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李晟達
來源:正和島
疫情來臨,出入境難度加大,風險提高。如果想買國外化妝品和奢侈品,勸你別再找「超低價」代購了。
2020年,疫情讓「無良代購」頻翻車,人們終於看到了一個迅猛發展行業背後的亂象。
01、為什麼在貨源緊張的疫情期間,總有代購能搞到貨?
新冠疫情期間,北京一名代購在微信朋友圈推銷自己近期從韓國買回來的商品。當時,韓國正處在疫情形勢嚴峻的時期,附近居民認為這名代購沒有遵守規定隔離,於是向警方舉報。
結果,人們沒有想到——這一舉報,倒成了315打假現場!
在這名代購的朋友圈中,自2月14日至2月16日,她一直在直播自己的行程,從起飛到落地,從掃貨到打包,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
「到機場了,兩點睡覺,5點起床……」「首爾降溫……」「打車去新羅免稅店……」「該買的都買了,萊珀妮、香奈兒……」她不僅曬出了自己的購物經歷,朋友圈還顯示了「北京首都機場」、「韓國首爾」等定位信息。
「接到居民舉報後,我們立即根據相關信息進行查詢,沒有查到該女子的出入境記錄。」負責處理此事的警官說,他聯繫到這位代購的愛人,對方也表示妻子近期沒有出國。
沒有出過國?那麼朋友圈裡這些產品都是哪來的呢?答案不言自明。
而早在2019年年底的央視《新聞1+1》節目中,就曾爆料海淘水太深。人們經常在網上海淘的海外護膚品、奢侈品、運動產品、甚至母嬰用品都是高仿國貨!而消費者卻被悶在鼓裡傻傻樂著自己足不出戶就買到了夢寐以求的東西,真是細思極恐!
02、假代購的套路有哪些?
「以前,價格太便宜大家都會存疑可能是假貨,但現在免稅店都降價了,低價已經是市場認知了,假貨就滿天飛了。」長期從事代購的小琪這樣告訴記者。
那麼假代購的套路都有哪些呢?主要集中為以下5點。
1、物流造假
目前,市面上的物流造假主要有兩種辦法,第一是直接修改物流信息,這樣即使是從國內發貨,消費者查詢的發貨地點也是海外;還有一些假代購會把假貨先運到國外,再從國外發貨寄回國內。
2、「憑證」造假
不少代購建立客戶信任都是靠「憑證」,一般的「代購憑證」包括轉帳記錄、交易記錄和聊天記錄,然而這些同樣可以通過作圖軟體做出來。
其實就算有商品小票也不能完全保證代購的真實性,網上有很多高仿小票的模板,即便和真的小票放在一起對比,也看不出任何差別。
消費憑證,是許多消費者相信代購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正是因為一些顧客知道有「憑證」造假的辦法,海淘過後還要專門到一些鑑定平臺或專賣店做商品鑑定。
3、地理位置造假
很多代購為了證明自己確實在國外,會用微信的地理位置定位,然而這個定位系統,其實也有漏洞可鑽。在一些電商平臺,有商鋪為微商及「代購」量身打造了「代發朋友圈」的業務。
4、朋友圈小視頻造假
一般代購都喜歡在群裡或者朋友圈裡發小視頻,以此來表示自己「親身」去現場採購。然而,這種類似代購的的視頻能夠在網上輕鬆獲得,接著發在自己的朋友圈,偽裝在國外代購了。
5、外包裝造假
為了不讓購買者通過外包裝辨別真假,萬能的假代購想到了用正品包裝造假的方法。通過網上的一些途徑購買到正版商品的包裝,再將假貨裝進裡面進行售賣。
03、「代購只要買了幾次我們的貨,就不會願意跑國外了」
在廣州工作的王欣,因業務需要,曾接觸過做高仿奢侈品包具的廠商。
在和對方接觸的過程中,王欣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商家都說他們自己的貨是市場上的最高版本,從包裝到小票都一應俱全,普通人很難自己肉眼鑑別真假。這裡面的利益誘惑真的太大了。」
「比如經典的Gucci Marmont系列,super mini款的拿貨價可能只要幾百塊錢,但是這款包官網價格是6900元,這中間的利潤空間得有多高?」王欣感慨著,「怪不得有的老闆會說,代購只要賣了他們的貨,就不會想一趟一趟跑歐洲了。」
據了解,熱門的經典包款,都是買了正品拆包了一比一對著做的,不管是皮料、底線、五金還是不同包對應的不同細節,都盡力的做到還原正品。買家很難辨別真偽。
04、個人代購很可能逐漸消亡
其實,現在良心代購越來越「難」,並不單單是疫情的影響。2018年發布並於2019年開始實施的《電子商務法》,就逼退了一波良心代購。
按規定,電商平臺上的代購,朋友圈裡的微商,直播平臺賣東西的博主均被視為電子商務經營者,需辦理採購目的地和中國的營業執照,並繳納相應稅務,否則將負法律責任。
隨著《電商法》的實施,長期遊走在稅收灰色地帶的朋友圈代購們,不得不開始考慮利弊得失,一些人也逐漸放棄了代購的職業。
「登記倒不是難事,擔心的是如何交稅。」
「辦營業執照就要納稅,自然會提高代購成本,隨之轉嫁至消費者身上,生意就不好做了。但如果不辦營業執照,會擔心日後承擔法律責任。」
其實,《電商法》的發布和實施,就是為了維護市場秩序,促進行業良性、健康發展。
數據顯示,2014-2018年間,海淘用戶規模從1500萬人增長至9000萬人。到了2019年,已經超1.5億人。如果沒有發生疫情,業內預計在2020年海淘用戶規模將達到2.32億人。
隨著用戶規模加大,行業標準提高,個人代購很可能會被海淘平臺代替,逐漸消亡。
海淘水太深,個人代購大勢所趨,知道了這麼多內幕的你,還會再找代購嗎?
參考資料:
《不裝了,攤牌了,我就是那個假代購》螳螂財經
《央視爆料:海淘水太深,全是假貨,沒有一件真品!》商業妙招
《代購被舉報從韓國返回不隔離,警方一查……》廣東共青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