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刀斷頭、每天聽《義勇軍進行曲》嗑藥…冷門項目運動員悲劇非...

2021-01-09 網易體育

在紀念北京奧運會十周年之際,一篇講述當年51枚奧運金牌得主之後故事的文章於8月初在網際網路走紅。人們發現,很多在表面上風光輝煌的奧運冠軍也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尤其是那些小眾項目的運動員們,在離開運動場後,鏡頭之外的他們也只是跟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有人習慣性地把問題歸咎於中國傳統的競技體育舉國體制,但其實「小眾項目運動員場外生存問題」不僅僅存在於我國,大洋彼岸的美國也面臨著同樣的困擾。今天要講述的兩部電影,或多或少都反映了那些小眾項目的精英運動員們在離開運動場後的生活狀態。



《銅牌巨星》是一部非常有突破性和想像力的的電影,《生活大爆炸》扮演霍華德老婆的梅麗莎-勞奇與在漫威電影中飾演「冬兵」的塞巴斯蒂安-斯坦在影片中上演了一場瘋狂的、極具想像力的床戲:翻跟頭、倒立、託舉、高抬腿,使用了跳馬、自由體操、鞍馬、吊環等多個項目動作,充分展現了體操運動員出色的核心力量、柔韌性和身體協調性,也極大地滿足了普通群眾對體操運動員在臥房的想像。除此之外,女主角在《義勇軍進行曲》歌聲中進行一些不可描述的行為,也讓人大開眼界。



如果說上面提到的奧運冠軍已經處在金字塔尖,那麼《銅牌巨星》的女主角則要更接近普通運動員:17歲那年,出身於小鎮單親家庭的霍普作為美國體操界未來之星參加了羅馬奧運會,結果因為平衡木上的一個失誤導致腳踝骨折,幾乎葬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但在「主角光環「的照耀下,她還是堅持用一條腿完成了高低槓項目,並奇蹟般地收穫一枚銅牌,她展示出來的體育精神得到了全世界的讚揚。



但腳踝的傷勢讓她之前苦練十多年的技藝再無用武之地,這枚銅牌成了她唯一的驕傲和安慰。多年以後,霍普幾乎每天都穿著背面印著USA的運動外套,戴著自己當年獲得的銅牌,反覆地觀看當年的比賽錄像。2004年,她在《義勇軍進行曲》(冠軍為中國隊員)的歌聲中登向人生巔峰,12年後,她又在這首歌的旋律下觸摸到自己的性高潮。霍普父親作為一個美利堅合眾國公民,已經會不自覺地哼唱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了。

從高處跌落的霍普完全迷失了自己,她仍然沒有從「體操明星」的角色中走出來,不願參加工作,跟老爹住還偷他的錢,濫交,吸毒,整日開著豪車聽著搖滾樂戴著墨鏡在小鎮晃蕩。不過在小鎮這個特殊的背景環境下,一枚銅牌足以讓霍普享受「明星」待遇,全鎮從高速公路入口到奶茶店都表明這是「奧運銅牌得主霍普」的家鄉,到處受到追捧使得她得以在各家店蹭吃蹭喝,還有專用的停車位。她不打算作出任何改變,只想繼續在這裡一直享受那枚銅牌給自己帶來的光環。


這個故事的創作靈感跟梅麗莎-勞奇本人在美國新澤西洲小城鎮的生活經歷有關:年輕時她曾參加一檔電視節目,在回鄉時受到了家鄉餐廳的優待,還享受了免費的椒鹽餅乾。而當她的電視節目被停掉後,餐廳馬上取消了她的「特權」。這讓她萌生了「創作一個關於小鎮名人故事「的想法,在勞奇看來,「如果一個人對「名人效應」過於執著,那麼從長遠來看其結果可能是毀滅性的」,這個觀點在電影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前教練的去世打破了霍普的「現世安好」。教練在遺囑中寫道:如果霍普能夠幫助她培養小鎮的體操新星瑪吉到世錦賽結束,就可以繼承自己50萬美元遺產。為了錢,霍普決定參與其中;而為了不讓天賦稟異地瑪吉搶走自己在小鎮的地位,她又耍了各種花招:放縱其吃垃圾食品、不訓練、談戀愛。後者的身材肉眼可見地變形,胖到連高低槓都上不去,直到聯邦體育局要剝奪霍普的執教資格,她才開始認真對其進行訓練。




如果說瑪吉和50萬喚醒了霍普走出了職業的困境,那麼助教則讓她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義。與小鎮其他人不一樣,助教從一開始就看出了霍普表面光環下的脆弱,他一邊默默忍受著霍普的「凌辱」,一邊幫她敞開心扉,與運動場外的自己和解。事業上,瑪吉技術日益精進;愛情上,她和助教也漸漸開花。

然而到比賽的前一天,霍普才發覺原來50萬隻是父親用來「修正自己人生」的騙局——他希望女兒能夠重新擁有正常人的人生,而非混吃等死——但在霍普看來,父親這樣做既是在欺騙自己,同時也親手斷送了她在小鎮的地位:如果瑪吉拿下冠軍,只有銅牌傍身的霍普就不會再是小鎮的驕傲。

得知真相的霍普一瞬間又被原來的生活拽入深淵:她在酒吧買醉時碰到自己的死對頭、同時也是國家隊教練的前男友塔克。後者在當年奧運會奪得體操金牌,全美國卻都在討論霍普的銅牌和奇蹟,他一直認為是這個混吃等死的女人搶走了本該屬於他的榮耀,因此一直懷恨在心,想要報復霍普。於是那天晚上,兩位職業體操運動員為大家表演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床戲(詳細的就不方便透露了,河蟹河蟹)……


在經歷了思想鬥爭後,霍普最終幫助瑪吉拿下了世界冠軍,後者在成名後決定遠走洛杉磯,選擇了金牌得主的前男友塔克作為教練。斷絕了與那座小鎮的聯繫(是不是很熟悉的劇情),而小鎮入口的廣告牌又從「金牌得主瑪吉的家鄉」換回了「霍普之鄉」。

離開小鎮的瑪吉成了鄉親們口中「不要臉的婊子」,但霍普經歷了這些事情後決定從自己的前半生中走出來,以金牌教練的身份重新給當地人民希望。在最後,她雖然沒有培養出一位能在世界賽場上徵戰的體操運動員,但跟過去依賴家鄉不同,霍普是在真正的反哺家鄉,她自己本已走偏的人生也重新回到了正軌。


《冰刀雙人組》在主題上並不像《銅牌巨星》那麼明顯,但也有一個讓人過目難忘的鏡頭:男選手握住女選手腳踝,旋轉好幾圈後將其拋向空中,接著男女選手一起在空中做一個720度轉體動作,男選手先一步落地後再拖住女選手落地。這是個極度危險的動作,如果沒有足夠的騰空高度和滯空時間,那位被拋向空中的女選手在落地後很有可能身首異處,場面十分瘮人。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高能預警)


主人公吉米和查茲是兩個性格完全相反的花樣滑冰運動員,前者是冰上優雅小王子,後者則憑藉著熱情奔放的冰上表演吸引了一眾迷妹。兩人同樣擁有高超的實力,表現平分秋色,最終組委會以「雙冠軍」的形式宣布了本次比賽結果。這一結果卻讓兩人都很惱火,最終在最高領獎臺上大打出手,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最終雙雙收到國際冰聯終身禁賽的處罰。

這是比傷病和退役更加難以接受的現實:昨天還在運動場上享受著鮮花和掌聲,過著富足享樂的生活,如今卻因被砸了飯碗,瞬間跌入底層。對於人生都投入到溜冰訓練中兩人而言,並沒有其他更好謀生的方式,於是查茲去了兒童溜冰場做吉祥物,在道具服裡喝得伶仃大醉被老闆炒魷魚,吉米則來到溜冰場做後勤,笨頭笨腦的他得罪了不少客人,淪落為搬運工一類的角色。除了祈禱著國際冰聯能解除對他們的封禁外,他們已經徹底迷失了自我。


幸運的是,吉米的一個狂熱粉絲幫助他們鑽到了空子:組委會只是禁止他們參加單人競賽。在底層混扎三年後,於是他們聯繫上了吉米的前教練,決定組成世界上第一對「男男」花樣滑冰組合。

爆炸式的話題性、兩人的高超技巧和大膽嘗試,再加上男性天生在力量上的優勢,使得這對奇葩組合在第一次出場就折服了觀眾。然而這對在大賽報名最後一刻才創立的組合的不僅僅面臨著磨合的問題,他們還需要用更加高難度的、前所未有的動作來徵服觀眾,這樣才有機會奪得冠軍。

為了拯救兩人,教練決定讓他們嘗試美麗又殘忍「鋼鐵蓮花」。在此之前,這個「偉大又瘋狂「的動作一直處在教練的想像中,唯一一次實踐是在朝鮮的閱兵儀式上,結果也在意料之中:鋒利的冰刀划過女選手的喉嚨,後者在落地時已身首異處,血液灑在純白的冰面上,讓所有目睹這一切的觀眾脖頸發涼。


在現實世界中,冰刀的刀刃配上運動員的身體慣性、加速度和力量,確實能夠對人的身體造成傷害。在2007年,花樣滑冰選手杜貝就曾被搭檔的冰刀割傷面部並接受了手術治療。


教練之所以敢讓他們倆繼續嘗試這種「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動作,就是因為倆人都是男運動員,在核心力量和彈跳上比常規的男女組合更有優勢,如果能完成必定名垂千古。兩位窮途末路的死敵為了能重回賽場,決定攜手共同完成這一目標:更加高大強壯的查茲「擔任「男選手,而」吉米「則扮演隨時可能置身死地的」女選手「。

在經歷了各種訓練、爭吵、陰謀與背叛等常規戲碼後,兩人歷經艱險終於站上了決賽舞臺,而查茲因為對手暗算腳踝骨折,沒法再完成這個動作,此時兩人角色換位,吉米第一次成了「鋼鐵蓮花「的主導者,兩人在冰面上騰空而起,吉米的冰刀剛好划過查茲脖頸處唏噓的鬍鬚,兩人有驚無險地完成了這場表演,毫無懸念地獲得了冠軍。電影以一個上揚式的基調收場。


與《銅牌巨星》相比,《冰刀雙人組》的整個情節都更加戲劇化,表演也稍顯誇張,很多劇情走向也過於套路化,到最後人物性格也沒有前者呈現出來得那麼豐滿與真實,但除了超現實的表演(體操運動員的動作片和讓人瑟瑟發抖的「鋼鐵蓮花「)外,兩部影片都從側面展示了精英運動員在賽場外的掙扎。

實際上,電影創作從來都是現實生活的反射,不管在哪個國家,小眾項目運動員們都面臨著類似的問題:長期處於封閉狀態,刻苦訓練導致傷病纏身,缺乏正常的受教育經歷,幾乎為零社會實踐經驗,加上本身項目在市場化和社會接受層面上較低,於是很多人在離開賽場後迅速淪為社會底層,諸如「全國舉重冠軍當搓澡工「、」馬拉松冠軍擺地攤「、」體操冠軍街頭賣藝「等新聞多次引發人們熱烈討論。


新聞之所以是能成為新聞,一在於其打破了人們以往的常規想像,二在於其本身的代表性。有研究表明,導致精英運動員淪為社會底層的因素包括性別、家庭背景、地域、文化程度、運動項目、身體健康狀況等等,而來自小眾項目,身體狀況、家庭背景和文化程度都不佳的女運動員,則最容易變為炮灰。

從這一點上來看,《銅牌巨星》的霍普基本完全符合了這些條件:一個出身於美國小鎮單親家庭的女孩子,從小就投身體操這項市場化極低的運動項目,滿嘴髒話反映了她的文化水平,因為傷病在18歲就早早退役,對於她而言,自己前半生的努力只剩下那枚銅牌,而在影片前半段,她將自己後半生也完全寄托在它身上,直到影片最後才真正走出來。


事實上,大部分運動員訓練異常艱苦,他們秉持著「替國爭光「的信念作了很大的犧牲,因此對自身的社會定位和期望值也很高。尤其是因傷退役的選手,他們更加排斥市場競爭,認為國家有義務為他們的下半生買單。

《冰刀雙人組》的兩位主角的墜落很戲劇化(因鬥毆而禁賽),兩人身份看似天差地別其實本質上沒有區別:吉米是被富商收養的孤兒,但從小就被當作「競賽機器「培養,他所謂的」父親「在得知他被禁賽後,直接將其從車上驅逐,拋棄在冰天雪地的大馬路上,因為他已經沒有利用價值;查茲同樣出身貧寒,需要」在下水道裡練習溜冰「,在合作前甚至沒有專門的教練對其進行訓練,完全是靠個人奮鬥走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


電影中的兩人到最後之所以願意嘗試如此高難度的動作,除了對對方的信任之外,他們在舞臺背後的無奈和不甘也起到了極大刺激作用:離開運動場,他們將重新回到一貧如洗的灰暗人生。與霍普在運動場外找到重新找到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不同,《冰刀》的兩位主角始終沒有與場外的自己達成和解。

不管如何,那些能在奧運上奪得一枚獎牌的運動員,已經是從千軍萬馬中殺出重圍的成功者,他們至少已經用體育改變過自己的出身和命運。但在資本湧入各行各業的年代,小眾項目運動員們離開運動場後如何接受這種地位上的落差,不僅需要自己提前做好職業規劃,還需要心理層面的疏通和輔導。


人往往要到一定時候才明白,自己原來不過是普通人。梅奇在接受採訪時談到《銅牌巨星》拍攝的目的,就是想要「探索體育的興與衰」,演員和運動員雖然都屬於「吃青春飯」的一類職業,但前者的低潮可能只是暫時,而後者在遭遇傷病打擊很可能一蹶不振。對於那些曾經處於世界之巔、享受過無數鮮花掌聲的小眾項目精英運動員們而言,他們在離開運動場後,可能需要花更多時間、做更多努力,才能與過去的自己達成和解,開啟一段新的人生。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作者:南陽宇 責任編輯: 周峻濤_NS4573

相關焦點

  • 最早的冰刀長啥樣?從冰刀進化史回顧冰上運動的發展史
    1850年美國人製造了類似今天花樣冰刀型的全金屬冰刀,從此,滑冰運動開始得到飛速的發展,產生了以競速為目的的速度滑冰比賽。 1763年2月4日,英國首次舉行了距離為15英裡的速度滑冰比賽。19世紀初,以競速為內容的滑冰比賽在荷蘭也開始出現。最早是1805年在荷蘭北部弗裡蘭斯省的省會呂伐登。比賽的距離較短,是在一段直道上進行的,參賽的130多人均為女子。
  • 圖解北京冬奧項目——時速爭鋒的「速度滑冰」
    速度滑冰鞋使用的冰刀只有前點與冰鞋固定連接,這種結構可以延長運動員的蹬冰距離,讓運動員踝關節活動幅度加大,運動起來流暢自如。 短道速滑彎道急且多,所以冰刀的刀體短,與冰面接觸面積很小,方便運動員在彎道過彎時滑弧線前進。短道速滑鞋冰刀的刀託較高,能保證運動員在轉彎時即使傾斜角度很大冰鞋也不會接觸冰面。短道速滑冰刀的刀託是由兩點固定在鞋底,能左右移動調整冰刀的位置。
  • 冰刀的原理,你真的懂麼?
    那麼,冰鞋下方為什麼裝有一片薄薄的冰刀呢?其實這樣的設計是有科學依據的,快來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其實,冰刀與冰面的接觸位置是有一層水存在的,正是這層水起到了潤滑作用,使得人們可以在冰面上起舞。而這層水的產生原因卻是物理學界廣泛討論的問題。
  • 《輻射4》義勇軍結局劇情怎麼觸發 義勇軍劇情觸發方法介紹
    ,下面就是輻射4義勇軍玩法與結局觸發條件介紹,不了解的玩家就來看看吧。 輻射4義勇軍玩法與結局觸發條件介紹,關於義勇軍這個結局是由觸發條件的,很多玩家不知道是如何觸發的,下面就是輻射4義勇軍玩法與結局觸發條件介紹,不了解的玩家就來看看吧。 鑑於好多小夥伴不知道怎麼觸發義勇軍結局 我來叨逼叨一下。 說一下自己達成之後的心得。
  • 高海拔訓練如何為運動員賦能?聽專家怎麼說
    新華社西寧7月23日電 題:高海拔訓練如何為運動員賦能?聽專家怎麼說新華社記者李琳海在青海省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多巴高原訓練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高原訓練最新發展和人類低氧適應機制等進行討論。
  • 輻射4:如何無視所有義勇軍任務(無Mod)
    於是這就給了我一個想法:我們就這麼做好了,別讓老冰棍碰到義勇軍,或者別讓老冰棍和義勇軍說上話,尤其是別讓義勇軍從自由博物館裡出來。這可行嗎?於是我開了新檔去實驗,結果發現真的是可行的。只要你一直不進去,義勇軍就會永生永世被困在自由博物館裡出不來,即使外面的掠奪者全都死了。之後,路過康科德,直接去鑽石城,見到派普、市長和尼克·瓦倫汀。後續的主線任務會正常開始。你照樣可以選擇和學院、鐵路、鋼鐵兄弟會一起完成主線,打出相應的結局。當然了,義勇軍結局是不可能的。
  • 因紐特人能用屎做冰刀還能切肉?科學家嘗試:做不到
    實驗中精心製作糞便冰刀為了測試糞便冰刀的真實性,美國肯特州立大學人類學家梅廷·埃倫(Metin Eren)、米歇爾·貝貝拉(Michelle Bebbera)以及研究同事將人類糞便放入實驗室冰箱中,溫度調至零下20攝氏度冰凍成片狀結構,為了製作與國家地理探險家戴維斯描述的糞便冰刀,埃倫博士接受了一種獨特的「北極飲食」。
  • 非運動員集體「被放假」?寧國開發區小學運動會惹爭議
    有家長撥打本報熱線電話962000 反映,10 月30 日至11 月1 日學校舉辦運動會,卻通知沒有比賽項目的學生放假在家,也不允許到場觀看。「這麼多學生在學校裡面,安全隱患特別大,體育場容納不下。」該校一名負責人表示,因場地有限和安全因素,不建議非運動員學生來校觀看,今後將想辦法解決。
  • 《東宮》,如何看待曲小楓的悲劇?
    看過《東宮》的觀眾朋友們,對於曲小楓的一生應該是記憶猶新,她生活在爺爺,爸爸,媽媽共同的寵愛之下,又有老師顧劍對他的疼愛,亦師亦友。真正意義上說是使得得她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在她的印象中,天底下都是好人,沒有壞人,當李承鄞在顧劍的幫助下遇見她,就註定她的悲劇命運。
  • 莫扎特的音樂能治病,每天聽莫扎特音樂,能減少癲癇發病頻率
    本文來源:梅斯醫學在治療耐藥性神經系統疾病的輔助性非藥物方法中,人們對無創形式的神經刺激越來越感興趣,如音樂療法。莫扎特效應是在1993年首次確立的,最初是指聽莫扎特的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K448時大腦功能的增強。從那時起,許多音樂形式已經被證明對神經系統疾病有好處,包括帕金森病、痴呆症、睡眠障礙以及和注意力缺陷和多動症等。
  • 5個聽起來很冷門,但工資卻很高的專業,家長最好支持考生填報
    所以,考生在選報志願時一定不要盲目跟風,去報那些聽起來很熱門但自己卻不感興趣的專業。如今社會發展變化那麼快,幾年過後,當初熱門的專業或許已經變得飽和,反而不利於就業。所以,考生不能將眼光僅局限於「熱門專業」,也要考慮一下「冷門專業」。其實,很多專業雖然聽起來很冷門,但其實就業前景是非常好的,工資待遇也讓人羨慕。
  • 全運會最冷門的奧運項目壘球 全國只有200多人練
    開往賽場的媒體班車上只有一位乘客,賽後混合採訪區只有一位記者蹲守,觀眾席上只有寥寥十幾位觀眾,賽場邊安保人員聚在一起討論最多的是比賽規則如何……這是天津全運會賽場上「冷門」項目壘球的真實寫照。壘球由棒球發展而來,誕生在美國。
  • 科學網—非運動員也會得創傷性腦損傷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當時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市梅奧診所工作的神經病理學家Kevin Bieniek和同事,對2005年至2016年間捐贈給診所組織登記處的近3000個大腦進行了分類。然後,通過瀏覽訃告和舊年鑑,科學家將研究對象縮小到300名從事身體接觸運動的運動員和450名非運動員。
  • 十大好聽又好學的鋼琴曲,聽起來心情很愉悅
    相信沒有人能夠在第一次彈鋼琴就可以彈出美妙的曲子,也沒有一首好聽的鋼琴曲是我們在幾秒鐘之內就能學會的。但是有一些比較容易學會的鋼琴曲,如果熟練掌握了,別人甚至都有可能認為你是一個專業的鋼琴家。但請記住,如果你想學習某一首曲子,不管它多麼簡單,你都需要對它進行深入地研究,並且孜孜不倦地努力練習。在小編看來,下面這十首著名的曲子,聽起來很棒,而且對新手來說比較容易掌握。還等什麼,一起看一下然後努力學習吧!1.C-Sharp Minor的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 - 貝多芬。毫無疑問這屬於頭號位置。
  • 一群海豚玩耍一隻河豚,專家說是在「嗑藥」,真是這樣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不知道大家還記不得前幾年有一個視頻很火:一隻海豚把一隻河豚咬兩口,然後甩給另一隻海豚的嬉戲視頻?看起來畫面好萌,專家說,這其實是海豚們「嗑藥」的現場。河豚和海豚只有一字之差,他們有沒有什麼關係?
  • 非運動員也會得創傷性腦損傷—新聞—科學網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當時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羅徹斯特市梅奧診所工作的神經病理學家Kevin Bieniek和同事,對2005年至2016年間捐贈給診所組織登記處的近3000個大腦進行了分類。然後,通過瀏覽訃告和舊年鑑,科學家將研究對象縮小到300名從事身體接觸運動的運動員和450名非運動員。
  • 大陸馬:四川省馬術隊與省棒壘曲運動中心運動員開展團建活動
    青馬網訊 5月21日,四川省棒壘曲中心運動隊前往青白江天驍馬術俱樂部與四川省馬術隊開展以「致青春、築夢想;追求卓越、共創輝煌」為主題的團建活動。不斷加強中心隊伍團隊建設,增進優秀運動隊之間的友誼,錘鍊川體人的精神和協作意識。本次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 長跑大國肯亞的背面:獎金、興奮劑、禁賽和運動員被摧毀的身體
    在長跑之國肯亞,一個家庭會傾盡所有的財力,去供養一個長跑運動員。長跑運動員在走上賽場之前,每天只有跑步這一件事,他們是沒有收入的人群。  但這是肯亞家庭最「值得」的投資,一個世界冠軍可以讓一個家庭徹底擺脫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