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禁錮在輪椅上的「巨人」霍金,和世人展開了一場傾心交談

2020-12-05 仁仁閱

今天要和您分享的這本書,是一位大名人的自傳——史蒂芬·霍金。

我們知道,霍金一生攻克了許許多多物理學難題,像引力波,宇宙大爆炸理論,黑洞理論等等,還通過撰寫《時間簡史》一書,給我們介紹了宇宙的奧秘。

不過他是怎麼和物理結緣,又是如何從戰後的倫敦男孩成長為國際學術巨星的呢?

這本《我的簡史》,記錄了霍金不平凡的一生,或許我們能從中找到答案。

霍金出生在1942年1月8日,剛好,這天也是伽利略去世三百周年的日子。在對天文學產生興趣之前,小霍金和大多數孩子一樣,對玩具有著更大的熱情。

霍金快三歲的時候,父親送給他一列二手的發條火車作為聖誕禮物。那列火車跑得不怎麼快,但給小霍金帶來了不少歡樂。

二戰結束後,父親去了一趟美國,這回帶給小霍金的是一列美國玩具火車,還帶有排障器和八字軌道。對於小孩子來講,別提有多激動了。

但是,霍金真正想要的是一列電動火車,他常常花上幾個小時去看火車模型,朝思暮想能擁有一列電動火車。

再後來,十幾歲時,霍金建造了屬於自己的飛機模型和輪船模型。然而,模型終究是模型,不能動起來。

霍金慢慢發現,他的最終目標是要建造一個他能控制運行的模型,一點也不在乎它的外表是怎樣的。

可能就是這股強烈的控制欲驅動下,他和另一位好朋友一起發明了一系列複雜的遊戲。

其中有一種商業遊戲,從生產不同顏色產品的工廠,到運輸這些產品的公路、鐵軌,甚至股票市場,都一應俱全;還有角色扮演遊戲,遊戲中每一個玩家都有家譜可以查詢。

霍金認為,他的這些發明創造來自心中強烈的控制欲。

這股控制欲隨著霍金的成長,也一併滋長著,霍金有了更大的野心,他把眼光投向了浩瀚的蒼穹,如果能理解宇宙是如何運行的,在某種程度上,也相當於控制了它。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霍金踏上了漫漫求學路。

最初進入牛津的時候,霍金的生活相當寂寞。17歲的他在同學眼中像是沒長大的小孩子。

入學的第三年,為了有機會交到更多的朋友,霍金「主動出擊」,加入了學校的賽船俱樂部。

雖然作為舵手來說他不是很成功,但還是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交到了很多朋友,人也快樂了許多。

然而,在學習方面,霍金覺得自己就不是成功的典範了。

你可能想像不到,在那個時候,牛津有許多人不贊成用功學習。要麼你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而非常卓越,要麼就接受自己能力有限,只拿第四等的成績。

如果你資質平平,卻因為努力刻苦而得到了一個好的成績,就會被看作是「灰人」,在牛津這相當於是一個帶有歧視意味的稱呼。

霍金也隨大流認同了這種觀念。

那個時候,物理專業的大學生總共只有兩次考試,一次入學前,一次就是離校前。換句話說,你基本不用為了考試而翻開書本。

三年時間裡,霍金一共學習了一千小時,平均每天一小時,連他自己都覺得有些虛度光陰了。以至於終考來臨前,過分緊張,沒有辦法入睡,考得也不是很好。

不過,不知道該說霍金天賦卓絕,還是運氣上佳,即使考得不怎麼好,還是得到了去劍橋繼續學習的機會。

進入劍橋,雖然沒有選到自己心儀的導師,但是後來的導師也還不錯,常常與霍金交流學術思想,鼓勵他發展自己的想法。

在劍橋,霍金好像變了一個人。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宇宙學,沉迷於教科書,每周還和同學一起去其他學校聽課。

然而,就在他開始期待未來的時候,不幸的事情悄悄降臨了。

當知道自己也許活不到博士畢業時,霍金開始分心了,他覺得這多多少少有點悲劇人物的味道。

幸好,這悲劇還不至於讓人絕望,診斷病症之後,他的生命中出現了拯救者,婚姻給了他活下去的動力。

要結婚,就得有工作,要工作,就要完成畢業論文。

此時的他全身心投入學習,意外地發現,自己還挺喜歡努力用功的感覺。

再後來,引力波、宇宙大爆炸理論、黑洞理論陸陸續續發表。一年又一年,身體上的病痛折磨越來越嚴重,但是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學術事業。

1982年,霍金開始想著要寫一本關於宇宙的普及讀物。

一方面是想為女兒積攢學費,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想讓更多人知道,人類對宇宙的理解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為了擴大普及面,霍金專門選擇了一個出版非科學類書籍的出版社,他們的書在機場的書店隨處可見。

《時間簡史》出版之後,在《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停留147周,在《泰晤士報》的暢銷書列名足足237周。

目前,它已經被翻譯成了40種文字,在世界範圍內銷售量超過一千萬冊。

雖然這本書有很高的銷售量,但是相信讀過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時間簡史》並不像霍金說的那麼好讀,對於非物理專業的普通人而言,還是有一點晦澀難懂。

一些人買這本書,可能只是為了放在書架上或者咖啡廳進行展示,實際上連翻都沒有翻開過一頁。

即使這樣,霍金也說,他已經很欣慰了。因為每天他都會收到關於這本書的一疊信件,有許多人提出問題並且給出很多仔細的評論。

儘管他們不能理解全部,但是至少表明他們讀了它。

有時,霍金在街上也會被陌生人攔住,然後告訴他,自己很欣賞這本書,這些祝賀的頻率似乎也說明了,至少有一部分買了這本書的人真的讀了它,這本書確實實現了它應有的價值。

生命是沒有邊界的創造,霍金用他有限的時間創造出了無限的可能。

霍金說,當21歲得知自己患病的時候,他覺得老天對他很不公平。

但是50年之後,回顧自己的一生,他覺得很滿意。自己已經結了婚,有三個漂亮的孩子,還有成功的科學生涯、非同一般的影響力……

他的一生是充實而滿足的。他認為即便身體殘疾,仍然可以專注於自己擅長的事情,不用對那些自己不能做的事情感到沮喪。

縱觀霍金的一生,疾病對他來說似乎不是羈絆。

他訪問蘇聯7次,日本6次,中國3次,還去過南極洲。會見過韓國、中國、印度、愛爾蘭、智利和美國的國家元首,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和華盛頓的白宮做過演講。

他下到海裡,也曾飛上天空,甚至還預定了太空飛行。

霍金在有限的一生裡,從事著自己鍾愛的研究事業,為人類理解宇宙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也再沒有人,會因為他的病症,而用「悲劇」來形容他的一生了。

生命中或許會有許多無法掌控的事情發生,不論這些事情看上去如何糟糕,只要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就是成功。

相關焦點

  • 霍金個人自傳,被禁錮在輪椅上的巨人,宇宙之王解讀自己的宇宙
    我的簡史中宣部、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央視「2014中國好書」榜引進版獲獎好書,《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首度推出個人自傳,被禁錮在輪椅上的巨人,宇宙之王解讀自己的宇宙外文名稱:My Brief History
  • 震宇 | 輪椅上的霍金
    他在輪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會動,演講和答問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實現。然而,他撰寫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在全世界擁有無數的讀者。他就是人稱「宇宙之王」的——史蒂芬·霍金。命運對霍金十分殘酷。1963年,21歲的霍金在劍橋大學讀研究生時,不幸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
  • 霍金的輪椅其實是「移動電腦」,內含多個黑科技,價值600萬美元
    霍金的學術成就無疑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對於當代人類對於自然科學的探索無疑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雖然霍金身處世界科學界的巔峰,其突出的研究成果自然是無人能及的,但是眾所周知的是霍金的大半生都被禁錮在了輪椅上。
  • 史蒂芬.霍金輪椅上的巨人!他讓我們知道人生原來可以如此精彩
    但就是這樣的不便與阻礙,卻讓一些殘疾人活在世上如巨人一般屹立,需要別人去仰望。史蒂芬威廉霍金這個飽受命運捉弄的科學巨匠,用自己對生活的樂觀,對明天的嚮往,對未來的期許,回擊了上帝對他開的玩笑。直至2018年3月14日逝世,76歲的霍金卻有55年與輪椅為伴,失去行走能力已經夠可怕的了,但霍金卻是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有三根手指能動。
  • 霍金21歲便癱瘓了,被禁錮在輪椅半個世紀,他的三個孩子咋來的?
    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離世,全世界人民為他的離去感到悲痛。在物理學界和宇宙學界,霍金是一個標杆般的人物,他所提出的學說更是為人們打開了一個新世界。 而這個物理學巨人,一生卻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都坐在輪椅上,全身癱瘓,僅有幾根手指可以活動,失去語言能力之後,之能靠專門的儀器將其思想轉化出來,讓世人理解他。
  • 輪椅上的科學巨人:霍金的傳奇人生
    霍金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和思想家,是現代最具影響力的偉人之一。他的專著《時間簡史》,1988年首次出版,截止2019年,已再版十餘次,被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發行量超過2500萬冊,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科學著作。
  • 關於人生、安樂死、自殺,被禁錮在輪椅上的霍金曾這麼說
    儘管霍金的身體因為漸凍症被禁錮在了輪椅之上,但這從來沒有成為他帶領人類探索宇宙的阻礙。這位享譽全球的物理學家3月14日於家中去世,在他76年的生命裡,他和他的語音合成軟體為世界留下了許多值得紀念的話語。無論是他的研究領域——宇宙和科技,還是他的生活——殘疾與成名,他都發表過獨到的見解,下面讓我們來一窺他的思想結晶。
  • 霍金輪椅上的八大「黑科技」
    圖:@視覺中國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霍金的辭世,令世人感覺惋惜。一時之間,圍繞在他身邊的各種話題,都成為熱點。有人說,霍金的輪椅才是當今科技的巔峰,在這部「全世界最貴的輪椅」裡,究竟隱藏了哪些黑科技?不妨讓我們逐一細數。
  • 這些寶貝在蘭州丨霍金的紅色電動輪椅
    這期我們一起去看看霍金的紅色電動輪椅。說到霍金,這位愛因斯坦式的傳奇人物,在他 21 歲時,被檢出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簡稱 ALS),從此霍金博士被禁錮在輪椅上,全身上下只有三根手指和眼睛可以動。
  • 霍金的輪椅:才是當今科技的巔峰
    這種極大的能量集中到「納米飛行器」上首先會摧毀它。所以,用目前科技發展的眼光來看,霍金探索半人馬座α星的計劃或許還只是科幻。 事實上,能夠體現當今科學發展水平的,卻是將這位科學天才的身體禁錮了50多年的那臺輪椅。
  • 在輪椅上,用「十一維運算能力」的大腦,探索黑暗浩渺宇宙的奇俠
    儘管霍金全身癱瘓,被困在輪椅裡,但積極樂觀的霍金,用他的精神力突破了身體局限,跋涉在浩渺的宇宙世界,獲得無數的成績。他身體力行地向世人宣告:生命無極限,一切皆有可能。幽默在這50多年裡,霍金與死神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的殊死搏鬥,但病痛並沒有制服霍金,他早早就意識到了要在生活中尋找快樂。霍金的女兒露西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正是幽默感讓父親忍受了無窮的痛苦,幫他度過了很多難關。幽默的霍金,還會惡作劇,他曾經乘著輪椅壓過了威爾斯親王的腳趾。他表示如果有機會,還想用輪椅碾過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
  • 霍金:輪椅上的科學家
    2018年3月14日,著名的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離開人世,享年76歲,引發全球各界哀悼。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的一個書香家庭。1959年,17歲的霍金進入牛津大學攻讀自然科學,隨後轉入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 霍金21歲便癱瘓了,被禁錮在輪椅半個世紀,為何會有三個孩子?
    在科學上,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在教育上,他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也是牛頓和狄拉克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同時擁有幾個榮譽學位,也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然而,便是這樣一位成就極高的科學偉人,卻因患「漸凍症」 ,即是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而被禁錮在一把輪椅上長達40年之久。彼時的霍金全身癱瘓,且生活不能自理,就連吃飯也需要人照顧。
  • 霍金的驅動輪椅:才是當今科技的巔峰!!
    這種極大的能量集中到「納米飛行器」上首先會摧毀它。所以,用目前科技發展的眼光來看,霍金探索半人馬座α星的計劃或許還只是科幻。事實上,能夠體現當今科學發展水平的,卻是將這位科學天才的身體禁錮了50多年的那臺輪椅。
  • 我們來聊聊霍金的輪椅:當今科技的巔峰之作
    這種極大的能量集中到「納米飛行器」上首先會摧毀它。所以,用目前科技發展的眼光來看,霍金探索半人馬座α星的計劃或許還只是科幻。事實上,能夠體現當今科學發展水平的,卻是將這位科學天才的身體禁錮了50多年的那臺輪椅。
  • 霍金紅色輪椅和一篇論文慈善拍賣籌得100萬美金
    【TechWeb】11月9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周四,在一場為慈善事業籌款的拍賣會上,已故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一輛電動輪椅在拍賣會上以近30萬英鎊(合39.174萬美元)的價格拍出,而其一篇論文則以輪椅近兩倍的價格拍出。
  • 霍金21歲癱瘓,在輪椅上坐了半個世紀,為何會有三個孩子?
    2018年3月霍金離世,對於科學界來說,這是一個令人痛心的消息。霍金在科學界是一個標杆式的人物,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世人的認可。就是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輪椅上度過的。因為患有漸凍症,所以全身無法動彈,到最後嚴重的時候,他只有手指能動。雖然身患重症,但是身為科學巨人的他並沒有放棄。
  • 無法說話的霍金,是如何與世界對話、交談的呢?
    我們印象中的霍金,總是與輪椅為伴,腦袋微微歪向一邊,可他的一生卻過得比誰都精彩。他出版了一系列的暢銷書,發表了N多的論文,還積極進軍影視圈,參演電視劇、電影,和影帝影后們飆戲……倘若不說「這是霍金」,很難想像這竟會是一位抓不起筆、開不了口的殘障人士。霍金與世界的對話、交談,離不開他的輪椅。
  • 回顧霍金一生:狹窄的輪椅束縛不住我的靈魂
    在大多數人眼裡霍金是活在教科書裡的,覺得他是和愛因斯坦同處於一個時代的人,作為一種傳奇活在世界上,是那種「死不了」的存在。其實他和一直都和我們處在一個時代,和我們呼吸著同一片空氣,他對於我們是那麼近又那麼遠一.活在輪椅上的巨人霍金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
  • 輪椅上的傳奇科學家——史蒂芬·霍金
    尤其是「輪椅上的科學大師」、著名的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即將到來的消息,更是引來專業人士、在校學生、新聞傳媒以及普通市民們無盡的盼望和猜想。  大多數人是從暢銷的科普書籍《時間簡史》開始了解霍金的,他被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撰寫於1988年的《時間簡史》,迄今已被譯成30多種語言,在全世界發行超過2500萬冊。人們也從書上熟悉了霍金坐在輪椅上特殊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