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調侃媳婦買大鵝卻買回一隻鴨子的視頻在網絡瘋傳,大家都被視頻中的哥們逗笑了。「媳婦說50塊錢買只大鵝,我說不可能,給大家看看這50塊錢的鵝……是鴨子!哈哈,哈哈。」
是鴨子?大鵝?真真假假咋區分?這大鵝的奔兒嘍頭有問題!
這不是鴨子嗎?原形畢露了……
這段視頻是長春市民王女士提供的,視頻中王女士的愛人對妻子進行了「猛烈嘲諷」,這讓王女士覺得有些「扎心」了。「太丟人了,我真是太丟人了,大鵝和鴨子都分不清。」
撿便宜:50元一隻大鵝
27日上午10點左右,王女士到勞動公園附近一處早市買菜,在早市的入口她又看到那位「可憐的」賣鵝男子。
「我記得前一天就看到他在那賣大鵝,他始終穿著一套衣服,破棉衣、紅馬甲,馬甲都發黑了,大冷天哆哆嗦嗦在那賣東西,年紀估計有50多歲,我就覺得他挺可憐的,尋思買只鵝照顧他生意。」王女士上前打聽價格後發現,男子所賣的價格相比市場價格要低很多,才50元一隻,每斤10元。「我聽說大鵝的價格都很貴,一隻怎麼也得100多元。我問他為什麼這麼便宜,他說是淘汰下來的所以賤賣。」
從「大鵝」頭部取出的填充物
開開心心把大鵝買回家後,王女士還向丈夫「炫耀」了一番,丈夫不信她能撿到這樣的大便宜,懷疑她上當了。「我丈夫說他在網上看到過類似新聞,說現在有人拿鴨子當大鵝賣,價格比真大鵝便宜,但比鴨子貴。」
王女士提供的視頻中,她的丈夫已經把凍僵的「大鵝」解凍,然後用手在「大鵝」的頭頂推了一下,一塊白色物體順勢流出。
王女士稱,「大鵝」頭頂凸起的部分,裡面居然是一塊肉皮。看到這一幕,王女士覺得自己實在是丟人,錯把鴨子當大鵝,花高價買了一隻鴨子。
「大鵝」還是飛鴨?
在嶺東路與和順三條交會處,沿著和順三條向北走200米左右,能看到早市的入口。29日上午10點左右,王女士所說的「可憐」的賣鵝人就在入口處。一個上面搭著「大鵝」的木架子、一個鋪在地上的編織袋、一塊菜板,賣鵝人賣力地吆喝著,「賣大ne,賣大ne"。
不少市民被賣鵝人的吆喝聲吸引,他們圍繞在「大鵝」身邊仔細端詳。十幾隻「大鵝」躺在架子上,四肢展開,腦袋朝向地面耷拉著,身上光溜溜的已凍僵硬。
「你這是鴨子還是大鵝啊?」一些明白人看了半天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聲質疑在人群中逐漸散開,一瞬間,大家的目光集中到賣鵝人的身上,等待著回復。
「都說了賣大ne,賣大ne,你怎麼不說是雞呢。」賣鵝人雙手揣兜,一臉不屑。
圍繞在「鵝」架子附近的市民散開——聚攏,如此循環了一個多小時,認為是鴨子的質疑聲始終沒有斷過,但賣鵝人也賣出去了3隻。11點左右,一名年約60歲的男子路過後,輕瞄了一眼,小聲嘀咕著,「這不就是飛鴨麼。」新文化記者上前詢問老人,老人稱自己從小生活在農村,認為賣鵝人賣的其實就是鴨子。就整個市場而言,持這個觀點的人不在少數。「他是剛來的,才來幾天,我一看那就是鴨子,再說了大鵝也不能那麼便宜啊。」一位市場商販稱。
對於質疑賣鵝人態度堅決:就是大ne
記者以顧客身份上前詢問價格,賣鵝人稱一隻50元、兩隻90元,要是誠心誠意買,40元一隻也可以。就整個觀察過程來說,賣鵝人的鵝價格總是在浮動,「50元一隻,90元兩隻」、「45元一隻」、「50元一隻,40元也行」。
記者:你這是鴨子還是大鵝?為什麼別人都說這是鴨子?
賣鵝人:是鴨子是鵝一看就能看出來,大鵝腦袋上有包(凸起的意思)。
記者:我聽說大鵝的價格都在100元以上,你這個怎麼這麼便宜?
賣鵝人:我跟你說實話吧老弟,我家養了一千多隻鵝,我家是乾魚塘的、養魚的,這不今年玉米漲價,我就不準備養鵝了,所以才賤賣,能處理就處理。
在附近市場中,記者找到一位賣雞的商販,該商販處也銷售大鵝。商販稱,她所賣的大鵝平均每斤17元,一隻大鵝的價格一般在百元以上,而鴨子則是每斤6元。
早市管理人員接到反饋後表示,賣鵝人是近幾天出現的,管理人員也曾提醒過男子不要欺騙顧客。「他來之後,我們在巡查的時候就聽到他喊賣大鵝,我們覺得不對勁就告訴他,賣的是什麼東西就喊什麼,不能瞎喊,我們在的時候他就不喊賣鵝了」管理人員稱,將會禁止該男子在早市銷售產品。
30日上午,記者在早市沒有看到這位賣鵝人。
農大專家教你辨認方法
吉林農業大學專家認為,根據記者拍攝的照片無法準確判斷是鴨子還是大鵝,但他更傾向認為是鴨子。「許多人都會憑藉頭頂是否有凸起、脖子長短、體型來判斷是鴨子還是大鵝,這些的確有依據,但並不是絕對的,應該通過嘴型來判斷。」專家介紹,鵝的嘴由根部到嘴尖是由黃色逐漸變為淺白色,形狀由寬變窄,鼻孔居喙中間,而鴨的鼻孔則居喙根偏後。鵝喙偏尖、鴨喙偏圓,鵝喙尖下壓、鴨喙略上翹。至於鴨子的頭頂為何有個鵝般的凸起,而且還能擠出一塊類似肉皮的物質,專家推測,不排除是在鴨的腦後開一個口子,再把填充物放進去。
來源:新文化報
(二三裡編輯 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