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脫靶無處可藏!上海科學家世界首次證實單鹼基編輯存在嚴重脫靶

2021-01-16 上海科技

「基因編輯工具開發及安全性評價,是基因治療的基礎。」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院士說,基因編輯安全性問題非常重要,一旦脫靶,除了會造成基因變異,還會影響非基因的DNA片段發生變化。此次工作顯著提高了基因編輯技術脫靶檢測的敏感性,讓脫靶無處隱藏,其在精度、廣度和準確性上都遠超之前的基因編輯脫靶檢測技術。在世界上首次證實了以BE3為代表的單鹼基編輯存在之前技術無法檢測的脫靶風險,讓世人重新審視了這一新興技術的風險。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美國有家公司本來緊鑼密鼓打算用BE3技術開展地中海貧血的臨床實驗,聽說我們的研究成果後,已經暫停了。」楊輝介紹,現有的7千餘種罕見病,80%是單鹼基突變導致的,全球共有3億病人。BE3技術給這些病人帶來了希望,比如杜氏肌營養不良患者往往行走困難,在患者體細胞上進行基因編輯後,這一症狀得到了改善。預計2022年有40種基因治療新藥上市。


儘管存在脫靶問題,但單鹼基編輯技術本身有著巨大的價值。楊輝透露,接下來,他們主要做兩件事,一是進一步檢測,看看除了會導致異常的基因突變是否還有其他問題;二是從脫靶問題入手,設法改進這個基因編輯工具,嘗試建立一種不會脫靶、也沒有其它風險的單鹼基編輯技術。「基因編輯工具的專利都在國外,我們希望能打破國際壟斷,開發出精度更高、安全性更大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建立行業的新標準。」

相關焦點

  • 世界首次證實單鹼基基因編輯存在脫靶效應
    世界首次證實單鹼基基因編輯存在脫靶效應 原標題:   本報上海3月1日凌晨電(記者顏維琦)基因編輯技術越來越火,然而針對基因編輯工具最大的風險——脫靶效應,一直以來缺乏良好的檢測工具。
  • 讓基因編輯脫靶無處躲藏
    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問世—— 讓基因編輯脫靶無處躲藏提起基因編輯,除了科技倫理外,讓科學家們心存疑慮的還有潛在技術風險——基因編輯脫靶。這會導致在基因靶點以外的地方產生錯誤切割,危害健康。反過來,只有擁有更精確、更靈敏的檢測技術,我們才可能以此開發出更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楊輝表示。意外發現: 單鹼基突變技術存在嚴重脫靶風險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如何提升檢測脫靶效應的精度?答案是:徹底顛覆原有的脫靶檢測手段。
  • 不僅是DNA,基因編輯脫靶還會造成RNA突變!好在上海科學家讓單鹼基...
    今年3月,由上海科學家主導的研究適時為這項熱得發燙的技術「降溫」——通過新型脫靶檢測技術,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在此基礎上,團隊又有了新的收穫!記者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脫靶效應會導致RNA突變,且會帶來較強的致癌風險。
  • 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問世 讓基因編輯脫靶無處躲藏
    提起基因編輯,除了科技倫理外,讓科學家們心存疑慮的還有潛在技術風險——基因編輯脫靶。這會導致在基因靶點以外的地方產生錯誤切割,危害健康。反過來,只有擁有更精確、更靈敏的檢測技術,我們才可能以此開發出更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楊輝表示。意外發現:單鹼基突變技術存在嚴重脫靶風險理想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如何提升檢測脫靶效應的精度?答案是:徹底顛覆原有的脫靶檢測手段。
  • 科學家研究證實,單鹼基編輯存在嚴重「脫靶效應」
    2019年3月1日,《科學》發表了一篇名為《胞嘧啶單鹼基編輯會導致大量單核苷酸突變的脫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 修復脫靶「漏洞」 我科學家首獲新一代單鹼基編輯工具
    科技日報上海6月10日電 (侯樹文 記者王春)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楊輝研究組的一項研究首次證明了BE3、BE3-hA3A和ABE7.10等多個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RNA脫靶的「漏洞」,其中ABE7.10還會導致大量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
  • 發現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大量脫靶並開發出優化解決方法
    進一步研究將脫靶檢測範圍擴大至RNA水平,首次證明常用的三種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對其進行突變優化後,研究人員最終獲得了能夠完全消除RNA脫靶的高精度單鹼基編輯工具。  相關成果分別於2019年2月28日、6月10日在線發表於《科學》和《自然》。
  • 「GOTI」技術讓基因編輯脫靶無處隱藏
    央廣網上海3月1日消息(記者吳善陽)《科學》今天發表名為《胞嘧啶單鹼基編輯會導致大量單核苷酸突變的脫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靈長類神經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楊輝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隸屬的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CRISPR/Cas9是廣泛關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自從2012年被發明以來備受外界期待。而單鹼基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該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
  • 給基因編輯做「體檢」:讓脫靶無處隱藏
    傳統上,對脫靶的檢測依賴於算法預測,靠不靠譜無人得知;或依賴於體外擴增,但這個會引入大量的噪音,會導致檢測的精確度大打折扣。」楊輝說。由於不能高靈敏度地檢測到脫靶突變,尤其是單核苷酸突變,因此關於CRISPR/Cas9及其衍生工具的真實脫靶率一直存在爭議。然而,任何科學技術歸根結底都需要服務於全人類,尤其像基因編輯這樣的神奇技術。
  • 我科學家發現新一代無脫靶基因編輯工具
    人民網上海6月11日電 (記者 姜泓冰) 6月10日深夜,《自然》期刊在線發表題為《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引起RNA脫靶及其通過突變消除RNA活性》的研究論文。中科院腦智中心楊輝研究組等通過全轉錄組RNA測序,首次證明了BE3、BE3-hA3A和ABE7.10等多個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ABE7.10還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研究人員進而對三種單鹼基編輯工具進行突變優化,使其完全消除RNA脫靶的活性,首次獲得三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 中國科學家建立新型檢測技術,基因編輯脫靶將無處隱藏
    2019年3月1日,《科學》發表了一篇名為《胞嘧啶單鹼基編輯會導致大量單核苷酸突變的脫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建立了一種被命名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的新型脫靶檢測技術。
  • 我國科學家研發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修復脫靶「漏洞」
    &nbsp&nbsp&nbsp&nbsp日前,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題為《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引起RNA(核糖核酸)脫靶及其通過突變消除RNA活性》的研究論文,首次證明了多個單鹼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並獲得3種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 給基因編輯做「體檢」:讓脫靶無處隱藏—新聞—科學網
    傳統上,對脫靶的檢測依賴於算法預測,靠不靠譜無人得知;或依賴於體外擴增,但這個會引入大量的噪音,會導致檢測的精確度大打折扣。」楊輝說。 由於不能高靈敏度地檢測到脫靶突變,尤其是單核苷酸突變,因此關於CRISPR/Cas9及其衍生工具的真實脫靶率一直存在爭議。 然而,任何科學技術歸根結底都需要服務於全人類,尤其像基因編輯這樣的神奇技術。
  • 科學家建立「GOTI」新型脫靶檢測技術
    該研究建立了一種被命名為GOTI(Genome-wide Off-target analysis by Two-cell embryo Injection)的新型脫靶檢測技術,並使用該技術發現: 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因而存在嚴重的安全風險。
  • 遺傳發育所首次在個體水平上發現單鹼基編輯系統存在脫靶效應
    遺傳發育所首次在個體水平上發現單鹼基編輯系統存在脫靶效應 2019-03-01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基因組編輯工具單鹼基編輯器的開發,為定向編輯和修正基因組中的關鍵核苷酸變異提供了重要工具,展現了其在遺傳疾病治療與動植物新品種培育等方面潛在的重大應用價值。單鹼基編輯器主要分為兩類,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CBE)與腺嘌呤單鹼基編輯器(ABE),分別由胞嘧啶脫氨酶或改造的腺嘌呤脫氨酶與nCas9蛋白融合而來,對應地可在基因組中的靶向位點實現C>T或A>G的鹼基編輯。
  •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2019年,單鹼基編輯工具的安全性受到了質疑,先是楊輝等研究組報導了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嚴重的DNA脫靶,接著Keith Joung團隊、David Liu>團隊和楊輝團隊又分別報導了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和腺嘌呤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大量的RNA脫靶效應。
  • 中國科學家發現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全基因組範圍的脫靶效應...
    中國科學家發現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存在全基因組範圍的脫靶效應
  • 「管住」脫氨酶,基因編輯不脫靶
    他們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效應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GOTI技術的延伸2019年3月,該團隊曾在《科學》發布用於檢測基因編輯技術脫靶率的GOTI技術。
  • 單鹼基編輯為何易脫靶?冷凍電鏡帶來全新視角
    揭示了ABE8e高效以及高脫靶率的原因,為單鹼基編輯技術的改進和安全應用鋪平了道路。發表論文,首次可以通過可靠、可預測的方法,實現對細胞基因組中的單個鹼基進行修改。據估計,人類可能有25000種遺傳病(目前已發現大約8000種),其中約60%的遺傳病為單鹼基突變遺傳病,單鹼基編輯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些單鹼基突變遺傳病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