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EMC已不復當年,當下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公開資料顯示:EMC是一家創立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美國信息存儲資訊科技公司,是數據存儲領域的巨頭。其能夠提供諸如數據存儲、虛擬化軟體、雲計算、大數據、數字安全軟體和分析以及解決方案等服務。而旗下的「VMware」虛擬軟體更是明星產品。相關資料顯示:VMware是虛擬軟體領域的領導者,其已經連續6年保持了x86伺服器虛擬化基礎架構最新魔力象限的領導者地位。從數據中心到雲、再到行動裝置,VMware可對各類計算進行虛擬化,幫助我們的客戶提升其敏捷性、響應速度和盈利能力。並且EMC與戴爾有著悠久的合作歷史。
但是這家創立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數據存儲巨頭,在市場風雲變幻下,早已不復當年風採。由於其錯過了雲計算的早期發展勢頭,EMC 的傳統儲存設備業務逐漸式微,導致其營收增長陷入持久遲滯,進而拖累了EMC的整體運營,可以說當下的EMC已經處於內憂外患之中。數據顯示:EMC存儲設備部分營收增長在2010至2011年還能達到16%的增長率,但是到了2013至2014年,其增長率已經縮減至2%。並且其在2014年就已經啟動戰略評估,用以考慮未來發展的多種選擇。而在今年夏天,EMC 雖誓言要削減開支提升營收利潤,但是使用的方式卻是大裁員。自2015 年以來, EMC 股價已下滑了 13%,而其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利潤下滑 17%。並且EMC的傳統業務當下正日益被這亞馬遜、微軟、谷歌這類大型雲計算平臺的威脅。現今欲求發力雲計算,卻又必須要面對亞馬遜、微軟、谷歌這些雲計算的領先者的合圍之勢,其壓力自然山大。此次能夠以670億美元的天價出售給戴爾,可以說EMC的一種幸運。
4.戴爾欲求變身企業服務提供商,EMC能夠為戴爾實現互補
正如前所說,戴爾的轉型方向是朝著」企業計算機服務提供商「邁進,此番戴爾收購EMC似乎是一個理想的選擇。EMC的這些服務對於轉型中的戴爾來說有著很強的互補性。通過此番收購,戴爾則能夠迅速邁入仍在快速增長的存儲市場,變身為企業一站式解決方案公司,使戴爾公司從消費級市場向快速增長的企業級市場擴張。而戴爾表示:「合併的公司看好未來2萬億美元的信息技術市場,並且通過產品互補組合,匯集了強大的能力,本次交易將集成伺服器,存儲,虛擬化和PC,包括數位化改造,軟體定義的數據中心,混合雲,融合基礎設施,移動和安全性。」
5.超高金額的收購伴隨的是超高風險
通過上述三點的分析來看,戴爾收購EMC,二者似乎是做到了各取所需,但實際上來看,似乎只是EMC狠賺一筆,而戴爾卻需要面對諸多挑戰。
首先在於戴爾自身的巨額債務現實:戴爾當下自身仍然欠著一身巨額債務,在2013年私有化之後,戴爾至今還背負著高達 135 億美元債務。而此次670億美元的巨額交易,無疑使戴爾的債務迅速攀升了幾層樓,就戴爾當前的業務能力來說,要償已經不是易事。
其次在於對收購的整合問題:戴爾這次可以說是在玩一場風險超高的賭博,想做的一出蛇吞象的交易。但是蛇吞象是否會撐破蛇的肚皮,就需要極度考驗戴爾的消化能力了。然而戴爾在歷史上少有併購。而從歷史的大併購案例來說,整合一直都是難題,戴爾此次雖然保持了價值340億美元的VMware獨立運營,但是其中的相關調整整合也是少不了的。如何平穩快速的整合,是考驗戴爾的大難題,若整合失敗,就如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那樣,那麼等待戴爾的又是什麼?
最後在於EMC是否能值這個價?如前所述,EMC雖然是存儲巨頭,但在市場風雲變幻下,EMC自身已處於內憂外患之中。早已不是時代的弄潮兒,諸多評論更是認為:從當下雲存儲的大勢到可預見的未來,等待EMC的不是光明而是衰落。EMC等為代表的傳統IT企業在進入雲計算時代後的苟延殘喘。再這樣的結局下,戴爾耗費670億美金進行收購,從長遠來看,似乎並不是那麼明智的行為。假設戴爾利用這筆天價巨款,去收購當下在市場極具潛力的一些新興企業、初創公司,是否會比收購一個已被認為是「活死人」的EMC更為有前景可言呢?
面對時上述種種,在這裡不禁要為戴爾此番的大手筆感到一絲擔憂了。
結語:這些年,我們看到了一起又一起的收購案例,其收購金額也是一次次的刷新紀錄。這些收購的背後邏輯自然是望著實現優勢互補,消除自身軟肋。但是從實際效果來看,這樣的收購究竟能夠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呢?實際證明,許多天價收購併不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科技企業要生存,要發展,收購只是捷徑與延緩被淘汰的手段,唯有創新才是根本。最後還是希望戴爾在這場豪賭中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邁入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