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是寧波鎮海人,2001屆鎮中畢業,本科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研究生階段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精微製造專業。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副主任設計師。
北京時間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準時發射,7時49分,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這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值得驕傲的是,在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中,有位年輕的鎮中人承擔著重要的工作!他就是陳誠!鎮海中學2001屆畢業生,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關鍵研製任務——太陽電池翼負責人。
陳誠多次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的設計與運行。主要負責設計了神舟八號到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以及天宮空間實驗室等多個型號的太陽電池翼——載人飛船的核心產品之一,他本人也曾獲得總裝備部頒發的軍隊科技進步獎。
這項任務究竟有多難?太陽能電池翼是載人飛船的動力系統。對於飛船中的技術設備和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來說,它就是能量之源。
製造載人飛船太陽帆板所需的高性能碳纖維材料,此前一直依靠進口。為了擺脫受制於人的境地,我國於三年前開展了國產化產品的研製工作。
陳誠說,為了順利完成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任務,經過反覆比對、試驗,他們選中了由國內一所高校研製的高模量碳纖維材料,但因為原材料本身沒有上過天,他們做了很多試驗,比如耐原子氧,耐帶電粒子輻照,還有工藝性,用在太陽電池翼各個部位,生產性能怎麼樣。還策劃了組件級的試驗,整翼級的試驗,從力學、熱學方面做了一年多的時間驗證。
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摸著石頭過河,陳誠帶領的團隊走過的路並不平坦。與一般的衛星不同,神舟十一號飛船在變軌、對接、分離過程中,太陽帆板將承受相當程度的載荷。一開始,新材料之間的匹配性和部分結構性能穩定性總達不到要求。經過兩年時間的不懈攻關,最終完美地解開了難題。
陳誠說,神舟十一號的這幅國產「翅膀」,為實現空間站工程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最後做下來的產品甚至有些方面比進口原材料性能有所提升!
陳誠的朋友圈裡只有極少的內容,跑步和工作。正如與他談話時感受到的那樣,思路清晰,談吐溫和,嚴謹而堅定,謙虛而陽光,這是一位年輕有為的科研人才。
陳誠說自己對鎮海中學有很深的感情,「前不久剛回學校參加了畢業15周年的聚會,高中同學間的感情一直特別好。鎮中的校風學風很好,為之後的學習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如果說要對學弟學妹說點什麼,我希望他們能學好玩好,珍惜高中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