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南美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陽性
7月10日下午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召開新聞發布會,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長畢克新表示,截至7月9日24時,全國海關共抽樣檢測樣本227934個,其中產品樣本43964個,內外包裝樣本147568個,環境樣本36402個。
在上述樣本中,7月3日,大連海關從裝載厄瓜多生產的凍南美白蝦貨櫃內壁一個樣本中、從厄瓜多生產的凍南美白蝦的三個外包裝樣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上述企業的凍南美白蝦蝦體和內包裝樣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其他227928個樣本檢測全部為陰性。
這個檢查結果,讓我們聯想道我國武漢和北京新冠肺炎的爆發地點都是海鮮市場,其中到底有沒有聯繫呢?這些還要進一步調研。
新冠病毒的接觸傳播
病從口入,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並且很多新冠病毒感染很常見的方式就是聚餐,這次疫情中太多的例子了,這裡就不再舉例了。
目前能確定的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而糞口途徑和氣溶膠傳播雖然沒有寫入指南中,但日常大家也是按照有進行預防的。
其中接觸傳播是指病原體通過媒介物直接或間接接觸,直接接觸傳播指病原體從傳染源直接傳播至易感者合適的侵入門戶,間接接觸傳播指間接接觸了被汙染的物品所造成的傳播。
這個接觸傳播的定義翻譯成大白話就是,沒感染的人,接觸了有汙染的物品,主要是通過手,再接觸自己的眼睛、鼻子、口等地方(也就是所說侵入門戶),之後發病。
而接觸傳播又分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兩種。
1、直接接觸傳播指病原體從傳染源直接傳播至易感者合適的侵入門戶。
2、間接接觸傳播指間接接觸了被汙染的物品所造成的傳播。如手及日常生活用品被傳染源的排洩物或分泌物汙染後,可起到傳播病原體的作用,間接接觸傳播傳染病的流行特徵:
病例基本呈散發。
個人衛生習慣不良和衛生條件差的地區,發病較多。
流行過程緩慢,全年均可發生病例,無明顯季節性高峰。
加強傳染源管理,嚴格消毒制度,注意個人衛生,可以減少此類傳播。
冷鏈是目前預防重點
對於新冠病毒的控制,我國從19年底到現在,經歷了武漢爆發、輸入病例管控和北京新發地小爆發幾個階段,已經是世界上控制最好的幾個國家之一。
這兩次爆發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在海鮮市場,這個地方是冷凍食品的集散地,並且是進口冷鏈進口食品的主要地方。
對於任何病毒來說,溫度越低存活時間越長,溫度越高病毒存活時間越短。
大家也都因為李蘭娟院士的科普知道了新冠病毒在56度情況下只能存活半小時的事實。
那麼在零度左右,新冠病毒存活一周以上沒問題,在通過間接接觸感染人就成為可能。
由於國外,特別是我國進口的食物的國家,很多新冠都沒有控制住,甚至很多食品企業人員有大量的感染人員,再加上他們對戴口罩管控不嚴格,食品被汙染就有了可能,這次從進口白蝦包裝上查出陽性就是證據。
如果不是在冷鏈緩解,病毒存活幾天就是長的了,所以目前防控的重點還是冷鏈食品。
海鮮還能吃嗎?
現在大家關注的焦點,就和新發地三文魚菜板上查出新冠病毒一樣,當時三文魚紛紛下架和滯銷。
經過北京新發地疫情成功的被控制,大家也一定理性多了,不是三文魚被傳染,而是被汙染,所以三文魚是無辜的,這次海鮮也一樣。
是白蝦的外包裝被汙染,不是海鮮有問題。
為了避免這種間接接觸傳染,我們預防措施遠離不吃絕對是好辦法,但是卻不是唯一辦法。我們還可以這樣做:
1、個人做好防護,就是大家說的戴口罩、勤洗手,其中勤洗手比戴口罩還重要,因為戴口罩主要預防的是飛沫傳播,對於間接接觸傳播洗手預防最直接。就是接觸東西前後都要洗手,最好用肥皂或者含酒精的手消洗手。
2、外包裝的處理:首先對於海鮮如果有外包裝可以先清洗消毒,之後扔掉,一定記住接觸外包裝的手一定要消毒洗手。
3、不要吃生的東西:很多人喜歡吃刺身等生的東西,這段時間就改為吃熟食吧,因為新冠病毒不可能在熟食中存活,除非熟食冷卻後再次被汙染。
所以,海鮮可以吃,特別是國內的沒問題,如果是進口的可以吃熟的。
說一句扎心的話,疫情這麼長時間了,你還有錢吃海鮮嗎?
內容來自騰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