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或許是對手,但合作是可能且可取的

2021-01-08 觀察者網

拜登將很快取代川普入主白宮,這不一定會讓北京方面鬆一口氣。無論拜登與川普個人有多麼的不同,由川普政府發起並取得國會兩黨共識支持的大國競爭不僅將持續,而且在未來幾十年中可能會加劇。

當然,沒有什麼比兩個核大國之間的軍事衝突更令人擔憂的了,但是,鑑於臺灣海峽和南海不斷升溫的緊張局勢,這並非沒有可能。

在索馬利亞海域護航的中國海軍特戰隊員

儘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實力總體上落後於美軍,但是在西太平洋地區,這一差距正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縮小。2018年11月,美國國會成立的兩黨共同參與的國防戰略委員會就警告稱,若與中國就臺灣問題開戰,「美國可能面臨決定性的軍事失敗」。

中國和美國都不想打仗。雙方在建立信任措施方面達成了一些協議,例如《關於建立加強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的協定》和《中美海空相遇安全行為準則》,以及政府和軍方的熱線。但事實仍然是,事故照樣會發生,就像2001年美國海軍偵察機與中國戰鬥機在海南發生的撞機事件一樣。在2001年、2009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8年,美國和中國的軍艦和飛機也有多次近距離接觸。

中美兩國能否防止一場意外演變成雙方都不願看到的衝突?從這點上講,中國國防部和美國國防部於2020年10月底成立了危機溝通工作組並舉行了第一輪會談,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這是雙方第一次承認中美之間可能爆發危機。

全球公域中的合作

對於中美兩國來說,消弭衝突之道是將目光投向西太平洋以外的、雙方利益有重疊的全球公域。在遠離中國近海的地方,兩國沒有較量,合作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美合作甚至有助於緩解兩國長期以來在航行自由等方面的分歧。儘管北京反對美國海軍在南海及中國近岸附近水域進行的「航行自由」行動,認為其對中國的安全構成了威脅,但是在諸如亞丁灣這樣的地方,情況就不同了。在那裡,中美海軍聯手其他國家的海軍一起進行反海盜巡邏,以維護航行自由。

由於90%的國際貿易是通過海運進行的,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與美國一樣,在國際海上通道的安全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利益。

如果中美兩國海軍能在亞丁灣成功合作,為什麼不把這種合作擴大到海盜仍然猖獗的幾內亞灣和蘇祿海的公海上呢?

實際上,隨著中國走向全球,她與美國的共同利益越來越多了。

中國此前曾表示,也值得在此重申,中國無意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領袖或全球警察,也不尋求輸出其意識形態或發展模式。

中國海軍的發展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如今,在艦船和潛艇數量上,中國海軍已經超過了美國海軍,解決臺灣或南海問題綽綽有餘。但必須指明的是,推動建設藍水海軍是保護中國無處不在的海外投資、商業資產和中國公民的必要舉措,也能讓中國承擔起一個大國義不容辭的國際義務。

中國軍隊和美軍可以合作的另一個領域是人道主義行動。在拜登擔任副總統的歐巴馬政府期間,兩國討論過向非洲維和人員提供聯合援助的問題,但在川普於2017年就職後,對話終止了。

中美合作的空間很大,包括那些看似非軍事的、但實際上與安全問題緊密相關的合作。例如,2014年,中國和美國科學家在獅子山的一間中國實驗室裡並肩工作,研究伊波拉病毒。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在全球已造成了160多萬人死亡,這清楚地表明,流行病等「非傳統」威脅甚至可能比一場大戰更加致命。更重要的是,這也說明中美兩個大國為什麼應該再次攜手。

其他需要合作的領域

隨著中國和美國軍隊之間差距的縮小,終有一天,兩軍必須討論戰略平衡的問題。

美國現在希望達成一項包括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多邊核裁軍協議。考慮到該協議會有多麼不平衡,中國是不會同意的。美國和俄羅斯各自擁有超過6000枚核彈頭。就算中國能夠發射到美國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彈頭數量,如五角大樓在今年提交給國會的報告中所預測的那樣,在未來五年內將增長到大約200枚,美國對中國的這種提議聽起來也像是一個胖子邀請一個很瘦的人一起減肥。

在核問題上,如果中美兩國能像北京提議的那樣,轉向討論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豈不是更好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會降低美國在核力量和常規力量方面的整體優勢。儘管北京力爭要在本世紀中葉建成「世界一流軍隊」,但根據北京自己的路線圖,解放軍還需要30年時間才能接近美軍的水平。

在網絡戰、太空、人工智慧等新軍事領域,解放軍與美軍的差距就比較小了。但是,若要讓中國和美國開始討論這些問題,美國就必須首先取消對與解放軍交流的法律限制。

自2000年以來,美國法律就限制美軍在行動層面與解放軍開展交流,因為擔心這些交流可能有助於提升解放軍的作戰能力,並「造成國家安全風險」。

但是解放軍在過去20年取得的巨大進步表明,它不一定需要與美軍交流才能提高能力。根據五角大樓的說法,「中國在某些領域已經領先於美國」,例如在造船、陸基常規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以及綜合防空系統等方面。

如果中國和美國陷入新的冷戰,那真是太不幸了。即便華盛頓的氣氛仍然是大國競爭,雙方也必須努力避免競爭滑向對抗,要做到這一點,方法仍然是合作,即尋找並抓住任何可能合作的機會。

(中國論壇許馨勻譯自《海峽時報》,翻頁閱讀英文原文)

China and US may be rivals, but cooperation is possible and desirable

That Mr Joe Biden will soon occupy the White House instead of Mr Donald Trump will not necessarily elicit sighs of relief in Beijing. However different Mr Biden might be from Mr Trump personally, the great power competition initiated by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and backed by a bipartisan congressional consensus will not only remain on course but also likely intensify in the decades to come.

Of course, nothing is more worrisome than a military conflict between two nuclear powers, but this is not impossible, given rising tensions in the Taiwan Straits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Although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 (PLA) military strength lags behind that of the US military in general, in the West Pacific, the gap is closing in China’s favour. In November 2018, the bipartisan National Defence Strategy Commission set up by the US Congress warned that in a war with China over Taiwan, 「Americans could face a decisive military defeat」.

Neither China nor the US wants a war. Both have a few agreements on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such as the Military Maritime Consultative Agreement and the Rules of Behaviour for Safety of Air and Maritime Encouters and hotlines both at governmental and military levels. But the fact remains that accidents can happen, as with the deadly collision of a United States Navy surveillance plane with a Chinese fighter jet off Hainan in 2001. There have also been quite a few close encounter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military vessels and aircraft, in 2001, 2009, 2013, 2014, 2015 and 2018.

Could the two countries prevent an accident spilling over into a conflict neither wants to see? In this regard, the setup and the first round of talks of the Crisis Communications Working Group between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ce and US Department of Defence in late October is a move in the right direction. It’s the first time both sides acknowledged that a crisis could break out between them.

COOPERATION IN GLOBAL COMMONS

For China and the US to deconflict, the way forward is to look beyond the Western Pacific into the global commons where their common interests overlap. Away from China’s near sea, the two are not at loggerheads and cooperation is entirely possible.

China-US cooperation could even help to mitigate their longstanding disagreements on, say, freedom of navigation. While Beijing opposes the US Navy's 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aters close to its shores, seeing them as a threat to China's security, things are different in places such as the Gulf of Aden, where the two navies have joined other international navies in counterpiracy patrols to maintain freedom of navigation.

As 90 per c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seaborne, China, being the largest exporter and the second-largest importer in the world, has vital interests in the security of international sea lanes, like the US.

I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navies can cooperate successfully in the Gulf of Aden, why not extend such cooperation to, say, the high seas of the Gulf of Guinea and the Sulu Sea, where piracy is still rampant?

In fact, as China goes global, it finds itself sharing increasingly common interests with the US.

China has said previously and it bears repeating here, that it has no intention to replace the US as a world leader or global cop. Nor does it seek to export its ideology or development model.

Much has been made of the growth of the PLA Navy, which today outnumbers the US Navy in ships and submarines. Its vessels are more than enough to solve China's Taiwan or South China Sea issues, but it is important to note that the push to build a blue water navy is a necessary move to protect China's ubiquitous investments, commercial assets and nationals overseas. It also enables China to shoulder the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 that are incumbent upon a major power.

Another area where the PLA and the US military could cooperate is in humanitarian missions. During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when Mr Biden was vice-president, both countries discussed providing joint assistance to African peacekeepers, but the talks were scrapped after Mr Trump took office in 2017.

There is much scope for Sino-US cooperation, including ones that seem non-military but are indeed security-related. For example, in 2014, Chinese and American scientists worked side by side in a Chinese laboratory on Ebola in Sierra Leone. The spread of Covid-19 with a death toll of over 1.6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shows clearly how 「non-traditional」 threats such as pandemics could be far more lethal even than a major war and, more importantly, why the two major powers should join hands once again.

WORK NEEDED IN THESE AREAS

As the gap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the US militaries shrinks, the day will come when they have to discuss strategic equilibrium.

The US now wants a multilateral nuclear disarmament agreement involving China, the US and Russia. China will not agree to this given how lopsided the deal would likely be. Both the US and Russia have over 6,000 nuclear warheads each. Even if the number of warheads on China's land-based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s capable of reaching the United States grow to roughly 200 in the next five years, as the Pentagon predicted in its report to Congress this year, such an American proposal to China sounds like a fat man inviting a lean man to go on a diet together.

On the nuclear issue, would it not be better if China and the US moved to discuss non-first use of nuclear weapons, as Beijing has proposed? No-first-use won't reduce the overall superiority of the US in both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forces. Even though Beijing has vowed to build a "world-class military" by the mid-century, it would take the PLA another 30 years to come close to matching the US military, according to Beijing's own road map.

But in new military domains such as cyberwarfare, spa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gap between the PLA and the US military is smaller. But for China and the US to even start talking about these issues, the US has to lift the legal restrictions on exchanges with the PLA first.

Since 2000, American laws have restricted exchanges with the PLA in operational areas for fear that they might contribute to the PLA’s war-fighting capabilities and 「create a national security risk」.

But the tremendous progress of the PLA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demonstrates that it doesn't necessarily need exchanges with the US military to grow in strength. According to the Pentagon, "China is already ahead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certain areas" such as in ship building, land-based conventional ballistic and cruise missiles and integrated air defence systems.

It would be most unfortunate if both China and the US were to slide into a new cold war. Even if the mood in Washington is one for big power competition, both sides must strive to avoid the contest sliding into confrontation, and the way to do so is still cooperation, looking for it and engaging in it wherever the opportunity arises.

相關焦點

  • 拜登顧問: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對手,但中美太空合作非常重要
    據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 20日報導稱,儘管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將中國視為在幾乎所有其他領域的最大經濟和軍事競爭對手,但當選總統拜登的高級顧問認為,美國與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合作非常重要。報導稱,拜登的高級顧問們主張,美國和中國之間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可以緩和緊張局勢,並降低發生不穩定太空競賽的可能性。
  • 福布斯:美國現在比以往更需要和中國合作
    現任美國政府徵收了意在損害中國經濟利益的關稅,但這產生了反效果:穆迪分析公司和彭博經濟都表示,這對美國造成了損害。雖然美國和中國可能是經濟上的競爭對手,但他們也是合作夥伴,而且在包括尋找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擴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發展貿易關係上有很多共同點。中方已宣布將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科學美國人》撰文:中國對中美科研合作貢獻巨大
    文章指出,過去一年,美國科學團體和組織受到大量旨在限制中美科研合作的聯邦提案和法規的影響。美國也採取一些措施進一步限制中美科研合作,包括限制籤證,加強對中國科學家的審查等。但此類聯邦指令和舉措令人擔憂,因為美國和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科研大國,中美合作比各自跟其他國家的合作要多。如果美國把中國定位為潛在對手,那麼,將給科學創新的未來蒙上陰影。
  • 中國太空發展不屑於美國技術合作
    《防務新聞》網站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可能通過新法案,進一步增加對中國宇宙航空合作的限制。報導稱這是為了防止中國獲得美國的太空技術。目前中美委員會正在要求國會通過新的法令,禁止任何之間和間接的美國實體——包括個人企業和大學與中國進行任何太空合作。其實,這是美國那些無腦政治人的昏招,美國早在2003年就對中國搞太空技術封鎖,早就停止與中國太空項目的合作。我看這是美國人刷太空戰略上的存在感。
  • 歐洲專家:讓中國研發對撞機不可取,一旦成熟連美國都無法阻擋
    歐洲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一個粒子對撞機,這個龐大的機器位於瑞士和法國交界的地下100米處,埋藏在如此深的地下,主要是為了讓粒子對撞機處在零下271.3℃的環境當中,因為在這個溫度下,會出現超導現象。
  •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美國空軍參謀長:電磁頻譜可能是擊敗敵人的廉價選擇
    ·布朗上將發表主旨演講表示,在過去的25到30年裡,美國空軍在電磁頻譜作戰方面一直「沉睡在方向盤上」。而美國的對手已經注意到頻譜對美軍至關重要,並尋求用高科技方法來拒止美軍行動,試圖幹擾或欺騙美軍戰場通信。包括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主體國家在電磁頻譜內表現出了巨大威力,在某些方面可與美國相媲美,而美軍則在冷戰結束後剝離了大部分電子頻譜相關系統和專業知識。
  • 美國後院著火,該國和中國合作天宮空間站
    你願意和不講誠信的人做朋友嗎?對於人是這樣子的,那麼國家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也是這樣子的。就在最近這些日子裡面,中國在航天領域又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傳出了讓人歡呼雀躍的消息。因為誰也沒有想到,我們用來做實驗的天空會在一瞬間成為國際化的空間站。這樣的轉變讓美國都大吃一驚,並且和我們中國展開合作的,更是讓美國大驚失色。真的上市,美國也沒有想到他們的後院也會著火。
  • 中國和很多國家合作,未來共同使用中國空間站,為何卻拒絕美國?
    徵服太空一直都是人類的夢想,也是中國這幾十年不斷的籌謀和努力所想達到的目標。我們知道想要徵服太空僅僅只靠一個國家是難以達到的,這是全人類的使命。隨著天宮1號和天宮2號實驗艙的接連完成使命,天宮號空間站計劃正式啟動,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
  • 排除了中國,美國所謂的太空探索「國際合作」到底要幹什麼?
    5月30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美國總統川普(右)和美國副總統彭斯(中)等觀看載人版「龍」飛船搭乘「獵鷹9」火箭升空伴隨太空及相關領域技術的飛速發展,美俄戰略與安全博弈也由傳統公域向太空延伸和拓展,並逐漸形成一種鬥而不破的複雜且微妙的平衡關係。首先,美俄太空安全與治理理念差異明顯,短期內難以消弭。
  • 美國遭拒?中國空間站否決了美國的合作申請,因為其實力差
    但在上世紀的時候,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航天技術仍然存在巨大的不足,比如在全球導航系統的建立上以及空間站的創建上。有傳言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加拿大、日本等16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國際空間站建設項目將中國拒之門外,並且甚至不接受中國對其應用的通知。
  • 中國與沙特合作,打壓華為的結果或超出美國掌控
    路透社10月23日的消息報導,沙特的數據部門與中國企業華為,進行了洽談並達成合作,中國與沙特雙方,就之前抵制華為問題進行了溝通。這一新聞的報導,意味著以美為首的國家,抵制華為的計劃已經出現了裂痕。
  • 拜登亮明對華態度:俄羅斯是美國對手,但中國是一個重要的競爭者
    在9月17日出席一場由CNN舉辦的競選電視活動時,他說出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俄羅斯是美國的對手,而中國則是一個競爭者,一個重要的競爭者。」由於在錄製的前一天,FBI局長克里斯多福·雷剛剛跑到國會對著議員們宣稱:俄羅斯這一次試圖「幹預美國大選」。所以在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就再次向拜登提出疑問,稱如果今年俄羅斯繼續幹涉美國大選,那麼你將怎麼辦?
  • 美國面臨四大挑戰 其中3個需要中國的合作與幫助
    新冠疫情襲來,中美兩國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同臺競爭,每天都在比較,孰優孰劣一目了然。中國人民對自己制度優勢和美國制度劣勢的認識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直接、深刻和清晰。我們從中國抗疫模式的成功和美國抗疫模式的潰敗中,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最尊重生命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心勝,是一種民心向背式的心勝,贏得中國民心的是中國制度,失去中國民心的是美國制度。
  • 美國X37B遇到對手了,神龍一號的成功返航,百年變局已至
    圖為中國空天飛機想像圖近期,據媒體報導,神龍一號在指定軌道飛行兩天後成功返航並降落在指定地點,見此美國集體陷入了沉默,要知道美國可是航空業的領頭羊,然而神龍一號的出現著實打破了美國在航天領域上的優勢,看來X37B空天戰鬥機是遇到對手了,對此網友不禁感慨,或許百年變局已至,那麼空天飛機到底有多可怕呢?
  • 美國緊急喊話:中國,我們合作吧
    要知道,在航天領域,美國曾經可是把"美國宇航局不得以任何形式與中國或中國企業進行相關合作"寫入過法案的,甚至還禁止接待中國來訪人員參觀美國宇航局的設施。然而這個建設時間13年、總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的多國"混血"空間站卻頻發"健康問題",光是今年的8月-9月,就出現了美國艙段和俄羅斯艙段漏氣的情況。俄羅斯媒體預測,ISS可能很難"壽終正寢",也許2024年就要"提前下線"。
  • 中國太空探索新徵程
    未來我們一定會在月球上大做文章,但是我們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美國現在宣布了新型的月球開發計劃,它是為了「圈地」,「圈地」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宋忠平:按照《月球公約》的規定,月球是全人類的,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中國和其他國家在月球、在深空領域的合作,必須要志同道合。美國通過了一系列的法案,比如《考克斯報告》、《沃爾夫法案》。
  • 拜登太空顧問:美國與中國開展航天合作很重要
    除了梅爾羅伊和博爾登,美國「政客」新聞網在20日報導中透露,他們對超過20名美國前太空人、政府官員及太空專家進行了採訪,其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倘若美國在太空領域將中國拒之門外,美國可能會失去全球太空領導者的地位。 「再不合作,合作夥伴都被中國搶走了」「我擔心的不是中國去了哪裡,而是我們的合作夥伴去了中國。」
  • 中國已成美國雷射武器最強對手 曾擊落無人機
    據美國「星條旗報」網站12月6日報導,美國海軍為「龐斯」號軍艦安裝了雷射武器系統,並對該武器的測試表現感到鼓舞。美國海軍放出了官方演示視頻。該視頻中的戰艦位于波斯灣,展示了如何用雷射炮摧毀遠處船上的目標物體以及空中的無人機。
  • CAR評論︱1994-2017:美國國安報告中的「中國」
    這份報告中提及中國的次數為11次,對中國的用詞大部分是諸如「專制政權」「不確定性」「可能的威脅」等比較消極的詞語,此時的中國屬於美國的「對手圈」。1997年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提及中國的次數明顯上升,達到23次,用詞也明顯比1994年的積極和充滿希望。
  • 美媒:拜登的太空顧問呼籲與中國合作
    美國《政治》雜誌12月20日文章,原題:拜登團隊的太空顧問呼籲與中國合作拜登的高級顧問們稱,即使新一屆政府在其他幾乎所有領域都將北京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與中國合作進行太空探索也很重要。他們認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建立有限的太空夥伴關係可以緩和緊張關係,並且可以降低發生一場不穩定的太空競賽的可能性。