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像馬斯克一樣橫跨多個領域,而且每個領域都做出了顛覆式的產品,在TED的採訪中,馬斯克聲稱自己慣用的思維模式是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翻譯成中文就是「第一性原理」思維。
到底有什麼秘訣?第一性原理思維引導我們從基本原理出發,一步步往前推演,直到找出適合該問題的解決方法,本質上有點像工程師思維。這點上比爾蓋茨曾經比較馬斯克和賈伯斯時說過:馬斯克就是一個善於動手的工程師,而賈伯斯是設計和營銷上的天才。
我們利用第一性原理來解讀下馬斯克看不上雷射雷達的原因:
第一性原理
其實每個人都是靠自己的雙眼來駕駛的,確實我們的眼睛是不可以測距的,但是我們人工駕駛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可以看到紅綠燈,可以看到指示牌,可以看到障礙物,可以看到很遠,但是惡劣天氣會很困難。
就算我們有雷達,也只是輔助我們,而不是主要的,那麼從第一性原理來看,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希望在機器識別上來突破,讓機器人擁有能識別的雙眼。這也是馬斯克嘲笑投入雷射雷達在L4/L5級別自動駕駛的都是傻子。
技術比對
自動駕駛目前的技術流派主要就是攝像頭和雷達兩個,我們看下主要的優劣勢:
攝像頭(更類似人)
優點:能看紅綠燈,識別顏色、指示牌等;可以看很遠缺點:無法測距(不太準確),惡劣天氣無法正常識別雷達(缺乏作為人的基本要素)
優點:可以測距,識別障礙物,其中毫米波雷達可以穿透惡劣天氣缺點:無法識別紅綠燈、指示牌這些,雷射雷達也無法穿透惡劣天氣技術路線
從第一性原理上來看,雷射雷達在惡劣天氣下幾乎無用,這個是無法克服的,那麼導致這個技術始終無法貫穿自動駕駛。所以馬斯克看來,雷射雷達是一個捷徑,但是在L4/L5級別的自動駕駛中,雷射雷達頂多只是一個輔助,而成本雖然現在高,但是量產之後肯定能降低的,特斯拉控成本是有一套的。
雷達本質是個被動策略,被動策略永遠比不上主動策略,機器識別是一個主動策略,L4/L5無人駕駛中必須依賴神經網絡和視覺識別取得關鍵突破。
所以馬斯克其實只是在等機器識別的突破,同時特斯拉控成本是為了儘可能多的車子在路上跑,為特斯拉收集數據進行深度學習,目前特斯拉已經跑了48億公裡了。
目前的情況
目前電動汽車已經使用的自動駕駛還是特斯拉的最強,達到Level 2.5,其他的估計還是在Level 2。一旦達到Level 3以上,以後出問題都是車企要負擔的,所以即使想營銷吹牛,也得仔細掂量好了,要不然Level 5級都可以隨便吹。
馬斯克選擇的這條路:先做品牌->品牌溢價->控成本->賣更多車->獲取更多數據->深度學習->機器識別突破->高等級自動駕駛->雷達輔助->顛覆雷達自動駕駛
「Anyone relying on Lidar is doomed」Elon Musk says.
未來如何,新能源汽車看點很多,大家拭目以待吧!
文|隨走產品學堂
圖|來源於網絡
創作不易,喜歡本文就長按點讚送我【一鍵三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