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5大極端事件

2020-12-06 騰訊網

彗星相撞-6萬億噸TNT爆炸

木星個頭最大,責任也大,所謂的樹大招風,它是太陽系內公認的活靶子。1994年20多塊排隊而來的「宇宙碎片列車」,以毀天滅地之勢,對木星發動了連環撞擊,對木星的轟炸所產生的能量等於釋放了約6萬億噸TNT的大爆炸能量,僅僅是撞擊產生的痕跡就已經和地球的尺寸相當了,這就代表著其中任何一個彗星撞擊地球的話,都會將給地球帶來毀滅性的大災難。

行星殺手SDss1557-被壓解的行星

在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宇宙深空中,文學家捕捉到了一顆吞噬自家行星的白矮星,這顆白矮星的質量密度非常高,引力也超強大,這顆行星在離白矮星幾百萬公裡遠的地方,因無法承受白矮星強大的引力,而直接被解體,(壓碎成一塊塊的)解體後的碎片也逃不過SDss1557的引力,也就慢慢地被吸到白矮星上去了。(正所謂生於恆星、歸於恆星)

黑寡婦脈衝星-超強輻射

星如其名,這種星極為稀有,同時也極度危險。這顆星在銀河系內橫衝直撞時速高達100萬公裡,其超高的自轉速度和質量已然強大到處於物理學的邊緣,隨時都可能突破成為一個黑洞。這顆黑寡婦脈衝星身邊陪伴有一顆「伴星」而這顆「伴星」正在承受著地獄般的痛苦,黑寡婦脈衝發出的超強輻射直接將「伴星」加熱到接近12,000度,這溫度相當於太陽表面溫度的兩倍以上。(我們打個比方說會清晰一點)一個只有10幾公裡大的脈衝星正在摧毀一個比木星還大的「伴星」不斷受到「黑寡婦脈衝星」發出的超強輻射「伴星」的體積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變小,最終已經消失殆盡。

GRB-080319B (克拉克事件)- 伽馬射線暴事件

發生在75億年前,這是歷史最壯觀的伽馬射線暴事件,它刷新了人類肉眼可見最遠天體,一顆誕生於宇宙早期的超高質量恆星,因燃料耗盡開始向內坍塌,核心所有的物質都被壓縮到無盡的黑暗時空。一場無與倫比的超新星爆炸在宇宙中呈現,在這一瞬間爆炸產生的光亮超過我們整個銀河系的100萬倍。

兩股可怕的伽馬射線噴流以勢不可擋的趨勢,震蕩宇宙,該事件在爆炸發生的75億年後的被科學家發現,其餘暉在裸眼可見的情況下,依然持續了大30秒鐘、(打個比方-想像一下黑夜我們可以用肉眼看到75億年前的光,而且還是持續亮了30秒鐘,)。

宇宙中最瘋狂的事件-星系大碰撞

也就是宇宙未來發展史必將經歷的過程,星系碰撞合併,這種事件一直在宇宙上演著,其中有個就是(仙女座星系與銀河系極大可能會發生碰撞)、這些星系核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帶領著自己龐大的恆星隊伍衝向臨近的其它星系,(星辰就猶如巨大的水珠,最終水珠會溶合在一起),這些星系,它們因引力的作用下會相擁在一起,引力剝去了星系長長的尾巴和遠去的行星,這一碰撞合併的過程會持續千萬乃至數億年之久,最終彼此靠近合併在一起,這種畫面是非常美妙的。

浩瀚的宇宙中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時刻在上演著極端毀滅性的事件,當我們仰望星空時突然有一顆星瞬時間變得很亮了,而很亮之後就消失了,那就代表又一顆恆星滅亡,宇宙之大,而這些事件就是來自宇宙的奧妙與神奇。

相關焦點

  • 厄爾尼諾與全球極端天氣事件
    預計將在今夏持續加強,並至少維持到秋季,可能達到強厄爾尼諾事件。   厄爾尼諾事件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持續偏高的一種現象。目前,科學家採用赤道中東太平洋平均海表溫度距平(指當前值與常年同期值之差)作為厄爾尼諾事件的判定依據。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3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進入厄爾尼諾狀態。當海水表面溫度持續6個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則確認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
  • 科學家發現迄今最高能量的宇宙伽馬射線 有助於揭示宇宙中極端天體...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董瑞豐、李鍵)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3日對外公布,我國西藏羊八井ASgamma實驗陣列近日發現了迄今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伽馬射線,標誌著超高能伽馬射線天文觀測進入到100 TeV(1TeV即10的12次方電子伏特)以上的觀測能段,將有助於揭示宇宙中極端天體的性質
  •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報告》基於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全面系統地分析了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成因及未來趨勢,評估了天氣氣候災害對不同領域和區域的影響與風險,總結了中國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風險管理、實踐及適應措施方面的進展,提出了中國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策略選擇與行動措施。  《報告》認為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種類多,頻次高,階段性和季節性明顯,區域差異大,影響範圍廣。
  • 宇宙中有哪些細思極恐的事件和天體?
    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宇宙誕生已經138億年了,從如此久遠以前到誕生人類這個過程中,還有已經廣袤無垠的宇宙中發生過多少可以毀天滅地,甚至改變時空的事件,假如出那麼一絲偏差,那麼你我都不會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有哪些事件呢,下面來做個簡單的統計。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
  • 宇宙中可能有極端的生命形式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無數的各種行星,有非常炎熱的,也有非常冰冷的。雖然我們一直在找其特徵與地球類似的行星,但新的研究表明,生命可能和地球非常不同的情況下存在。它們是寒冷的世界,在漫長的寒冷的冬天中加熱。雖然這些行星的條件與地球不同,但它仍然有可能存在生命。在地球上,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微小的生命形式,可以在極端的環境中生存(高或低的溫度,過度的壓力等)。他們被稱為極端微生物。
  • 《瞭望》文章:極端氣候事件的全球責任
    在智利南部了解冰川變化和臭氧層空洞對當地居民的影響後,潘基文還到巴西亞馬孫叢林中就氣候變化問題實地調研。     在11月21日召開的第三屆東亞峰會上,溫家寶總理就氣候變化問題闡述了中國政府的看法和主張。     極端氣候事件頻發衝擊下的全球氣候變暖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 「白+黑」複合型極端高溫事件增長因何迅猛?
    過去的0.5℃的全球變暖已使東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複合型極端高溫事件增加了2-5倍。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氣候變暖使得複合型極端高溫事件的頻次和強度都將顯著增長,此類事件也將成為未來最常見的極端高溫類型。這有可能導致本世紀末北半球人口暴露度較2010年代水平高4-8倍。
  • 宇宙中最極端的恆星
    所以,接下來我們不妨快速了解一下宇宙中一些最極端的恆星。像是超巨星——適合宇宙中已知最大恆星的一個類別。這顆最大的恆星叫盾牌座UY。某一天,太陽也會變成紅巨星。如果起初太陽的質量是現在的十幾倍的話,它說不定最終也可以變成紅特超巨星。(盾牌座UY也已經損失了很多質量。)這些恆星中最大的有時被稱為超巨星,可以膨脹到太陽大小的1000倍以上。但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盾牌座的這顆盾牌座UY,寬度大約是太陽的1700倍。
  •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標體系基本確立
    本報訊 記者賴敏報導 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如何進一步認清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有關各行業氣象災害的預警、評估和管理能否更加及時有效?近日,在江蘇揚州舉行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標體系研討會」暨科技部「十一五」支撐重點項目「我國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重大氣象災害的監測、檢測和預測關鍵技術研究」進展會上,我國5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標體系基本確立,有望使上述長期以來進展緩慢的技術難題得到突破。
  • 極端天氣事件「破紀錄」
    在經歷了破紀錄的颶風、洪水、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後,2017 年極有可能進入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的前三甲。他指出,「極端天氣將是全球變暖的新常態,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署長、聯合國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格拉塞爾說,近15 年內,極端天氣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例已超過地震與海嘯,並且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案例大多發生在溫室氣體排放較少的中低收入國家。
  • 極端天氣事件如何影響能源系統
    科技日報北京2月20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能源》雜誌17日集中發表了6篇評論文章和1篇研究論文,集合瑞士、瑞典、美國等多位科學家討論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對能源系統造成的「幹擾」。這份焦點(Focus)專刊主要探討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能源科學的各學科可以研究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
  • 山東公布2013十大氣候事件 極端天氣事件增多
    今日(7日),山東省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2013年山東省十大氣候事件。十大事件中有5件是極端天氣事件,這說明山東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的趨勢沒有變。如7月強降雨、8月高溫、春季低溫雨雪和冬春氣溫波動,山東多地數據都突破歷史極值。    「2013年最重要的兩個特點是,夏季前期持續強降雨,後期又持續高溫,出現了一些極值。這都比較少見的。」
  • 極端條件下,有可能形成危險的「裸」奇點,它也許已經在宇宙中了
    理論上奇點都將被「事件視界」所包圍 奇點的引力是無限強的,物體被拉向奇點的速度比光速還快。在奇點附近,任何物理學定律都將失去意義,奇點的引力強大到足以把任何東西都吸進來,在這個點上,你必須以超過光速的速度才能逃脫。但幸運的是,根據主流物理學理論,任何一個吞食宇宙物質的物體都被一個「事件視界」所包圍著。
  • 甘肅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緣何增多
    我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緣何增多  4月14日19時至20時,蘭州市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雹雨交加的極端天氣。蘭州市區1小時降水量達到12.1毫米,冰雹直徑達到8毫米。蘭州、白銀兩市先後出現強降雨和雷電冰雹,災害造成兩市5縣(區)2.5萬人受災,200餘公頃農作物絕收,直接經濟損失2900餘萬元。
  • 天文學家:揭示宇宙中最極端的行星之一
    天文學家們首次使用CHEOPS數據進行的研究,揭示了宇宙中最極端的行星之一。CHEOPS,全稱:CHaracterising ExOPlanets Satellite,為系外行星特性探測衛星,是歐洲航天局太空計劃中的一個太空望遠鏡,致力於研究系外行星,即那些繞太陽系運行的星體。
  • 啟航,探索極端宇宙專題六---探索極端宇宙: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
    德國圖賓根大學啟航,探索極端宇宙專題六----探索極端宇宙——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對浩瀚宇宙的探索我們從未止步,從1962,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比如成功監測了2017 年8 月17 日轟動全球的雙中子星併合產生引力波事件;通過對X射線吸積脈衝星GRO J008-57 的詳細觀測,直接測量到了迄今宇宙最強磁場,該結果於2020 年8 月發表在了國際著名期刊《天體物理學通訊》上,觀測到了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相對論噴流,其觀測結果於2020 年9 月21日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學)發表等
  • 在極端條件下,有可能形成危險的「裸」奇點,它也許已經存在宇宙中了
    但幸運的是,根據主流物理學理論,任何一個吞食宇宙物質的物體都被一個「事件視界」所包圍著。那麼如果一些黑洞是赤裸的,完全沒有「事件視界」呢? 宇宙中是否存在「裸奇點」  自從人類第一次發現黑洞的存在,科學家們就想知道
  • 史上最強切倫科夫望遠鏡 尋宇宙極端伽馬射線
    高能立體望遠鏡系統II在西非國家納米比亞成功開啟運轉(騰訊科技配圖)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2012 年7月26日,高能立體望遠鏡系統II (HESS II)在西非國家納米比亞開始運轉,該望遠鏡系統將觀測宇宙中極端事件發出的高能伽馬射線
  • 極端複合事件加劇海洋熱浪
    在9月22日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的文章中,Dzwonkowski及其團隊概述了一場風暴是如何通過重構水柱的熱屬性而影響另一風暴強度的。他們的研究對象是2018年10月10日破壞了佛羅裡達州墨西哥灣沿海區域的颶風Michael,這場5級風暴在登陸前幾個小時突然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