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耦合諧振式電動車無線充電系統中MOS管解決方案

2021-01-10 電子工程網
磁耦合諧振式電動車無線充電系統中MOS管解決方案

2021年01月09日 10:42

無線充電在新能源汽車領域

      無線充電在手機領域的應用的普及早已不是什麼新聞。近日,蘋果公司最新申請的專利透露,在未來,蘋果筆記本有望為iPhone等蘋果行動裝置無線充電,說明無線充電已經開始為消費者所接受,消費電子巨頭開始逐漸培養用戶習慣,應用前景廣闊。如今,即使在汽車上也會帶上手機無線充電的配套設施,

而無線充電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應用普及就遠不如手機,主要因為市場缺乏統一標準。      2020年5月,國家發布的關於「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一系列國家統一標準規定,預示著無線充電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將會有質的飛躍。

      無線充電與傳統充電樁相比,優點甚多:

1.佔地面積小,單位可充電車輛多。2.極大提升用戶體驗,操作便捷。3.安全性能提升,雨水環境和金屬端子損壞對充電的限制程度大大降低。4.解決電動汽車續航焦慮等

。但此技術也有許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耦合線圈的優化、充電過程位置偏移而導致的充電不穩定等問題。

      2018年,Pan Kai Wen提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種基於原邊電壓電流相位式鎖相環方案,設計了耦合線圈優化的充電系統,經試驗結果證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硬體電路設計思路及主要參數

【硬體系統結構圖】

      此系統由綜合控制模塊、供電電源模塊、功率驅動模塊、電壓電流調理採集模塊、能量耦合機構與諧振補償模塊、負載側整流穩壓模塊組成。

[*]變流電源電路採用全橋逆變電路

[*]主控晶片:TMS320F28335

[*]MOS管驅動晶片:IR2110晶片

[*]MOS管:Vds≥100V,Id≥23A

[*]光耦型號:PC923L,響應速度快

[*]高頻運算放大器:AD797

[*]高頻電流互感器:CHB-25MP閉環霍爾電流傳感器

[*]優化耦合線圈:圓盤形線圈,φ =0.1X300股利茲線,截面直徑2.3mm,耐流11.78A,N=10匝,davg=15cm,採用平板型鐵氧體磁芯。

[*]補償電容C1=C2=0.24μF

[*]副邊迴路負載電阻:R=4Ω

【驅動電路原理圖】

      驅動電路的功率開關器件選擇了場效應電晶體,並選擇IR2110晶片驅動MOS管。MOS管選型時需要考慮開關管的耐流耐壓值、導通電阻大小以及導通關斷延遲時間。為了使損耗最低,需選擇導通電阻小、導通關斷延遲時間短的MOS管。      系統選用的是

NMOS管IRF540N,Vds=100V,Id=45A,導通電阻極小,RDSon=32mΩ,導通關斷延遲時間短

,是優良的MOS管選擇。

可選擇的VBsemi微碧MOSFET型號:①IRF540N②IRF540NSTRPBF③VBE1104N④VBM1104N⑤VBZM20N10

【適用的VBsemi微碧半導體MOS管參數】

【光耦隔離電路圖】     

為了防止逆變電路中的強電竄入控制模塊而燒壞DSP晶片,此系統設計了光耦隔離電路來實現PWM信號的強弱電之間的隔離

。光耦型號選用了PC923L,響應速度極快。

【電壓採集調理電路圖】

      頻率跟蹤控制算法需要對原邊迴路的電壓電流信號進行採集,選用極低噪聲、低失真的高頻運算放大器AD797來對電壓信號進行採集。

【電流採集調理電路圖】

      電流信號選擇了高頻電流互感器CHB-25MP進行採集,同時採用AD797運算放大器做一個減法電路對信號進行調理,使電壓波紋放大,便於採集。

      配合上軟體程序設計,實驗結果證明了原邊電壓電流相位式鎖相環方案解決充電過程位置偏移而導致的充電不穩定的可行性。

微碧半導體MOS管封裝及應用

微碧半導體企業主要產品的封裝有:SOP-8 、TO-220(F)、TO-263、TO-247、TO-252、TO-251、SOT-23、SOT-223、SOT-89、QFN、AO3400、IRF540、IRF630等系列封裝產線。

【微碧部分MOS管產品封裝】廣泛應用於3C數碼、安防設備、測量儀器、廣電教育、家用電器、軍工/航天、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網絡通信、物聯網IoT、新能源、醫療電子、照明電子、智能家居、電腦主板顯卡、MID\UMPC 、GPS、藍牙耳機、PDVD、車載DVD、汽車音箱、液晶顯示器、移動電源、手機電池(鋰電池保護板)、LED電源等產品。微碧半導體有限公司以飽滿的激情,拼搏務實的幹勁,不斷創新進取,致力於為客戶群體打造出一座高效、便捷、直通、優質的服務橋梁。

相關焦點

  •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發展趨勢
    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因其獨特的傳輸優勢成為當下國內外研究的熱點課題,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CRWPT)技術以其在近場區傳輸的自身優勢成為當前最為熱門的無線電能傳輸方式之一。
  • 關於採用MCU控制的藍牙無線充電系統的設計方案分析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手機、電腦等電量不足,急需充電的情況,而且不可能隨時攜帶充電器,導致手機充電很麻煩。有了無線充電技術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這種麻煩。因此,設計基於MSP430F149的藍牙無線充電系統,擺脫以往電線的束縛,解決電子產品充電接口不兼容的問題。該設計具有攜帶方便、成本低、無需布線等優勢,適用於各手持行動裝置以及小型用電器,不但環保並且方便了廣大的用戶。
  •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關鍵:電磁耦合機構選型設計
    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因其獨特的傳輸優勢成為當下國內外研究的熱點課題,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Magnetic Coupling Resonant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MCRWPT)技術以其在近場區傳輸的自身優勢成為當前最為熱門的無線電能傳輸方式之一。
  • 應用於無人機無線充電的輕量化磁耦合結構
    針對現在廣泛應用的電力巡檢無人機存在的充電自主化水平低問題,廣西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陳千懿、高立克、陳紹南、肖靜,在2020年第5期《電氣技術》雜誌上撰文,設計了基於磁耦合諧振原理的無線充電系統。
  • 多負載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特性分析與仿真
    編者按:針對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中多負載的情況,在傳統的四線圈單負載磁諧振耦合式無線電能傳輸系統結構上,研究了多負載情況下的負載傳輸特性。運用電路模型分析出傳輸系統線圈耦合係數和負載對輸出電壓、傳輸效率的影響。
  • 採用MCU控制的藍牙無線充電系統設計
    4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充電系統傳輸特性的研究  對於磁耦合諧振式無線能量傳輸電路,傳輸功率與效率受以下參數的影響:驅動源電壓,傳輸距離,以及線圈直徑、匝數和線徑等參數。下面對做好的電路進行測試,研究傳輸效率與這些影響因素的關係。
  • 頻率跟蹤式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的研究
    摘要: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不斷推廣和發展,方便、實用的電動汽車充電系統需求更加迫切。本文基於諧振耦合無線傳輸機理,實現無線傳輸電能的設計。通過對LC諧振電路傳輸過程中出現諧振失諧導致傳輸效率下降現象的分析,提出一種頻率跟蹤式諧振無線傳輸電能模型,實現高效充電的目的。
  • 學習筆記|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效率影響因素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常見的技術路線有兩種,磁感應耦合式和磁耦合諧振式。無線充電技術出現的時間很長,一致無法使它替代有線充電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充電效率低。1 磁耦合諧振式系統關鍵部件磁耦合諧振系統,基本的組成模塊包括發射整流模塊,逆變模塊,發射端補償模塊,發射線圈,接收線圈,接收端補償模塊,接收整流模塊。
  • 解析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系統的三大核心技術
    相較於其它電子科技發展,感應式充電的技術發展顯的緩慢,幾個關鍵技術問題直到近年才有解決方案,且解決方案還在不斷的演進中。無線充電可通過許多方式去完成,以目前的技術中「電磁感應式」為已經量產且經過安全與市場驗證的產品,在生產成本上電磁感應式技術的產品低於其它技術,有市場預測在接下來數年內,在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中該類產品將呈倍數成長。
  •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鋰離子充電器解決方案包括集成式降壓DC-DC轉換器
    高效無線輸入功率控制器可穿戴設備越來越傾向於使用無線電池充電,無需使用電纜或外露連接器,因此改善了用戶體驗。LTC4126充電器、DC-DC轉換器具有一個無線功率控制器,使其能夠從發射線圈產生的交流磁場無線接收功率(如LTC6990解決方案)。無線功率控制器將接收器端諧振電路的交流電壓整流成VCC引腳的直流電壓。
  •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充電功能解決方案
    可穿戴設備的無線充電功能解決方案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3-21 08:05:00 可穿戴設備正作為電子元件的一個重要市場領域而迅速興起。
  • 無線充電的電力傳輸技術原理和應用標準
    以心臟起搏器向外部傳送診斷參數為例,在這種應用中,放置在設備中的較小匝線圈與位於患者胸部的較大匝線圈之間,通過感應耦合來相互通信。但是,植入式醫療設備需要正常供電,儘管鋰離子電池可以使它們自主運行,但更換電池需要侵入式操作,對患者的健康存在一定風險。WPT技術通過無線充電系統解決了這個問題。近年來,一些研究機構,尤其是亞洲的研究機構,對WPT技術在可持續電動出行領域的應用越來越感興趣。
  • 水下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基本原理
    2 磁耦合諧振式無線電能傳輸磁耦合諧振式系統的典型結構原理如圖3所示,主要由高頻電源、阻抗匹配網絡、發射線圈、接收線圈和負載驅動電路等組成。系統的工作原理:高頻電源向發射線圈輸出高頻交變電流,在磁耦合諧振作用下接收線圈與發射線圈發生耦合諧振,從而實現電能從發射端到接收端的高效無線傳輸,而接收到的電能經過負載驅動電路進行整流濾波處理後,便可以直接給負載供電。
  • 如何高效實現水下航行器的無線充電?哈工大科研人員發布研究成果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新能源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學院的研究人員蔡春偉、武帥、張言語、劉金泉、楊世彥,在2020年第14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基於磁耦合諧振原理,設計一套基於弧形線圈和二次側控制的無線充電系統,對水下自主航行器無線充電技術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 科學範|無線充電之路
    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示意圖我們上文提到的MIT實驗便是運用的磁感應式無線充電。磁感應無線充電的優點是,系統結構相對容易,系統成本相對便宜,可以小型化。但是缺點是磁感應式無線充電因為缺少了磁性材料的束縛,發射線圈的部分磁通就不會經過接收線圈,這稱為耦合度低。
  • 線圈感應式無線充電系統設計方案
    由於這產技術相當新穎且各廠商有自己對技術的表述,所以 無線充電、感應式電力、非接觸充電、無接點充電都是泛指相同的技術,距離1mm到數公尺都是一樣是無線,供電端與受電端交互作用就稱感應,所以無線充電是廣義的名詞沒有一定的規格。
  • 解讀無線充電技術在多層次生態系統結構之中的應用
    無線充電的優勢遠遠不止於擺脫線纜的束縛。當前市場上各種各樣的近場、遠場充電無線技術,其中包括感應式、諧振式、RF、超聲及紅外線充電,這些技術都需要遵循不同的標準,也需要不同程度的折中。隨著人們對無線世界的嚮往,預計充電技術將出現急劇增長。 什麼是無線充電?各項技術之間有何區別? 我們首先從回答這些問題開始。
  • 無線充電發射器及無線充電裝置說明和原理
    背景技術   無線充電技術是近年興起的新興技術,基於電磁感應原理的無線充電目前應用比較成熟。現在無線充電技術在電子消費類市場表現出巨大潛力,為無連接電源線的情況下給可攜式電子設備充電提供了一種便利的解決方案。
  • 專有的高性能無線電力傳輸(含數據傳輸)解決方案
    專有的高性能無線電力傳輸(含數據傳輸)解決方案 Würth Elektronik 發表於 2019-12-09 11:27:45 1.簡介 隨著無線電力傳輸在智慧型手機和充電站等消費電子產品中日益普及,工業和醫療技術製造商也愈加關注這項技術及其優勢
  • 電動車自適應無刷直流電機控制器中MOS管應用選擇解決方案
    在電動車的發展過程中,控制器、無刷直流電動機、蓄電池一直都是制約著電動車發展的重點因素。控制器是電動車電氣系統的核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無刷直流電機的控制系統。而無刷直流電動機以其功耗低、換向可靠、體積小、重量輕、輸出扭矩大、調速性能佳等優點,在工業控制、醫療器械、家用電器、電動車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