅長的物理學。中國古代的賢人先哲也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特別是基礎科學的研究,急功近利是大忌。這裡無意對現實社會作批判,只是想說,如果喜歡,你就需要捨棄。


1874年,普朗克在慕尼黑開始了他的物理學學業,並很快就把研究轉向了理論物理學。


19世紀末,歐洲工業迅猛發展。能源作為剛需,關於能量的研究,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學界都很重視。開發新能源、節約能源成為研究的時代主題。例如,要製造出一盞耗電少卻又發光多的電燈,就得掌握電能的運行規律。普朗克早期的研究領域主要是熱力學,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相關。


從1896年開始,普朗克對熱輻射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經過幾年艱苦努力,終於導出了一個和實驗相符的公式,就是著名的黑體輻射公式。


1900年12月14日,在德國物理學會的例會上,普朗克激動地闡述了自己最驚人的發現:為了從理論上得出正確的輻射公式,必須假定物質輻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連續地、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只能取某個最小數值的整數倍。


一個輻射頻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數值為:ε=hν。普朗克把「h」叫做基本作用量子,後來被命名為普朗克常數。量子化概念的提出,標誌著物理學從「經典毛毛蟲」蛻變成「現代蝴蝶」,揭開了舊量子論與量子力學的序幕。


1900年12月14日,成為了量子紀念日。這個特別的日子,值得我們這些量子科學愛好者記住。



1918年,普朗克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回憶說:當時就「一個純公式的假說,我其實並沒有為此思考很多。」


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逝世,享年89歲,安葬在哥庭根市公墓內。墓碑上只有他的名字和一行字:h=6.63×10^-34J·S。


普朗克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獻給了自己心愛的科學。


中國人最先發明了火藥,但只滿足於火藥的爆炸功能,去製造煙花爆竹。如果當時的人們,能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背後的基本原理進行刨根問底,完全有可能發展出化學,甚至物理學來。


科學是人類發展的原動力,它轉化為實際價值的周期很長,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肯定做不來。功利性或許也是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現代科學的原因之一。中國人的功利心並沒有因為時代的進步而顯著地消逝。這句話很難聽,但現實依然如故。今天,無論是走進書店,還是打開網絡,各種成功學都會撲面而來。很多人關注的是如何快速成功,張口必言「風口」、「紅利」、「模式」,等等。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奇心是創新的源泉。好奇心不僅只是適用於科學研究,哲學、文學、藝術,等等,都需要好奇心的推動。沒有好奇心,知識面就會越來越狹窄,有了好奇心才會去鑽研,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190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又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1911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很多人都說居裡夫人很偉大,很有毅力。居裡夫人謙虛而真誠地說道:「其實我就是特別好奇,好奇得上癮。」人類智慧的進化,源於好奇心的驅使。正是因為自然奧秘的無限存在,才驅使人類的心靈探索不止。


好奇心是現代思維的一個典型特徵。擺脫經世致用的桎梏,降低直接應用的考量,好奇心有可能更多地為人類福祉做貢獻。原哈佛大學的校長陸登庭說:「如果沒有好奇心和純粹的求知慾為動力,就不可能產生那些對人類社會具有巨大價值的發明創造。」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想像力能夠打破思想的禁錮,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想像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沒有一種心理機能,能比想像更能深化人類對世界的認識。想像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後天培養。學習量子力學,可以打破經典物理的條條框框,培養一個人的想像能力。


好奇心是想像的驅動力。奇妙的微觀量子世界,違背直覺,顛覆常識,人類現有的想像力根本不夠用。科普量子科學知識,無疑是極有價值的科學啟蒙教育。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它總是驅使著人們去追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總喜歡追問:自己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世界是怎麼產生的,它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很多小孩都會這樣問:媽媽,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上呀?這些都是終極問題,很難回答。也正是這種尋根問底的好奇心理產生了人對終極關懷的需要。量子物理學不僅推動了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而且深刻地影響著人類對宇宙萬物的看法。量子物理將重新解答「世界是什麼」這個靈魂之問。


量子力學是最難以理解、最令人著迷的理論。我們生活在不確定的世界,不確定性讓我們感到恐懼。當然,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不穩定性促使我們去創造,促使我們在變革中適應環境。不確定的世界充滿無限奧秘,吸引著人類的好奇心,不斷去探索。不確定的世界沒有絕對真理,留給了人類無限思考的空間,賦予了人類智慧永恆存在的意義。試想,如果宇宙的奧秘都被天才們完全搞清楚了,後人的智慧就只能無所事事,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意義。


即將走出實驗室進入商用的量子加密通訊和量子計算,必將引發一場信息革命和智能革命。量子時代已經到來,它影響著當下,也將影響未來。誰掌握了量子技術,誰就掌握了人類的未來。

人類在宇宙之中生活,與量子力學息息相關。跟我們形影不離的手機、居家必備的WiFi、醫院檢查身體的核磁共振儀、做美容或切割的雷射……我們的味覺、嗅覺等感覺器官的運作……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都是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詹姆斯·卡卡廖斯在《量子力學的奇妙故事》一書的引言中說:「量子力學在哪?你不正沉浸於其中嗎。」我們是日用量子力學而不知。

掌握一定的量子科學知識,一方面可以增加茶餘飯後的談資,顯示自己的高雅;二是可以防止上當受騙。

非專業人士學習量子力學有什麼作用呢?

從功利的角度來說,學習量子力學非常有用。

為什麼要學習量子力學?有功利的和非功利的兩種答案。


居裡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1903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又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1911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很多人都說居裡夫人很偉大,很有毅力。居裡夫人謙虛而真誠地說道:「其實我就是特別好奇,好奇得上癮。」人類智慧的進化,源於好奇心的驅使。正是因為自然奧秘的無限存在,才驅使人類的心靈探索不止。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好奇心是創新的源泉。好奇心不僅只是適用於科學研究,哲學、文學、藝術,等等,都需要好奇心的推動。沒有好奇心,知識面就會越來越狹窄,有了好奇心才會去鑽研,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

科學是人類發展的原動力,它轉化為實際價值的周期很長,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肯定做不來。功利性或許也是中國為什麼沒有產生現代科學的原因之一。中國人的功利心並沒有因為時代的進步而顯著地消逝。這句話很難聽,但現實依然如故。今天,無論是走進書店,還是打開網絡,各種成功學都會撲面而來。很多人關注的是如何快速成功,張口必言「風口」、「紅利」、「模式」,等等。

中國人最先發明了火藥,但只滿足於火藥的爆炸功能,去製造煙花爆竹。如果當時的人們,能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背後的基本原理進行刨根問底,完全有可能發展出化學,甚至物理學來。

普朗克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奉獻給了自己心愛的科學。

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逝世,享年89歲,安葬在哥庭根市公墓內。墓碑上只有他的名字和一行字:h=6.63×10^-34J·S。

1918年,普朗克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回憶說:當時就「一個純公式的假說,我其實並沒有為此思考很多。」

1900年12月14日,成為了量子紀念日。這個特別的日子,值得我們這些量子科學愛好者記住。

一個輻射頻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數值為:ε=hν。普朗克把「h」叫做基本作用量子,後來被命名為普朗克常數。量子化概念的提出,標誌著物理學從「經典毛毛蟲」蛻變成「現代蝴蝶」,揭開了舊量子論與量子力學的序幕。

1900年12月14日,在德國物理學會的例會上,普朗克激動地闡述了自己最驚人的發現:為了從理論上得出正確的輻射公式,必須假定物質輻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連續地、而是一份一份地進行的,只能取某個最小數值的整數倍。

從1896年開始,普朗克對熱輻射進行了系統的研究。經過幾年艱苦努力,終於導出了一個和實驗相符的公式,就是著名的黑體輻射公式。

19世紀末,歐洲工業迅猛發展。能源作為剛需,關於能量的研究,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學界都很重視。開發新能源、節約能源成為研究的時代主題。例如,要製造出一盞耗電少卻又發光多的電燈,就得掌握電能的運行規律。普朗克早期的研究領域主要是熱力學,與當時的時代背景相關。

1874年,普朗克在慕尼黑開始了他的物理學學業,並很快就把研究轉向了理論物理學。

普朗克也對菲利普·馮·約利教授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我並不期望發現新大陸,只希望理解已經存在的物理學基礎,或許能將其加深。」柏拉圖說過:哲學起源於驚異。科學發現無關功利,源於內心的好奇。正是這種單純的好奇心,普朗克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自己當時並不擅長的物理學。中國古代的賢人先哲也說:「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特別是基礎科學的研究,急功近利是大忌。這裡無意對現實社會作批判,只是想說,如果喜歡,你就需要捨棄。

菲利普·馮·約利教授畢竟是肺腑之言,普朗克當時很感動。

普朗克也應當知道當時的物理學發展狀況。

這時候,一位好心的物理學教授,勸說普朗克不要學習物理。菲利普·馮·約利教授說:「這門科學中的一切都已經被研究了,只有一些不重要的空白需要被填補。」當時許多物理學家普遍認為,物理學已經建立了起一座輝煌而至善的大廈,後來人不會有什麼大作為,頂多只是做一些裝飾修補的工作而已。

深思熟慮之後,他選擇了學習物理學。

普朗克知道,比起自己擅長的音樂,科學才是自己內心想要的追求。

在普朗克生活的年代,自然科學遠不如文學藝術那樣受人追捧。搞科學的沒有搞藝術的吃香。今天也是如此,搞基礎科學研究的,收入可能還不如一個網紅主播。

進入大學,他面臨專業選擇。

青年時期的普朗克,與其他天才科學家不一樣,他在科學方面沒有特別的天賦,更沒有什麼出類拔萃的表現。反而是在音樂方面很有天賦,他不僅會鋼琴、管風琴和大提琴,而且還會作曲。

馬克斯·卡爾·恩斯特·路德維希·普朗克,出生於德國荷爾施泰因,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

關於量子力學,我要專門講一下量子之父普朗克的故事。

哲學出於好奇,科學也一樣。科學家探索自然奧秘,依靠的就是一顆未泯的童心。牛頓發現力學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初心不是為了建設公路橋梁或高樓大廈,更沒有發射人造衛星的設想;麥克斯韋研究電磁力學,發現麥克斯韋方程組,不是為了當電力大王;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沒有去星際旅行的幻想,也不是為了製造衛星導航系統提供理論支撐,更沒有製造原子彈的野心……所有偉大的科學理論的發現,幾乎與功利無關。

學習量子力學的確很有用,但有的朋友卻不屑於有用或無用的功利追求,認為學習量子力學純粹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好奇。

所以說,即便不是非專業人士,學習掌握一定的量子科學知識,顯得很有必要。

騙子的手法看起來愚蠢可笑,但凡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不會上當受騙。遺憾的是我們的量子科普沒有及時跟上,導致很多人上了傳銷的賊船。

一些狗鼻子靈敏的騙子,打著高科技的幌子,推出量子水、量子吊墜、量子能量石、量子鞋墊、量子波動閱讀……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量子產品」,到處招搖撞騙。

自從2017年第一顆量子實驗衛星成功發射時空之後,原本深居閨閣的「量子」,罩著神秘的面紗,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學習量子力學,有說完道不盡的話題。特別是那些有志於搞科幻小說創作的人,學習量子力學更是大有益處。常言道:「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參入量子力學元素,不僅可以讓你的作品顯得高深的樣子,而且還可以使原本不符合邏輯的情節一下子柳暗花明。

相關焦點

  • 非專業人士為什麼要學習量子力學?
    非專業人士學習量子力學有什麼作用呢? 掌握一定的量子科學知識,一方面可以增加茶餘飯後的談資,顯示自己的高雅;二是可以防止上當受騙。 人類在宇宙之中生活,與量子力學息息相關。跟我們形影不離的手機、居家必備的WiFi、醫院檢查身體的核磁共振儀、做美容或切割的雷射……我們的味覺、嗅覺等感覺器官的運作……恆星內部的核聚變……都是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 看起來沒什麼用的量子力學,我們為什麼非學不可?-虎嗅網
    接下來我想和大家聊一個比較高大上的話題:什麼是量子力學?具體地,我會聊一聊我們為什麼要學習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 ,啥是力學 ,量子力學是什麼樣的學問,通過對量子力學創立過程的回顧介紹量子力學具體的內容,通過幾個例子談談量子力學的威力,最後作為結束語我會談談如何學習量子力學。
  • 終於有人將量子力學3個問題講清楚了,非專業人士也能看懂!
    當今最流行的學問就是量子力學,甚至有人捕風捉影地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拓展出靈魂存在,瞬間移動等等設想。但歸根揭底,量子力學最神秘的3個謎題就是態疊加與坍縮、單體態疊加與量子糾纏。量子本來是宇宙中最小的粒子,是微觀世界中的科學。往往非專業人士很難理解,但微觀世界的科學在宏觀世界同樣存在,正如一粒沙子裡包含這個世界。
  • 為什麼相對論比量子力學更容易被人接受?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上個世紀物理學建立起的兩座科學大廈,物理學也就此從經典物理學跨入現代物理學。相對論給人類帶來了全新的時空觀,廣義相對論將引力進行了幾何化處理。量子力學的建立使人類認識到世界是不連續的,量子世界中的反常與人類的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完全不相符。
  • 什麼是量子力學?什麼是量子糾纏?為什麼說量子力學很詭異?
    隨著科技的發展,量子學的出現,以前我們認為構成物質最小的單位是分子原子,但沒有包括無形的意識,那靈魂和意識又是什麼呢,有形的物質無形的意識包括靈魂和能量,都是有量子構成一團震動的能量,這乃是裡程碑似的結論,它統一了有形的物質世界和無形虛擬世界。
  • 量子力學誕生100年了,為什麼還得不到普及?
    1900年,普朗克首先敲開了量子的大門,給出了量子的概念。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量子力學比較完善的建立了起來。今天我們能夠享受著資訊時代給我們帶來的各種便利,離不開以量子力學為基礎的半導體物理、凝聚態物理等的發展。可是今天你問別人理解量子力學嗎?
  • 量子力學是介於經典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理論
    糾纏的粒子有驚人的特性,所以它被量子力學拒之門外。這些特性無法被廣義上的量子力學描述,所以一般認為這些特性還不是量子力學的一部分。量子力學不主張非慣性系下的第二宇宙速度,很難用經典理論和量子理論解釋成薛丁格方程,超弦理論和弦論尚未形成其自洽體系量子力學本身有一些體系設定是與經典力學有衝突的。
  • 我是天文物理學家李淼,為什麼要給孩子講量子力學,問吧!
    我是天文物理學家李淼,為什麼要給孩子講量子力學
  • 薛丁格的量子力學永遠是不存在的,而且量子力學從來就不是門科學
    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的基本物理原理,其產生的原因既無法直接解釋,也很難嚴格證明。但現在已經可以人工合成薛丁格方程中的一個方程,既二維薛丁格方程。量子力學裡面薛丁格方程就是二維的矩陣。對於你提出的薛丁格方程對應的薛丁格方程解,不可能!我能給你兩個思路。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所以如果想學理論物理就要先定個路線,思考一下以後要做什麼。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佔理論物理課很大一部分比重。
  • 這就是在量子力學不斷發展的時候電子學也不斷進步
    是一門新的物理理論,但量子電子學已經是很成熟的理論,有很多重要的應用。比如量子電磁場論。雖然量子力學並不是我們的本專業,但是量子力學有很多基礎應用,其實很多應用都和量子電子學密切相關。這就是在量子力學不斷發展的時候電子學也不斷進步。
  • 當代量子力學:最好少提「波粒二象性」
    老實說,量子力學對筆者來說是「副業」與「民科」,筆者的專業是材料力學、固體力學、斷裂力學、數學力學等。退休了,為了養腦防老,又在鑽研哲學、腦神經學、心理學,甚至跟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都幹上了,好像這一輩子跟力學有緣。
  • 為什麼有人說量子力學推翻了所有科學理論?
    「為什麼說量子力學推翻了所有科學理論?」,我不清楚為什麼會有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實際上,這個想法並不準確。量子力學確實有它的獨特性,但是它並沒有推翻任何理論;並且,並不是只有量子力學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實際上,整個20世紀的科學都圍繞著「不確定性」展開討論的。
  • 我國量子力學泰鬥潘建偉,為何總是被人攻擊?
    最近在悟空問答上又看到一個專題:《池昭新是什麼人,為什麼這麼反對潘建偉的量子成就?》老實說,潘建偉在近幾年受到我國不少「著名」人士的攻擊,本人不是量子力學的專家,從另一個角度來給大家捋捋都有哪些人在攻擊。第一類人,是我國著名的「民科」人士。
  •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許多物理學分支的基礎,包括電磁學、粒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以及宇宙學的部分內容。量子力學也是化學鍵理論、結構生物學以及電子學等學科的基礎。量子力學主要是用來描述微觀下的行為,所描述的粒子現象無法精確地以經典力學詮釋。
  • 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
    更別說量子力學在電子力學這一基礎研究領域是個新東西。不過不管量子力學和電子力學之間到底有沒有聯繫,在三體入門這個階段都得熟悉量子力學。前邊說過,三體的主線被定為黑暗森林法則,剩下的深入實驗揭開隱藏的真相,所以不去討論電子力學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不是一回事。你是學什麼專業的?中文還是英文?你確定你會用英文去看原著?
  • 量子波動速讀跟量子力學到底啥關係?
    讓廣大網民哭笑不得,讓無數雞娃老母親愛恨難捨的——量子波動速讀。 好奇之下我給某培訓班打了個電話,那邊慷慨激昂地告知我「我們這套課程是有量子力學專業知識支撐的balabalabala……」,當時隱隱約約覺得我作為理科生的過往和智商,在被piàn子們按在地上摩擦。
  • 人類探索量子力學歷經20年,不斷進步
    這一巨大突破將主要奠定量子電子學在高能物理和粒子加速器中取得應用的基礎。量子信息學則在量子測量和量子計算機在超導量子機器上的應用等方面提出新的挑戰。從美國實驗發現超導量子比特到美國成功製造第一臺超導量子比特再到人類掌握製造更高級量子比特的方法,人類探索量子力學歷經20年,不斷進步,取得了各種先進成果。量子力學的探索可以分為熱力學量子力學、經典力學、量子力學三個階段。
  • 力學為什麼不好學?
    來源:力學酒吧微信公眾號(ID:Mechanics-Bar),作者:張偉偉 太原科技大學。
  • 相對論、量子力學以後物理學為什麼沒有發展了?
    相對論、量子力學誕生近一百年多來,我們的基礎物理學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突破,相應的技術應用科技都是建立在一百年前的基礎理論之上,而物理學各領域的進步,全是對之前基礎物理學的完善和補充。在微觀領域,量子力學能解釋部分超導現象。在宏觀宇宙學,廣義相對論能夠做出部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