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啟動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
據安徽日報報導,記者日前從省發改委獲悉,按照國家發改委等下發通知要求,我省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工作全面啟動。安徽省經濟研究院承擔相關研究和技術支撐,有望於今年6月底形成我省首份以縣(市、區)為基本單元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報告。
-
四川建立首個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四川在線消息(張金花 曾薇元 樊莉 記者 郝勇文/圖)12月29日記者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獲省科學技術廳正式批覆,四川省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日前在成都成立,將面向我省政府決策、部門管理、公眾生活等提供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服務
-
我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我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本報訊(記者 郝勇)2017年12月29日記者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平臺
延展 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破解轄區內製約社會經濟發展的資源環境問題,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羅湖創新性地搭建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系統平臺,以實現羅湖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的規範化和信息化以及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實時共享和動態更新。
-
生態環境部: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詳情如下:關於開展水環境承載力評價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為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和《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規定,做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
-
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揭牌
2016年11月26日,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該實驗室的正式掛牌,標誌著國土資源領域承載力研究平臺建立。依託單位領導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新安致歡迎詞建設期間,該實驗室通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主題功能區建設與空間開發優化、自然資源產權與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促進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監測預警等相關制度的制定
-
長江經濟帶岸線資源調查與評估取得進展
項目組建立了岸線資源分類體系、分級標準及調查規程,編寫出版了《長江岸線資源調查規程》,可以為全國其他江河岸線調查與評價工作提供科學指導;項目建立了「長江岸線資源綜合資料庫與可視化管理平臺」,將為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公眾提供數據共享服務,服務地方政府岸線資源管理工作;完成的岸線資源分級、功能分區以及自然岸線紅線劃定方案,可以為沿江各省市目前正在開展的
-
打造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平臺 讓數據「開口說話」
內容提要: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區域資源環境安全,觀山湖區搭建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平臺,助力實現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精細化、標準化及智能化管理。該平臺於去年12月開始投入使用。據了解,編制單位自2017年開始收集獲取觀山湖區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資源、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等多方面的基礎數據,通過對各項數據的核算分析,使平臺具備資源環境承載力格局辯識、動態評估和分級預警等功能。
-
趙玉婷:長江經濟帶典型流域重化產業環境風險及對策
長江中心微信公眾號特推出《長江專刊》系列文章,歡迎關注。1趙玉婷,就職於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管理研究中心,主要從事戰略環評、規劃環評等方面政策研究工作,區域空間生態環境評價經驗豐富。,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的實施精準治理提供支撐,主要包括:①長江湖口以下幹流區域以保障人居環境安全為目標,以各類工業園區為抓手優化布局,提升區域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建設,研究制定長江沿岸地區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控制對策;②漢江流域以流域環境承載力為硬約束,從國家產業政策戰略高度調整漢江中下遊的產業發展戰略,嚴格控制高耗水和水汙染產業的持續發展;③烏江流域以保障下遊庫區水質為目標,嚴控喀斯特地貌區域新增磷化工產能,
-
加快推進浙江長江經濟帶化工產業汙染防治與綠色發展工作方案印發
綠色發展工作方案 為深入實施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按照黨中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決策部署,深化我省化工產業整治提升,提高化工產業安全生產水平,推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根據國家有關要求,制定本方案。
-
16項陸海指標 構建環境承載力預警體系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連城 通訊員 葛萍)如何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承載力的臨界點?即將完成的《2016年大鵬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報告》將做出全面準確的回答。
-
發改委:推動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規範化制度化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推動實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和約束各地嚴格按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謀劃經濟社會發展。那麼,為什麼要建立這種長效機制?
-
專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應突出政策價值
去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實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工作走向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和約束各地嚴格按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謀劃社會經濟發展。在環境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中,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無疑是一個核心議題。
-
四川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2017年12月29日記者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四川省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日前在成都成立,將為政府決策、部門管理、公眾生活等提供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服務。
-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在京啟動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在京啟動 2016-09-30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集成與應用」隸屬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專項,是區域生態資源資產統計核算業務化技術方向的重要研究項目之一。該項目旨在面向國家資源環境統計核算的業務化需求,發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方法與技術體系。 會議由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於貴瑞主持。
-
「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項目群驗收會舉行—新聞...
-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
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任務。《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技術方法(試行)》(以下簡稱《技術方法(試行)》)包括總則、陸域評價、海域評價、集成評價、成因解析及政策預研和附則6章,明確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基本概念,提出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的指標體系、指標算法與參考閾值、集成方法與類型劃分、超載成因解析及政策預研分析方法等技術要點,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提供了技術指南。
-
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演變與保護、治理建議
長江經濟帶湖泊一直是國家水環境治理的重點,此前已著重開展了太湖、巢湖、滇池和洱海水體汙染和富營養化防治工作。儘管投入力度很大,但治理成效較慢。事實上,湖泊生態系統現狀是長期演化的結果,這就需要我們了解湖泊歷史,分析湖泊退化的時間和演化過程,揭示關鍵驅動要素與機制,釐清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幹擾對湖泊生態系統的影響程度;在此基礎上,提出湖泊保護和治理的對策,包括:治理的參考目標、治理效果的評估、生態質量評價及生態災變預警等。在缺乏長期監測數據的情況下,湖泊沉積記錄研究是解析湖泊長期演化規律的唯一途徑。
-
京版「十三五」生態保護工作方案印發 對資源環境超載區研究限制性...
《工作方案》提出了六個方面的主要任務,2017年6月底前,配合市發展改革委開展北京市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試評價。確定評價相關領域的承載力現狀及變化趨勢,分析各領域超載的原因,開展限制性政策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環境政策與環境規劃研究所所長宋國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資源環境承載力最後還是要反映到環境質量標準上,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推進環境質量改善。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年5月3日 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為貫徹落實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要求,進一步加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規劃。規劃實施範圍為全市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