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訓練如何為運動員賦能?聽專家怎麼說

2021-01-09 新華社

新華社西寧7月23日電 題:高海拔訓練如何為運動員賦能?聽專家怎麼說

新華社記者李琳海

在青海省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多巴高原訓練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高原訓練最新發展和人類低氧適應機制等進行討論。與會專家指出,專業運動員,尤其是耐力性項目運動員在高原訓練能提高其運動能力,為其運動成績「加分」。

高海拔訓練如何為運動員賦能?聽專家怎麼說!

(小標題)什麼樣的海拔高度最有利於提高運動員成績?

專家表示,目前對高原海拔高度的劃分有四種分類,中度海拔為1500-2500米,高海拔為2500-4500米,特高海拔為4500-5500米,極高海拔則為5500米以上。

「目前研究發現,海拔2000-2500米是最適合運動員高原訓練的海拔高度。」青海省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青海省高原訓練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馬福海說。

他表示,高原訓練對于田徑、場地自行車、速度滑雪、以及中長跑、 馬拉松、遊泳等耐力和爆發力項目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而對體操和舉重等技巧和體能項目運動成績無明顯變化。

此次會議的舉辦地——多巴國家高原體育訓練基地海拔2388米,多巴基地也被譽為「培養世界冠軍的搖籃」,中國多位田徑和遊泳項目名將在此訓練過。

「多巴基地就是非常理想的高原訓練場地,今後更多研究成果也將助力運動員提高訓練水平和訓練成績。」馬福海說。

(小標題)高海拔訓練如何提高運動員水平?

青海省體育局局長尕藏才讓介紹,體育科研研究表明,高原訓練在競技體育中能夠激發運動員在高原中的無氧代謝水平,通過低氧刺激複合強化體能,增強血氧含量,改善心、肺、血液功能,從而促進運動能力水平的提升。

專家表示,近年來研究發現,高原健身運動對減重減脂、控制體重、提高免疫力以及保持心血管健康等方面有著積極促進作用。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馮連世說,像遊泳項目訓練,教練員在傳統高原訓練基礎上,探索「高-高」訓練模式,即在海拔1890米的雲南海埂基地進行兩周訓練,再到青海多巴基地2388米的地方訓練兩周。

「機體對高原低氧具有記憶效應,前期高原低氧的經歷有助於之後的高原適應,現在隨著中國高原訓練體系和科研的不斷完善,很多冠軍運動員受益於高原訓練。」馮連世說。

(小標題)高原訓練研究不斷完善

馮連世介紹,中國高原訓練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80年代開始重視,幾十年來,高原訓練實踐和理論水平不斷完善。

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表示,中國有著豐富的高原資源,低氧訓練對促進運動員機體代謝十分有益。此外,低氧與常氧的交替能提高運動員有氧能力,提高運動效能,使其用較少的氧做更大的功。

馬福海介紹,高原訓練促進人體血紅蛋白生成,而在興奮劑檢測中,EPO( 促紅細胞生成素)也有同樣的效果。

「科學永遠不會說謊。研究表明,高海拔訓練使人體血漿濃度增加,對血液有稀釋作用,但血漿不會達到濃、融 、聚、凝的效果。」

馬福海說,未來希望更多科學家致力於高原健康研究,造福全人類健康事業。(完)

相關焦點

  • 用科技為極限訓練賦能
    與此同時,這次珠峰海拔測量過程中的各類科技因素也進入人們視野: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5G技術,還有登山隊採用的天頂儀、重力儀、封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國產設備,為這次我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測量珠峰「身高」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點評】在距離天空最近的山巔挑戰人類極限,不僅需要百折不撓的攀登精神,更要藉助科技的力量,方能創造奇蹟。
  • 如何進行有效的登山前訓練
    主動力竭指訓練者在完成動作的主動部分(舉起負荷)之後,又剛剛能自主完成被動部分(控制負荷的下落),也就是沒有輔助無法完成下一次重複動作。負荷越小,力竭之前能重複的次數越多。登山運動需要登山者提高力量體重比,訓練時主要關注力量的提升,而儘量避免肌肉體積的增大。因此,進行力量訓練時,應將負荷水平調為每組能完成2~4次動作。
  • 聽專家怎麼說
    聽專家怎麼說 2020-05-20 00:38:5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陳海峰聽專家怎麼說  日前,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公布衝頂隊員名單,何時登頂成輿論關注焦點。為人測身高,從腳量到頭頂即可;為世界最高峰測「身高」,如何確定「頭」和「腳」?如果說登頂測量找到了珠峰的「頭」,那世界最高峰的「腳」又在哪裡?記者近日採訪相關專家,解讀珠峰「身高」測量原理。
  • 奧運運動員特殊「煩惱」如何解?
    原標題:奧運運動員特殊「煩惱」如何解?□信息時報記者 呂陶 參加奧運會,運動員們不僅渴望奪得金牌,更希望在鏡頭前展現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然而,運動員們也有很多特殊「煩惱」:毛髮旺盛穿緊身衣露尷尬,女運動員服藥避開月經期參賽……對於這個群體而言,由於在治療上的嚴謹性,他們無法像普通人那樣使用慣常的美容手法。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解讀|運動員為啥要去高原訓練?為的正是...
    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華子春教授用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了解釋,運動員們為啥在大賽前要去高原訓練,正是利用了這一原理。高原的低氧環境能產生更多紅細胞促進人體提高競技能力對人類以及絕大多數動物而言,氧氣是那麼的重要。
  • 如何應對高海拔賽事:荒野醫學協會專家為你梳理了關於高反的一些知識
    2019年八百流沙火星挑戰賽將在青海茫崖市舉行,本屆賽事與以往賽事最大不同之處是賽道整體海拔的升高,因此,如何應對高海拔將成為每位選手備戰本屆賽事必要考慮之一
  • 手曲棒壘球運動員訓練記
    上海高溫天氣已持續多日 在「燒烤模式」中 運動員們是如何訓練的? 夏訓直擊第二期 小體來到 崇明體育訓練基地 上海市手曲棒壘球運動中心 讓大家實地感受 上海體育健兒熱血夏訓 01手球運動員努力訓練備戰全運會
  • 射落裡約奧運會首金:美國運動員訓練都用了哪些 「高科技武器」?
    美國遊泳隊的高效能顧問Russell Mark表示:「將這項技術用於海豚式打腿具有裡程碑意義,它的作用巨大。每一個人在蹬壁轉身後都會進行幾次海豚式打腿。如果能做到7次、8次,甚至9次出色的海豚式打腿,就會獲得較大的優勢。這是運用這項技術的根本原因。」當Adrian在練習中做出堪稱完美的海豚式打腿時,教練便將這一數據轉化成基準,指導其他選手如何複製。
  • 世界級運動員力量和增肌訓練方法
    作者:黃展煜(骨骼肌系統運動科學碩士,美國國家體能協會體能訓練專家) 單一的訓練形式是新手的武器,卻是老手進階的大忌。 這種以最大力量為主導的力量訓練最常見的動作是大重量深蹲/硬拉/臥推/負重引體/負重臂屈伸/臀推等等。 最大力量訓練最顯著的訓練效果是: 1)訓練整體。最大力量訓練的不僅是發力的肌肉、同樣訓練運動單位募集、神經驅動和動作模式的優化。
  • 【院士專家山西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增勢
    【院士專家山西行】為高質量轉型發展賦能增勢 2020-12-04 0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廣東省啟動實驗室體系創新賦能計劃
    南方網訊 23日,廣東省實驗室體系創新賦能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將從方法、管理、政策、經驗四大模塊開展賦能培訓和實操訓練,全面激發我省實驗室體系科研骨幹的創新思維與創新活力。廣東省實驗室體系創新賦能計劃正是落實會議部署的一項具體舉措。廣東省實驗室體系創新賦能計劃有哪些內涵?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計劃以「為創新找路徑、為創新找方法、為創新育人才」為定位,實施方法賦能專題、管理賦能專題、政策賦能專題、經驗賦能專題四大模塊內容。
  • GTC20|探索 AI 如何賦能視頻分析
    以下為部分頂級技術分會詳情,開發者可以通過這些分會進一步了解 NVIDIA 工具,以訓練、構建和部署基於 AI 的視頻分析應用程式。Chintan Shah 將在該分會中介紹如何藉助 NVIDIA Transfer Learning Toolkit 和預先訓練模型加速構建高性能視覺 AI 模型。
  • 為何專業運動員「大強度」訓練後,要進行「高配速」放鬆跑?
    主要是強調了在運動訓練中,「訓練和恢復」同等重要。 注重恢復對馬拉松訓練的意義 全程馬拉松42.195公裡,其訓練特點是訓練周期長、比賽持續時間久。這需要馬拉松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就要承受「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模式。
  • 2020寧夏體育運動訓練管理中心公開招聘優秀運動員考試通知
    如有疑問請加【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微信號 】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5202602573   各位考生:   根據《自治區體育運動訓練管理中心公開招聘優秀運動員公告》要求,現就自治區體育運動訓練管理中心公開招聘優秀運動員考試安排通知如下
  • 運動員恢復疲勞之——冷凍療法
    在訓練與比賽之後,運動員可以通過冷凍療法快速恢復身體嗎?首先想像一下,只穿著條短褲,戰立在零下100攝氏度的巨大液體中,裡面浮動著氣溫極低的冷空氣。這是想像中的冷凍療法,這可以減輕DOMS,即在訓練與比賽後延遲性肌肉酸痛,這一療法由一位日本科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創建的,在現今的運動員群體中,已經被克裡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和茲拉坦·伊布拉西莫維奇使用。然而,國際期刊運動學和體育科學介紹,所謂全身冷凍療法是基於傳聞,由於缺乏大規模研究。
  • 冰刀斷頭、每天聽《義勇軍進行曲》嗑藥…冷門項目運動員悲劇非...
    於是那天晚上,兩位職業體操運動員為大家表演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床戲(詳細的就不方便透露了,河蟹河蟹)……對於人生都投入到溜冰訓練中兩人而言,並沒有其他更好謀生的方式,於是查茲去了兒童溜冰場做吉祥物,在道具服裡喝得伶仃大醉被老闆炒魷魚,吉米則來到溜冰場做後勤,笨頭笨腦的他得罪了不少客人,淪落為搬運工一類的角色。除了祈禱著國際冰聯能解除對他們的封禁外,他們已經徹底迷失了自我。
  • 宇宙上並沒有重力,如何能讓宇宙飛船解決此難題?聽聽專家怎麼說
    宇宙上並沒有重力,如何能讓宇宙飛船解決此難題?聽聽專家怎麼說相信知道一點科普常識的小夥伴們肯定都知道,太空之上是不存在有什麼重力的,太空人在太空中的任何動作都需要在宇宙中隨處翻轉,而且因為沒有了地球的吸引力,太空人們在空間站或者飛船裡面的活動都需用腳勾連在太空飛船上,這樣就能夠保證不會四處亂自動,有時候太空人吃飯的問題一直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咖啡等液體擠出一粒粒水珠以後,都能漂浮在空中,宇宙上並沒有重力
  • 賽靈思Versal ACAP如何為算力「跨界賦能」?
    打開APP 賽靈思Versal ACAP如何為算力「跨界賦能」? Versal ACAP (自適應計算加速平臺)將標量引擎 (Scalar Engine)、自適應引擎 (Adaptable Engine) 和智能引擎 (Intelligent Engine) 與領先的存儲器和交互技術有機結合,致力於為各種應用提供強大的異構加速器。
  • 一天舉槍400次,換4件短袖,射擊、射箭運動員訓練記
    靶位周圍的地上隨處可見空彈殼,牆腳放著被空彈殼填滿的木箱,運動員每天的訓練量著實不小。運動員站在有空調的室內,舉槍對著前方射擊窗口開槍,而窗外卻是驕陽四射。運動員王鑫傑說:「站在靶位上,背後吹過來的是涼風,而正面吹到的是窗外的熱風。特別熱的時候,汗水會不斷從臉上流下來,不過當我舉槍準備射擊後,為保持動作的一致性,哪怕汗滴下來,也不會去擦汗。」
  • 如何通過後天訓練提高反應力
    權威專家為你揭秘反應力與壽命之間的關係,教你幾招讓你的反應比身邊人更快。反應快慢影響壽命研究人員選取了5000多名年齡在20~59歲的成年人,對他們進行了為期15年的追蹤隨訪。數據分析發現,與反應時間處於平均水平的人相比,反應較慢的人早亡概率高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