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營區24小時不間斷供氧

2020-12-03 中國軍網

西藏那曲軍分區解決小散遠單位吸氧難題

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營區實現24小時不間斷供氧

本報訊 陳浩報導:8月初,西藏那曲軍分區雙湖縣人武部營房內,新添置的制氧機不斷輸送出新鮮氧氣。至此,駐守在全國海拔最高人武部的官兵徹底告別吸氧難的歷史。

雙湖縣人武部駐地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空氣含氧量極低,被稱為「生命禁區」。以前為保障官兵吸氧,需前往那曲軍分區制氧站運氧,每次都要翻越千裡「天路」,運輸過程艱險。

「由於運回的氧氣十分有限,官兵視之為『救命氧』,大夥都捨不得用。」人武部部長唐匯同介紹,今年4月,一名幹部突發急性高原肺水腫,官兵連夜將其送往西藏軍區總醫院治療,一路上,多虧足夠的儲備氧氣保障,否則病人很難堅持到醫院。

為更好解決高原官兵吸氧難題,今年6月以來,那曲軍分區加速推進「吸氧工程」建設,為一線連隊和小散遠單位配置制供氧設備,實現由「保命氧」到「保健氧」的轉變。他們投入專項經費,歷經兩個月建設,徹底解決了高原官兵吸氧難題。筆者在人武部看到,新建成的制氧機房直接將氧氣輸送到所有辦公地點和官兵宿舍床頭,不管工作還是休息,官兵根據需要可隨時通過供氧終端吸氧。

「24小時不間斷供氧,對於官兵身心健康意義重大。」唐匯同介紹,有了制氧機房,人武部大部分官兵的缺氧症狀得到有效緩解,官兵睡眠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相關焦點

  • 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哨所官兵全部吸上自製氧
    中國軍網11月7日報導 近日,軍網記者從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獲悉,目前全軍駐地海拔3000米以上哨所官兵全部吸上自製氧,我軍高原官兵吸氧基本實現由依靠山下送氧到高原哨所自製氧的歷史性變化。 該局領導告訴記者,平時供氧,駐地海拔4000米以上部隊氧氣可直通單兵床頭,駐地海拔3000米至4000米部隊實現成建制集中保障;訓練和非戰爭軍事行動供氧,機動和基地保障一體銜接,部隊急進高原預置儲氧和應急保障綜合配套;保障模式由局部定點轉變為全域覆蓋,制氧方式由零星間歇轉變為足量持續,供氧對象由部分一線官兵轉變為全體高原部隊;戰時供氧,按照全程伴隨、立體成鏈模式組織實施;推動「救命氧
  • 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點位吸氧實現全覆蓋
    解放軍報訊(記者孫興維、通訊員吳多奇)近日,被高原官兵們稱之為「移動加氧站」的可攜式小型制氧機、可攜式碳纖維氧氣瓶、固態氧發生器、可攜式單兵加壓氧艙等4型單兵制供氧保障器材在高原邊防部隊配發試用,軍委後勤保障部衛生局負責人表示,這標誌著全軍海拔3000米以上所有點位吸氧實現全覆蓋,
  • 康定海拔多少米 去康定會有高原反應嗎
    很多年以前一首《康定情歌》唱紅了康定這座高原古城,三山環抱,富有民族特色的各式建築,草原,雪峰,景色可比歌詞還優美得多,想去康定旅遊的小夥伴除了做好攻略外最關心的應該是康定海拔多少米,會不會有高原反應這些問題了吧,小編這就給大家解答謎題。
  • 高原氧氣供應難題被攻克!解放軍做足準備,印軍連防寒服都空缺
    近日,據《高原戰士》公眾號的消息,數千噸冬囤物資運抵西藏邊防。承擔這次運輸主力的是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寒冬來臨前,數百臺車輛千裡機動,交替往返川藏線,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達坂,將最後一批數千噸物資送到了邊防一線。
  • 4款吸氧器送達高原一線!邊防戰士如虎添翼,隨時吸氧隨時戰鬥
    據軍媒報導,近日後勤保障部門專門為駐守在高原邊防官兵研製的4款吸氧器已經配發到高海拔地區一線部隊手中進行試用,在觀察使用效果後,下一步將在全軍大規模推廣。這也標誌著戍守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邊防哨所即將實現吸氧裝備100%覆蓋。
  • 海拔3000米哨所全配吸氧儀,印軍司令稱難以置信,俄:這就是差距
    長期以來,氧氣便一直被高原官兵稱之為「第二糧食」。而近年來,軍委領導十分關心高原邊防官兵的吸氧問題,軍委後勤保障部把吸氧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制定高原部隊制供氧整體建設方案,頒發高原制供氧管理規定,建立責任制,狠抓落實。
  • 高原如何安全供氧?推薦您幾款氧氣傳感器~
    但是西藏航空的機長、乘務人員等入住賓館時,房間氧氣濃度調高到24.5%-25%,氧氣分壓在150 mbar左右。補充的氧氣由制氧機從室外空氣中提取,彌散進入房間。這樣才能讓房間內人不至於缺氧。據測算,在海拔4270米高處,氧氣壓力只有海平面的58%。
  • 南極科考用上「巨型充電寶」 24小時不間斷供電
    據悉,「東大極能」是我國首個投入運行的國產極地無人值守能源系統,它是可以全天候24小時不間斷供電的「極地移動電源」。  通訊員 唐瑭 劉敏 程守勤 實習生 嵇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贇 楊彥  「雙龍探極」 開啟科考新時代  新聞背景  15日下午,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暨「雪龍2」號從深圳啟航,前往南極執行科考任務。
  • 科學匯|要想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高原擼串吃火鍋,必須得滿足哪些條件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寒冬來臨,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邊防官兵們不僅吃上了熱辣十足的火鍋,還動手包餃子、烤羊肉......日前,這則新聞備受關注。有網友點讚說:「在高原上擼串,這後勤補給真強大!」但也有人好奇:為什麼高原上吃火鍋會被當成新鮮事,難度在哪裡呢?
  • 世界海拔最高的村落,海拔高達5000米,氧氣含量僅是陸地的1/2!
    推瓦村被稱為"最高的村落";坐落在山南地區的蒙達崗日雪山腳下、普莫雍錯湖畔,海拔5070米,氧氣含量只有中國內地的一半,是世界上最高的行政村落,村裡的生活來源全靠畜牧。世界海拔最高的村落,海拔高達5000米,氧氣含量僅是陸地的1/2!
  • 石林縣處雲南省高原南部,海拔在1700米至1950米之間,景色宜人
    此處高原起伏和緩,切割輕微,海拔在1700米至1950米之間,個別山脈、山峰海拔超過2200米。大石林區海拔約在1750米;乃古石林區海拔在1820米左右。境內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高西低。石林縣境山脈有圭山山脈、九蟠山、打羊山脈、大佛山。石林景區主體位於九蟠山(又稱東山)和大佛山(又稱西山)之間的喀斯特區。
  • 戰馬24小時轎子山翻越挑戰賽鏖戰
    1月3日,第十三屆戰馬24小時轎子山翻越挑戰賽在昆明轎子山風景區落下帷幕。本次比賽雲集了450名越野好手參與角逐。賽事分為10公裡全民健康跑、52公裡挑戰組和100公裡精英組3個組別,精英組的賽程由去年的80公裡提升為100公裡,真正實現了24小時連續不間斷比賽。
  • 海拔7000米以上的壯美景色
    從珠峰海拔7028米以上拍攝的壯美景色(5月12日攝)。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從珠峰海拔7028米的一號營地繼續向上攀登,沿途景色十分壯美。從珠峰海拔7028米以上拍攝的壯美景色(5月11日攝)。新華社特約記者 拉巴 攝
  • 小夥在海拔5100米處建私人天文臺 官方支持(圖)
    西藏阿里,海拔5100米的山脊裡,溫度在零下20℃左右,經國家天文臺多年勘察,這裡是全球最佳的天文觀測點之一,觀測條件甚至比夏威夷還好。現代快報記者獲悉,11月19日,蘇州天文發燒友陳韜攜帶700公斤的天文設備,登陸海拔5100米山脊,開建私人天文臺—北冕天文臺,這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私人天文臺,建成後,陳韜在蘇州輕輕移動滑鼠,就能遠程遙控,搜尋小行星。
  • 海拔45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60%!在這裡持續...
    海拔45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60%!在這裡持續...4500米,含氧量不足平原60%!在海拔4500米、含氧量只有不到平原60%的高原地區持續作戰兩晝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負重25公斤走完20公裡又是啥感覺?接下來,小編帶你走進高原練兵現場。↓↓↓海拔4500米,地理學家把這裡稱作生命禁區。
  • 我國5座高原機場,最高的機場海拔4411米,空姐要帶氧氣罩工作!
    我們去一些遠的地方就會選擇乘坐飛機,在中國,有幾座飛機場,都是位於高原上。一起來看看吧!1、稻城亞丁機場稻城亞丁機場位於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北部桑堆鄉海子山,是國內支線機場,海拔高度4411米,超過海拔4,334米(14,219英尺)的西藏昌都邦達機場,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機場。
  • 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上開展氣象試驗,會經歷什麼
    爬雪山、走戈壁、縱橫青藏線,在狼的嚎叫聲中小心翼翼地施放探空氣球,在高寒、高海拔的無人區架設觀測儀器開展大氣科學試驗,在珠峰腹地——海拔近7000米的山腰上堅守多日,只為給測繪部門重測珠峰高度提供第一手氣象觀測數據。 這些對馬耀明來說都不算苦,真正讓他覺得苦的,是早期青藏科考研究工作的舉步維艱和難以為繼。
  • 海拔4500米以上的綠色守護人
    成立15年來,武警西藏森林總隊官兵堅守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的世界屋脊,將青春與熱血融入西藏的浩瀚綠色中,以堅強的意志克服難以想像的困難,守護近1500萬公頃森林和13億畝草原安全,守衛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 「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投影機——三星SP-P400B
    據了解,目前市面上有一款投影機可以做到「24小時不間斷工作」,而傳統投影機在使用時是不能連續工作超過8小時的,這款投影機就是「三星SP-P400B」。 「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投影機——三星SP-P400B    為什麼傳統投影機連續工作不能超過
  • 首飛高原!AR-500C創國產無人直升機飛行海拔新紀錄
    由該所研製的AR-500C無人直升機在海拔4411米的稻城亞丁機場成功開展試飛,創造了國產無人直升機起降高度新紀錄,驗證了AR-500C無人直升機的全疆域飛行能力。時間回到9月27日上午9時,航空工業直升機所的高原科研試飛在稻城亞丁機場正式開始,AR-500C總設計師曾國貴下達起飛指令,只見無人直升機拔地而起,起飛離地至10米穩定懸停,先後完成懸停迴轉以及前後左右機動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