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為極限訓練賦能

2021-01-12 法制網


■潘 振  趙旭東

【新聞】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測量,中國人又一次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峰頂,引來世人矚目。與此同時,這次珠峰海拔測量過程中的各類科技因素也進入人們視野: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和5G技術,還有登山隊採用的天頂儀、重力儀、封頂覘標、用於三角交會測量的超長距離測距儀等國產設備,為這次我國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測量珠峰「身高」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點評】

在距離天空最近的山巔挑戰人類極限,不僅需要百折不撓的攀登精神,更要藉助科技的力量,方能創造奇蹟。這次成功登峰測極,是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中國精神和我國自主創新技術應用的共同成果。這也啟示我們,開展實戰化訓練,也要用好科技這把利刃,用科技為極限訓練賦能。

戰場較量你死我活,只有平時就把技能練到極致、武器用到極致,上了戰場才能「快敵一秒」「先敵一招」。然而,實踐證明,訓練質量效益要有大的提升、戰鬥力達到質的飛躍,光有勇氣、膽量和時間投入還是不夠的。當下,科技正成為現代戰爭的核心戰鬥力,科技含量已成為衡量軍隊建設質量的關鍵指標。如果在訓練中忽視科技因素的應用,就難以為戰鬥力的生成和提高注入動力,也就難以贏得制勝未來的重要砝碼。

利用體能訓練智慧管理系統對官兵訓練數據進行採集分析,利用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手段提升訓練效能;引進能夠模擬跳傘的虛擬實境訓練系統,配合軟體模擬,有效提升空降訓練效率;利用虛擬實境、雷射等技術營造出聲響、光亮、地形等實戰背景,提升官兵戰場適應能力的「閾值」……一些單位注重在訓練中提升科學技術的貢獻力,優化人與技術的融合,取得了很好的訓練效果。無數實踐也證明,一味埋頭苦練,忽視運用科學指導訓練,缺少科技賦能,該用的裝備沒用起來,該學的技能沒學到位,守著固定套路,年年上「一年級」,就很難打破訓練瓶頸、提升訓練層次。

科技是核心戰鬥力。唯有搞好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在加大科技練兵力度、激發學用高科技熱情、提高駕馭新裝備能力中,讓科技真正為極限訓練賦能,才能在未來戰場上佔據主動,奪取戰爭的勝利。廣大官兵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應加快知識更新,提高科技素養,清醒認識科技與人在戰鬥力建設中的相互關係,提升和挖掘技術的應用價值,這樣才能在更高起點和層次上提高備戰打仗能力。


相關焦點

  • 高海拔訓練如何為運動員賦能?聽專家怎麼說
    新華社西寧7月23日電 題:高海拔訓練如何為運動員賦能?聽專家怎麼說新華社記者李琳海在青海省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多巴高原訓練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圍繞高原訓練最新發展和人類低氧適應機制等進行討論。
  • 變革者鯨算科技的賦能「遊戲」
    支正春在成立鯨算科技之時,就開始利用新型科技為B端賦能,為各行各業提供智能化、專業化的科技服務。獨闢蹊徑,鯨算科技的To B地圖鯨算集團的科技服務,區別於騰訊的「產業網際網路」、阿里的「數字經濟體」、京東數科的「產業數位化」等巨頭。鯨算科技獨闢蹊徑、專注於為金融機構搭建基礎設施,優化客戶體驗,提升金融易得性。
  • 提高效率降低人工,深蘭科技用人工智慧機器視覺賦能工業監測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3/411229.htm近期,由人工智慧獨角獸深蘭科技研發的工業質檢智能設備已經落地在汽車製造廠商、晶片製造廠商、鐘錶製造廠商、醫療器械製造廠商、布匹製造廠商等3C電子製造廠商的近15個領域,為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貢獻力量。
  • MitoQ賦能張家口斯巴達勇士賽 貢納為勇士提出建議
    MitoQ是紐西蘭知名的科技生物有限公司,所生產的MitoQ系列產品享譽全球。作為抗衰老領域的知名品牌,MitoQ專利抗氧化成分MitoQ分子獲得39項國際專利,能從根源修復受損細胞、從而賦能全身,改善人體綜合健康。斯巴達勇士賽起源於美國,是以耐力、毅力和毅力著稱的賽事,已於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授權舉辦。
  • 科技賦能,公益助殘 讓殘疾人圓「行走」夢
    滿足殘疾人康復治療需求,輔助器具能最大程度地幫助殘疾人補償以及改善肢體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並積極參與社會活動。6月23日,圍繞「科技賦能,讓夢想『走』進現實」主題,2020年傅利葉智能首場品牌開放日活動在上海總部召開,通過分享康復機器人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和應用,與用戶群體近距離深入交流,與各界人士面對面探討科技如何促進康復輔具發展,致力於改變殘障人士的生活。
  • 廣東省啟動實驗室體系創新賦能計劃
    南方網訊 23日,廣東省實驗室體系創新賦能計劃正式啟動,該計劃將從方法、管理、政策、經驗四大模塊開展賦能培訓和實操訓練,全面激發我省實驗室體系科研骨幹的創新思維與創新活力。廣東省實驗室體系創新賦能計劃正是落實會議部署的一項具體舉措。廣東省實驗室體系創新賦能計劃有哪些內涵?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計劃以「為創新找路徑、為創新找方法、為創新育人才」為定位,實施方法賦能專題、管理賦能專題、政策賦能專題、經驗賦能專題四大模塊內容。
  • 有了科技「神助攻」,極限運動也能變大眾運動
    【獵雲網北京】10月16日報導(文/張鵬會)「在技術成熟的條件下,極限體育有可能變成競技體育。」在10月16日,以健康中國 – 科技體育產業論壇上,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汪家道教授指出。汪家道表示,科技對競技體育、極限體育和大眾體育將產生極大的助推作用。
  • 我們的2020 | 科技賦能 夷陵工業提檔升級
    我們的2020 | 科技賦能 夷陵工業提檔升級 2021-01-15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訓練方法幫助鋼琴家「超越極限」
    圖片來自pixabay.com鋼琴家、運動員和外科醫生等職業需要通過大量訓練這種方法將幫助專業的鋼琴演奏者「超越極限」。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中。這種被稱作「主動觸覺訓練」(AHT)的訓練方法可以增強演奏練習時的觸覺力感。研究人員在64名專業鋼琴演奏者和25名沒有接受過專業音樂訓練的普通人中進行了三次實驗。實驗結果表明,用AHT增強指尖的體感功能,可以幫助專業鋼琴演奏者提高彈奏中按鍵的準確性,突破過度訓練技能的「天花板效應」。
  • 格格讀書營:用讀書為成長賦能
    找到使命之後,工作因為佔用自己的熱愛而變得不能忍受,因此她決定離職,毅然投入到「用讀書為成長賦能」的使命中。在這份使命的召喚之下,她努力成長,不斷打破自己的邊界,飛速迭代自己的產品:從《21天讀書營》到《60天讀書營》,還開發了《7天讀書營》,學習體系也從「六力飛輪」升級到了「生命之花」,不斷趨於完善。
  • 科技賦能 未來已來
    如今,基於神龍架構的阿里雲已經廣泛為全社會提供技術服務。  3  360全息星圖網絡空間測繪系統  ——三六零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該系統能繪製一幅清晰明確、實時動態的網絡空間立體地圖,實現對網絡空間風險的主動探測、提前預警。
  • 西井科技COO章嶸:人工智慧,賦能港口變革
    本次論壇由北京億歐網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歐)主辦,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組委會辦公室指導,上海市人工智慧學會協辦。論壇以「智聯萬物,慧城新篇」為主題,以「現代化、國際化、科技化、智能化」為特色,突出數據聯動、智慧生活、萬物互聯、政企合作的四大議題,致力於為行業人士提供交流合作的平臺、啟發新的發展思路,促進技術在具體場景的進一步落地。
  • 創新賦能,2020京津冀石墨烯大會即將開幕!
    創新賦能,2020京津冀石墨烯大會即將開幕!,浙江省石墨烯製造業創新中心、廣東省石墨烯創新中心、江蘇省石墨烯創新中心、深圳市前海科創石墨烯新技術研究院、北京燕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聯合承辦,北京化工學會、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北京石墨烯技術研究院、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等單位協辦。
  • 新華微評:讓科技賦能「光碟行動」
    依靠科技手段精打細算、科學安排,是厲行節約的好辦法,也是企業優化運營的好點子。新思路有新天地,大數據有大作為。讓科技力量賦能「光碟行動」,避免「舌尖上的浪費」就有了更多新動能。
  • 眼控科技智能集中預報指導系統,賦能航空氣象報文高效發布
    氣象人才的培養周期長,成本高,以一個成熟預報員的培養為例,完成從本科到研究生的學習需要7年時間,從上崗到能基本勝任工作一般需要1年時間,能夠獨當一面至少還需要三年時間。在航空氣象數據體量急劇擴張的情況下,原來基於人工和專家經驗的航空氣象預報和監測體系顯然無法適應新情況,海量數據無法用人工進行處理,也對輸出準確、質量過硬的氣象預報和監測報告構成了極大挑戰。
  • 元橡科技雙目立體視覺 全視全知全行業賦能
    元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元橡科技」)作為本屆論壇上唯一一家雙目立體視覺的企業應邀參會,元橡科技副總裁陳超先生在大會上帶來了《雙目視覺——全視全知的別樣體驗》的主題演講,並作為嘉賓參與了關於5G的圓桌探討。元橡科技專注雙目立體視覺,為全行業賦能,展現全視全知的全新體驗,備受追捧,成為論壇上閃耀的新星。
  • 科技賦能農業,綠色高質高效
    借入圍長三角一體化「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範創建名單春風,全國三大優質糯稻主產區之一的鳳臺以基地建設為基礎,以科技賦能現代農業,推廣綠色種植方式和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開展種植全程託管、訂單收購、分級加工,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做強鳳臺糯米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度實施。今年全縣30萬畝糯稻再獲豐收,總產量超20萬噸。
  • 「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召開
    北京11月29日電(記者倪元錦)《財經》年會2021-清華經管EMBA「未來科技·賦能產業升級」主題論壇27日在北京舉辦,聚焦數位化轉型與全球經濟走勢,以及數字經濟產業變革。
  • 現代科技與軍事訓練
    作者:趙林(朱日和聯合訓練基地參謀)孫焰(75752部隊旅長)陳燦健(陸軍指揮學院碩士研究生)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領域的廣泛運用,為軍事訓練提供更加豐富的訓練內容、更加多樣的訓練對象和更加廣闊的訓練領域的同時,也為軍事訓練提供了更加豐富且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手段。
  • 浙交礦業以科技賦能開啟礦業「東海時代」
    浙交礦業以科技賦能開啟礦業「東海時代」 2020-12-02 1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