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項目群驗收會舉行—新聞...

2020-12-03 科學網
「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項目群驗收會舉行

 

6月20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簡稱「STS 計劃」)「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項目群驗收會在北京舉行。

此次接受驗收的項目群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國西北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西北地區生態變化綜合評估」、「西北地區重大生態工程生態成效評估」以及「西北地區地面-遙感數據信息平臺建設」4個項目,依託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等單位完成。

通過該項目群的實施,建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國西北地區生態監測數據共享系統,分析了該區域資源環境承載狀況以及生態系統宏觀結構和服務功能變化,揭示了生態恢復的基本態勢及驅動因素,評估了生態工程取得的生態效益。針對「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完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戰略規劃報告》、《西北地區生態變化評估報告》,並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部分政策建議已被國家相關部委採納;針對國家重大生態工程,完成了《塔裡木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生態成效評估報告》、《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生態成效評估報告》、《黃土高原生態工程綜合成效評估報告》、《三江源工程生態成效評估報告》,提出了未來10至20年塔裡木河流域綜合管理、黑河流域綜合管理、黃土高原綜合發展、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等的思路。

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在驗收會上指出,該項目群按照STS計劃項目的設計思路,基本實現了常規科研項目向科技服務項目的轉變,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對西北地區脆弱生態環境,探索了區域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綜合狀況、生態工程成效的評估和方法,取得了進展。希望項目組堅持科技服務國家、社會和經濟的研究思路,開展深入研究,加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進一步凝練與完善科學結論和政策建議,積極向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提交諮詢建議,支撐國家和地方重大決策。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我省啟動林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長江經濟帶試評價工作
    我省啟動林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長江經濟帶試評價工作 發布時間:2017-02-09 08:56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按照國家林業局統一部署,我省於近期啟動了林業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長江經濟帶試評價工作
  • 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揭牌
    2016年11月26日,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組織有關專家對「國土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重點實驗室」進行了驗收。該實驗室的正式掛牌,標誌著國土資源領域承載力研究平臺建立。依託單位領導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張新安致歡迎詞建設期間,該實驗室通過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主題功能區建設與空間開發優化、自然資源產權與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規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促進了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監測預警等相關制度的制定
  • 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評價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
    近日,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部署、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承擔實施的全國資源環境承載力調查評價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研究提出的《國土資源優化配置對策與建議》,為編制《全國國土規劃綱要》提供了重要基礎支撐和依據。
  • 「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測算系統開發」項目啟動會召開
    」項目啟動會在南京召開。項目針對實施新型城鎮化及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資源環境承載力面臨的新形勢,解決我國當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緊迫任務,緊扣鄉村振興的美好生活建設需求與村鎮資源環境承載供給能力之間的統一目標,重點解決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村鎮建設與資源環境的協調關係及分異規律、村鎮建設的水土資源環境與生態要素約束機理及承載力測算原理、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綜合測算與優化提升技術等三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豐富區域可持續發展與綠色宜居村鎮建設理論方法
  •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和地圖
    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 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規劃和地圖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古絲綢之路概念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包括西北五省區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西南四省區市重慶、四川、雲南、廣西。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出。
  • 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項目在京啟動
    」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暨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技術集成與應用」隸屬2016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典型脆弱生態修復與保護研究」專項,是區域生態資源資產統計核算業務化技術方向的重要研究項目之一。該項目旨在面向國家資源環境統計核算的業務化需求,發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方法與技術體系。  會議由項目牽頭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所長於貴瑞主持。
  • 專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應突出政策價值
    去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實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工作走向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和約束各地嚴格按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謀劃社會經濟發展。在環境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中,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無疑是一個核心議題。
  • 黃河經濟圈尷尬:工業結構偏重 環境承載力有限
    與長江、珠江經濟帶相比,「母親河」黃河流域的經濟潛力仍有待發掘。黃河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裡,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區,其中多個省份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省份重合。2013年,這9個省區的GDP總和約17萬億元,佔到全國經濟總量的約27%,經濟潛力巨大。
  • 我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我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本報訊(記者 郝勇)2017年12月29日記者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
  • 人民日報國際論壇:絲綢之路經濟帶承載美好夢想
    東西兩端間的歐亞大陸將成為我們之間的基礎性財富,絲綢之路經濟帶將讓我們分享繁榮與福祉        烏魯木齊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在這裡,漢族人十分尊重穆斯林同胞,我感到很欣喜。穆斯林在烏魯木齊這樣安全而包容的環境裡,可以自由地信奉自己的宗教,這展現出中國充分的自信與包容。
  • 四川省開展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技術研究
    2017年12月29日記者從省測繪地理信息局獲悉,四川省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日前在成都成立,將為政府決策、部門管理、公眾生活等提供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服務。
  • 皖江經濟帶地質調查報告出爐:合肥礦泉水資源多
    皖江經濟帶地質調查報告出爐:合肥礦泉水資源多 資訊標籤: 皖江經濟帶 地質調查報告 合肥礦泉水資源多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體系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採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確立的指標必須是能夠通過觀察、測試、評議等方式得出明確結論的定性或定量指標。系統性原則。指標體系要綜合地反映區域資源環境系統中各子系統、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方式、強度和方向等方面的內容。綜合性原則。
  • 打造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平臺 讓數據「開口說話」
    內容提要: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區域資源環境安全,觀山湖區搭建了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平臺,助力實現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精細化、標準化及智能化管理。該平臺於去年12月開始投入使用。據了解,編制單位自2017年開始收集獲取觀山湖區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資源、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等多方面的基礎數據,通過對各項數據的核算分析,使平臺具備資源環境承載力格局辯識、動態評估和分級預警等功能。
  • 洛陽市完成《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
    日前,我市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完成了《全市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報告》,為未來城市規劃工作提供了依據。  該報告通過收集國土資源遙感監測、水利普查等數據,全面分析我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的承載能力,並提出了優化產業布局、城鎮規模和發展格局的建議。
  • 多部委密集調研 「絲路經濟帶」或出國家級規劃
    近日,國家發改委在京召開絲綢之路經濟帶思路研究座談會,標誌著從國家層面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問題正式啟動。  據發改委信息披露,在空間走向上,初步形成以亞歐大陸橋為主的北線、以石油天然氣管道為主的中線、以跨國公路為主的南線三條線;國內區域範圍目前包括西北五省區、重慶、四川等,還將擴展到其他省區。
  • 服務於國土規劃編制的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
    我國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理論與方法還存在很多不足,評價指標層面與國土資源及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管理之間存在空檔。因此,有必要根據國家「十二五」戰略部署及國土規劃要求,對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內涵、對象、內容等進行完善。  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新內涵  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分為資源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兩個方面。
  • 城口境內蜜源植物資源調查研究項目通過評審委員會驗收
    城口境內蜜源植物資源調查研究項目通過評審委員會驗收 城口縣人民政府   2013-06-08 9:51        6月7日,我縣境內蜜源植物資源調查研究項目通過評審委員會驗收。該項目自2011年4月實施以以來,圓滿完成蜜源調查及基本分布情況評估報告;初步制定我縣蜜源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方案;累積發表論文2篇,完成科研調查研究報告《城口縣蜜粉源植物》的編著。       縣長盧鵬飛,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善珍,重慶市畜牧科學院專家組成員及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一同參加該項目驗收。通過召開驗收匯報會,資料審查,認定該項目完成情況良好、調查結果明確,予以通過驗收。
  • 共建絲路綠色經濟帶 破解中亞鹹海危機
    筆者建議建立中國-中亞相關專家合作機制,組織國內專家並邀集中亞有關專家,就中亞農業現代化開發、新能源開發、緩解鹹海危機三個方面開展務實科學研究和綜合調查,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致力於合作建成綠色絲路經濟帶。綠色絲路經濟帶建設需直面鹹海危機中亞是一個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鹹海危機是引起世界廣泛關注的環境問題。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張少農日前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的書面稿中提出,要加強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結果充分運用到國土空間開發和資源保護、國土規劃編制、國土綜合整治、地質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助推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