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項目群驗收會舉行 |
6月20日,中國科學院科技服務網絡計劃(簡稱「STS 計劃」)「絲綢之路經濟帶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項目群驗收會在北京舉行。
此次接受驗收的項目群包括「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國西北地區)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西北地區生態變化綜合評估」、「西北地區重大生態工程生態成效評估」以及「西北地區地面-遙感數據信息平臺建設」4個項目,依託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等單位完成。
通過該項目群的實施,建立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國西北地區生態監測數據共享系統,分析了該區域資源環境承載狀況以及生態系統宏觀結構和服務功能變化,揭示了生態恢復的基本態勢及驅動因素,評估了生態工程取得的生態效益。針對「一帶一路」建設和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完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戰略規劃報告》、《西北地區生態變化評估報告》,並提出了相關政策建議,部分政策建議已被國家相關部委採納;針對國家重大生態工程,完成了《塔裡木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生態成效評估報告》、《黑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生態成效評估報告》、《黃土高原生態工程綜合成效評估報告》、《三江源工程生態成效評估報告》,提出了未來10至20年塔裡木河流域綜合管理、黑河流域綜合管理、黃土高原綜合發展、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和建設等的思路。
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局長嚴慶在驗收會上指出,該項目群按照STS計劃項目的設計思路,基本實現了常規科研項目向科技服務項目的轉變,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對西北地區脆弱生態環境,探索了區域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綜合狀況、生態工程成效的評估和方法,取得了進展。希望項目組堅持科技服務國家、社會和經濟的研究思路,開展深入研究,加強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進一步凝練與完善科學結論和政策建議,積極向國家和地方相關部門提交諮詢建議,支撐國家和地方重大決策。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