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武警部隊政治工作部宣傳局策劃推出的「網眼看武警·點讚英雄兵」網宣系列活動,就是借一雙慧眼,來一次尋美之旅。網眼即人眼,透過這扇心靈的窗口,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精彩。連日來,中央網信辦和北京市網信辦的領導和兩路採訪小分隊一起,深入大漠戈壁、雪域高原、反恐一線,用腳丈量武警戰士的忠誠,用心感悟邊陲衛士的偉大。來吧,讓我們走進熱血軍營,聆聽強軍故事,品味「視覺盛宴」。
感謝您的關注,期待您的點讚!
中國青年網那曲8月29日電(記者 開可)唐古拉,藏語的意思為「高原上的山」。橫亙在雪域高原上,這座大山曾將藏區與世隔絕。
2006年,青藏鐵路通車,從此,青稞酒酒香飄出了高原。2007年,武警西藏總隊那曲支隊七中隊組建,從此,這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建制中隊在5061米的高度守護著天路。
5061米,這是一群距離天最近的人,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人。列車從青藏鐵路上呼嘯而過。列車上的人們也許從不知曉,有人在鐵路旁用目光和軍禮送他們離開,更無人了解的是,這些年輕的官兵們為保障鐵路正常運行所付出的艱辛。
巡邏中的七中隊戰士。武警西藏總隊那曲支隊供圖
都說七中隊苦,到底有多苦?
七中隊隸屬於武警西藏總隊那曲支隊。那曲地區的平均海拔在4450米以上。
有兩句特別形象的話可以形容那曲地區的天氣,「到了九月份,街上連只狗都看不見。」「只有兩個季節,冬季和大約在冬季。」西藏苦,苦在那曲;那曲苦,苦在七中隊。七中隊隊部建在海拔為5061米的位置,自然條件比那曲要更惡劣一些。
8月,內地依舊是高溫難耐,七中隊卻已經進入了冬季,「這段時間天氣還可以,白天溫度5到10度,晚上一兩度的樣子。」七中隊隊長李大海介紹說,「冬天最冷的時候是零下43度左右。要穿上部隊發的棉衣,外面還要穿上大衣。哨兵站崗的時候要戴上棉帽子。」
其實,當地的天氣狀況並不像李大海介紹的那樣「平靜」,而是「完全看老天爺的心情」。有一次,時任那曲支隊長去鐵路沿線巡邏檢查,正好碰到了巡邏的官兵。就在支隊長和戰士下車的時候,刮來了一陣大風,頭盔、帽子全都被颳走了。官兵們只能一起追著風搶帽子。冬天巡邏更是讓人頭疼,風太大,有時候吹的是沙塵暴。風大,看不清路的時候,官兵們只能低著頭走,甚至只能趴著往前走。
海拔高,下來一次難,上去一次更難。李大海說很少有親屬到中隊探親,因為實在是太高了。中隊有成家的士官,家屬來探親,往往第二天就受不了高寒缺氧的氣候了。又因為中隊背靠著大山,更增添了幾分荒涼。李大海告訴記者,中隊附近有一個工區、一個兵站,還有幾個簡易的賓館,單位數量一隻手可以數得過來。
青藏鐵路沿線巡邏中的七中隊戰士。武警西藏總隊那曲支隊供圖
苦成這樣,官兵在堅守什麼?
堅守什麼?這應該是所有人都想問七中隊官兵們的一句話。是什麼值得他們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中,如青松一樣巋然不動?
在所有戰士的心中,最興奮的莫過於巡邏的時候,火車從身邊呼嘯而過。速度快,有時候甚至一眨眼的功夫火車就遠去了。裡面的人也不會留意到車窗外這些穿著橄欖綠的年輕人。但就是這樣,戰士們也能興奮:又一列火車平安駛過了,自己沒有辜負使命。他們會一直敬軍禮目送火車離開。
李大海說,巡邏的時候遇到火車敬禮已經成了中隊的傳統,「每次看到列車過來,大家心裡的感受是一樣的。我們守護鐵路的安全,保證了青藏線的暢通,完成了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和任務。」敬一個禮,戰士們就能稍稍鬆一口氣,因為又有一輛車安全通過了。
七中隊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巡邏無人區138公裡青藏鐵路。巡邏官兵每天往返各138公裡。巡邏的道路就挨著青藏鐵路,是一條土路便道,用來維護和保養鐵路。這條路被戰士們起了一個「可愛」的名字:搓板路。路程顛簸,巡邏一趟下來,身體都要散架,90%的戰士都患有腰椎病。也因為此,戰士們的背包裡有一個特殊的裝備:護腰帶。除了護腰帶,戰士們還會背上防彈衣、槍枝、挎包和水壺,平均每人負重20多斤。
巡邏一般從早上九點開始,最後到達終點安多縣的時間是下午4點左右。到安多縣以後,戰士們的巡邏任務只是完成了一半。吃過晚飯,戰士們會原路返回,等回到七中隊的時候,基本在凌晨兩點。記者問為什麼不在安多休息一晚,李大海說:「返回去也是巡邏,也屬於任務的一部分。只有車況或者天氣不好的時候,會在安多停留一晚上。」
巡邏官兵們在這往返的276公裡中要完成無人區鐵路路段上百座橋梁、涵洞和數十個機站的巡邏檢查任務。
最讓官兵們頭疼的還是天氣不好的時候巡邏。雪大,巡邏車拋錨。雨大的時候,巡邏車又會「趴窩」。有一次,在「大約在冬季」的季節,連夜下暴雨,巡邏車在離中隊大約60公裡的地方,車爆胎了7次。備胎用完之後讓友鄰單位送來備胎。友鄰單位備胎用完之後,又從其他單位借來備胎。
「巡邏主要是確保鐵路的安全,防止有人對鐵路造成破壞。如果護欄損壞,牛羊會跑到鐵路上。我們要及時把牛羊趕走,修好護欄。這些是主要的任務。有時候還會對鐵路沿線有需要的牧民進行援助。」李大海說。
巡邏空當的時候,官兵會送給鐵路沿線牧民自製的聯繫卡,上面有中隊的聯繫方式。遇到困難或者放牧的時候發現可疑人都可以和中隊直接聯繫。
李大海最自豪的時候就是看著一列列火車安全通過無人區,不辱使命。還有一件事讓他很自豪,就是中隊現在經過官兵們雙手的改造,已經變得越來越好。2012年,七中隊建起了海拔最高的智能生態溫室,官兵們可以吃到自己種的新鮮的瓜果蔬菜。
七中隊戰士的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即使加上中隊的幹部們,全中隊官兵的平均年齡也只有22歲。
「你怎麼評價自己和這些『小兄弟』們?」
「我們是離天最近的,也是離太陽最近的,也是最耀眼的人。」
記者手記:
這篇稿子的文字部分完成後,我和李大海聯繫,問可不可以發兩張戰士們的照片配到稿子裡。李大海傍晚六點多的時候回復我說:「現在在巡邏的路上,晚上發給你。」晚上接近12點的時候,李大海發了幾張照片過來:「不好意思,我們剛剛到,現在才發給你。」等最後一張照片發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晚上的1點50分。
我很慶幸這些戰士們又一次平安完成了巡邏任務,他們今晚可以在隊部好好休息。我也有點自責,中途打擾到他們的巡邏工作,又耽誤了他們的休息時間。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
文中,一位抗美援朝戰士這樣說:「我在這裡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裡,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麼,就做點什麼。」「我在那裡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躂邊說話也行。那是多麼幸福的呢!」
七中隊的戰士們也是最可愛的人。他們披星戴月而來,飲寒風、鬥雨雪,為的是藏區大動脈的暢通,更是為了藏區人民的幸福美滿生活。在寒夜,望著遠去的列車,相信我們的巡邏戰士們不會覺得孤獨。他們會有和那位抗美援朝戰士一樣的情感:「我在這裡守護,是為了更多人能坐上安全的火車,能幸福地生活。」
20多歲的年紀,稚嫩的肩膀扛起的卻是家安國興的大道義。這些年輕的戰士,也的確是我們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