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是魚變的,為什麼魚離開水就會死,而人卻可以呼吸?

2020-09-10 天下小梁

儘管現在的地球上有這麼多種動物,但都是由一開始的少數共同祖先演化而來,這其實是進化論假說的觀點。然而,關於人類的祖先到底是誰?由於考古出的化石證據缺失了很多重要環節,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至今都存在一些爭議。

即便我們小時候就在生物課本上就學過的了進化論的部分內容,但這套相對還比較系統的科學理論也並沒有被所有人認可。簡而言之,進化論這個生物學術語,嚴格意義上來說目前還是一種假說,並非定論。

雖然,魚類的確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而已知最早的魚類化石距離現在都超過5億年了。但是,人類是魚變過來的這個說法還是欠妥,這就跟很多人把人類的祖先是森林古猿,等同於人類是猴子變的一樣。

事實上,就科學家們目前的研究來看,人類在地球上的進化時間不過幾百萬年,地球上也不存在什麼史前文明。就出現時間的早晚來說,魚類比人類更早地誕生在地球上。那麼,為什麼魚類物種離不開水,而人類也同樣無法在水中長時間生存?

目前,科學家們發現魚類動物的數量達到了3萬多種,而專業人員每年都還會繼續發現新的魚種,平均下來每年會增加一百多種的樣子。即便目前有化石證據顯實,尼安德特人大約是在三萬多年前才從地球上消失,但人屬中唯一現存物種則是腦容量比較大、由直立人進化而來的智人。

當然,討論一些尚未定論的東西,註定會難以讓所有人對理由信服,所以,我們不妨從魚類和人類的身體構造來進行分析。首先,魚類和人類雖然都是脊椎動物,但魚類毫無疑問是所有脊椎動物中最低等的物種類別,並佔據到了所有脊椎動物現存數量的一半以上,而哺乳動物則佔比十分之一都達不到。

為什麼魚類離不開水,上岸就會因為缺氧而死?這個問題就跟人類不能在水中長時間憋氣、或者不能像魚類在水中自由呼吸,同樣會因為缺氧而吸入大量水而死亡一樣。魚類的自然棲息地一直在水中,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則主要是在陸地上進行,兩者呼吸功能所依賴的身體器官工作原理都不一樣,所以,他們難以適應其他生存環境也不足為奇。

魚類是變溫動物,也是通過魚鰓這個身體器官進行呼吸的動物,而魚類動物在淡水和海洋中的生存數量佔比大約是1比2的樣子。如果大家平時買魚回家的時候有留意過,便會發現魚的咽喉兩側其實有四個魚鰓,魚在水中遊動的時候這些鰓片是處於完全張開的狀態,當水從魚鰓流出的時候,鰓板中血量的方向就剛好和水流動的方向相反,魚類動物正是通過該逆流交換系統,實現了讓身體吸收氧氣並排出二氧化碳(鰓小片的薄壁)的過程。

其實,即便是在水中自由浮沉的魚兒,也有在水中溺死的可能,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有一些不可思議。魚遊泳的時候,它身上的魚

就充當了救生圈的角色,正是魚鰾的膨脹和收縮讓魚的身體密度得到了調節,然後才可以在水中下沉和上升。所以,一旦魚兒達到自己身體難以承受的臨界深度之時,便很有可能會使得

魚鰾

在外界壓力的幹擾下難以正常調節,魚在這時就會面臨一直往下沉難以向上浮起來的風險,難以正常呼吸的魚兒就這樣在水中溺死了。

從本質上來說,不管是人類、還是魚類,我們呼吸的過程其實就是外界氣體和機體之間發生交換。眾所周知,人類的呼吸器官是肺部,這個器官同時也承擔了造血功能,而呼吸過程本身又有外呼吸和內呼吸之分。所謂內呼吸,其實就是指我們身體中的血液和所有組織細胞進行的氣體交換過程,而外呼吸則是指肺換氣和肺通氣,我們從外部環境中吸入的空氣會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血液來實現運輸功能。

魚類和人類在生理構造上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兩者的生存環境有本質不同的最大因素。客觀而言,並沒有哪種呼吸方式更具有優勢的說法,尤其是對於對生活環境要求明顯不同的物種來說。如果生活在水裡的魚兒用肺呼吸,生活在陸地上的人類用腮呼吸,那麼這兩種生物都不可能在地球上存活到現在。對於所有地球上的動物來說,讓物種本身生存和繁衍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事。

相關焦點

  • 魚離開水會發生什麼?它是怎麼呼吸的
    眾所周知,魚無法離開水,一旦離開水之後用不了多久就會因為缺水而死,其實我們對於這個死法一直有個疑問,我們都知道的是,哪怕是魚類也是需要氧氣的,那麼魚離開水之後究竟是缺水而死還是缺氧而死的呢?這個問題設計到了種類的區別,實際上魚和我們的呼吸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哺乳動物呼吸只需要通過肺就可以直接在空氣當中獲取氧氣,按玄幻的來說,哺乳生物可以通過丹田直接提純天地靈氣,但是魚跟我們完全不同,雖然魚同樣需要氧氣,但是他們根本無法自主的呼吸,只要離開水就無法呼吸。
  • 為什麼魚在水中也會被憋死?
    「魚兒離不開水」是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話,那是因為魚離開水後會影響呼吸,其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從而窒息而亡。可是,有時候養在水裡的魚也可能會被憋死,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魚的呼吸原理。魚鰓位於魚的咽部,咽腔緊接在作為消化道前端部分的口的後面。
  • 魚離開水會死,那它到底是憋死的還是缺水而死的?
    這個問題乍一看,答案很簡單,魚離開水當然是缺氧窒息而死的。但是,這並不絕對,有的魚離開水並不是缺氧而死的,而是被乾死的。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地看一下魚的呼吸方式。魚是脊椎動物中佔比最大的一個動物種類,約佔整個脊椎動物的53%,而像我們常見的哺乳動物(包括人類)才佔脊椎動物的9%左右。魚類泛指用鰓呼吸、體表被鱗骨覆蓋、有鰭、靠身體和尾部的擺動移動的水生變溫脊椎動物。現已知的魚類多達3.6萬種,它們生活在地球上的各大水域中。從上面魚的定義上看,用鰓呼吸是魚類的「標配」。
  • 離開水也能存活的魚,它們是這樣呼吸的
    出品:科普中國製作:五蓮花開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在我們的常識中,魚不能離開水太久,一旦離開水它們可能在很短時間裡就會死亡。鰓上器官和皮膚——輔助呼吸的好手除了用腮呼吸,有些魚還進化出了許多輔助呼吸的方式,鰓上器官和皮膚是其中較為常見的兩種。鰓上呼吸器官是由鰓弓的咽腮骨、上腮骨及其周圍的組織特化而來,是一種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空氣中呼吸的輔助呼吸器官。
  • 這是世界上最牛的魚?離開水後能呼吸,不吃不喝能活五年
    伴隨著人類探索的加深,越來越多被人們發現的動物遍布全球,其中不乏非常多有特色的。有這麼一種不一樣的魚,離開水之後能呼吸,還可以不吃不喝活五年。很多人說,這是世界上最頑強最牛的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本期旅行視咖,小咖帶你去看看。
  • 神奇的古老弓魚術,魚離開水2天,照樣鮮活
    對「色香味俱全」有所要求的中國美食家烹飪魚講究一個「鮮」字,如果是剛剛從水中打撈出來的魚,烹飪起來食用口感極佳。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並不可能釣魚後烹飪,大多數只能夠從菜市場買回魚,這樣的魚一般都已經死了幾天,而古人很早就用「弓魚」的技藝解決了鮮魚存活時間短的問題。
  • 怪咖星球丨生存能力超強的魚:離開水也能活,可以三年不吃不喝
    不過喵星今天要介紹一種魚,比仙人掌更好養活,它可以三年不吃不喝,水幹了鑽進泥巴裡還能撐一段時間,可謂是魚中第一堅強了,那它是不是真的很適合不擅長飼養的人群呢?跟恐龍一樣古老的魚類這種三年不吃不喝都不會死的魚,叫做肺魚,英文名稱:Lungfish。肺魚早在三疊紀就大量居住在地球上,那可是恐龍生活的年代。
  • 魚離開水後怎樣才能讓魚長時間不死,老祖宗的辦法不服不行
    釣友們一直發愁魚怎樣保鮮,釣的時候放在漁獲基本上就不會死,但是一旦離開水,一小時內就會死亡。在家附近釣魚還好說,就怕去遠的釣場去釣魚,在夏天魚很容易死掉變質。最近我在網上瀏覽無意中看到這個方法,今天分享給大家。
  • 誰說魚離開水不能活?這個方法可以讓離水之魚存活2小時
    對於養魚、做魚生意、愛釣魚、愛吃魚的這四類農民朋友們來說,如何才能讓魚離開水了之後不死、讓魚保持新鮮、讓魚吃起來口感好,這三點應該算是你們最關心的事情了吧。魚離不開水是我們所一貫認知的,基本上魚離開水後一個小時左右就會死掉變質,但有一種方法,可以使魚離開水之後照樣活下來,且冬天能活4~5天,夏天能活1~2天,而且還能去除魚肉的汙泥味。這個方法就是:「弓魚」,是福建省建甌市處理魚的一種獨特的地方傳統工藝,據說已經有一兩百年的歷史了,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沙漠中最堅強的魚,離開水4年仍能存活,被稱為魚類活化石
    ,這些會給我們的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很多人喜歡走出去國門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去體驗他國的異域風情。大家都知道魚類,尤其是在乾旱的沙漠中能夠生存的動植物都是生命力很頑強的,比如仙人掌等,但是作為一條魚可以在沙漠中生存,想必它的生命頑強程度還是非常頑強的,其實在沙漠中最堅強的魚,離開水不吃不喝沉睡在泥土裡,挖出來生龍活虎,那就是在非洲,那麼接下來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
  • 離開水也能生活的魚:除了鰓是主要呼吸器官,另有副呼吸器官輔助
    魚兒依賴鰓呼吸溶解於水中的氧,因而魚兒離不開水,一旦離開水就會很快死亡通常鰓孔大的種類比鰓孔小的種類死得快。但有少數魚類,它們離開水能生活很長時間,因為這些魚除了鰓作為主要呼吸器官外,另有副呼吸器官輔助呼吸,因而能離開水而不死。
  • 有的魚是可以直接呼吸空氣,它們離開水也能活,而且你應該養過
    「魚是離不開水的。」這是最初人們對於魚類的認知。魚類生活在水裡面,只要是在水裡的,可以在水下呼吸的,擁有鱗片和鰭的,我們統統將其叫做魚。但是,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魚都一定要時時刻刻待在水裡,不能離開水。什麼?還有離得開水的魚?確實有。這些魚能離得開水的主要功勞最終都要歸結於自身的特殊的呼吸系統構造。
  • 神奇的「弓魚術」,能讓魚離水幾天不死,其實原理很簡單,你也能會
    按照正常的生活常識,魚是生活在水裡的,魚一旦離開水將會很快死亡,而陸生動物在陸地上生活,一旦到了水裡就會很快死亡。這是因為魚的呼吸方式同陸生動物有很大的區別,陸生動物是靠肺臟進行呼吸的,空氣經過肺臟後完成氣體交換功能。
  • 全球最「脆弱」的魚,離開水就開始腐爛,被稱為魚類的「活化石」
    就像生命一樣,都有輪迴;我們都知道,狗狗的生命會比我們人類的生命少很多年,通常來說,狗狗的壽命只有十多年,我們人類是只要正常的老到去世,能夠活個一百年多,但也不會超過兩百年。但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長的動物應該就屬於烏龜了,烏龜是可以活很久很久的,所以在古代很多前人會在龜殼上刻字,便是甲骨文的由來。那麼,我們好奇的就是最短的存活率的動物會是什麼呢?
  • 盤點:會被水淹死的魚,缺水也能活4年,這還是魚嗎?
    導讀:眾所周知,水跟魚就像是人跟空氣一樣密不可分。魚要是離開了水就像是人掉海裡一樣,生命已經開始倒數計時,但是每個物種裡似乎都有一些異類。你敢相信,竟真的有魚可以離開水好幾年都不會死亡,甚至還可能被水淹死。
  • 非洲最強「不死魚」,離開水5年不死,人類或可得到「不死秘籍」
    眾所周知,我們都知道魚是生活在水裡的,如果魚離開水太久那麼必死無疑。不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世界上還真有這麼一種魚,就算是離開水長達5年的時間,一直生活在乾旱的土地當中也能保證自己不死。並且這種魚只要讓它再一次恢復水域環境,它只需三秒的時間就能夠重新「復活」,它就是史上最堅強的非洲肺魚。
  • 網友問:魚是人類祖先,為什麼魚類不可以上岸呼吸?
    生命的起源就在海洋,某種意義上來說魚類可以算是現代生物的祖先,但這裡有個誤區,遠古魚類才算是人類的祖先,現代的這些魚類最多和人類是平級的關係,它們也是經過數億年的進化,才發展到今天的樣子。這個問題就跟之前有人在網上發出質疑:「為什麼現代的猴子不在繼續進化成人類?」是一樣的道理。現代的類人猿等都是和人類一起進化到今天,它們的祖先也是猿類,只是和我們親緣關係較近。
  • 10條好玩的冷知識,這種魚離開水4年還可以活
    如果一個新生嬰兒抓住一個水平杆,可以在水平杆保持種狀態並停留相當長的時間。這種手掌抓握方式是從我們祖先流傳下來,但是到3個月後,嬰兒又會逐漸喪失這種能力。2.成年人的身體平均每天產生1.5升鼻涕,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吞了大部分,此外,身體每天還產生一升的唾液,3升胃液,3.5升腸液和一升膽汁。人的身體就是名副其實的粘液生產機器。
  • 在土裡憋四年,仍然不死的一種魚,卻躲不過非洲的鋤頭!
    關於魚大家有什麼樣的認識呢?大家都知道魚的種類有很多種,但是都是在水中的生物。它們對水的依賴我們可以這樣看:魚對水的依賴,就如同人對氧氣的依賴是一樣的!沒有氧氣的人是無法生存的,同樣離開水,魚也是無法生存的。在大部分魚的種類裡,其實它們都是無法離開水太久的。
  • 這種魚離開水,能活四年?堪稱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魚
    我們現在生活越來越好了,很多時候都在網絡上看一定的消息卻也漏了很多我們不知道或者印象不深的事情,這些事情都是以前或者現在發生的,因為這些事情的性質所以很少人會去注意,但是小編來滿足你們的好奇心,這更多是有趣的事情,希望你會喜歡這些話題,都是小編通過資料編寫而成的,今天和大家說說這種魚離開水,能活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