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魚吃鳥、海象墜崖之後,BBC這次又拍到了北極熊捕鯨!

2020-11-26 騰訊網

自然紀錄片,記錄自然萬象。也許你一時無法去往這些夢想之地,但自然紀錄片會在你心裡種上一顆種子,總有一天你會親眼見到這些發生在世界另一頭的神奇故事。

大家好,我是野去自然旅行的趙津海,讓我們一起走進紀錄片的世界,見證那些屬於自然的奇蹟。

走進紀錄片

我們為什麼喜歡BBC自然紀錄片?不僅是因為這些紀錄片製作精良,鏡頭優美,還因為它記錄了很多你想像不到的動物行為。

比如《藍色星球Ⅱ》中越出水面吃鳥的浪人鰺。

比如《我們的星球》(網飛出品,BBC原班人馬製作)中墜崖的海象。

最新一集《七個世界,一個星球》——北美洲中,在這片氣候變化最頻繁的大陸上,BBC攝製組又記錄到了哪些令人稱奇的動物行為呢?

加拿大的育空地區已經深入北極圈,這裡的動物非常稀少。一隻加拿大猞猁正在捕獵,它是生活在最北部的貓科動物。

它發現了一隻雪兔,但是失去了出其不意的優勢,是很難抓到獵物的。加拿大猞猁並不瀕危,但是因為行蹤隱秘,大部分加拿大人一輩子都很少目睹這種神秘的貓科動物。

密西西比河流域,一條魚正在修築自己的「金字塔」。

它需要搬運上千塊石頭才能築好一座足以吸引雌性的圖騰,同時還要防止不勞而獲的鄰居時常的騷擾。

為了迎合雌魚的審美,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等繁殖期一過,這座「金字塔」就被廢棄,任憑水流將它瓦解,直到下一個繁殖期,這些魚會再重新搭一座。

在北美的森林中,一隻雄性螢火蟲發出了亮光,這是它的求偶信號。隨之,無數的亮光回應著它。

即使自投羅網,被蛛絲包裹,這些螢火蟲也至死不渝,持續地發出亮光。因為有無數的同伴跟它們一樣,這是一場美麗而又短暫的狂歡。

美洲獾在北美大草原上出沒,它的出現引起了穴小鴞的警覺,它絕不允許有人靠近它們的巢穴。

草原犬鼠父母發出了報警聲,但仍有大意的小朋友因為玩耍而忽視了接近的危險,美洲獾得逞了。

美國中部的大平原每到春季就會有來自北極的寒流和墨西哥灣暖流交匯,形成了世界聞名的天象奇觀

這裡是美國的「龍捲風走廊」。龍捲風時速可達480公裡/小時,破壞力極強,觀賞性也極強。

狂暴的颶風越不過高聳的落基山脈,美國西部是一片乾旱地帶,走鵑出沒,諸神迴避。

走鵑的問題不是有沒有東西吃,而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食物。有些跑得太快,希拉毒蜥又不中吃,最後只能抓一隻蜈蚣充飢。

北部的寒流甚至可以影響到南部的大沼澤國家公園。蕭瑟的寒風使這裡一片秋色,一隻美洲短吻鱷蟄伏在結冰的水裡,此時它的心跳可以降低到每分鐘僅一次,這是它們度過寒冬的獨特方式。

海牛也來到大沼澤地區,由於它們缺少脂肪,無法生活在16℃以下的水中,這裡的地下水溫暖了它們,使它們安全度過冬季。

但可惜的是,附近的人類活動經常傷害到它們,這些傷痕是船隻螺旋槳劃傷的,有些可能致命。

加拿大哈德遜灣的夏季,附近的北極熊聚集在海灣裡,它們翹首盼望,似乎是在等待著什麼。

原來是白鯨!它們會在夏季來到海灣內,躲避遠海的虎鯨等捕食者。一隻年輕的北極熊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似乎是在和它們一起玩耍。

有經驗的北極熊一直在等待時機,它成功了。白鯨遊速不快,給了北極熊可乘之機。

因為全球變暖,加拿大北部的夏季越來越長,這裡的北極熊不得已開發出了捕鯨的技巧。雖然這種行為令人稱奇,但其原因仍然令人唏噓。

趙老師說:

廣袤的北美大陸,炫目的自然風光,多彩的自然天象,奇特的動物行為。要知道,這些自然奇景已經是人類大肆破壞之後留存下來的,曾經大自然留給我們的更多。就像大衛愛登堡爵士所說,「大自然有她的恢復能力,就看人類怎麼做了」。

走進紀錄片

以上是阿騰博士的聲優——趙老師的欄目《走進紀錄片》,每周推薦精彩的自然和野生動物紀錄片,讓大家有更多機會了解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如果你對這個欄目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或者有特別想了解的自然紀錄片,也歡迎大家給我們留言,我們會儘量滿足大家的需求,那麼我們下期再見啦!

相關焦點

  • 美國北極熊繼海豹海象之後患怪病 皮膚潰爛脫毛
    據新華社電 美國地質勘探局6日說,繼海豹和海象之後,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海域生活的北極熊罹患怪病。  地質勘探局所屬阿拉斯加科學中心生物部門主管託尼·德甘奇說,生物專家在北極沿海調查33頭北極熊,發現9頭患病,症狀為脫毛和皮膚潰爛。
  • 一頭海象躺在海邊,北極熊想趁機撿便宜,結果怎麼樣了?
    大自然中一直信奉的達爾文定律,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應這個自然的就會被淘汰,在生物網中也有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關係,而當被捕食者被捕食者捉到的話,就會成為捕食者的盤中餐,還有一些生物卻是以死亡的生物為食的,就像禿鷲,他基本上只吃死掉的生物,那些普通的捕食者,他們飢餓的時候也會選擇吃死掉的生物屍體
  • 北極熊冒險試探「死海象」,不想海象突然「活過來」…
    小編來跟你們聊聊北極熊的日常夥食。大家一定都知道,在北極海豹是北極熊的主食,最常見的劇本1:北極熊守在海豹的呼吸洞旁邊,等到海豹從水下探出頭呼吸時,北極熊就已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一舉拿下這隻懵逼的小海豹……劇本2:一隻憨態可掬的海豹正臥在呼吸洞旁的冰面上休息,它沒有注意到一隻北極熊正躲在一旁的冰塊後悄悄觀察著它。
  • 海象自殺式跳崖、北極熊開始吃幼崽……這些照片讓人背脊發涼
    以下這張圖可不是一大片陸地而是堆積了密密麻麻超過了10w頭的海象如此惡劣的環境僅因為他們別無選擇失去冰面的海象,需要遊行200公裡整整一星期來到這片離捕食最近的地方這個小島,成了它們唯一的棲息地由於數量太多,海象自身體積較重群居在這還有被壓死的風險踩踏事件隨時可能發生
  • 重達數噸的海象接連跳崖自殺,生物學家:人類的行為逼迫他們
    人類的行為影響了很多動物,這是無法迴避的現實:鯨魚胃裡的塑料、海龜殼上的繩子,以及落入油汙中的海鳥……現在,被人類打擾的動物又添加了一個——海象。野生動物學家觀察到一個特別令人不安的場景:俄羅斯海象一個接一個地從懸崖邊跌落。
  • 海象突然「復活」 嚇壞要吃它的北極熊
    飢腸轆轆的北極熊媽媽帶著寶寶外出覓食,本想對一頭看上去奄奄一息的海象「下手」,不料事與願違。  原來,這頭海象只是在睡覺。被吵醒後的海象可把北極熊媽媽嚇得不輕。無奈之下,北極熊媽媽只能帶上寶寶,逃離現場。
  • 冰雪王國中的巨獸之戰——北極熊對海象的捕食分析
    北極熊對海象的捕食記錄「海象比北極熊厲害」的說法由來已久,18世紀初期,住在格陵蘭島西南部的挪威牧師埃赫德就描述到:北極熊在與海象的戰爭當中總是失敗,甚至會被海象的長牙刺死。還有人描述過海象群將北極熊拖進水裡吃掉的事件。
  • 北極熊獵殺兩噸重海象,時機成熟就直接撲上去,誰才是贏家呢?
    北極熊獵殺兩噸重海象,時機成熟就直接撲上去,誰才是贏家呢?在北極,不僅有北極熊,海象也是生活在北極的,它們與大象有著相同的特點,那就是皮糙肉厚,這樣能夠使它們保持身體的體溫。一對長長的象牙是它們保護自己的武器,成年的海象體重可以達到兩噸重,當北極熊捕捉海象的時候,會不會成功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一隻飢餓的北極熊已經尋找了很久的食物。在它眼前出現了一群海象,在飢餓感的促使下,北極熊不得不捕食海象,而幼小的海象已經被圍在了種群的中間,北極熊想要捕食弱小的海象很顯然是不現實的,它只能對周圍成年的海象進行捕食。
  • 全球變暖後,北極熊打算捕食海象,可看到這麼多肉卻吃不到!
    ,由於氣溫的升高越來越多的冰川開始融化,甚至連北極熊尋找食物都成了很大的一個問題。過去北極熊習慣在冰上捕食獵物,海象就是他們非常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但是現在北極很多浮冰開始融化,北極熊生活的地方遭到了破壞,甚至連吃飯都成了一個大問題,所以很多以前體型粗壯的北極熊現在都餓得只剩皮包骨頭了。
  • 海象體重重達一噸多,看看它們是如何對抗北極熊的
    這裡是快樂的大拇指,今天帶大家看北極熊如何捕食海象的。海象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豹科動物,他們體重重達一噸多,而象牙則有一米多長。這個時候隨著冬季的來臨,北極熊必須儘快的恢復體力,來迎接大凍結的到來。這個時候海象就成為北極熊最佳的獵殺目標。
  • 北極熊捕殺3噸重海象,飢餓使它喪失理智,看了讓人心疼!
    北極熊捕殺3噸重海象,飢餓使它喪失理智,看了讓人心疼!人類對大自然的肆意掠奪導致全球變暖,很多動物都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就比如說北極熊這種動物,可以供它們生存的地方少之又少,而且所有動物的數量都在大量減少,北極熊更是難以找到獵物。
  • 斷奶之後,小海象仍然和成年雌海象待在一起,並結伴在海裡覓食
    斷奶之後,小海象仍然和成年雌海象待在一起,並結伴在海裡巡遊覓食。再過2~4年之後,雄性小海象就會離開,在冬季裡組建它們自己的小群體,或是在夏季加入其他雄海象的較大群體。所有的海象種群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季節性雌雄隔離現象,但是雌雄隔離最顯著的莫過於棲息在白令海至楚科奇海海域的海象。
  • 《藍色星球》之後 網飛和BBC又炸出一部9.8分的紀錄片
    《我們的星球》給小編最大感觸的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企鵝媽媽們翻山越嶺在裸礁上生下小企鵝之後出海捕食,捕食的路上要冒著生命危險組隊躲過獵手的追殺,還要穿過海象的棲息地,而海象經常因為女人大打出手,打架的過程中隨時也會被4噸重的海象給踩死或是壓死,就算安全回到了大本營,還要面對可能小企鵝遠在一兩公裡外,畢竟這裡生活著五十萬隻企鵝寶寶
  • 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異常海象群聚現象?-虎嗅網
    在18至19世紀,捕鯨人和捕海豹人同樣也獵殺海象,以獲取它們的脂肪、肉、骨頭等所有可利用的部位。在所有的鰭腳類動物中,海象是生育率最低的。雌性海象每次懷胎15個月左右,甚至比許多大型鯨類的孕期還要長。在幼崽斷奶之前,雌性海象都不會再次排卵,因此它們一般每兩年才能產一胎。
  • 250頭海象走向80米陡峭懸崖,集體自殺,這是什麼原因?
    2019年12月份曾看見一下自然新聞,在俄羅斯北部的一段淺海灘上,聚集著世界上最大的一處海象群體,足足有10萬頭海象再次狩獵和休憩。不要以為是因為這片海岸風景優美,空氣新鮮才讓海象駐紮此處,享受自然的美好,而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原來的家鄉冰山融化,海象沒有生存的地方,別無選擇才暫時居住在此處。由於海灘的面積局限,10萬頭海象聚集在一起十分的擁擠,或出現「疊羅漢」的狀態。
  • 海象跳崖,北極熊獵殺幼崽,老虎滅絕,地球警示錄其實早已開始
    地球變暖,海冰消融,十萬頭海象被逼擱淺在海岸,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因為爭奪生存空間,無數海象被踩踏而死。而為了不被後續到來的海象「壓死」,海象不得不往更高處爬去,甚至攀上了高達80米的懸崖。>>>>「殘忍殺親」的北極熊在格陵蘭島,每20分鐘,就有7500萬噸冰破裂脫離。而這裡夏天的北極,甚至幾乎沒有海冰。
  • 南極洲發生「慘案」,250頭海象集體跳崖,到底是什麼原因?
    在旅遊前,你選擇旅遊的地點,選擇標準大多是名勝古蹟或知名景點,因為那些是大自然美的代表,可以欣賞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態。可你是否知道,世間萬物有正必有反,有美必有醜,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看不見或是有意逃避不好的事情而已。假如你喜歡看科普類節目《動物世界》的話,你一定能夠了解到更多。
  • 北極熊餓到吃垃圾,北極熊滅絕對人類造成的影響
    影響很大呢,首先我們將沒有北極熊這樣一個可愛的動物觀賞了,其次,北極熊消失將會引起整個生態系統的大變動,最後,北極熊滅絕,將會威脅到人類自身的安全。生物圈中每一個生物都是至關重要的存在,尤其是像北極熊這種動物,它們一旦滅絕,對於人類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 海象有什麼天敵?
    ,身體龐大,皮厚而多皺,有稀疏的剛毛,眼小,視力欠佳,長著兩枚長長的牙,與陸地上肥頭大耳、長長的鼻子、四肢粗壯的大象不同的是四肢因適應水中生活已退化成鰭狀,不能像大象那樣步行於陸上,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海象有什麼天敵吧!
  • 闖進KS的北極熊,寫在《拯救北極熊》眾籌成功之後
    事實上,那兩天的展會下來,出版方成都盒中閃電的工作人員們幾乎沒人還能正常說話,因為兩天來等候體驗《拯救北極熊》的玩家隊伍從未中斷,一直到展會結束的最後一刻為止,盒中閃電團隊都在講解、講解、再講解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