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幹細胞後不幸癱瘓 做公益「與時間賽跑」

2021-01-08 騰訊網

陳欣鴻在公益活動現場表演舞蹈。

陳欣鴻多年來始終熱心公益。

陳欣鴻的臉上始終蕩漾著笑容,這是她多年來當志願者養成的習慣。自從去年11月下旬來到廣州,陳欣鴻已經接連參加了4場公益活動,在做完一場演講後,陳欣鴻突然覺得兩眼一黑,但她堅持著把活動進行完,去到醫院檢查發現,她的頸動脈血流過慢,只有普通人的一半不到。8年前,陳欣鴻做志願者時因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出現感染導致脊髓損傷並造成截癱,但陳欣鴻並沒有因此停下做公益的步伐,十多年下來,她先後資助了數百名學生上學和就醫。此外,陳欣鴻還籤訂了自願捐獻遺體及眼角膜的承諾書。她表示,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讓更多的人受益,讓更多的人擁有快樂和幸福,才是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所在。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歡歡

在陳欣鴻位於廣州的病房裡,她翻出自己還沒肢殘前的照片給記者看。那時的她身材高挑,面容姣好,長發飄飄,看起來青春靚麗。「如果沒有這樣一場意外,我可能會去當一名團幹部。」陳欣鴻說。

一次捐獻改變了一生

陳欣鴻自小命運多舛,她是一名棄嬰,後來通過努力學習,在熱心人的資助下上了大學。從上大學開始,她就經常參加學校的志願者活動。「我是一名棄嬰,我能在別人的幫助下最終上大學,已經感到很滿足了。我一直告訴自己,人不能只為自己活著,要像一個能量球一樣,發光發熱,幫助更多的人。」

2012年3月中旬,那是陳欣鴻準備和男朋友訂婚的前半年。黑龍江佳木斯市一位女性肝癌患者急需造血細胞救命,陳欣鴻得知佳木斯傳染病醫院正在為該患者採血配型,身為中華骨髓庫志願者的她主動聯繫醫院,提出義務捐獻併到醫院採血配型。但是,在陳欣鴻採血後,她的左上肢採血點流血不止並出現渾身發抖、瘀腫現象,當天她開始發高燒,在當地治療多天無效後轉院至黑龍江省醫院及211醫院,因為大面積感染,病情嚴重的她經過多次搶救才撿回一條命。但因為病情被耽誤, 她被檢查出左上肢已形成深度靜脈大面積血栓,雙下肢失去知覺。當她被送到北京的醫院時,病情已不可逆轉。「當專家和醫生告訴我,我以後都將以輪椅代步,可能沒法站立行走時,我忍不住哭了。」 陳欣鴻說。

捐獻造血幹細胞這場意外事故徹底改變了陳欣鴻的一生。在這之前,她正值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的拼搏時期,原本還打算和男朋友去日本辦一所語言學校。陳欣鴻告訴記者,意外發生後,是她主動提出分手的,因為她知道自己可能終身癱瘓,不想連累男朋友。說起這點,陳欣鴻的眼圈發紅,這是埋藏在她心底的傷痛,極少跟人提及。

為做公益經常不吃不喝

如今,陳欣鴻胸部以下的部位都失去知覺。「我現在全身可能也就腦子還算是好使的了。」陳欣鴻笑著說。而從她記事起,她就暗暗下決心,既然活了下來,就要成為有價值的人。「做公益就是想回報這個社會對我的關愛。」

如今每次外出做公益活動,陳欣鴻從前一天晚上7時之後就要不吃不喝。首先,在外面找她能使用的公共衛生間比較困難。「我能用的是需要輪椅可以進出的,沒有臺階的,門要夠寬的衛生間,然後還需要馬桶,這些條件如果不具備我就沒辦法上。」其次,因為長期坐輪椅,加上各種併發症,陳欣鴻的身體機能被破壞得很嚴重。吃到稍微不乾淨的食物,就可能造成腹瀉或發燒嘔吐,甚至出現意外情況,第二天就不能參加公益活動了。所以為了讓自己能正常參加公益活動,她寧可不吃不喝,一直到抵達目的地之後她才敢喝一口水。「我最長的紀錄是37個小時不吃不喝。是2018年我從北京坐火車到廣州參加公益活動,因為火車上的廁所我無法使用,我就37個小時沒吃沒喝。」

12年幫扶數百名貧困生

陳欣鴻告訴記者,她的公益之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從一名志願者做起。也許是自己從小命途多舛,陳欣鴻十分關心扶持未成年人和孤寡、失獨老人。2008年3月,一個由七十多歲奶奶看護的一歲半男孩掉進了開水鍋裡,被嚴重燙傷留下了永久的疤痕和殘疾。陳欣鴻得知這個孩子的遭遇後,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去探望他。「我當時到醫院看望孩子時,他正在換藥,發出撕心裂肺的嚎叫,見到我就喊我媽媽,讓我痛哭不已。可能因為我從小也孤苦伶仃,對他的遭遇很有感觸,我當時就決定幫助這個孩子。」當時,陳欣鴻已經當志願者有7年時間,她利用自己手頭的資源四處聯繫醫生,呼籲社會捐款,最後社會各界一共為這個孩子籌集到數萬元捐款,用於植皮、矯正等治療。

幾年下來,陳欣鴻和這個男孩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一直以為陳欣鴻是自己的媽媽。每次一見到陳欣鴻,都會撲進「媽媽」的懷裡,把頭偎在陳欣鴻的肩膀上。陳欣鴻也一直沒有放下這個「兒子」,如今男孩已經15歲了,仍和陳欣鴻母子相稱。

從那之後,陳欣鴻走上了專職公益之路。她把自己每個月的收入,除了租房和吃飯的錢之外全都拿來幫扶大中小學生讀書:小學生一個月給200元,中學生一個月給300元,大學生一個月給500元,而大學生從大一下學期之後她就不贊助了,因為大學生可以通過勤工儉學來掙生活費。最讓陳欣鴻欣慰的是,自己幫助過的學生們每年都會給她寫信,直到現在也沒中斷過。在她還沒有癱瘓時,她每年還會抽空去探望這些曾幫助過的孩子。而如今癱瘓在床,看孩子們寫給自己的信以及翻看過去和孩子們在一起的老照片,就成為陳欣鴻戰勝疼痛最好的良方。

而對於當年那場捐獻意外,陳欣鴻也沒有怨言。「當初幫助別人是為了讓別人解除疼痛,也是我自願的。我只能接受這個結果。如果沒有這場意外,或許我不會如此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8年後,說起讓自己終身殘疾的這場意外,陳欣鴻顯得雲淡風輕,似乎在說別人的經歷。而12年下來,她幫助過的大、中、小學生一共有數百位。

「我的內心充實而溫暖」

在公益圈,陳欣鴻是出了名的「輪椅天使」。雖然下肢殘疾,但她依然可以自己乘坐火車、飛機。「廣州好人」肖金與陳欣鴻認識已經有很多年了,這一次,陳欣鴻到廣州來參與公益活動也是受到肖金的邀請。肖金說,陳欣鴻是他認識的公益人士中最「瘋」的一個。「她是那種會把口袋中的最後一個鋼鏰都捐出去做公益的人。到了現在這種處境,她都沒替自己考慮,還在聯繫愛心幫扶西部孩子溫暖過冬的事呢。上次有熱心人士捐了1000元給她,她轉手就把錢捐給了孩子們。」肖金感慨道。

12年來,陳欣鴻一邊過著省吃儉用的簡樸生活,一邊從2008年開始專職做公益,她先後救助過從一歲半幼童到耄耋老人等數百人,而她還是西部愛心公益社新疆站管理人,併兼職十多家文學網站的編輯,建立起一支上百人的公益作家團隊,她把寫文章掙的稿費全部用來捐資助學。這些年,陳欣鴻獲得的各類公益獎證書擺了一摞又一摞。

得知陳欣鴻近期生病了,全國各地的義工們也行動了起來。一名義工專門從武漢趕來廣州,到病房中照顧陳欣鴻並陪她聊天。而廣州本地的義工們也紛紛到病房陪伴陳欣鴻,這讓她倍感溫暖。「很多人問我,自己都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為何還要這麼熱情來做公益?我想說的是,我現在是在和時間賽跑。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現在也不敢奢望能從輪椅上站起來,我只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到更多的人,發揮最後的餘熱,這樣也不枉我白活一場。」陳欣鴻說。

陳欣鴻告訴記者,她早已看透生死。2018年她還籤訂了自願捐獻遺體的承諾書。「我全身的口袋都是空的,包裡和銀行卡也是空的。我把我的全部都給了那些孩子和老人。但我的內心是充實而溫暖的。」陳欣鴻在自己的詩歌中寫道。

作者:肖歡歡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焦點

  • 公益組織如何做「月捐」?從這幾個元素開始
    不同於「有感而捐」的單次捐款,月捐意味著捐贈人對具體的公益組織有更強的認同感。王志雲認為,對於一個捐贈人來說,肯定是單次捐款更容易,但這種捐款充滿了不確定性,需要一個過程才能轉化成自願、綁定式的月捐。「中國人其實很害怕綁定,所以這個挑戰是最大的。」「不是所有公益組織都適合做月捐。」
  • 妹妹得白血病急需骨髓移植 姐姐配型成功卻拒捐
    然而,當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另一對姐妹身上時,結果卻截然相反———29歲的妹妹得了白血病,需要進行骨髓移植,姐姐配型成功後,卻拒絕給妹妹捐獻骨髓。  哥哥姐姐不願捐骨髓  這位不幸的女子叫舒玉梅,家住安徽省樅陽縣樅陽鎮長安村。
  • 弟弟兩次捐骨髓 姐姐去世後向姐夫要補償
    庭前講述  兩次給姐姐捐骨髓第二次籤補償協議  穆先生說,他和姐姐關係很好。因為他有殘疾,不能幹重體力活,姐姐很照顧他。本來姐姐身體很好,沒想到得了白血病。雖然他也50多歲了,身體也不好,但為了救姐姐,還是到醫院做了配型檢查。
  • 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
    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時間:2018-05-03 14:49   來源:網際網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捐骨髓真的要把骨頭鋸開取骨髓麼? 幹細胞能從哪裡獲得? 每年都有很多人被確診為白血病,但同時也有很多志願者願意通過捐獻骨髓來挽救他們的生命。
  • 時隔五年再獻愛心 河南公益達人捐淋巴細胞救陌生「有緣人」
    &nbsp&nbsp&nbsp&nbsp自捐獻過造血幹細胞後,時隔五年,河南公益達人耿偉再捐淋巴細胞救陌生患者。五年後的2020年8月11日,由於患者病情變化,需要耿偉再捐獻淋巴細胞為其康復助力,一直熱心公益的耿偉再次毫不猶豫地同意捐獻。&nbsp&nbsp&nbsp&nbsp這兩天,河南省會鄭州熱浪滾滾,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志願者耿偉隻身來到河南省人民醫院,他將為五年前自己曾捐獻造血幹細胞救過的一名血液病患者再次捐獻淋巴細胞。
  • 騰訊月捐網友考察聯合國公益項目
    這是騰訊公益愛心網友的首次海外探訪行動,從超過100萬名月捐網友中脫穎而出的七名愛心網友代表及志願者,和來自世界糧食計劃署,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代表一起,探訪考察了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柬埔寨學校供餐項目。他們親眼見證了騰訊月捐網友的愛心善款,如何幫助著柬埔寨兒童抵抗飢餓和改善生活。中國駐柬埔寨王國特命全權大使潘廣學也隨團訪問,親臨暹粒了解中國捐贈的項目執行情況。
  • 肖戰倡導網友每天捐100元做公益?是斷章取義還是預設立場
    小編去考察了各大論壇,發現各大平臺的黑子水軍都是齊刷刷的是「倡導/號召網友每天捐100元做公益」,和這篇文章的觀點出奇的一致,難道是來自同一家水軍公司的「預設立場」?實際上肖戰是什麼意思呢,看過視頻的人都會知道,肖戰說:公益是很大的,他用了四個「比如」,舉例說明生活中微小而分散的善事,情況和金額均為假設,不是指每天必須捐。
  • 騰訊海豚智音「捐聲音」公益活動上線一周累計獲捐作品破三萬
    以「讀書一分鐘,讓聲音成為愛心的載體」為主題的海豚智音公益活動「捐聲音獻愛心」,自12月1日上線便引起用戶的廣泛關注與參與,活動上線僅一周,累計獲捐作品輕鬆突破三萬份,眾多讀書愛好者在展示閱讀才華的同時,獻上了冬日最溫暖的公益之聲。
  • 星爺捐骨髓變老了?說說骨髓移植那些事
    幹細胞移植,可以通俗的理解為給造血功能出現障礙的患者重新植入一顆健康的「種子」,讓其生根發芽,讓造血成為患者自己的能力。圖片來自網絡患者在移植之前應做一系列的血液與骨髓檢查以確定疾病診斷、類型與疾病狀態,以便確定適當的預處理方案、移植後原發病的監測及適當幹預的策略。
  • 專家發現「不為人知」的神經幹細胞,中風、帕金森或能攻克
    中國每年由於大腦和脊髓損傷導致的癱瘓、二便失禁、失語等後遺症者大約為200萬人,這些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給家庭帶來不幸,給社會造成巨大損失。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從同濟大學醫學院獲悉,該學院再生醫學系孫毅教授團隊的一項新研究,或能幫助中風、帕金森患者以及上述這個龐大的不幸人群減少痛苦。
  • 兩次幹細胞移植失敗 "微笑女孩"放棄治療
    在兩次幹細胞移植失敗後,小思穎幼小的生命隨時可能凋謝。6月5日凌晨,小思穎開始發燒,幹細胞移植後最讓人擔心的事情發生了。這距離之前的成功移植只有2個多月。     「這是她體內發生排斥反應的徵兆,再這麼發展下去肯定要進行二次移植,孩子又要面臨生死考驗。」譚力默默祈禱,相信女兒的堅強能逃過此劫。     6月8日,醫生給小思穎重輸造血幹細胞,但兩次回輸都失敗了。6月19日,醫生宣布需要進行第二次幹細胞移植。
  • 幹細胞真相調查
    (黃 祺)  病床上的「賭博」  「神經幹細胞移植」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治療,自己的不幸是「神經幹細胞」無法治療的10%,還是「神經幹細胞移植」根本就是臨床「實驗」?小董對「神經幹細胞移植」的了解,主要來自這家醫院的醫生,醫生在小董諮詢時曾經提到,這個治療不能保證每一個人都有效果,也就是說,小董接受治療後,如果沒有感覺到病情的好轉,也是可能的,做還是不做,小董自己抉擇。
  • 癱瘓14年竟重新站起來,幹細胞在14種神經系統疾病臨床上有了新突破
    臨床前研究表明,間充質幹細胞是神經系統疾病潛在的治療方法。 這項研究評估了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鞘內注射基因間充質幹細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鞘內注射具有獨特的特徵,能夠使幹細胞直接遷移到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病變部位。
  • 幹細胞真能起死回生?
    首先,在這些人瀕死階段,從患者自身的脂肪或血液中取出幹細胞,待病人腦死亡後,把這些幹細胞注入受試者的脊髓,時間是在6星期內,每兩周一次向受試者脊髓或腦部注射幹細胞,以促進新神經元的產生。與此同時,他們將每天用泵把混合肽輸入受試者的脊髓,為新神經元的生長提供養料。這個套餐稱為BQ-A配方。
  • 九旬教師葉連平:做一隻和時間賽跑的「螢火蟲」
    新華社照片,和縣(安徽),2019年8月1日 九旬老人:做一隻和時間賽跑的「螢火蟲」 7月31日早晨,學生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裡做葉連平提前在黑板上書寫的英文練習題。
  • 南陽「公益達人」再捐淋巴細胞助力患者康復
    8月11日上午,提前一天冒著酷暑趕到鄭州的河南第500例非血緣關係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南陽「公益達人」耿偉,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捐獻淋巴細胞(也稱「二次捐獻」),繼續助力同一位「有緣」患者的康復。「感覺這是一種緣分!因為2015年我答應對方捐獻造血幹細胞,第二次也絕對不會猶豫!」再次捐獻救人的耿偉,臉上的笑容與當年捐獻造血幹細胞時一樣燦爛。
  • 幹細胞科普-幹細胞公司都在做什麼?
    現在中國幹細胞產業都有什麼樣的公司,他們分別都在做什麼?1、幹細胞採集與存儲企業幹細胞採集與存儲,儲存新生兒的幹細胞,主要是臍帶血幹細胞和胎盤裡面的幹細胞,提取過程不會給孩子和媽媽帶來傷害。成年人同樣可以儲存幹細胞,成人自體幹細胞只能來自自己的脂肪。可以儲存自己的脂肪幹細胞,將來再使用。國內幹細胞庫一般提供10~30年的存儲時間,根據存儲時間存儲量不同以及承諾提純細胞回收率不同,存儲費用也有很大差別,基本在2~20萬不等。
  • 黑龍江幹細胞受捐者10年後找到濰坊捐獻者
    齊魯晚報記者蔚曉賢攝2圖為造血幹細胞受捐者江黎明(右)和捐助者朱永明(左)。 齊魯晚報記者蔚曉賢攝齊魯晚報訊(記者蔚曉賢馬媛媛)10年前,為挽救身患白血病的陌生人,濰坊臨朐小夥朱永明毅然捐獻造血幹細胞,這不僅挽救了一條鮮活的生命,也拯救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
  • 8歲男孩給爸爸捐骨髓:用我的血 多少都行(圖)
    昨天和前天,年僅8歲的男孩小峰,接受兩天的造血幹細胞採集,也就是俗稱的捐骨髓,他身體裡的355毫升,相當於一可樂瓶的幹細胞懸液,昨日全部輸入到身患血液病的爸爸體內。  他是目前為止,浙江省年紀最小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 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臨床案例集錦
    終於在2015年12月去到南京鼓樓,與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相遇,並決定為生出自己的寶寶做最後一搏,而這一次,她終於成功了。 但是在接受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後幾個小時,謝喜雲老人便已能順利進食,當晚還看了他最喜愛的電視節目,並且身體其他症狀明顯好轉。 不只是謝喜雲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改善,中國醫科大學的孫儷博士將含有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懸液通過頸動脈植入10位帕金森患者體內後,患者的行走姿勢、肢體震顫程度、自主運動及坐、起運動能力有了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