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前的宇宙探索進程來看,人類還沒發現有別的生命體存在的跡象,若是以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生存條件來作為標準判斷的話,地球是唯一一個有條件供生命體生存的星球了。從地球本身來看,地球周圍裹有天然形成的臭氧層能夠吸收一部分紫外線淨化空氣,而且還有足夠量的水資源。
而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也是得天獨厚,相對地球來說距離太陽更近的水星和金星兩個星球已經達到了427度與464度,而地球的平均溫度為15度,更遠的火星的溫度只有-63度。只有地球表面的溫度是適宜生命體生存的。
而且地球所在的太陽系第三軌道也是相當安全的,地球能夠安穩地在宇宙中存在最大的功臣莫過於木星,木星是太陽系中名副其實的「巨人星」,所有其他行星加在一起才只有木星質量的40%左右。
因為木星的質量導致木星的引力也非常大,它能夠為地球、火星、水星、金星等行星抵禦巖石、彗星等宇宙飛行物的攻擊,因此木星也被稱為「太陽系清道夫」。木星和火星的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也是因為木星強大的引力才形成的,這些小行星共同形成的引力也能起到穩定地球軌道的作用。1994年7月人類便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木星的保護。
事情起源於1993年3月24日美國加州的天文觀測臺的一次例行觀測,當時天文學家蘇梅克與列維發現有一顆直徑約有1.8千米的巨大彗星進入了太陽系並且仍在飛速前進。上報給國際天文聯合會之後,這顆彗星被命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彗星。
3月27日以後天文學家發現了不對勁,因為SL9彗星受到太陽引力的影響依舊在以極快的速度飛向地球。根據計算機的演算結果,SL9彗星有90%以上的可能性會與地球相撞。
根據科學家的推算若是真的發生了地慧相撞,可不僅僅是恐龍滅絕那樣的物種滅絕,地球都有可能因為巨大的衝擊力被撞裂。事實可不像是電影,人類根本無法像電影中那樣發射核彈去毀滅彗星。
木星這個清道夫再次發揮了它的作用,1994年7月16日SL9彗星在經過木星軌道的時候因為木星產生的洛希極限(在電影《流浪地球》中出現的名詞,指較小行星在大行星互有引力下發生碎裂的最大距離)發生碎裂。
7月18日SL9彗星碎裂之後的碎片與木星相撞,其中碎片G的撞擊能量最大,其與木星南半球撞擊所產生的衝擊力相當於全世界所有核彈同時爆炸所產生的衝擊力總和的750倍,但是對地球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SL9彗星與木星相撞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的彗星撞擊木星事件。撞擊事件發生之後天文學家發現木星上又多出了許多環形山串,撞擊事件之前這些山串的形成一直是一個謎團,此後天文學家才知道這些環形山串相當於「清道夫」木星為地球做貢獻後的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